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你能够应付生活——何以有些人选择轻生之途?
    警醒!1982年 | 8月8日
    • 你能够应付生活——何以有些人选择轻生之途?

      你是否发觉周遭的难题愈来愈难以应付呢?当你读到本刊所载的“多么庆幸能够活下去!”一文时,你会见到一位妇人获知怎样应付生活,并且找到生活的理由。其实你也能够应付。可是,事实表明感到难以应付生活的人正日益增多。

      据报美国每年约有二万五千人自杀。估计还有数十万人企图自杀不遂。另一项估计透露,曾经试图轻生的人累积起来共达数百万之多。

      若干国家的自杀率比美国还高。全世界的自杀率已达到惊人的程度。自杀者贫富不一,而且数目正继续增多。

      何以有这么多人决定自己无法生活下去呢?

      自杀的原因?

      “三个‘无’字:无福、无助和无望,”(美国)国立精神健康院紧急精神病和疾病护理主任哥云·佛得烈博士回答说。在自杀的人看来,人生的遭际似乎尽是不如意的。他感到无法应付目前,将来也不见得会好转。可是,什么促使人消沉至此呢?原因各有不同。

      极度的贫穷可能将人驱至绝望境地。对许多人说来,贫穷意味到生活成问题——他们要挣扎为自己和家人谋求一饱。有些人感到无法坐视家人挨饥抵饿,于是遂选择另一途径——自杀。

      有些人感到难以应付缠绵病榻的痛苦。由于面对将来日夕痛苦的生活,有些人计划了此残生以求解脱。事实上,为了帮助这类的人,不久之前有一本书出版;这本书被描述为“世上第一本教人如何自杀成功的指南。”

      在英国创立的一个特别帮助自杀人士的组织,撒玛利亚会,一位女发言人指出另一个自杀原因。她说:“人们的抑郁情绪正日益增加,因素之一可能是失业。”(楷书本刊自排。)例如:刚离开学校而无法找到职业的青年与较年长的失业人士同样地感到受人排斥。挫折感可能很快便造成极度的抑郁。社会福利或失业救济未必能解决难题。此外,失业数年而无法维持家计的人又如何?他天天阅读事求人的广告。他作过多次求职谒见,但仍未能成功。这时家人嗷嗷待哺。账单日益堆积。这种情况显然不易应付,对吗?

      寂寞也是许多人感到难以应付的难题。有些人经过多年幸福婚姻生活之后突然丧偶,他们认为没有配偶的生活是无法忍受的。

      若干研究家认为,老年人自杀可能是对一连串的损失所生的反应:配偶去世;儿女离家另居;退休或被迫退休;靠固定收入生活,但物价不断上升;记忆力开始衰退;健康日走下坡;愈来愈需要依靠别人,以致丧失了自尊心。因此他们可能将自杀视为避免负累他人或避免在老人院终其余生的另一途径。

      青年自杀——原因何在?

      自杀和企图自杀的事件最显著的增加是在青年人当中。据美国的若干消息来源估计,每小时便有五十七名儿童和青少年企图自杀。加拿大的青年自杀率自一九五零年代以来已增加了四倍。据报法国、西德、日本和瑞典也有同样的趋势。何以有这么多青年人感到无法活下去呢?

      对前途无望被认为是主要原因之一。加拿大多伦多东部总医院危机处理组的主任戴安妮·施雅博士声称,青年人企图自杀是由于感到“他们的世界没有希望好转,继续活下去也没有好处。”

      在学校和大学里,“力争上游”的压力似乎永无休止地驱策许多青少年,直至达到不支的程度。在西德和日本,害怕失败乃是青年自杀率高涨的主要原因。在若干例子中,父母对儿女大施压力,不但希望儿女学业有成,而且要他们出人头地。许多人驱使儿女追求某种由父母指定的前程而没有考虑到儿女的能力和喜好。美国加州大学的李察·西顿博士说:“有些父母需要儿女的成就来弥补他们的无能之感。”

      许多研究家认为家庭生活缺乏安全感乃是另一主要原因。由于愈来愈多家庭因离婚而破裂,以致年轻人常为了父母离婚而产生自咎感。使儿女更缺乏安全感的另一因素是放任。父母任由儿女在性、麻醉剂、酒精等事上自作决定,而这些决定是他们没有能力去作的。他们将放任视为父母对他们缺乏关怀的表现。结果,有些儿女遂认为父母若没有他们反而少一点负累。

      “另一因素是生命贬值,”纽约市哥伦比亚大学精神病学助理临床教授赫伯特·韩顿博士说。(楷书本刊自排。)什么促成“生命贬值”呢?“孩子长到15岁时,他或她已从电视看过14,000宗凶杀或横死,”西顿博士说。使情况更加恶化的是有些流行歌曲竟以自杀为题材,例如:“我正想要自杀”;“我要去死”;“自杀”等。

      许多时听到自杀牺牲者的家人和朋友说:“我若早知道……”倘若亲人感到无法应付生活,有可能及早知道吗?你可以给予什么帮助?

