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帮助“浪子”回头?
“你这个弟弟是……失而复得的,我们理当高兴欢乐。”——路加福音15:32。
1,2.(甲)对于做基督徒,有些年轻人的态度怎样?(乙)遭遇这种情况的父母和儿女可能有什么感受?
“我不想做耶和华见证人了!”敬畏上帝的父母花了许多心血教养儿女,指导他们行走基督徒的正道,最后却听见儿女说出这样的话来,可想而知父母多么震惊!有些青年并没有实际说自己不想再做耶和华见证人,他们只是“随流漂去”。(希伯来书2:1)耶稣讲过一个比喻,说有一个浪子离开父家,到远地把父亲分给他的家产挥霍净尽。许多青年人的情形,就像耶稣所说的浪子一样。——路加福音15:11-16。
2 虽然大部分耶和华见证人都没有这个问题,但对那些遭逢这种情况的父母来说,不管怎样安慰他们,也不能完全消除他们的伤痛。不容忽视的是,误入歧途的青年本身也可能经历很大的痛苦。他在内心深处,可能饱受良心煎熬。在耶稣的比喻里,浪子终于“醒悟过来”,令父亲喜出望外。父母和会众里的其他人怎样才能帮助浪子“醒悟过来”呢?——路加福音15:17。
为什么决定离开
3.年轻人可能为了什么原因而离开基督徒会众?
3 有盈千累万的年轻人喜乐地事奉耶和华。那么,为什么有些年轻人却决定离开呢?他们也许觉得自己错过了世界可以给他们的若干好处。(提摩太后书4:10)或者他们认为,耶和华那有保护作用的羊圈给他们太多约束。年轻人可能做了错事而内疚,急于找恋爱的对象,或者渴望受同辈所接纳,于是离开耶和华的羊群。年轻人也可能觉得父母或其他基督徒口是心非、表里不一,就感到愤懑,决定不再事奉上帝了。
4.年轻人误入歧途,症结往往是什么?
4 孩子桀骜不驯,通常反映内心情况,显示他有若干属灵的弱点。(箴言15:13;马太福音12:34)年轻人误入歧途,症结往往是没有“确切认识真理”。(提摩太后书3:7)年轻人装装样子,只在表面上崇拜耶和华是不够的。他们必须跟上帝养成亲密的个人关系。这是至为重要的事。什么能够帮助年轻人跟上帝养成这种关系呢?
要亲近上帝
5.年轻人要跟上帝培养亲密的个人关系,就必须怎样做?
5 门徒雅各说:“你们要亲近上帝,上帝就会亲近你们。”(雅各书4:8)如果我们希望年轻人亲近上帝,就必须帮助他们尝到上帝的话语多么美好,对灵粮培养喜爱的心。(诗篇34:8)起初孩子需要吃“奶”,意思就是认识圣经的基本道理。他一旦领略到研读上帝话语的乐趣,喜欢吃“固体食物”,吸收深入的属灵知识,要有成熟的属灵思想就不太难了。(希伯来书5:11-14;诗篇1:2)一个青年人承认自己曾被世俗所同化,后来却开始重视属灵的事。什么使他改变过来呢?他听从劝告把整本圣经读一次,养成经常读经的习惯。人要跟耶和华培养亲密的关系,就得经常阅读圣经才行。
6,7.父母可以怎样帮助儿女喜爱上帝的话语?
6 父母帮助儿女喜爱上帝的话语,实在至为重要。一个十余岁的少女虽然经常参加家庭研读,却仍旧跟一些为非作歹的少年来往。她回忆自己的家庭研读是怎样的,说:“父亲提出问题,我只是把答案读出来就算了,甚至没有抬起头来望着他。”举行家庭研读的时候,与其只求把课文讨论完,明智的父母会发挥教导的艺术。(提摩太后书4:2)青年人必须觉得研读跟自己有切身关系,才会喜欢学习圣经。不妨多用探询观点的问题,让孩子表达自己的意见。要鼓励年轻人把课文应用在自己的实际情况上。a
7 此外,要设法使圣经讨论生动有趣。环境适当的话,可以叫年轻人重演圣经的事件和记载。讨论圣经事件的时候,要帮助孩子想象一下事情发生的地点和当地的情景。只要动动脑筋,就可以使家庭研读生动有趣,多姿多彩了。父母最好也省察一下自己跟耶和华的关系。他们自己越亲近耶和华,就越能帮助孩子亲近上帝。——申命记6:5-7。
8.祷告怎样使人更亲近上帝?
