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日俱增的贫穷——对所有人的一项威胁
谈到与日俱增的贫穷,有人也许会引用耶稣基督所说的话:“常有穷人和你们同在。”——约翰福音12:8。
耶稣的话是什么意思呢?他的意思是上帝并不关心穷人吗?他们的困境是否业已绝望而没有补救的方法呢?
纵然人类力图克服世界的贫穷难题,这项难题却日益严重而成为更大的威胁。在一方面,许多国家的全国生产量(或国民收入)在近年来有所增加。例如在1960年代,一个南美国家在增加其全国生产量方面达到每人每年平均百分之3.1。有钱的人收入大增。可是与此同时,人民中百分之40最贫穷的部分的收入却减少了。在其他国家中,我们也见到同样的情形。
因此,尽管各政府厘订许多计划,联合国秘书长华尔翰所说的话却表明贫穷的威胁尚未消退。他说:“对我们现今的世界文明最有利的指控乃是继续存在于三分之二世界人口当中的严重、普遍的贫穷。”
贫穷的面貌
然而,贫穷的真正威胁可从每日深受其苦的人的生活上看出。要为贫穷下个定义并非易事,因为一个人可能在一个国家里是个穷人,但在别处,拥有同样的财物却被视为相当富裕。
西方国家的临时工人生活相当艰苦。举例来说,在美国,一各墨西哥血统的美国人家庭可能在国内从事收割工作,当每种农产成熟时便在田里工作。虽然他们的工作时间很长,整家人一起所赚的钱可能不及一名修理水管的学徒。有些人由于生活这么接近饥馑,以致错过一日的工作便要挨饿一日——贫穷的威胁对他们来说是十分真实的。
在欧洲较富裕的国家中也有类似的穷人,这些是来自亚洲、非洲以及其他欧洲国家的人。许多迁徙到“繁荣”地方工作的人必须接受清洁街道和洗刷厕所一类的工作。他们住在由硬纸皮和旧汽车零件拼凑而成的陋室中,其中并没有水电设备。
然而,他们的情况与非洲和亚洲某些部分比较起来还算相当进步。在这些地区的城市中,平民常住在用竹搭成的茅屋里,其大小仅相当于一张书桌。到处是苍蝇。食物又如何呢?他们从垃圾堆中觅得的残羹!可是,一项报导指出,甚至这些城市贫民的境况亦较一些乡村的居民为佳:“没有地产的劳工在城市的垃圾堆中觅食比较在乡村中等候有限的工作机会[可以”吃得更好,城市的残羹比较……穷人所吃的粗贱食物[具有]更好的营养价值。”
也许你觉得难以置信,甚至这些贫穷的人与某些人比较起来还算好。有千百万人甚至没有能力住在贫民窟里,他们露宿街头,以街道作为厕所,行人道作为睡房和厨房。
为什么会有贫穷存在?
与日俱增的贫穷是由谁或什么所促成的呢?人们提出许多不同的答案,有些认为贫穷的人只能怪自己,有些则声称这是他们所无法改变的。事实很可能介乎两者之间。
曾有一个时期,许多人喜欢指责穷人懒惰。但现在已较少人这么说了。为什么呢?因为通货膨胀急速地夺去愈来愈多人辛苦赚来的钱。现在他们也亲身体会到的确有些在个人能力控制之外的因素可以使人成为“富有”或“贫穷”。
不可否认的是,某些人若更勤力工作,环境便会好一点。来自一个国家的报导说工人们:“按照自己的速度工作:做几小时工作,然后放下工具小睡”。“懒惰的人哪,你要睡到几时呢?”圣经在箴言6:9问道,然后在第11节明确地说:“你的贫穷就必……来到。”当然,在地球某些部分,人们受到饥饿、肝癌、疟疾和黄热病所害而身体变得衰弱。他们不能像强壮的人一般劳苦工作。圣经表明有时人也需要“少许休息”。——传道书4:6,《新世》。
可是,有愈来愈多证据表明大部分人并不是因为懒惰或拒绝工作而贫穷。举例来说,在美国,大约有二千一百万工作谋生的人被列为“平民”;“工作的贫民”这个名词最近流行起来。临时的工人可能很穷,但他们岂没有设法往那些能找到工作的地方去吗?一项调查发现有百分之75加尔各塔街头的露宿者是靠工作谋生的;但他们所赚的钱少得可怜,以致难于维持他们自己和家人的生活。
缺乏教育、经验或技能也不一定是低薪的原因。通常一个人在哪里工作乃是决定他收入多少的重要因素,巴利·布士顿,波士顿大学一位经济学家,说:“一个在汽车工厂看门的人所得的薪酬足供生活。同样的工作在纺织厂里则仅得到最低限度的薪酬。”然而在汽车工厂中看门的工作只能雇用数目有限的人。有较好的薪酬通常只是由于巧恰巧,当合宜的时间在合宜的地方而已。——传道书9:11。
贫穷会促成更大的贫穷而以另一种方式成为一项与日俱增的威胁。它产生一种为贫穷所独有的文化——通常有它本身的食物、言语、衣服和习惯。一个在贫穷环境中长大的人时常都这样“想”。例如美国的一份黑人日报,哥伦布斯(乔治亚州)《时报》引述华尔特·华盛顿的话说,假如“要铲除贫民窟,我们就必须帮助穷人产出贫民窟的思想……为一个生活在贫民窟里的人建造一所房子,但却没有改变他的价值体系,这所房子便会变成一个贫民窟。”贫穷的人习惯了生活在贫民区,除非受到教育,否则甚至也将一所新房子也会变成一个贫民窟。
这等“思想贫穷的人”,若怀有强烈的自骄心,便会使他们的情况更坏,并且使贫穷的威胁更为显著,见到西欧一个贫穷地区的人,一项报导说:“他们整天什么也不吃,只吃面包和洋葱。同时不惜为了拥有一辆汽车自夸而债台高筑。”生活富裕的人可能对于这种思想难于了解。然而在实际上,他们时常使穷人日益沉重的负担百上加斤。怎么会如此呢?
