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宇宙起源惹争议
太空船的窗外,地球乍现眼前。宇航员把眼前景象拍摄下来后,兴奋不已。其中一位说:“这是太空飞行最精彩的一刻。”可是,跟太阳系相比,地球就看来十分渺小了。太阳容得下一百万个地球有余!可是,宇宙的这些事实,跟你的一生和人生的意义有任何关系吗?
让我们神游太空,从宏观的角度看看地球和太阳。银河系本身只是宇宙极微小的一部分,它的旋臂里含有数目大得惊人的恒星,而我们的太阳只是其中一颗罢了。凭着肉眼,我们可以看见远处的几抹星光,但这些微光其实是来自其他星系的,例如灿烂华美、体积较大的仙女星系。银河系、仙女星系和其他二十多个星系,凭着引力形成一个星团,而这些星系又不过是一个庞大的超星系团的微小部分。宇宙有无数的超星系团,但宇宙的奥妙并不止于此。
各星团并不是均匀地散布太空的。从整体来看,它们好像薄膜和幼丝,包围着庞大的空间,好比气泡一样。有些星团又长又阔,仿佛是天上的万里长城似的。许多人认为宇宙是经过大爆炸自然产生的,可是他们看见宇宙这样浩瀚,这样有秩序,就大感意外。《科学美国人》杂志的一位资深作家说:“我们对宇宙的奇妙细节看得越清楚,就越难用一套简单的理论去解释宇宙是怎么会这样秩序井然的。”
证据显示宇宙是有开端的
你在夜空看见的星,都是在银河系里的。20年代以前,人仍然认为银河系是惟一的星系。可是你也许知道,科学家自从用较大型的望远镜观测太空之后,已经推翻了这个见解。我们的宇宙至少有500亿个星系。我们不是说500亿颗恒星——而是说至少有500亿个星系,每个星系都有数十亿个像太阳那样的恒星。可是,对20年代的科学信仰震撼最大的,不是庞大星系的数目那么多,而是这些星系都在转动。
天文学家发现了一件耐人寻味的事:来自各星系的光通过棱镜时,光波看来都延长了,这显示星系正以高速远离我们。星系离我们越远,看来就以越高的速度远离我们。这显示宇宙不断在膨胀!
我们就算不是专业或业余天文学家,也可以看出,宇宙正在膨胀这一点,对人类的过去,以至对我们每个人的未来,都意味深长。这个过程必然是由某些东西发动的;一定另有一股极大的力量,才能抵消整个宇宙的巨大引力。你有充分理由问:“这种巨大能力是哪里来的?”
大部分科学家都认为宇宙起初非常微小而密集(这个现象叫做奇点),但是我们无法回避一个关键问题:“如果宇宙一度几乎无限小,无限密集,那么,试问在这个时候之前,宇宙内外到底有什么?……我们不得不正视宇宙有没有起头的问题。”——英国天文学家伯纳德·洛维耳爵士。
仅仅有巨大的能量还不能解决问题。膨胀的速率看来调节适中,丝毫不差,个中没有远见和智慧是不行的。洛维耳说:“宇宙膨胀的速度就算快一万亿分之一,宇宙的一切物质到现在也就全都消散了。……速度就算慢一万亿分之一,引力也就使宇宙在产生之后头十亿年左右坍缩了。这样,宇宙里任何恒星都不能长存,宇宙里也不能有任何生物。”
尝试解释宇宙开端
现今专家能解释宇宙的起源吗?许多科学家不大愿意相信宇宙是凭高等智力创造的,于是猜测宇宙是凭某种过程从无到有的。你认为这个说法合理吗?这些推测通常离不开物理学家艾伦·古思在1979年提出的理论(宇宙暴胀论)。可是,古思博士后来承认,他的理论“并没有解释宇宙怎样由无变有”。安德烈·林德博士在《科学美国人》杂志撰文,更坦率地说:“要解释最初的奇点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产生,仍然是现代宇宙学最棘手的疑问。”
如果专家无法真正解释宇宙的起源或宇宙早期的发展,我们不是应该另找解释吗?其实,有一些事许多人都没有注意到,可是你很应该细想一下,也许能得到一点真正的启发。这些事包括四种基本力的精确程度。物质的一切特性和变化,都是由这四种基本力促成的。一提到基本的力,有些人就可能觉得:“这是物理学家才会留意的事。”其实不是的。这些基本事实值得我们细想,因为跟我们息息相关。
强弱适中,丝毫不差
无论在浩瀚的宇宙里,还是在极微的原子结构里,四种基本力都发挥作用。我们四周看见的万事万物,无一不受基本力所影响。
