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非洲在粮食上不能自给自足?
“我种田,……但没有雨水,”埃塞俄比亚的农夫伊德里斯解释说。他撒下的种子都在地里腐坏了,迫使他离开农村,去救济营寻求新生活。他补充说:“有一个时期,我曾有四头牛耕种,在绝粮时卖了两头,其他两头宰了来吃。……我吃光了自己未来的一切。”——摘自《埃塞俄比亚:饥饿的挑战》。
不少非洲农民像伊德里斯一样发觉难于生产足够的粮食。这个曾经一度自给自足的大洲现时正倚赖大量进口粮食过活。何以会变成这样?何以有这么多非洲人要饿着肚子上床?
干旱
非洲的严重干旱是世界知名的。在撒哈拉沙漠南部边境的各国尤其易受旱灾打击。自1960年以来,该区的雨量已逐渐减少至《谷类》杂志所谓“长期的撒哈拉干旱”的程度。可是,不少农民还可以勉强生存。
在1983-84年的雨季,非洲虽受干旱打击,但撒哈拉附近五国的棉花产量还保持纪录。你现时所穿的棉布衣服也许是用非洲棉所制的。棉花出口虽然换得了可观的外汇,但却要付出代价。1984年,撒哈拉附近诸国要输入177万吨的谷物。“能种植棉花却不能种植谷物这件事实与政府及其援助政策有关过于和雨量有关,”廷伯莱克(Lloyd Timberlake)在《非洲的危机》一书中说。
除了棉之外,非洲还输出茶叶、咖啡、糖、可可豆、落花生、鲜花、肉类、棕榈油、木材和其他多种农产品。美国的《民族》周刊说:“非洲物产丰饶,并且是先进国家每日所消耗的农产品的稳定来源。”在近年的饥荒时期中,英国市民震惊地获知,他们所吃的水果菜蔬竟是来自埃塞俄比亚的。显然,仅是干旱并不足以成为非洲无法自给自足的理由。
人口增长
有些非洲人拒绝限制家庭人口的数目。在他们看来,儿女众多是声誉的象征。难怪世界人口增长率以非洲为最高。无可否认,人口增长使饥饿难题更为恶化。据估计,非洲现时人口是5亿5,300万。若照现行趋势增长下去,到公元2000年,就可能多添了3亿2,400万的食指!
这是否意味到非洲幅员太小,以致长不出足够的粮食呢?不然,那里仍有许多可耕的土地没有开拓。以印度人口之多和地土之小,仍生产了大量的剩余谷物。南非的《星报》补充说:“中国大陆有10亿人口,但年复一年地有剩余的粮食生产。……我们认为非洲的饥荒是错误的建议所致。”
错误的建议?
建议是非洲所绝不缺少的东西。“说话若可以充饥,”BBC 电视台评论说,“非洲就会复元了。”在那里作咨询服务的外国人不下8万名之多。廷伯莱克声称:“向非洲提出建议已变成一项大企业,欧洲人和北美洲人开设的顾问公司为专家服务时间所索取的报酬高达18万美元一年。”
这些专家们提倡昂贵的耕植方法,需要的是高产量的种子、化学物质和重型机器。这意味到海外的供应者可以发展贸易;但对非洲农村的贫民却没有多大裨益。他们的计划首先照顾到生产输出海外赚钱的农作物的农场,然后轮到生产粮食卖给非洲较富裕的城市的农场。有些计划已证明效果不佳,有些则完全失败。《新闻周刊》解释,非洲的气候“有时过于恶劣,在亚洲顺利种植的高产量种子在这里并不合适。”同时,非洲土壤是脆弱的,新的耕植方法有时会毁坏农作物。
发展方面的援助?
海外各政府与援助机构提倡其他昂贵的发展计划。这些计划同样地“为他们自己的公司、顾问人员和经济带来利益”研究发展的《人民》杂志如此说。发展计划很富于吸引力,因为可使非洲各国看起来颇为现代化,而且它们受到巨量贷款所支持。实行这些计划有助于若干非洲政府使富裕的城市居民获得满足,而政府需要这些人的支持才能继续当权。于是,豪华的旅馆、大学、机场、高速公路、汽车、奢侈品纷纷出现于非洲城市中,但农村却被人忽略了。非洲的乡村农民为富裕的城市居民起了个绰号,它在施瓦希里语的原意是“平治汽车(Benz)部落”。
各项发展援助背后的慈善动机正受到许多人所怀疑。《饥荒:人为的灾难》一书的作者们声称:“这些援助绝不慈善,施与的各国其实占了便宜。……不论西方抑或东方,从给予援助所得的影响力和经济上的机会都是廉价买来的。”发展方面的援助已使非洲债台高筑,欠债达1,750亿美元之巨。
“二十年的‘发展’使非洲在1984年陷于绝境,”吉尔(Peter Gill)在《非洲在死亡中的一年》一书中说。吉尔认为,发展方面的援助乃是一种“赝品”。最需要援助的非洲贫农反倒得不到什么。“可是,”《生态学家》月刊解释说,“在大多数非洲国家中,农民占了全人口的百分之75-80,他们乃是非洲粮食生产的中坚分子。”
粮食援助?
