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有利也有害
“压力是身体应紧急需要而作出的普通反应,人人多少总会有压力。”——汉斯·泽利厄医生。
小提琴手演奏乐曲以前,必须先绞紧琴弦,但适度就够了。琴弦要是拉得太紧,就会啪地绷断,但拉得不紧又奏不出音调来。松紧程度要适中,不宜走极端。
压力所起的作用跟琴弦的差不多。正如我们从前文看到,压力过重就会损害健康。没有压力又怎么样?悠闲自得的生活听起来似乎令人向往,但其实我们需要有压力,至少有一点儿的压力,才能活下去。且举例说明。试想象你正在横过马路,你突然看见一辆汽车急速地向着你冲过来。你能够飞快地躲闪,化险为夷,就是多亏有压力!
可是,压力的作用却不仅限于应付紧急情况罢了。你需要有压力才能完成每天的工作。每个人时时刻刻、或多或少都是有压力的。汉斯·泽利厄医生说:“要逃避压力,惟一方法就是一死了之。”他接着又指出,说“他有压力”跟说“他发烧了”一样毫无意义。泽利厄说:“我们实际想表达的是,他的压力过重,或他的体温过高。”其实消遣也少不了有压力,睡眠也不能说完全没有压力,因为心脏还是要跳动,肺脏还是要继续呼吸的。
三种不同的压力
压力既然有不同的程度,也就有不同的类型。
急性压力是由紧张繁忙的生活促成的。这往往跟急需解决的恼人事情有关。既然不快的事情只是一时偶发的,人通常能够应付这样的急性压力。当然,也有人要接二连三地处理危急事情,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可见,人即使要连番忍受急性压力,也应付得了。不过,当事人一天觉察不到,忙乱的生活对自己和身边的人所造成的损害,就可能一天不肯改变生活方式。
急性压力是短暂的,慢性压力却是持久的。不管是因为贫困匮乏、待遇低微,还是由于备尝失业之苦,受慢性压力缠扰的人觉得走投无路,摆脱不了困境。持续的家庭问题都可以形成慢性压力。长期照顾年老体弱的亲属也可以给当事人带来压力。不管原因是什么,慢性压力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地折磨受害人。一本论述慢性压力的书指出:“最糟的是,受害人对慢性压力渐渐麻木了。……面对急性压力,他们即时就有反应,因为是新的经历。由于习焉不察,他们对慢性压力不以为意,有时还觉得挺自在呢。”
创伤性压力是悲惨遭遇,例如被人强奸、意外事故、自然灾害等,所造成的精神冲击。许多退伍军人和集中营幸存者都受到这种压力折磨。虽然事隔多年,经受创伤性压力的人对那件伤心往事仍可以记忆犹新。他们对无关紧要的小事也异常敏感。根据医生的诊断,有些受害人患了创伤后精神紧张性障碍。——请见上栏。
对压力很敏感
有些人认为,我们对当前压力的反应,主要取决于我们以往受过多少压力,也视乎哪种压力而定。他们声称,造成精神创伤的事件能实际改变脑子的化学“线路”,使当事人日后对压力越发敏感。举例说,调查过556个二次大战的退伍军人后,劳伦斯·布拉斯医生发现,做过战俘的退伍军人患中风的风险,比从没做过战俘的高七倍。战俘所受的精神创伤影响深远,甚至在50年后,他们中风的风险也远高于常人。“这些军人沦为战俘的时候,曾受过无比的精神压力。此后,他们对压力的反应就大大改变了——对压力异常敏感。”
专家认为,童年的痛苦经历能造成巨大创伤,千万不要低估这些伤心往事的破坏力。琼·金博士说:“孩子经受创伤后,大多没有看医生。他们熬过难关,照常过日子。多年后,他们不是患抑郁症,就是得了心脏病,终于要延医诊治。”且看看痛失家长所造成的创伤。金博士说:“人在小时痛失亲者,这种打击可以使脑子的化学和神经反应彻底改变过来,结果连日常生活的一般压力也应付不了。”