8 祷告也能使人更亲近上帝。一个十来岁的女孩知道自己应该过基督徒的生活,但又喜欢跟一些信仰与她不同的朋友来往。她觉得很难取舍。(雅各书4:4)她怎么办呢?她说:“我向耶和华恳切祷告,把我内心的感受告诉他。这是我以前从没有做过的。”后来她终于在会众里找着一个知己。她看出上帝已经垂听了她的祷告,觉得耶和华的确指引她,于是开始跟上帝培养友谊。父母改善自己祷告的素质,也会对儿女有帮助。一家人一起祷告的时候,父母可以对上帝倾诉心声,让儿女感受到父母跟耶和华之间的亲密关系。
要忍耐,也要坚定
9,10.耶和华怎样对叛道的以色列人保持坚忍,为我们立下榜样?
9 年轻人一随流漂去,就可能刻意孤立自己,不愿跟父母讨论属灵的事。父母可以怎样应付这种令人担忧的情势呢?请想想耶和华怎样对待古代的以色列人。以色列人“硬着颈项”,但耶和华忍耐了九百多年,最后才舍弃他们,任凭他们自食其果。(出埃及记34:9;历代志下36:17-21;罗马书10:21)虽然以色列人“一再试探上帝”,上帝却对他们大发“慈悲”,“屡次抑制怒气,不发尽烈怒”。(诗篇78:38-42)上帝的确对他们仁至义尽。父母本着爱心帮助孩子,如果孩子起初无动于衷,父母就该效法耶和华的榜样,尽量忍耐。
10 坚忍的含意是,尽管关系紧张,仍然盼望有转机。在坚忍方面,耶和华的确立下榜样。他采取主动,“一次又一次打发使者去警戒”以色列人。虽然他们“一再取笑上帝的使者,轻看他的话”,他仍旧“怜恤他的子民”。(历代志下36:15,16)他向以色列人呼吁说:“请你们各人回头,离开恶道。”(耶利米书25:4,5)可是,耶和华绝没有背弃自己的正义原则。他吩咐以色列人要“回头”,改过自新,重投他的怀抱。
11.父母对待误入歧途的孩子,可以怎样一方面坚忍,一方面立场坚定?
11 父母可以效法耶和华保持坚忍,不轻易放弃误入歧途的孩子。他们继续抱着希望,主动跟孩子保持沟通或恢复沟通。他们虽然紧守正义的原则,仍可以“一次又一次”呼吁孩子返回真理的正途。
未成年的儿女被开除
12.与父母同住的未成年儿女如果被会众开除,父母对这样的儿女负有什么责任?
12 如果一个仍与父母同住的未成年儿女犯了严重的罪,毫无悔意,以致被会众开除,那又怎样呢?既然孩子与父母同住,父母仍然有责任要按上帝的话语管教孩子。父母可以怎样履行这个责任呢?——箴言6:20-22;29:17。
13.父母可以怎样设法感动犯过的孩子?
13 父母也许可以在家里跟孩子研读圣经,提出训诲和管教。这其实是最好的做法。父母不该只看孩子的不良态度,也要尝试了解他的内心。要全面了解他的属灵病况。(箴言20:5)该从哪方面入手去感动孩子的心呢?用什么经文最有效呢?使徒保罗指出:“上帝的话语是活的,是有力量的,比任何两刃的剑更锋利,连外表和内心、关节和骨髓都能刺穿分开,甚至心里的意念和打算都能辨明。”(希伯来书4:12)父母不该只告诫孩子不要再犯,还该设法开始治疗他属灵的病,并且从旁协助他痊愈。
14.犯过的青年人想跟耶和华和好,首先要采取什么步骤?父母可以怎样帮助儿女采取这个步骤?
14 犯过的青年人应该跟耶和华和好。他必须做的第一件事是“悔改、回头”。(使徒行传3:19;以赛亚书55:6,7)父母要帮助家中的年轻人悔改,就必须“在逆境下保持克制,温和地教诲”对抗真理的儿女。(提摩太后书2:24-26)父母要按圣经原语的意思“责备”孩子。翻做“责备”的希腊词语,也可以译作“提出确凿的证据”。(启示录3:19;约翰福音16:8)可见,父母要提出充分证据,说服孩子接受他的所作所为是不对的。这样做当然不容易。父母可以用一切合乎圣经的方法,尽可能感动孩子的心,促使他改过自新。他们应当帮助孩子看出,他要“憎恨邪恶,喜爱良善”。(阿摩司书5:15)孩子也许会“醒悟过来,摆脱魔鬼的网罗”。
15.怎样的祷告可以帮助犯过者跟耶和华和好?
15 要跟耶和华和好,祷告是不可少的。当然,如果有人一度是基督徒会众的成员,却犯了严重的罪,还恬不知耻,继续犯罪,我们就绝不该为这一种罪“祈求”。(约翰一书5:16,17;耶利米书7:16-20;希伯来书10:26,27)但是父母可以向耶和华求智慧,让他们知道怎样处理当前的情势。(雅各书1:5)如果有迹象显示,被开除的年轻人有悔改的心,但未能“坦然无惧,向上帝陈情”,父母可以向上帝祷告说,如果上帝认为有理由宽恕孩子的过犯,就让他的旨意成就吧。(约翰一书3:21)孩子听见这样的祷告,应当能看出耶和华是慈悲为怀的上帝。b——出埃及记34:6,7;雅各书5:16。
16.如果有未成年的人被开除,我们可以怎样帮助犯过者的家人?