对穷人缺乏同情
丰衣足食的人时常并不关心饱受贫穷之苦的人所面对的威胁。有时人们并非有意硬起心肠;可是每日的生活已占去他们许多时间,以致很容易忽略了贫苦的人。
社会和宗教的理论并没有鼓励人体恤低微的人,进化的理论及其“适者生存”的观念使人们以为某些人“并非适者”而应该加以淘汰。
宿命论这种谬误的宗教道理则使许多人采取听天由命的观点。教士们说在物质上富裕的人——而不是具有真正属灵品质的人——乃是获得上帝祝福的人。一个人若缺乏这世界的财物,教堂便解释为这是“上帝的旨意”。
这与耶稣基督那仁爱而现实的观点多么不同!看来当耶稣在地上时,犹太人当中有不少穷人,耶稣和使徒对穷人表现个人的关怀而帮助他们。他教训人当上帝所订的时间来到,谦卑人会承受地土;贫穷的威胁会永远成为过去。——马太福音5:5;6:10;11:5;24:20,21;约翰福音13:29。
“常有穷人和你们同在”
那么,为什么耶稣说:“常有穷人和你们同在”呢?这并不是因为他对穷人没有同情心。从这句话的正确背景我们可以看出,耶稣的话其实表明所有敬虔的人对穷人所怀应有的正当态度。
当时耶稣在西门的家里进餐,后者住在伯大尼城,他正在那里时发生了以下的事情:“马利亚就拿着一斤极贵的真哪哒香膏,抹耶稣的脚,又用自己头发去擦。屋里就满了膏的香气。有一个门徒,就是那将要卖耶稣的加略人犹大,说:‘这香膏为什么不卖三十两银子周济穷人呢?’他说这话并不是挂念穷人,乃因他是个贼,又带着钱囊,常取其中所存的。耶稣说:‘由他罢,他是为我安葬之日存留的。因为常有穷人和你们同在,只是你们不常有我。’”——马太福音26:6-13;马可福音14:3-9;约翰福音12:2-8。
马利亚试以她的方式表现对耶稣的感激。在生活上有许多义务是我们可以将自己的资源花于其上的。有些事,例如对那行将去世的弥赛亚耶稣表现感激,则最好在当时就做。
再者,我们应记得耶稣的话提及上帝通过摩西赐给以色列人的律法。(申命记15:11)当律法别人正确地遵守之际,没有犹太人会陷于极度贫困的境地以致永无翻身之日。举个例来说,一个家庭的财产不能永远被人夺去。(参看利未记第25章)忠心地服从上帝的律法可以防止许多贫穷的情况发生。(申命记15:4,5)不但如此,陷于贫困的人也会受到别人仁厚的对待:“你弟兄中若有一个穷人,你不可忍着心,揝着手,不帮补你穷乏的弟兄。”——申命记15:7,8。
耶稣深知贫穷不会立即在他的跟从者当中消失。他的门徒会生活在各种不同社会和经济环境之下。(哥林多前书7:17-24)贫穷是个真正的难题,他们必须加以应付。耶稣早期跟从者所写的书信表明他们毅然正视这项挑战。——哥林多前书16:1,2;约翰一书3:17,18。
耶稣虽说:“常有穷人和你们同在,”他所用的“常”一字并不一定是指“永无穷尽”之意。“常”(希腊文Panʹto-te,班托提)这个字的意思视用于什么地方而定。例如在路加福音15:31,浪子的父亲对长子说:“儿阿,你常和我同在。”显然这“儿子”在父亲没有任何孩子之前并不与父亲同在。同样地,只要现今这腐败的经济制度一日控制地球,地上便会“常有贫穷”。
耶和华见证人深知贫多富少这种极端的情形不久便会在上帝的新规制临到时终止。可是,今日他们各人生活在各种不同的经济情况之下。然而,他们彼此以弟兄姐妹相待,而且彼此表现仁爱的关怀。
此外,他们当中较穷的人知道将圣经的原则应用在生活上可以帮助他们避免各种使人更贫穷的不良习惯——例如赌博、吸烟和吸毒等。他们以勤恳工作著称,这会使他们较易找到和保持一份工作。他们怀有将来的希望而不致怨恨上帝和他们的同胞。
其他的基督徒可能在现实没有感受到贫穷的直接威胁。然而,他们知道这可以引起一个间接的威胁。怎么会如此呢?一个人可能对穷人的苦况无动于衷,以致忽视了上帝的道的劝告对这些穷人表现体恤。贫穷能够以这种方式威胁道一个人的属灵生命。
耶和华见证人知道,虽然穷人必须在自己的生活上作出若干改变。另一种改变也同样重要。这便是那些并非贫穷的人在他们对穷人的态度方面所必须作的改变。大卫的诗篇说得不错:“眷顾贫穷的有福了,他遭难的日子,耶和华必搭救他。”——诗篇41:1。
你想生活在所有来自贫穷的威胁都成为过去的时候吗?你想获得健全的训示在现今应付贫穷的威胁吗?若然,请经常阅读本刊。
[第451页的图片]
耶稣说:“常有穷人和你们同在。”他的话是什么意思?——约翰福音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