快乐——怎样才能获致
你必须呼吸。你必须喝水。你必须进食。你必须睡眠。这一切都是显而易见的。你的身体需要这些仅是为了活下去。可是,要令你快乐就需要多得多的东西才行。当然,衣服和住所是必需的。其他的物质必需品以及简单的舒适设备和娱乐亦然。有人声称若有很多钱就会快乐,但许多富豪却并不快乐。
我们需要什么才能获致快乐呢?
请考虑一下这个比喻。我们买了一辆汽车。厂商告诉我们汽车的需要:油箱要有汽油、冷却器要有水、轮胎要充气、曲轴箱要滑机油等等。我们供给车的需要。汽车于是很顺利地行驶。
可是,我们的需要又如何?我们的需要比任何机器的需要复杂得多。人内心的灵性需要比物质的需要更加殷切。除非内心的灵性需要获得满足,否则人便无法感到满足或快乐。快乐可以说是内心的事。人原是被造成这样的。身体和灵性的需要都必须获得满足。耶稣指出这点说:“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上帝[耶和华]口里所出的一切话。”——马太福音4:4。
在物质和灵性需要之间取得平衡是必需的。忽略任何一方都会导致缺乏。但两者之中较重要的一种却往往是受人忽略的一种。快乐的生活不是豪奢的生活。快乐的人并不以商业化的享乐、在的士高(狄斯可)或夜总会过一段欢乐时光为满足。反之这样的人会留意耶稣的智慧,他说:“认识自己的灵性需要的人快乐了。”(马太福音5:3,《新世》)可是,很不幸地,许多把物质置于灵性需要之先的人缺乏内心的和平与满足,但却不知原因何在。
有些大受尊重的科学家却知道原因:现行的事物制度出了毛病。
杜博斯声称:“科技正把现代文明带往一条若非及时回头便会自毁的途径。……[各富裕国家]以即时满足他们所有的奇想和冲动作为唯一的行为准则。……因此,濒于险境的不但是自然界被侵犯,而且是人类的前途被侵犯。……我怀疑人类能够对我们的荒谬生活方式容忍多久而不致丧失人性的最大优点。西方人若不选择一个新社会,便会被新社会所遗弃。”
弗罗姆同意这点,但认为“新社会和新人之成为可能的唯一方法是旧的推动力如利益、权势和知识被新的推动力取而代之,那便是:共存、共享和了解。”他引述罗马学会的报告,声称只有在经济和技术方面作出急激的改变,人类才能“避免最大和最后的全球性灾祸。”弗罗姆声称这些改变若要成功,“现代人的品格必须先发生基本上的改变。……有史以来第一次,人类身体的继续生存有赖于人心的急剧改变。”舒怀哲(Albert Schweitzer)对此表示同感,认为种种难题的“最后解决方法有赖于内在品格的改变。”
‘人的品格的基本改变?人心的改变?’不错!圣经在19个世纪之前已指出这点。它说:“不要效法这个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同时要“脱去旧人和旧人的行为,穿上了新人;这新人在知识上渐渐更新,正如造他主的形像。”——罗马书12:2;歌罗西书3:9,10。
“正如造他主的形像?”不错!人是按照耶和华上帝的形像而造成的!(创世记1:27,28)人应该把这种形像反映出来。是上帝将人造成这样的。这种形像决定人有灵性上的需要。这些需要必须获得满足才能使人快乐!
