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危害生命
在世界各地,每年都有千千万万的男女心脏病发作。许多患者都能够康复过来,只有少数出现后遗症。可是,也有不少患者就此与世长辞。此外,由于心脏机能严重受损,有些患者“能否恢复过正常的生活也大成疑问”,心脏科医生彼得·科恩这样评论,然后补充说:“所以,要尽可能防患未然,这是生死攸关的大事。”
心脏是负责抽送血液循环全身的一组特别肌肉。心脏病(心肌梗塞)发作后,由于血液供应中断,局部心肌就会坏死。为了保持健康,心脏需要吸取氧和其他养分,这些营养要素都是由血液输送的。通过环绕心脏表面的冠状动脉,心脏就可以得到必需的氧和养分了。
心脏任何部分都可以发生病变。不过,最常见的就是动脉粥样硬化,一种隐伏的冠状动脉疾病。动脉所以粥样硬化,是因为脂肪沉积物在动脉内壁上形成斑块。久而久之,斑块就会增厚变硬,引致动脉变窄,妨碍血液流到心脏去。心脏病发作主要是由这种隐伏的冠状动脉疾病引起的。
要是有一条或多条动脉受到阻塞,心脏就得不到所需的氧,结果引起心脏病猝发。动脉即使没有大幅变窄,沉积的斑块也可能会碎裂,碎片一跟血液接触,就会在内壁上形成血凝块(血栓)。此外,有毛病的动脉也可能较易引起痉挛。血凝块可以在发生痉挛的部位形成,同时释放出一种化学物质,使动脉进一步收缩,进而诱发心脏病。
心脏肌肉要是长期缺氧,附近的细胞组织可能会坏死。跟某些组织不同,心脏肌肉不会再生新的细胞。发病期越长,心脏受损的范围就越大,致命危险因而大增。心脏的“电力”系统(即传导系统)如果出现毛病,心脏的正常节律就会产生紊乱,心脏也可能开始不协调地快速搏动(纤维性颤动)。心律一旦失常,心脏就不能有节奏地把血液抽送到脑细胞去。不出十分钟,脑功能就会全部停止,病人随即死去。
所以,尽早找专科医生检查,并接受治疗无疑关系重大。这样做可以使心脏不致继续受损,也可以预防或治疗心律失常,甚至可以挽救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