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创一格的语文
《儆醒!》杂志驻香港通讯员报导
与仅是学习二十六个英文字母截然不同地,你喜欢记忆数千个像图画般的文字吗?你喜欢在写信时不是用每分钟五十至八十字速度的打字法,而是艰辛地用手逐个写上吗?这便是学中文的人的经历,在写字和讲话上莫不皆然。
中文以世界最古老的语文之一著称,它也许是最难学的。难处是在于中文没有字母。反之,它有万千个不同的字。虽然中学生的标准字典仅有10,000字左右,但大字典却载有40,000字以上。可是,据一般估计,一个人若认识3,000至4,000字,便应该能阅读普通刊物了。
作为基本单位或表号的中文单字都是一字一音的。虽然每个单字有其本身意义,但两、三个字合起来却组成新字或名词。例如,(人)字本身的意思的“一个人”但和“民”字合起来便成为“人民”意即国家的民众。“人”字也能和其他两个字如“见”和“证”一起组成“见证人”。在日常会话中,通常以两个或三个不同的字来表达一个单一的观念或术语。
大多数中文字的组成是根据(1)部首,它通常暗示某种意义,(2)语音,它是发音的要诀。例如“心”这个字表思想、情绪、个人品格等。大多数字典列出214个部首,但字音却按照个别学者的偏好而稍有变化。虽然字音本是用来说明该字的发音,但由于年深日久的改变,正确发音已不复可考。因此你会发现两个语音相同的字在今日的发音已绝不相似。
中文的字体
有些人虽然住在通行其他语言的地方,但极有可能看见过中文,例如中国商店招牌上的字。在外国人看来,它们好像奇形怪状的图画。事实上,不少中国字是源于图画或象形的,虽然在今日已无法看得出与原来的字体的相似之处。例如,代表太阳的字是源在一个环当中横画一条曲线,虽然现在已变为在长方形当中加上一划。代表河川的字原是三条曲线,它显然是绘画蜿蜒的河流,但现在已改成三条直线。许多时两个单字合成一个新字以代表抽象的意义。例如(明)这个字是(日)字和(月)字的组合。而(好)字是由(女)和(子)字构成,表明古代中国人重视家庭生活。但大多数的字都是从一个部首和语音部分混合而成的。
当你查考中国字时,你也许留意到它们有多种笔画。据西门在他所著的如何《学习和书写中国字》一书中所说,最少有十五种不同的笔画。一个字从一笔至三十五笔或以上不等。
查阅中文字典
既然通常对一个不识的字都不知如何发音,最好的方法是查阅字典而非依靠猜测。字典里的字的排列有多种方式。最流行的排列方式是根据部首和笔画数目。因此你必须首先熟悉该字的写法和知道属于什么部首。
字典中的字是按字中的部首分类和根据笔画数目排列,数目大约从一至十七不等。因此你首先要决定该字属于214个部首中的那一个,然后计算部首的笔画数目。复杂吗?寻出部首亦时常并非是易事,因此大多数字典都有列出部首难检的字。它们是按全字笔画数目排列的。
另一困难是有些字含有两或三部分,每部分都是部首。因此在一个部首之下查不到那字时,你必须查阅其他部首属下的一组。寻出正确部首的另一复杂之处是部首在字中的位置并非字字相同。它可能在左、右、上端、下端甚至中央。
一经寻出正确部首,便可以计算该字的其余笔画数目。同一部首的一切字都按照笔画数目排列,但部首的笔画却不计算在内。更加复杂的是有时一笔看来好像两笔。由此可见在中文字典检字是一项颇为费力的工作。
讲话用的中文
外国人学讲中文往往在所谓音调上感觉困难,这便是以音调的变化将一个字从另一个字区别出来。国语的音调有四声,即阳平、阴平、上声、去声,有些权威人士却补充第五音调,即入声a。可是在广东和香港通行的广东话却有九个音调。各音调之间的分别甚微,使外国学生难于分辨。然而,在发音上极小的差别可能意味到在意义上有极大的分歧。例如,国语中的“主”和“猪”仅是音调稍微不同。因此外国人想说“天主”(天主教对上帝的称谓),他若不熟知正确的音调,便很容易说成“天猪”,使中国人听起来不知所谓或感到好笑。可想而知地,外国人学中文必须保持幽默感才能避免灰心。