宇宙中明显存在的四种力要不是调节得恰到好处,构成生物必不可少的元素(特别是碳、氧和铁)就不能存在了。有一种力上文已经提到,就是引力。另一种力是电磁力。如果这种力弱得多,就不足以约束电子围绕着原子核活动了。不绕着原子核活动严重吗?当然严重,因为这样原子就不能组合起来形成分子了。另一方面,如果这种力强得多,电子就困在原子核的表面。这样,原子之间就不能产生化学作用,生物也就不能存在了。单凭这一点,我们已经可以清楚看出,人的生存在乎电磁力调节得强弱适中。
另外,从宇宙宏观看,如果电磁力稍强稍弱,都会影响到太阳照射地球的阳光。这样,植物的光合作用会变得十分困难,甚至无法进行。这也可以使水失去它独有的特性,而这种特性是维持生命不可或缺的。所以,电磁力的精确配合是我们生死存亡的关键。
电磁力和其他三种力的相对强度,同样十分重要。例如,按照有些物理学家的计算,电磁力相当于引力的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040)倍。在这个数字上多加一个零(1041),看来只是个微小的改变。可是,这就表示引力也按比例减弱了。莱因哈德·布鲁尔博士指出这可以造成什么结果,说:“引力较小,恒星也相应较小,恒星内部引力所形成的压力也就不足以提高温度达到产生核聚变的程度,于是太阳就不能够发光了。”可想而知,这对人的影响多大!
如果引力按比例增强,上述数字少了一个零(即1039),又会怎样呢?布鲁尔博士说:“只要发生这么微小的改变,太阳这个恒星的预期寿命就会大为缩短。”有别的科学家认为,这几种力的强弱程度就算偏差少于上述的幅度也不行。
事实上,太阳和其他恒星具有两种特质,就是长期效率高,而且长期稳定。打个简单的比方想想看。我们知道,汽车的发动机要运转得有效率的话,燃料和空气的比例就要维持一定的临界比率。工程师要设计复杂的机械和电脑系统,才能让发动机发挥最佳性能。如果仅仅一台发动机也要有精密的设计,太阳这个“燃烧”效率极高的恒星又怎样呢?各种基本力都调节得恰如其分,最适合让生物滋长。这种丝毫不差的条件只是碰巧发生的吗?有一次,古人约伯要回答一个问题:“支配苍天的规律是你公布的吗?大地的自然法则是你制定的吗?”(约伯记38:33,转译自《新英语圣经》。)这些律则不是人定的。那么,这种恰到好处的条件是哪里来的呢?
两种核力
宇宙的结构不是仅在乎引力和电磁力调节适中。另外还有两种物理力也跟我们的生命有密切关系。
这两种力在原子核里发挥作用,充分显示出深思熟虑的设计。先看看强核力:这种力使质子和中子在原子核里紧紧连在一起。由于这种连系的力量,各种元素才能形成——有的轻(例如氦和氧),有的重(例如金和铅)。如果这种结合力只是弱百分之2,看来就只有氢才可以存在。反过来说,如果这种力稍强,就只有较重的元素才能够形成,氢却无法形成。这会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呢?如果宇宙没有氢,太阳就没有燃料,也就不能发出维持生命的能量了。当然,我们也不会有水和食物,因为氢是水和食物的主要成分。
现在谈谈第四种力,称为弱核力。这种力控制放射衰变,也影响到太阳的热核活动。你也许会问:“这种力也调节得丝毫不差吗?”数学家兼物理学家弗里曼·戴森说:“弱核[力]比一般核力弱几百万倍。它并不太强,刚好让太阳的氢以缓慢稳定的速率燃烧。如果弱核[力]强得多或者弱得多,任何依赖太阳一类的恒星的生物,就都受到威胁。”这种恰到好处的燃烧速率让地球保持暖和,却不致烧焦。只有这样,人类才能生存下去。
此外,科学家相信弱核力有分促成超新星爆炸。科学家认为,大部分元素都是通过超新星爆炸而产生和扩散的。物理学家约翰·波尔金霍恩指出:“只要核力稍为偏离现状,恒星就不能制造构成人体的各种元素了。”
就这一点,还有不少话可以说,可是你大抵已经理解到,上述四种基本力,丝毫不差,实在令人惊叹。保罗·戴维斯教授写道:“我们在周遭看到许多证据,表明大自然在各方面都恰到好处。”正因为基本力强弱适中,太阳、这个可爱的地球、生物必不可少的水、生物赖以维生的大气层、地球上许许多多珍贵的化学元素,才能存在,才能发挥作用。但是请想想:“为什么样样都调节得恰到好处呢?成因是什么呢?”