      帮助——来自谁?来自何处?

      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意识到我们怎样对待周遭的人——家人和朋友——可能对他们认为是否值得活下去有颇大影响。正如一位曾经想自杀的十六岁女孩写道:“倘若父母和儿女彼此仁慈一点相待,教师多点了解学生,我们彼此之间的竞争感没有这么强烈,对性方面我们的思想没有这么开放,对真正的关系没有这么闭塞,我们大家便会过得好一点。”可是当一个人感到生无可恋时,他可以从那里得到帮助呢?

      对青年人的帮助理应来自父母。感到无法应付生活的成年人则应该向一些他们深知关怀他们,并能提供切合实际的健全劝告的人求助。若要知道亲人是否正萌轻生之念,你应该留意观察些什么迹象呢?

      权威人士列出多项警告讯号:以自杀作为威胁;与人落落寡合;突然改变性情,例如由外向变成内向;放弃“珍视的东西”;严重忧郁。甚至失眠、丧失食欲和懒做功课,这些改变若是突然、长期和违反素性的,就不应忽视了。可是你能提供什么帮助呢?

      “以朋友身分和这个[人]一起坐下来,让他说出原因”会有帮助,自杀学研究家麦克·所罗门博士说。要表示同情,不可说,“啊,你的难题不至这么严重。”要乐意倾听。提出其他选择;帮助他看出事情是可以改变的。别怕坦率地说话。这也许会帮助他开诚布公地谈论自己的难题。

      不少人由于亲人不予聆听,于是转向自杀防止中心和危机处理中心求助。这些机构提供二十四小时热线电话服务。美国一个这样的机构,洛杉矶中心,每年大约答复一万八千次求助电话。英国的撒玛利亚会(全国组织)在一九七九年所答复的电话约达一百五十万次之多,那年曾有四千一百九十二人自杀。

      这样的机构不但设法试图挽救致电者的性命,而且提供参考资料去帮助人应付目前的难题。参考资料可能包括精神健康和医药服务,甚至协助他们找寻托儿所和职业。

      有些人在想到自杀时转向另一来源求助,正如以下的经验表明:

      数月之前,一位青年打电话给英国伦敦的守望台圣经社。他解释自己和妻子有一位朋友正处于自杀边缘,要求守望台社派代表尽快前往这人家中探访。

      来自耶和华见证人当地小组的代表抵步之后遇到一位少妇,她在流产之后感到极度沮丧。借着圣经的帮助,见证人和她讨论上帝的慈悲,并且帮助她了解如何按照基督教的原则生活。她对于见证人帮助和鼓励重新振作表示感激,并且依言而行。

      可是,她的朋友们为什么决定致电给耶和华见证人呢?因为他们相信会有关怀的人前往探访他们的朋友,运用圣经予以所需的安慰。——帖撒罗尼迦前书5:14。

      你能够应付!

      你正被以上提及的一项或多项难题弄至忧愁沮丧吗?你感到应付不来,认为拖下去也没有用吗?不错,你也许有理由使你忧伤。可是千万不要感觉绝望——你是能够应付的!方法如何呢?

      要努力培养积极思想。大多数难题都有个解决方法。你若不知道自己的难题有什么解决方法,何不向一个你素来尊重的人吐露心事呢?年长和富于同情心的朋友也许经历和克服过同样的困难。解决方法也许很简单,有时只要改变一下态度就行了。

      例如,你的抑郁是否因为失业所致呢?你曾努力找寻另一份职业,但却未获成功吗?若然,你正找寻怎样的职业呢?与你失去的职业在地位和薪酬方面相等的差事吗?也许‘屈就’一点从事薪酬稍低或在必要时甚至接受低薪得多的工作是明智的。因为,有份职业总胜于失业!

