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旋队伍的游行
(Triumphal Procession)
为庆祝胜利而举行的游行。希腊语词thri·am·beuʹo(特里安表奥)的意思是“领着凯旋队伍游行”,这个词只在圣经中出现过两次,两次的喻义都不尽相同。(林后2:14;西2:15)
列国的祝捷游行 埃及、亚述和一些古代民族都会举行祝捷游行。在罗马共和国时期,游行仪式极其隆重铺张,穷奢极侈。对一个打胜仗的将军来说,能得到元老院批准去举行这样的一个凯旋庆典,就是得到最高荣誉了。
在古罗马,游行队伍会沿着凯旋大道缓缓行进,然后顺着蜿蜒的山路,登上卡皮托利诺山的朱庇特神庙。走在最前列的乐师边奏乐边唱凯歌,年轻人则牵着祭神的牲口紧随其后。接下来的是满载战利品的敞篷马车,还有刻画了战斗场面及敌方城市与神殿被毁情况的巨型彩车,有的彩车还在顶部放着敌方败将的像。在战争中被俘掳的国王、王子和将军,连同他们的孩子和随从都被锁链拴着,跟随队伍游行,他们通常会被剥光衣服以示羞辱。
接着出场的是将军的马车,装点着象牙和黄金雕饰,月桂扎满一车,由四匹白马(有时是大象、狮子、老虎或鹿)拉着。将军的孩子或坐在他脚前,或坐在后面的另一辆马车上。执政官和地方长官紧随其后,然后就是副官、保民官以及凯旋的士兵,他们头戴桂冠身挂礼物,口里歌颂着他们的元首。在士兵前面有祭司和一些随从,牵着最主要的祭牲:一头白色公牛。
游行队伍穿过罗马城时,群众会在胜利者所坐的马车前面扬花瓣,一路上神殿祭坛烧香所散发的香气随风飘来。对凯旋的士兵来说,这股香气意味着荣誉、地位、财富和有保障的生活,对不获宽赦的俘虏来说却意味着死亡,因为他们都会在游行结束后被处决。明白这一点,就不难理解保罗在哥林多后书2:14-16的话有什么喻义了。
凯旋门一般是为纪念某些将军统帅的战绩而建的。耸立在罗马的提图斯凯旋门是纪念提图斯将军在公元70年摧毁耶路撒冷的。(见下册536页图片)为了庆祝这场胜利,提图斯跟父亲韦斯巴芗皇帝一起举行了一场游行。凯旋门大多是纪念碑,但有些也用作城门。俘虏一般会被人用枷锁拉着游行示众,凯旋门的设计也许跟枷或轭的形状有关。
基督徒在凯旋队伍中游行 保罗在写给哥林多会众的信中说:“感谢上帝,他时刻带领我们跟基督一起在凯旋队伍中游行”,显然就是以当时人们熟知的祝捷游行为喻。(林后2:14-16)在这个比喻中,上帝的忠贞臣民保罗和其他基督徒作为上帝的儿子、军官和凯旋的士兵,在上帝带领下,“跟基督一起”沿着飘散着香气的大道,浩浩荡荡地在凯旋队伍中行进。
歌罗西书2:15所说的情况有点不同。经文中执政的、当权的,是指受撒但控制、与上帝为敌的恶势力,他们是俘虏是囚犯,被牵着跟凯旋队伍一起游行。上帝“借着苦刑柱”战胜了他们,要他们赤身示众。基督在苦刑柱上牺牲生命,不仅取消了律法之约这份“文件”,还使基督徒不再受撒但牵制,脱离了黑暗的奴役。
其他场合的游行 圣经也提到在其他场合中,群众为了庆祝某些大事而结队游行。大卫曾描述耶和华如何率领凯旋队伍,从西奈山前往耶路撒冷的圣殿;除了上帝的战车,队伍中有俘虏、歌手、乐师,还有大批民众称颂以色列的圣者。(诗68:17,18,24-26)尼希米为耶路撒冷的城墙举行落成礼时,安排了两大队人游行庆祝。(尼12:31)诗篇118:27提到的“节期的游行队伍”,显然跟一年一度的住棚节的庆典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