当然,人对压力的反应也受其他因素所支配,例如当事人的体质、有没有办法替他排忧解难等。不管起因是什么,压力是可以应付过去的。当然,这样做一点也不容易。蕾切尔·耶胡达博士评论:“人已经对压力很敏感了,叫他松弛神经,就犹如吩咐患失眠症的人入睡一样。”尽管这样,正如下篇文章表明,人还是可以从多方面入手舒缓压力的。
[第7页的附栏]
工作压力——“全世界的现象”
联合国一篇报告指出:“在20世纪,压力是其中值得特别关注的一个健康问题。”工作场所充满紧张气氛,职工的压力显然可见。
• 澳大利亚的公务员因工作压力过重而提出的索偿个案,在短短三年内竟然增加了百分之90。
• 法国一篇调查报告透露,有百分之64的护士,另有百分之61的教师,都分别诉说他们为紧张的工作环境而苦恼。
• 为了医治由压力引起的疾病,美国人每年所花的费用估计高达2000亿美元。在所有工伤事故中,跟压力有关的估计为百分之75到百分之85不等。
• 在许多国家里,专家发现妇女比男子多受压力,这可能是因为她们要出外工作,而同时又要照管家庭。
正如联合国的报告所说,工作压力无疑是“全世界的现象”。
[第8页的附栏]
创伤后精神紧张性障碍——对反常经历的正常反应
“我们的汽车撞毁后,三个月过去了,但我仍然忍不住哭泣起来,终夜睡不安稳。我一踏出家门,就惊恐万分。”——露薏丝。
露薏丝患了创伤后精神紧张性障碍。这病的特点是,在患者的脑海或梦中,那造成创伤的往事反复浮现,叫当事人心绪烦乱,身体日渐虚弱。患这病的人也许很易吃惊受怕。举个例说,精神病专科医生迈克尔·戴维斯讲述一个参加过越战的退伍军人,在结婚当日突然听到汽车发出回火声,于是扑进灌木丛去躲避。戴维斯说:“照理周围的环境已经充分表明,现在是太平盛世。毕竟已事隔25年了;何况他早已离开越南,返回美国;……他身穿的是一套白色无尾礼服,而不是军服。尽管这样,他一听到汽车的回火声,就大受刺激,急忙躲藏起来。”
创伤后精神紧张性障碍的起因有很多,战斗所造成的创伤不过是其中一个罢了。据《哈佛精神健康通讯》所载,任何“造成死亡、危及性命、导致重伤、损害身体的事件,不管是单一的还是一连串的”,都可以触发这种障碍。“这些事件可以是自然灾害,也可以是意外事故,或人为祸害,例如水灾、火灾、地震、撞车事故、炸弹爆炸、枪击事件、虐待、绑架、侵犯人身、强奸、儿时遭受淫虐等。”光是在场目击惨事发生,或是从骇人的证言、露骨的照片获悉有关的惨事,也可以引起创伤后精神紧张性障碍的症状。如果受害人是自己的家属或密友,那就更不用说了。
当然,人们对创伤的反应各不相同。《哈佛精神健康通讯》指出:“经受创伤的人大多没有严重的精神病症状;他们即使显出症状,也不一定表明他们患上创伤后精神紧张性障碍。”有些人因压力过重,得了创伤后精神紧张性障碍,他们又怎么样?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有些患者已学会控制紧张的情绪,不再受创伤困扰,他们感到如释重负。至于其他患者,虽然那造成创伤的事件久已过去,但他们仍心有余悸,惨痛的回忆挥之不去。
不管是患者,还是有心扶助患者的人士,双方都应该记住,要从创伤中恢复过来,就一定要有耐性 才行。圣经劝勉基督徒要“安慰抑郁的魂”,“以恒忍待所有人”。(帖撒罗尼迦前书5:14)文章开头所提及的露薏丝,过了五个月,她才可以重新鼓起勇气开车子。事发后四年,她说:“我的精神状态已大为好转,但开车再也不是愉快的经历了,心情跟以往迥然有别。现在我开车纯粹是因为非开不可 的缘故。出了意外后,我简直不能自已,现在我的情况好多了。”
[第9页的图片]
由于工作压力过重,许多办公室职员都支撑不住
[第9页的图片]
压力不一定是有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