      你的难题是寂寞吗?若然,切勿把自己孤立起来。要努力抗拒自怜之心,驱除寂寞的最佳方法之一是为人做点仁慈的事。你说,‘我正需要帮助,又怎能帮助别人呢?’但耶稣基督说:‘施比受更为快乐。’(使徒行传20:35)何不尝试一下呢?你会发现施与给人会使你精神振奋。虽然这样行并不会驱除难题,但却能帮助你加以应付。

      也许你感到自己的难题——缠绵病榻或亲人去世——是无法解决的。可是,有一项帮助来源甚至能够帮助你应付那些看来无法解决的难题。事实上,这项帮助来源向我们提出保证,在不久的将来,一切难题都会获得彻底解决。这项帮助来源是什么呢?一位在知识和能力方面远超于任何凡人的个体。不错,是上帝本身。

      虽然很多人对这样的意见加以嘲笑,可是你无法否认许多人都有难题。他们不肯归向上帝并不会使他们有较好的装备去应付难题,对吗?

      在圣经的提摩太后书3:16,17,我们读到:“全部圣经都是上帝所默示的,在教训、责备、矫正和公义的训练各方面,都是有益的。为要使属上帝的人装备好,可以完成各样的善工。”(《新译》)

      不错,圣经是上帝赐予人的指导。研读圣经以及将其中的教训在生活上应用出来就能帮助你应付所有种类的难题——失业、贫穷、寂寞甚至如长期健康不佳和亲人去世等似乎无法解决的难题。圣经向上帝的仆人提出保证,在紧张和忧虑的时候,他们会获得他的照顾。诚心仰赖耶和华上帝帮助的人只要行事与他的旨意一致,就必能得到仁爱的协助,使他们的需要获得真正满足。——彼得前书5:7;约翰一书5:14。

      不但如此,圣经也表明目前世界的种种难题乃是我们正生活在“末世”的明证。(提摩太后书3:1)上帝行将引进一个新的事物制度,这个制度会为爱他的人彻底解决所有的难题。论到目前的世界情况,耶稣说:“一有这些事,你们就当挺身昂首,因为你们得赎的日子近了。”——路加福音21:28;彼得后书3:13。

      这样的知识予人希望。希望则使我们有理由活下去,不论我们被什么难题所困扰。何不对此作进一步的探讨呢?耶和华见证人很乐意协助你这样行。

      不错,借着上帝的道圣经的帮助,你的确能够应付生活!

      [第6页的精选语句]

      据美国若干消息来源估计,每小时便有五十七名儿童和青少年企图自杀

      [第9页的附栏]

      你应当怎样行

      □ 努力保持积极思想

      □ 对别人吐露心事

      □ 有时需要改变态度

      □ 不要孤立自己

      □ 极力抗拒自怜之心

      [第5页的图片]

      贫穷

      疾病

      失业

      [第6页的图片]

      寂寞

      失望

      害怕失败

      [第7页的图片]

      “孩子长到15岁时,他或她已从电视看过14,000宗凶杀或横死”

      家庭生活缺乏安全感

      生命贬值

      [第8页的图片]

      父母

      朋友

      自杀防止中心

      圣经

  • 多么庆幸能够活下去!
    警醒!1982年 | 8月8日
    • 多么庆幸能够活下去!

      不错,我曾三次企图自杀。可是——目前我多么庆幸能够活下去!

      我出身于一个分裂的家庭。在我的记忆中,父母从未快乐地相处过。当他们终于离婚时,我被送到学校寄宿。学校放假时,我和妹妹各自投奔亲戚之家,因为父亲是个航海商人,无法照顾我们。我们长大之后都感到自己不受人欢迎。

      我在十余岁时脱离了罗马天主教会,因为我觉得它的主张自相矛盾。我无法相信人在火狱里受苦之说,也不信自己的归宿是升上天堂。在我看来,死亡只是一段平静的时期。论到人生是否有任何意义,我的生存看来全无目的。

      婚姻生活并没有解决我的难题。烦恼开始接踵而来。有时我出外访友,但朋友们若不是说“啊,我刚巧要出外!”便是“你能为我做妥这件事吗?”我发觉自己为他们疲于奔命,但他们却没有给我以所需的关注。

      我在一天的大部分时间坐下来看书,既不从事烹饪和烤烘,也不与人谈话或做任何非必需的工作。周遭的人对我漠视,或者我以为他们是这样。我对一切都感觉这么陌生。我自觉可怜、寂寞,亟需有个可以交谈的知己,但却无法觅得。我使自己离群孤立!这些因素促使我初次企图轻生。

      为什么自杀?