16 一个受了浸的青年人如果被开除,会众的成员就不会“再跟他来往”。(哥林多前书5:11;约翰二书10,11)这样做说不定能帮助他“醒悟过来”,重投上帝的怀抱。(路加福音15:17)无论被开除的人有没有返回上帝的组织,会众的成员都可以鼓励犯过者的家人。大家可以把握机会对这些人表露“弟兄之情、怜恤之心”。——彼得前书3:8,9。
别人可以怎样予以援手
17.会众成员想帮助偏离正途的年轻人,就该记住什么事?
17 青年人如果只是信心软弱,并没有被基督徒会众开除,那又怎样呢?使徒保罗说:“身体一处受苦,各处就一同受苦。”(哥林多前书12:26)别人可以主动关心这样的青年人。当然,处理这样的问题要相当小心,因为在属灵方面有病的年轻人,可以对其他年轻人产生不良影响。(加拉太书5:7-9)在一群会众里,有些成年人出于好意,想帮助一些灵性软弱的年轻人,于是邀请他们参加社交集会,一起奏流行音乐。虽然青年人很乐意来,而且玩得很开心,但他们互相影响,最后竟决定离开会众。(哥林多前书15:33;犹大书22,23)年轻人灵性有病,能够激励他们复原的,不是缺乏属灵指引的社交集会,而是能引导他们喜爱属灵事物的交往。c
18.在耶稣的比喻里,浪子的父亲宽大为怀,我们可以怎样效法他?
18 一个青年离弃了真理,后来却参加聚会或大会,请想想他有什么感受。在耶稣的比喻里,浪子的父亲宽大为怀,我们不是应当效法他,对悔悟的青少年表示欢迎吗?(路加福音15:18-20,25-32)一个十余岁的青年人一度离开基督徒的会众,后来出席区务大会。他说:“我以为人人都会避开我,但弟兄姊妹竟然主动跟我交谈,欢迎我,叫我很感动。”他再次开始研读圣经,后来受了浸。
不要放弃
19,20.为什么我们应该对误入歧途的儿女保持积极的看法?
19 要帮助一个“浪子”醒悟过来,要有很大耐心才行。父母和其他人可能遭遇很大困难,但千万不要灰心放弃。“耶和华实现他的应许并不迟缓,不像有些人认为他迟缓一样。他是对你们有耐心,不愿有一个人被毁灭,只愿人人最终都悔改。”(彼得后书3:9)圣经向我们保证,耶和华很想人衷心悔改,得以存活。事实上,他已主动作出安排,让人跟他和好。(哥林多后书5:18,19)由于他的耐心,已有千百万人醒悟过来。——以赛亚书2:2,3。
20 既然如此,父母不是该用一切合乎圣经的方法,帮助家里未成年的浪子醒悟过来吗?要效法耶和华,保持忍耐,采取具体行动,引导孩子重投耶和华的怀抱。要紧守圣经原则,一方面祷告求耶和华帮助,一方面尽力反映他的各种特质,例如爱心、公正和智慧。许多人曾经反叛耶和华,态度顽劣,后来却受他的仁爱呼吁所感动,结果浪子回头。你误入歧途的儿女很可能会迷途知返,回到上帝的羊圈里受他庇护。——路加福音15:6,7。
[脚注]
a 关于怎样教导年轻人才有成效,《守望台》1999年7月1日刊13-17页有更多建议。
b 弟兄不该在聚会里公开为已被开除的少年人这样祷告,因为别人未必知道被开除的人目前的情况如何。——请参阅《守望台》1980年4月15日刊31页。
c 若想得着一些具体的建议,请参阅《儆醒!》1973年9月8日刊12-15页,1996年9月22日刊21-23页。
你记得吗?
• 年轻人离开会众,症结可能是什么?
• 青少年怎样才能跟耶和华培养友谊?
• 父母帮助误入歧途的儿女,为什么要保持坚忍,立场坚定?
• 会众里的人可以怎样协助误入歧途的年轻人重投上帝的怀抱?
[第15页的图片]
要跟耶和华培养亲密的关系,阅读上帝的话语是不可少的
[第15页的图片]
父母衷心祷告,可以使儿女感到父母跟耶和华十分亲密
[第17页的图片]
浪子“醒悟过来”,我们该表示欢迎
[第18页的图片]
要采取具体行动,帮助孩子重投耶和华的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