地球特点尽如人意
人的生存还在乎其他因素丝毫不差。先谈谈地球的大小,以及地球在太阳系里的相对位置。圣经约伯记提出的一些诘问,实在教人自觉渺小:“我立大地根基的时候,你在哪里呢?……你若晓得就说,是谁定地的尺度?”(约伯记38:4,5)这些问题比以往更加迫切待答。为什么呢?因为对于地球,我们知道了许多令人惊叹的事实——包括地球的体积和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在宇宙其他地方,找不到地球这样的行星。诚然,有些科学家从间接的证据看出,某些环绕恒星运行的星体,体积比地球起码大数百倍。可是,在体积方面,地球其实正好适合我们生存。为什么这样说呢?如果地球稍为大一点,地心吸力就会较强,结果氢这种轻气体摆脱不了地心吸力,积聚不散。这样,大气层就不宜生物生存了。另一方面,如果地球稍为小一点,维持生命的氧就会流失消散,地球表面的水也会完全蒸发。这样,我们也无法存活。
地球与太阳的距离也恰到好处,这是维持生命的必需因素。天文学家约翰·巴罗和数学家法兰克·蒂普勒曾研究“地球半径跟地球和太阳之间距离的比率”。研究结果表示,“这个比率只要跟现况稍为不同”,人类就不可能生存了。戴维·布洛克教授说:“计算结果显示,只要地球离太阳近百分之5,大约40亿年前就已经出现严重温室效应[地球过热]了。另一方面,只要地球离太阳远百分之1,大约20亿年前就已经出现严重的冰川作用[地球几乎完全冰封]了。”——《我们的宇宙:出于巧合还是设计?》。
除了距离恰到好处之外,还有一点,就是地球每天绕着自身轴自转一次。这个速度恰好令地球气候温和。金星每243天才自转一次。地球如果这么久才自转一次,试问后果会怎么样!如果白天和黑夜这么长,温度就会极冷极热,结果人类无法生存了。
还有一件事十分重要,就是地球环绕太阳的轨道。彗星的轨道呈比较长的椭圆形。幸好地球的轨道不是这样,而是差不多圆形。不然的话,温度就会极冷极热,人类也就必死无疑了。
太阳系的位置也不容忽视。如果太阳系较接近银河系的中央,周遭恒星的引力就会令地球的轨道变形了。另一方面,如果太阳系位于银河系的边缘,夜空就差不多全无星光。生物不是没有星光不行,但繁星熠熠不是叫夜空明丽得多吗?根据科学家目前对宇宙的理解,估计银河系的边缘不够化学元素,根本不能形成太阳系这样的星系。
法则与秩序
你也许能体验到,所有东西都倾向于无秩序的状态。很多人留意到,家宅里的东西要是没有人管,最终都会破烂剥落。科学家把这种倾向叫做“热力学第二定律”。我们每天都能看见这个定律发挥作用。新汽车、新自行车如果没有人管,最终就会变成废铁。楼房被人荒废,最终会沦为颓垣断壁。宇宙又怎样呢?上述定律也发挥作用。这样推断,宇宙应该逐渐陷于完全无秩序的状态才对。
可是,看来宇宙绝不是越来越乱。数学教授罗杰·彭罗斯曾研究可见宇宙的混沌状态(又叫做熵),发觉宇宙并不是越来越混乱的。对于这个研究结果,一个合理的解释是,宇宙起初就是有条不紊的,而且一直维持严密的组织。天体物理学家艾伦·莱特曼指出,科学家“对于宇宙设计得这么有秩序,认为不可思议”。他又说,“任何完满的宇宙学理论,都必须能解释熵的这种令人困惑的现象”,也就是解释为什么宇宙并没有陷于混乱状态。
事实上,人类的存在就跟这个公认的定律背道而驰。为什么仍然有人类活在地球上呢?正如上面说,这是我们应该弄清楚的基本问题。
[脚注]
[第15页的附栏]
数算星星
据估计,银河系共有超过一千亿颗恒星。想想看,如果百科全书一页谈一颗恒星,我们的太阳和太阳系只占一页,那么百科全书共有多少册,才能包含银河系里的所有恒星呢?
