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比喻和例子,是很有力的教导方法,能深深地吸引听者的注意,又能触动感情、打动人心、激发思考、启发良知。有时候,比喻和例子既能消除偏见,也能帮助记忆。你善于运用这种教导方法吗?
先谈谈比喻。比喻能通过简单的几句话,就在人的脑海里勾勒出生动鲜明的图画。只要比喻用得恰当,其中道理就能不言而喻。当然,施教的人如果稍加解释,就会使要点更突出。圣经里有不少例子,我们可以从中学习。
明喻和暗喻 明喻是比喻中较简单的一种。假如你初学打比方,不妨先从明喻着手。明喻一般用“好像”或“比如”一类比喻词来表示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类似关系。明喻强调不同事物的共通之处。圣经中有不少明喻,有些取材于受造万物,比如动植物和天体;有些取材于世人的经历。例如,诗篇1:3说,经常细读上帝话语的人就“像一棵树栽在水边”,能按时结果、枝叶不枯。圣经也说,恶人“像狮子”,伺机抓住猎物。(诗篇10:9)耶和华应许亚伯拉罕,他的苗裔必增多,“有如天上的星、海边的沙”。(创世记22:17)另外,上帝用比喻说,“腰带怎样紧贴人的腰间,我也怎样使以色列全家和犹大全家紧贴我”,由此说明耶和华跟以色列国关系多么亲密。——耶利米书13:11。
暗喻也能让人看出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共通点。可是,暗喻比明喻更有力。暗喻直接把本体说成是 喻体,顺势利用喻体的一些特点来强调本体的某些特征。举个例,耶稣对门徒说:“你们是世界的光。”(马太福音5:14)门徒雅各说“舌头就是火”,显示口不择言确实害人不浅。(雅各书3:6)大卫歌颂耶和华,说:“你是我的山岩、我的城堡。”(诗篇31:3)恰当切题的暗喻通常不用多加解释。暗喻一般简洁利落,更能扣人心弦。因此,如果你希望听的人把要点牢记在心,运用暗喻会比平铺直叙更有效。
有些比喻所用的措辞比较夸张。可是,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使人误解。耶稣曾巧妙地用这个方法跟人推理,叫人印象难忘。耶稣问道:“你为什么留意弟兄眼中有刺,却不思量自己眼中有梁木呢?”(马太福音7:3)我们应该先掌握运用明喻和暗喻的技巧,然后才尝试运用其他比较复杂的比喻方法。
运用例子 除了善用比喻之外,举例说明也是教导的好方法。例子可以是虚构的故事,也可以是真实的事件。举例时要有分寸,否则可能喧宾夺主。例子只该用来阐明重要的教训。你要是处理得当,听者就不会只记得故事,却忘了教导的重点。
虽然例子不一定是真人真事,它们却应该反映出人的心态和实际情况。有一次耶稣说,人寻回失去的羊,就会感到高兴。他通过这个例子来说明,我们应该怎样看待悔过的罪人。(路加福音15:1-7)另一次,耶稣为了帮助一个人明白“爱人如己”这条律法的精神,说了一个故事。故事讲述一个人遇劫受伤,路过的祭司和利未人都没有伸出援手,反而是一个撒马利亚人悉心照顾受伤的人。(路加福音10:30-37)只要你多注意身边的人和事,细心观察,就能学会善用例子了。
先知拿单奉派谴责大卫王时,首先讲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十分奏效,因为故事没有使大卫觉得要为自己辩解。故事中的富翁有很多羊;另外有个穷人,只有一只母羊羔,穷人对它爱护备至。大卫既然当过牧羊人,自然明白那个穷人对羊羔的感情有多深厚。当大卫听见富翁竟然强夺穷人的至爱时,不禁义愤填膺。就在这个时候,拿单向大卫王说:“你就是那个富翁!”大卫顿时心如刀割,深深痛悔。(撒母耳记下12:1-14)只要我们多多练习,就能善用例子作教导,哪怕是解释敏感的问题,对方也会乐意接受。
事实上,圣经记载的真人真事,就是最有效的例子。耶稣说,“你们要记住罗得的妻子”,简单的一句话,已经一针见血。(路加福音17:32)此外,耶稣预告他临在的征象时,拿“挪亚的日子”以古喻今。(马太福音24:37-39)在希伯来书11章,使徒保罗举出16个古代人物,作为忠信的榜样。随着你越来越熟悉圣经,你也能引述恰当的圣经事例来教导别人。——罗马书15:4;哥林多前书10:11。
有时候,举个现代的例子来解释论点也有好处。可是,不要用任何未经证实、可能叫听者感到尴尬,或者会引起不必要争议的例子。此外,要记住,例子都是为了达成明确目的才引用的。不要细谈枝节,以免本末倒置,令听者抓不住要点。
别人能明白吗? 无论你运用比喻还是例子,都应该有明确目的。你如果不说明提出比喻或例子的用意,听的人能明白要点吗?
耶稣称门徒为“世界的光”,略提灯的用途,然后指出门徒负有什么责任。(马太福音5:15,16)说完寻回绵羊的比喻后,耶稣评论说,天上也会为一个悔改的罪人而喜乐。(路加福音15:7)另外,耶稣总结良善的撒马利亚人的故事时,针对听者的情况问了一个问题,然后直接提出劝勉。(路加福音10:36,37)另一次,耶稣讲完了几种土壤和毒麦的比喻后,却没有向群众说明寓意,只向后来谦卑求教的人阐释比喻的意思。(马太福音13:1-30,36-43)耶稣死前三天,说了一个比喻,谈到葡萄园的恶毒农户。当时,耶稣没有解释比喻的含意,因为根本没有必要解释,正如圣经报导:“众祭司长和法利赛派的人……看出耶稣在说他们。”(马太福音21:33-45)由此可见,比喻是否需要解释、需要解释得多详尽,主要看比喻的性质、对象以及你要达成什么目的而定。
要掌握运用比喻和例子的技巧,是要花时间的。尽管这样,你付出的努力绝对不会白费。经过精心设计和挑选的比喻既能启发思想,又能触动感情。这样,你就能以更有力的方式传达信息,效果远胜于平铺直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