      当一个人计划自杀时(很多人的自杀计划十分周详),他将周遭的人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他所爱的,但他感到自己使他们失望。他认为他所爱的这些人没有了他反会更好。第二类是他所憎恨的。他感到自己曾受这些人所伤害,而最佳的报复方法是自杀,使他们饱受良心自咎之苦。第三类是他认为对自己无关痛痒的人,这些人并不在乎他有什么遭遇。回顾以往,这三类人都曾在我脑海中浮现。

      时候终于来到,我感觉无法再应付周遭的各事。我虽然疼爱儿女,但我的确相信,既然我这么无能,他们没有了我也许反会生活得更好。后来,我与丈夫发生了一场争吵之后,我认为自己一死会使他大受打击。我认为已无人关怀我和可以作我倾诉难题的对象了。

      我小心地计划自杀。开了煤气躺下来等死,很奇怪地,在这刹那我的丈夫致电回家为刚才的争吵而道歉。他得不到回答,便从办公地方赶回来。他来得正是时候。由于闻到煤气味,他破门而入,结果救回我的性命。

      恢复知觉之后,我感到十分恼怒。剧烈的挫折感使我作出第二次轻生企图。我再和丈夫发生争吵,但是我并没有正视难题,反而认为唯一的方法是逃避。我若知道怎样应付便好了——但我却不知道。

      我穿上厚重的大衣,步行数哩去到泰晤士河。我预计自己既不懂游泳,厚重的大衣会很快就把我拖下水底。我想得很对!可是,我从桥上跳下之后,这时恰巧有艘警方巡逻艇停在桥的附近,五、六分钟之后我便被救回艇上。警察告诉我,倘若他们来迟一点,我那厚重的湿衣服就会把我拖下河底了。

      我跳下水时受了伤,以致需要留医数月,结果我的儿女要交给别人照顾。医院当局试图以宗教、心理学和精神治疗使我复元,但收效却不大。

      出院之后,我要服食药丸使我保持清醒,另一种药丸使我松弛,又一种药丸使我入睡——每天要服二十粒不同的药丸!我可以看出儿女们十分不安。我只获准每周带儿女回家一次,这也使他们十分伤心。因此我决定再次轻生以解除他们的负累。

      在一天的深夜,我去到一处僻静的地方。我认为那里是最荒僻之处了,于是把所有药丸全部吞下。我本应难逃一死的了。不料那日凌晨有个住在附近的男子被狗吠吵醒,决定带狗出外,他发现我躺在草丛中,于是立刻将我送院洗胃。

      我醒来时不禁痛哭。我觉得苦不胜言,有如置身于一个漆黑的房间中。我深感寂寞,无人可以依靠。我的性命被救回,但为了什么呢?我只愿死去。

      我的生命线——祷告

      我的丈夫仁慈地为我和儿女们建立了一个新家庭,我决定继续照顾儿女,直至他们长大能够自立为止。届时我会看看究竟要怎样处置自己的一生。但我仍然怀着消极的态度。

      有一天,我的丈夫和一位耶和华见证人交谈。见证人应我丈夫之邀再度来访,我于是和他谈话,我一向尊重圣经,对见证人的丰富圣经知识颇感惊异,因为每次提出问题他都给我解答——完满的圣经答案!

      你可以想象得到,我那时感觉非常抑郁。虽然我本能地知道有一位至高者存在,却绝不知道怎样和他取得接触。可是这位见证人能够祷告,并且教我怎样祷告!我记得向他发问:“为什么要奉耶稣的名祷告?为什么要向上帝祷告而不是向耶稣基督或马利亚祷告?”我从圣经获得令人满意的答案。这好像有人为我打开一道门,我多么感激能够通过这道门进入去!——马太福音6:9;约翰福音16:23,24。

      在几个星期之内,我开始以从未试过的方式向上帝祷告。我发觉自己不必试图独立自主了。凡事都不必单靠自己的力量去做。(腓立比书4:6,7)那时我每天吸烟六十至七十枝,但在三、四周内我就把这恶习戒绝了。我已不再需要这枝拐杖。

      我不久就寻得很大的喜乐和满足,因为我开始把“好消息”所带来的安慰与邻人分享。在耶和华见证人的王国聚会所中与其他基督徒的交往使我获得更大力量。不及六个月之后,我在一九七五年五月,把自己的一生呈献给耶和华上帝。

      我的轻生念头开始于十多年前。我依然有时感到抑郁;在遭遇到不如意的事时,这乃是人的常情。但如今我有了‘超乎寻常的力量。’(哥林多后书4:7,8,《新世》)我有耶和华的帮助。不论我感觉多么苦恼,他总是前来敲我的门——当然不是实际这样行,但在一方面或另一方面,他好像前来说:‘你不是孤单的!’

      我的祷告生命线是时刻打开的。我的确非常感激。我拥有生命、可爱的家庭和人生目的。此外尚有何求呢?——伦敦一位《儆醒!》读者来稿。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