耶和华是一位有目的的上帝,他以工作去达成他的目的。具有上帝形像的人类也需要从事有意义和有目的的工作。这引起了一个难题,精神病医师布兰顿(Smiley Blanton)说:“在现代工业的情况之下,……人越来越发现自己无一例外地像个大机器里的细小齿轮,受着大机构所安排的遥控指示而行。工作已变成专业化和片断化,达到全无实质上的意义的程度,而工作者本身也变成给别人踩在其上的无名踏脚板。”
在这种制度之下,大多数的工作均令人紧张和缺乏意义。但我们亟需在生活上有意义。精神病医师佛兰克(Viktor Frankl)写道:“努力寻求人生意义乃是人内心的主要推动力。……我敢说,对于帮助人甚至在最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世上没有任何事比认识人生的意义更有效。”
可是,我们怎能自觉人生是有意义的呢?在无垠的宇宙中,我们的地球仅是个小丁点。我们各人只是这个小丁点之上的40亿分之1。每个人在比例上比原生动物(阿米巴)大不了多少。我们怎能有任何重要性?甚至圣经也说人只像会枯干的草、会凋谢的花,逝去如影,消失如雾。(诗篇103:15,16;144:4;雅各书4:14)除非……除非我们能够与创造宇宙的伟大主宰建立关系。除非这位伟大主宰在创造我们时心里怀有明确的目的。唯独这样,我们的人生才有真正意义而比草、花、影、雾存在得更久。
事实的确如此。人是上帝所创造的,上帝授予人的工作是要好好照顾地球和其上的动植物。这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但人类在这方面却一败涂地。人不但没有好好照顾地球,反而在实际上破坏地球。(创世记1:28;2:15;启示录11:18)由于这样行,人丧失了唯一恒久的人生意义。
人是需要上帝的,人有一股内在的力量驱使他们去“寻求上帝,或者可以揣摩而得,其实他离我们各人不远。”(使徒行传17:27)这位伟大的造物主从诸天和我们周遭的地球反映出来。他的无形品德——能力、智慧、神性——从他所造的万物昭然可见。许多人声称地球和其上的生物仅是由偶然的机遇进化而来,这样的主张是无可原谅和不合理的。这样,他们否定了人所亟需的指导原则和价值标准。他们盲目地带领着盲目的跟从者远离了导人获致深刻的满足和快乐的唯一途径。——罗马书1:20;马太福音15:14。
可是,全人类,包括世故的知识分子,都在揣摩找寻一位神,但许多时所找到的只是随便一位神,而不是真实、全能的上帝。不少精神科医师意识到人生来就有崇拜一位较高能力的需要。罗洛梅(Rollo May)说,借着相信上帝,“人会在宇宙的伟大和上帝的旨意之前自觉渺小和微不足道。……他意识到上帝的旨意比他自己的目的伟大得多,因此立意使自己与上帝的旨意协调一致。”
容格(C. G. Jung)说:“人若不倚靠上帝,就无法凭自己的力量抵拒这个世界对肉体和道德所施的诱惑。……宗教……是唯独人才有的一种本能态度,宗教的表现在人类历史上自古至今均清楚可见。……相信有一位全能的神存在的[这种]信念在各处表现出来,若非自觉地加以承认,便是不自觉地加以接受。……因此我认为自觉地承认有上帝存在较为明智;否则其他东西便会变成神,而那些东西通常是不当和愚昧的。”
毫无疑问,整本人类历史都表明人生来便有崇拜的愿望。从最原始的部族到最文明的社会,人设立了许多的神——许多时是愚昧的。例如石头、树木、山冈、动物、属人的领袖、金钱、肚腹之欲,甚至撒但魔鬼(这正是撒但怂恿耶稣去行的事)。不合科学的进化理论已成为千百万人的现代宗教——纯粹基于“幸运之神”的宗教。此外,不少自称崇拜真实上帝的人只是在口头上事奉他,徒有“敬虔的外貌”而已。(以赛亚书65:11;提摩太后书3:5;腓立比书3:19;歌罗西书3:5;马太福音4:9;7:21)唯独这种愿望借着崇拜独一的真神耶和华而获得实现,而且其他的需要也获得满足,人才能获致深心的满足和恒久的快乐。这乃是使我们获致快乐的重要因素。
耶和华是一位仁爱的上帝。他的儿子耶稣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是因为上帝爱我们的缘故。因此爱上帝和爱邻人乃是最大的两条诫命。爱能遮掩许多的罪。爱使我们获得管教和训练去秉公行义。在我们当中爱是完美的团结之链。爱是耶稣的门徒的标记。这种仁慈的爱(亚格配)是永不止息的。——约翰一书4:8;约翰福音15:13;马太福音22:36-40;彼得前书4:8;希伯来书12:6,11;歌罗西书3:14;约翰福音13:35。
