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避免发怨言?
“有些人看来永远都不会满足。”你岂不是时常听见有人这样说吗?诚然,在这些艰难的日子,许多人怀有怨怼的态度。他们对差不多所有事都表示怀疑。但基督徒若容许自己养成这样的态度,这可说是明智之举吗?使徒保罗显然认为并不是,因为他在写给腓立比小组的信中说:“无论作什么,都不要发怨言起争论,好使你们无可指摘,纯真无邪,在这弯曲乖谬的世代中,作上帝没有瑕疵的儿女。”——腓立比书2:14,15,《新译》。
保罗的这段话使我们想起一些问题。发怨言可以变成严重到什么程度?这可能影响到我与别人的关系吗?与小组的关系?我若具有一种怨怼的态度,耶和华会对我有什么想法?我可以怎样行以求避免这种精神?
古代的鉴戒
发怨言是一件严重的事,从保罗在写给哥林多信徒的第一封信中论及这件事的话足以见之。使徒说:“你们也不要发怨言,像他们有发怨言的,就被灭命的所灭。”(哥林多前书10:10)例如请想想当摩西派出12个人,以色列每支派一个,前往窥探耶和华应许赐给他们为业之地时所发生的事。这件事发生于以色列人离开埃及进入旷野之后不久。当12个探子返回以色列人的营中时,只有其中2个,约书亚和迦勒,提出一项有利的报告,鼓励人民勇敢行事,进入该地。其他的10个探子则提出一项令人灰心的报告。他们将那个区域称为“吞吃居民之地”,并且说:“我们在那里所看见的人民都身量高大。”——民数记13:32。
听见这话之后,毫无信心的以色列人“向摩西亚伦发怨言,全会众对他们说:‘巴不得我们早死在埃及地,或是死在这旷野。耶和华为什么把我们领到那地,使我们倒在刀下呢?’”不错,他们竟发怨言批评耶和华!由于这缘故,所有20岁和以上的人,除了约书亚、迦勒和利未人之外,都死在旷野中;上帝不容他们进入应许之地。(民数记14:2,3,26-30)他们为了发怨言付出多么惨重的代价!
这个例证表明整个发怨言的国家可能有什么遭遇。其他的例证则表明个别的人发怨言批评耶和华也是同样严重的事。请想想摩西的姊姊米利暗的事例。有一次她与兄弟亚伦一同发怨言,他们问道:‘难道耶和华单与摩西说话,不也与我们说话么?’意义深长地,圣经的记载补充说:“耶和华听见了。”(民数记12:1,2)结果如何呢?米利暗看来在这件事上带头,因此上帝使她大受羞辱。以什么方法呢?借着使她染上大麻疯,以致必须留在营外七天,直至她痊愈为止。——民数记12:9-15。
发怨言导致什么后果?
我们可以从这些鉴戒学得很多教训。但是你也许纳罕,为什么发怨言是这么严重的一件事。发怨言其实并非只是抱怨某项过犯而已。这是一项不满的表示,而且时常是由于过度重视自己而促成的。以这种方式发怨言的人过度重视自己的感觉或地位,企图将注意引到自己身上而非上帝身上。这在属灵的弟兄当中造成分歧,若不加以抑制,就会在小组中促成分裂。——哥林多前书1:10-13。
这乃是因为发怨言的人不会仅是对自己发怨言而已。他总是将别人也牵涉在内。为什么呢?无疑因为他希望别人也会变成不满而对他表示同情。
这种情形是很容易发生的。例如假设一位基督徒开始对你埋怨小组中某位受任命的长老行事不当。他批评长老或监督在讲台上担任节目的方式或他照料小组某些职责的方式。你若听发怨言的人说话,你就可能开始与他怀有同样的想法了。于是,当你观察长老时,你就可能对自己说:‘现在我留意到,我的朋友批评这位长老的话的确说得不错。我以前从未这样想过。’这正是发怨言的人想你怀有的想法。在他未在你脑中撒下不满的种子之前,长老的活动并没有使你感觉不满。但是现在他们却使你感觉不满了。最后,甚至他在你眼中成为一无是处!于是你也开始形成一种怨怼的精神。显然这绝不是在耶和华百姓的小组中应有的情形。
但是还有另一点也值得我们考虑。继续发怨言时常导致其他的不良特征,例如毁谤和辱骂;这可以对我们与耶和华的关系有严重影响。(哥林多前书6:10)当以色列人发怨言批评摩西时,上帝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呢?耶和华率直地问道:“这恶会众向我发怨言,我忍耐他们要到几时呢?”(民数记14:27)在耶和华看来,这些怨言是对他的领导的一项反叛!这的确十分严重!