中国语文的独创一格之处——许多字的发音都是类似或完全相同的——使外国人感觉很难搅通。国语中有69个字都读如“意”,其中7个字的发音属于1号(阳平),17个属于2号(阴平),7个属于3号(上声)38个属于4号(去声)虽然英文也有两字发音完全相同,如dear和deer,但这是少数的例外,但在中文却是极度普遍。因此外国人听中国话便要依靠上下文去决定字义。
中国的幅员既是如此辽阔,各地的人所说的乡音自然有许多种。有些地区,特别是南方,旅行者也许去到数哩之外的乡村便听到不同的乡音。有时甚至邻近的村民也很难互相听得懂对方的话。有些乡谈是彼此接近的,例如华北的方言,但有些却相差极远,例如广东话和上海话。这两种方言不但在词汇绝不相同,诵读文字的发音也各异。同时,有些乡谈字词仅是用作讲话而无法写出来的。不错,如非倚靠文字,中国各地的人便很难互相沟通了。可是,值得庆幸和令人惊异地,中国各地的乡谈虽然完全不同,中国文字只有一种,那便是国文。除了说国语的人之外,中国人都是讲写殊途的。倘若两个中国人在彼此言语不通时,至少可以用文字沟通。
谋求改革
中文既是这么难学,尤其以外国人为然,因此在现代曾屡次有人谋求将之简化。有些人赞成简体字,认为较易学习。可是台湾的国民政府和较年长而头脑保守的中国人都不予赞同。其他的人则试图将之罗马化,以罗马字代替中文字。为首始创的人是在明朝(1368-1644)前来中国的天主教教士。但他们以罗马字写下的书籍只有传教士才会用。在十九世纪,基督教国的传教士将圣经译成多种方言,如苏州话、上海话、宁波话、厦门话和广东话等,用罗马字写下。英国学者卫德另创自己的罗马字系统,曾为中文教科书和字典编者们所广泛采用。
后来在1918年,中国政府发行四十个国语音符,帮助读者作出正确发音。它们是印在文字旁边而非取代文字。音符仅是用来注音,它们本身并不是文字。
1934又有人发明拉丁化字母。这是颇为简单的系统,并没有用什么方法说明字词的特别音调。结果,它被人发觉容易混淆以致不能流行,此后遂湮没无闻。
未来的展望
虽然有人屡次谋求简化中文或甚至试图将其改变成字母方式,这种努力直至目前还未获得多大成功。正如上述,由于有许多中国字的发音相似或完全相同,中文的确难于以字母方式将其清楚和正确地表达出来。此外,要将浩如渊海的古典书籍改成罗马字显然是一项艰巨无比的工作,更不用说要教导这么多人运用新方法了!这些理由可以说明为什么中国人一仍旧贯地运用他们的艰深文字,他们的儿女要花很长时间抄写、背诵和记忆数千个字以期懂得阅读和写作。
鉴于世上有这么多种不同的语文,我们不难看出这些不同的言语是使世人无法彼此沟通的分隔力量。前往外地旅游而不懂当地语言的人无疑会领略到在彼此言语不通时的无可奈何和挫折之感。
为了使所有人都能自由沟通意见,倘若全人类仅是说一种共同的语言的确是一项极大的方便。可是在这个日益趋向国家主义和分裂的世界里,这人又怎能实行呢?
值得庆幸地,这件工作虽然看来不是人力所能成就;但人类的创造主耶和华上帝却能办得到。事实上,他已颁布旨意,在不久的将来,全人类会在上帝的儿子耶稣基督所管理的上帝王国公义和完美政府之下团结起来。那时我们遂能合理地希望看见全人类说一种共同的语言,而且能完全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脚注]
a 音调通常用数字或音调符号表明。方式有好几种。例如有一种音调数字说明方式是以1代表阳平,2代表阴平,3代表上声,4代表去声。本文所用的是这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