粮食过剩经已成为富裕国家的沉重负担,因为存仓的代价甚高。美国的《外交》季刊以“一个充满谷物的世界”为题撰文哀叹说:“论到谷物,这真是古怪和痛苦的一年。电视纷纷播映非洲儿童的挨饿情形给我们看,但世界贮存的谷物却超过1亿9,000万吨——过剩的最高纪录。”
以廉价出售剩余谷物未必能造益非洲饥民。谷物有时落在贪婪的商人手上,或者政府收受之后将其卖出图利以帮助平衡预算。把剩余谷物运往非洲也影响到乡村农民的处境。“一个当地的生产者怎能与免费的外来粮食竞争呢?”《饥荒:人为的灾祸?》一书的作者问道。
非洲所产的传统粮食,例如小米和高粱栗,正迅速失去它们的流行性。但这些植物在抵抗干旱方面却比别种谷物为佳。城市居民已转移了品味,爱吃小麦和米——在非洲严酷的天气下难以种植的谷物。有些顾问蓄意鼓励人养成对海外粮食的爱好,因而使非洲更加倚赖输入的粮食。
漠视自耕的农民
许多农民像较早时候所引述的埃塞俄比亚的伊德里斯一样,需要的是种子和简单的农具。粮食援助的价值是有限的。正如中国有句格言说:“给人以鱼,可养他一日。教人打渔,可养他一生。”以一般而言,非洲农民并没有获得帮助在耕种方面成功,虽然有若干非洲国家可算例外。
自殖民地时代以来,非洲的最佳土地一向被用来生产可以输出赚钱的农作物。此外,当局也发展大规模的耕植计划以供应粮食给较富裕的城市。因此自耕农往往被迫放弃上好的土地和倚靠贫瘠的土地过活。由于要自谋生计,非洲农民遂不得不过度种植、过度放牧和斩伐太多树木,以致贫瘠的土地质素更加低落。非洲有巨量的土地现正转变成沙漠。
农民的处境也受到固定物价政策所伤害。非洲许多政府为了取悦城市居民而把农产品价格压至极低。据科学杂志《自然界》报道,这种政策“大大促成了农业衰退,结果使城市居民同样地饥饿,本来肥沃的非洲要依靠输入粮食过活。”
战争
“数十万安哥拉人由于内战被迫逃离自己的家园,”非洲的一份报章声称。安哥拉与非洲其他地方不同,它有很好的雨量。可是,在肥沃的高地却有数以万计的人依靠经常供应的空投紧急粮食为生。
非洲遭受严重饥荒的各国同时也饱受内战之苦并不是巧合。虽然雨量使埃塞俄比亚、苏丹和莫桑比克等国得以舒一口气,但内战却继续打击粮食生产,以致有数百万人濒于饿死。
不久之前,讨论国际人道问题的独立委员会——其中的25个会员包括五个非洲国家的代表——发出以下的强力宣言:“在非洲的若干地方,武装冲突和暴乱使悲惨的境况加上不必要的流血和骚动。……各政府优先争取的是毁灭性的武器,而人民所需的却是锄头、种子以生产粮食,清洁的水以供饮用和费用低廉的防病计划。”
非洲并不是惟一的罪魁祸首。吉尔在《非洲在死亡中的一年》一书里提及非洲以外的若干政府在“非洲军事化”方面所担任的角色,并且问道:“谁的军械厂从非洲的军备竞赛得益?”原来东方和西方的各国都煽动非洲战争以从中取利。
需要——高于人类的援助计划
“何以非洲不能自给自足?”这个问题是富于争论性的,答案也十分复杂。正如权威人士所举的例表明,干旱、人口爆炸、援助政策、贪婪、漠视农民、土地质素低落、战争等都是因素。在这些因素之中,只有干旱可以称为天灾;其他都是人为的灾祸。
事实上,非洲的干旱正好有力地表明人类的局限和自私。从这一切可以清楚看出,人类无法脱离造物主耶和华上帝而独力管理地上的事务。正如古代一位先知说:“耶和华阿,我晓得人的道路不由自己,行路的人也不能定自己的脚步。”——耶利米书10:23。
这项无可反驳的事实记载在圣经里。圣经同时预言到今日的“粮食短缺”,与之俱来的战争以及人对地球的错误管理。幸而这一切其实标明一个高于人类的援助计划业已临近了。这项计划将会成功地终止饥荒,不但在非洲,而且在全球各地莫不皆然。——路加福音21:10,11,28-31;启示录6:3-8;11:18;21:1-5。
[第21页的图片]
以一般而言,非洲农民并没有获得帮助在耕种方面成功
[鸣谢]
(联合国)粮农组织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