使徒保罗在哥林多前书13:4-8以美妙的笔触描述这种敬虔的爱心说:“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作[不规矩]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
我们必须把爱这种敬虔的品德反映出来。我们若要快乐,这种灵性需要就必须获得满足才行。弗罗姆说:“资本主义社会所着重的原则与爱的原则是互不相容的。”他补充说:“对于人类生存的难题,爱乃是唯一健全和令人满意的答案。……它是每个人最终和真正的需要。”爱是不可或缺的,布兰顿说:“没有爱,我们便会失去生存的意志。……若干程度的自爱乃是每个健康的人的正常性格。为了一切工作和成就,对自己有适当的重视是不可少的。我们若对自己的行为过于苛刻和严厉,罪咎之感就必然会削弱我们的生存意志,在极端的例子上甚至会带来实际的自毁。”
在此之前很久,耶稣已表示人应当爱自己也爱别人,他说:“要爱人如己。”像肌肉一样,爱是越用越强的。另一方面,爱像信心一样,没有行为便是死的。以爱播种的也获得爱的收成。爱乃是施与。“你们要给人,就必有给你们的。”可是,爱和施与不应为了酬报而行。施与本身就是酬报,正如耶稣说,“施比受更为有福[“快乐”,《新世》]。”施与者会收取,但却不可为了收取而施与。——马太福音22:39;路加福音6:38;使徒行传20:35;雅各书2:26。
和施与有关的是分享。所分享的不是物质而是意见、经验、喜乐、渴望、内心的感觉,甚至忧伤。一位精神科医师说:“人类快乐的最深刻的形式之一便是:分享喜乐。”你曾试过独自欣赏日落的奇景而希望与所爱的人分享这种喜乐吗?或者你试过听见令人振奋的好消息,但却无人可以向之诉说吗?或者你试过以懔然生畏的心情望着暴风雨中的海洋,看到惊涛拍岸,浪花飞溅,但却为了没有同伴和你分享这种伟大景色而苦恼吗?或者你遇到一个刻骨铭心,令人深受感动的场面,但无法将之完全转达给别人吗?我们都渴望与别人有感觉上的交流,正如使徒保罗说:“与喜乐的人要同乐;与哀哭的人要同哭。”——罗马书12:15。
这句话听来很简单。但它也是真确的。精神科医师费希尔(James Fisher)说:“伟大的思想家……曾经警告人提防追求属地财富的危险,同时大力推荐简朴的生活。”真正的乐趣可以从上帝所创造的简单事和庄严事物寻获,例如:在黑丝绒般的天幕上闪烁照耀的无数星辰,太阳的温暖,薰风的清凉。花的芳香、鸟的歌唱、动物的优美。起伏的冈峦和高耸的峭壁。奔湍的河流和缓缓的溪涧,青葱的草地和茂密的森林,太阳下的雪光。屋檐上的雨声、地窖里的虫鸣、蛙在池塘里的阁阁声响,月光之下游鱼所造成的涟漪等。
我们从良伴甚至可以寻得更大的乐趣,因为人被造成社会的生物而需要有归属感。仁慈的设想、同情的接触、温柔的手势、亲切的微笑、仁爱的动作、孩子在玩耍时的笑语、婴儿在摇床上咯咯作声、富于经验的长者的尊严和智慧——这些都是令人心满意足的事物。
重要的是我们的真正为人而不是我们看来像怎样的人;是我们的爱心而不是社会地位;是我们所能作的施与而不是我们所能获得的东西;是我们所积聚的属天财宝而不是在地上储藏的黄金。关系重大的是贫而知足而非富而忧虑。青年的官长有许多钱财,法利赛人外表神圣,但青年的官长并不快乐,法利赛人并不神圣。可是,具有上帝那使人有智慧的思想,以这种智慧去引导我们的能力,跟从上帝的原则以确保公平,效法上帝去表现爱心——这一切都是满足上帝赋予我们的内心渴求所必需的。
这一切乃是使我们获致快乐的东西。
[第14页的精选语句]
继续生存“有赖于人心的急剧改变”
[第16页的精选语句]
“努力寻求人生意义乃是人内心的主要推动力”
[第18页的精选语句]
“没有爱,我们便会失去生存的意志”
[第19页的附栏]
从上帝的智慧获得快乐
“眷顾贫穷的有福(“快乐”,《新世》)了。”——诗篇41:1
“凡遵守公平,常行公义的,这人便为[快乐]。”——诗篇106:3
“有耶和华为他们的上帝,这百姓便为[快乐]。”——诗篇144:15
“得智慧,得聪明的,这人便为[快乐]。因为得智慧胜过得银子,其利益强如精金。”——箴言3:13,14
“怜悯贫穷的,这人[快乐]。”——箴言14:21
“倚靠耶和华的,便为[快乐]。”——箴言16:20
“认识自己的灵性需要的人快乐了!”——马太福音5:3,《新世》
快乐来自最初把这项需要置于我们心中的那位,他便是我们的创造主耶和华上帝
[第15页的图片]
人是上帝所创造的,上帝授予人的工作是要好好照顾地球和其上的动植物
[第17页的图片]
在简单的事上寻得真正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