门徒雅各透露有些发怨言的人渗入早期的基督教会中。这些人“轻慢主治的,毁谤在尊位的”,意即在小组中负有重责的人。这些发怨言者无疑不是上帝所嘉许的,因此今日忠心的基督徒应当明智地避免重蹈他们的覆辙。——犹大书8,16。
埋怨总是引人反感的吗?
因此,想取悦耶和华的人无疑必须避免怨怼的精神和不断发出没有根据的怨言。但这是不是说所有埋怨都是没有根据,引人反感和为上帝所不悦的呢?
不。根据圣经报导,“耶和华说:‘所多玛和蛾摩拉的罪恶甚重,[埋怨之声]声闻于我。’上帝并没有将当时的“埋怨之声”置诸不理,反之,他留意到这件事说:“我现在要下去,察看他们所行的,果然尽像那达到我耳中声音一样么?若是不然,我也必知道。”(创世记18:20,21)耶和华发觉“埋怨之声”是有根据的,于是他将邪恶的所多玛和蛾摩拉城毁灭。——创世记19:24,25。
不错,有时埋怨是正当的。因此,受任命的基督徒长老不应当将所有埋怨都视为毫无根据和惹人反感。耶稣的使徒并没有怀着这样的态度。公元33年的五旬节之后不久,耶路撒冷“讲希腊话的犹太人,埋怨本地的希伯来人因为在日常的供给上,忽略了他们的寡妇,”于是“十二使徒”审查这件事而将情形纠正过来;他们任命了七位具备资格的人照料分派粮食这件必须的事务。——使徒行传6:1-6。
今日的基督徒长老需要体会到,不平或其他弊端可能引起若干有根据的埋怨。他们不应当认为他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对的,因此不应受到任何批评。箴言21:13很适切地说:“塞耳不听穷人哀求的,他将来呼吁也不蒙应允。”
受任命的长老们自己必须避免对他们的信徒同工具有一种发怨言的精神。监督不应当对他们的基督徒弟兄姊妹所做的事吹毛求疵而永不感觉满意,反之他们应当富于鼓励和造就。(哥林多前书8:1)这可以大大有助于防止怨怼的精神在小组中形成。——可参阅提摩太后书4:22。
效法基督表现爱心
我们必须消除怨怼的精神;这是很重要的,因为这样的态度只会导致不幸而已。与其容许自己成为发怨言的人,表现爱的品质无疑会好得多。人不能一方面发怨言,同时又跟从爱人如己的诫命。(马太福音22:39)发怨言对这样行的人以及对他所批评的人均有害。可是爱却对人人都有益。(哥林多前书8:1;13:4-8)因此,何不跟从‘爱的至尊律法’呢?——雅各书2:8。
与其听发怨言的人诉苦,我们最好将基督耶稣的谦卑态度谨记在心。“[耶稣]虽然具有上帝的形像,却丝毫没有想到以僭夺的手段使自己与上帝同等。”反之,“[他]自甘卑微,顺服到死而后已,不错,死在一条受苦柱上。”这是多么值得我们效法的榜样!他绝没有对上帝的行事方式表示怨怼不满!-——腓立比书2:5-8,《新世》。
刚相反,耶稣对他的天父表现深挚的忠贞。他对于别人被绊倒一事也深感关怀。有一次耶稣对门徒说:“绊倒人的事是免不了的。但那绊倒人的有祸了!就是把磨石拴在这人的颈项上,丢在海里,还强如他把这小子里的一个绊倒了。”(路加福音17:1,2)你能够想象耶稣对别人表现这样的怜悯,同时又发怨言吗?
由于对天父表现忠贞的顺服以及对别人怀有仁爱的关注,耶稣获得很大的奖赏。借着复活升到天上,基督被擢升到高于其他受造物的地位。(腓立比书2:9-11)当他在地上时,他能够了解堕落的人类的种种软弱和难题。现今,在他那崇高的职位上,耶稣能够“体恤我们的软弱”而给予我们所需的援助。(希伯来书2:18;4:15)我们若继续对别人表现仁爱的关怀而非埋怨他们,我们也可以获得许多祝福。
那末,我们可以获得什么结论呢?发怨言的精神会导致不满。这甚至可能使人反叛上帝。你想有这样的情形发生在你身上吗?抑或你渴望过一种丰富、满足的生活,深知你受属天的造物主所祝福和悦纳?无疑你渴望蒙他嘉许。因此,“凡所行的,都不要发怨言,起争论,使你们无可指责,诚实无伪,在这弯曲悖谬的世代作上帝无瑕疵的儿女;你们显在这世代中,好像明光照耀。”——腓立比书2: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