有人估计,按一般厚度来算,整套百科全书连纽约公共图书馆共长412公里的存书空间也容不下!
页页都看完要多少时间呢?《银河系成长路》说:“如果一秒翻一页,一万年也翻不完。”可是,银河系里的恒星,在估计宇宙的500亿个星系中,只是沧海一粟罢了。如果百科全书一页谈一颗恒星,就算把全世界所有图书馆的空间加起来,也容不下这样的百科全书。《银河系成长路》说:“对于宇宙,我们知道的越多,就越看出自己知道的甚少。”
[第16页的附栏]
贾斯特罗论宇宙起源
哥伦比亚大学天文学和地质学教授罗伯特·贾斯特罗写道:“很少天文学家想过,宇宙突然产生这个观念终于成为已经证实的科学事实。但是,只要用望远镜观察天空,就不得不作出这个结论。”
他接着指出这件事的意义说:“天文学证据证明宇宙是有开端的,这一点使科学家相当尴尬,因为他们相信每一个结果都有自然的成因。……英国天文学家米尔恩说:‘关于宇宙的开端,我们无法提出任何主张。上帝创造万物的时候,没有人观察作证。’”——《奇思巧意如织锦,匠心独运宇宙间》。
[第17页的附栏]
四种基本物理力
1.引力——在原子之间相对来说最弱的力。这种力也影响庞大的星体,包括行星、恒星和星系。
2.电磁力——在质子和电子之间的主要吸引力,使分子能够形成。闪电是这种力的一种表现。
3.强核力——这种力使质子和中子在原子核里连在一起。
4.弱核力——这种力支配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和太阳的高效率热核活动。
[第20页的附栏]
“一连串的巧合”
“弱核力要是稍强,氦就不能产生;要是再弱一点,差不多所有氢都变成氦了。”
“宇宙里既有若干氦,又有超新星爆炸,机会实在很小。人类生存不但有赖于这一连串的巧合,还有赖于另一个更不寻常的巧合,就是核能竟然达到[天文学家弗雷德·]霍伊尔所预测的水平。古代的人不知道人类产生的方式,现在我们知道了,可是我们像古代的人一样,仍然不知道人类产生的原因。”——《新科学家》周刊。
[第22页的附栏]
“地球大小适中,元素组合恰当,轨道近乎正圆,跟存在已久的恒星——太阳——的距离也恰到好处。有了这些特殊条件,水才能在地球表面积聚起来。”(《动物学纲要》,第七版)如果没有水,地球就不能有生物了。
[第24页的附栏]
不见不信?
不少理智的人都认同,有许多东西是他们看不见的,但确实存在。《发现》杂志1997年1月刊报导,天文学家发现了一些迹象,从而推断,好些遥远的恒星周围约有12颗行星运行。
“到目前为止,他们所以认为有新行星,纯粹因为行星影响到所属恒星的移动情况。”这样,天文学家认为,引力发挥人眼可见的作用,就是相信有看不见的天体存在的凭据。
科学家单凭间接的证据,没有经过直接的观察,就可以断定有看不见的东西存在。许多信有造物主的人,基于同样的凭据,断定有一位看不见的主宰存在。
[第25页的附栏]
弗雷德·霍伊尔爵士在《宇宙的本质》里说:“如果要避而不谈创造,就得相信宇宙里的所有物质都是无限古老的,但这根本不可能。……氢正不断转化成氦和其他元素。……既然这样,为什么宇宙差不多完全由氢构成呢?如果物质是无限古老的,这种情形就不可能发生了。既然宇宙是这样的,可见我们不能避而不谈创造。”
[第12,13页的图片]
本图显示漩涡星系NGC5236,太阳跟银河系相比,就好像方格内的恒星跟整个漩涡星系相比那样微不足道
银河系有超过一千亿颗恒星;在可知的宇宙中,星系共有超过五百亿个,银河系只是其中之一
[第14页的图片]
天文学家埃德温·哈勃(1889年~1953年)发现,来自遥远星系的光出现红移现象,显示我们的宇宙正在膨胀中,因此宇宙是有开端的
[第19页的图片]
支配太阳的各种基本力调节得恰到好处,结果地球的环境适宜人类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