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训
(Gihon)〔爆发;喷出〕
1.从伊甸园流出的河一分为四,基训是其中一条,“环绕古实全地”。(创2:10,13)今天,要确定这条河的位置已完全不可能。圣经后期的记载常常用古实来指埃塞俄比亚,但看来创世记中的“古实全地”不可能指埃塞俄比亚,至少从地理上来说不可能。上帝在巴别使人的语言混乱之后,人们分散到全地。古实地可能是指在此之前古实所占据的地方。(创11:9)有些人认为基训河就是现今的阿拉斯河,这条河发源于凡湖西北面的山脉,流入里海。有些词典编纂者认为创世记2:13中的“古实全地”是指喀西特人(阿卡德语:kassu卡苏)的地区。古代楔形文字的铭文中提到喀西特人是中亚高原的民族,但他们的历史不详。(《旧约全书辞典》,L.凯勒和W.鲍姆加特纳合编,莱顿,1958,429页;《旧约希伯来语英语词典》,布朗、德赖弗和布里格斯合编,1980,469页)另一方面,值得留意的是,阿拉伯半岛上的一些阿拉伯人叫做Kusi(库斯)或Kushim(库欣),哈巴谷书3:7把古珊(Cushan)跟米甸并列,显示古珊就是米甸,或是邻近米甸的一个地方。因此,虽然有几个地点可能是古实的所在地,但由于大洪水使地球的地形地貌发生了显著改变,人们无法下定论。(见古实2)
2.一个现称哈基训的水泉,源头位于汲沦溪谷的一个天然洞穴中,在耶路撒冷城内古称“大卫城”的区域北端以东不远处。(代下32:30)在古代,基训泉是大卫城的一个主要水源,因为附近只有两个水泉。基训这个名称非常合适,因为泉水不时喷出,多雨的冬季过后一天喷水达四五次,旱季喷水的次数则没那么多。
一般认为,约押将军利用基训泉攻进耶布斯人的堡垒,使大卫得以占领这个几乎坚不可摧的城。(代上11:6)尽管撒母耳记下5:8的希伯来语原文不容易翻译,但一般来说译文表示堡垒有一条“水道”,大卫激励手下攻城时提到这条水道。1867年,查尔斯·沃伦发现一条水道从基训泉发源的洞穴出来,经过一段约20米(66英尺)的距离,在一个池子或水库终止。池子上方有一个在岩石里开凿出来的竖井,向上伸展11米(36英尺)。竖井的顶部有一块地,人们可以站在这里用绳子放下容器,从下面的水池打水。另一条倾斜的隧道从这个竖井向后延伸将近39米(128英尺),向上通到城内。耶布斯人遇到敌人进攻而不能到城墙外面来时,看来通过这条隧道也能取水。虽然约押攻城的记载中没有直接提到基训泉,但人们认为约押和手下就是从这条汲水隧道冒险进城的。
后来,人们按照大卫的吩咐,在基训膏立所罗门作王。民众跟随所罗门回到耶路撒冷,欢声雷动。妄自尊大的亚多尼雅在名叫隐罗结的水泉旁摆设筵席,那里距离基训约700米(2300英尺),他和宾客虽然看不见行进的民众,但很容易听见他们的声音。(王上1:9,10,33-41)
考古学家还发掘出一条地面的水道,从基训泉出来,沿着“大卫城”的斜坡向南延伸,在一个水池终止。水池位于大卫城最初所在山脊的底部,在山脊的南端,对着泰路平谷和汲沦溪谷的交界处。这条水道的坡度很小,所以水流很缓慢。亚哈斯王在位期间(公元前761-前746),以赛亚在预言中提到“涓涓流水”,很可能是描写这条水道的水。以赛亚预告,亚述人终必攻击犹大,势如洪水暴涨,跟这条水道的“涓涓流水”形成强烈对比。(赛8:5-8)
希西家在位期间,亚述人挥兵攻城(公元前732)。希西家王采取措施,确保耶路撒冷的水源不致落在敌人手里。(代下32:2-4)历代志下32:30的记载很可能是发生在另一个时候,经文说希西家堵塞了基训泉以前的水道,把水引到“大卫城”的西边,进入耶路撒冷的防御工事之内。1880年,人们发现了希西家完成这项工程所用的方法。有一条输水隧道通往旧“大卫城”西边现称西罗亚池的池子,隧道壁上刻有一段铭文,铭文所用的早期希伯来文字可追溯到公元前8世纪。这段铭文记述,两队人员分别从坚固的岩石两端相向开凿隧道。1910年,人们把隧道完全清理干净后,发现隧道长约533米(1749英尺),平均高度是1.8米(6英尺),有些地方比较狭窄,宽度只有0.5米(20英寸)。显然,这项杰出的工程是希西家为了保护基训泉的水源及维持耶路撒冷的供水而建造的。
希西家的儿子玛拿西王在位期间(公元前716-前662),扩展耶路撒冷的防御工事。他在“大卫城外”,“基训泉西边”筑了一道墙,因此没有把基训泉围在城墙以内。(代下32:33;33:14)
今天基训泉的水仍然从希西家修筑的“西罗亚水道”流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