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是”真的意味到“是”吗?
纽约长岛的两位成熟而家境淡泊的寡妇正在期望与一小群友人共进愉快的晚餐,其中包括一位相识已久的朋友在内。事实上,这位朋友是她们的特别宾客。他对这项邀请说过“是,必来”,于是她们快乐而忙碌地预备营养丰富的食物,特别期望他的来临,可是这位男子爽约不来。多年之后,她们对这位男士并不怀恨。但她们依然记得那次失望的痛苦。
这项真实生活经验也许使你回忆到曾经为友人对你的邀请爽约时的失望。另一方面,像我们大多数人一样,你会记得有一次你曾为了意料不到的事而无法赴约。在这个时候,别人也许有理由怀疑,你所说的“是”真的意味到“是”吗?
重要的原则
自然,有些承诺比依约作客更有意义。可是无论事情大小,重要的原则是一样的。这项原则是什么呢?
原来,耶稣基督在他的登山宝训中,说:“你们的话,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耶稣的教训是警戒当时的人惯于轻易和不分皂白地起誓。(马太福音5:33-37)的确,一个人是不必对每一言论均以起誓来支持的。他应该言而有信就行了。那便是,他的“是”应该真的意味到“是”。
当然,言出必行许多时并非易事。有时环境的改变会使人无法做得到。可是,圣经却说一个行义而获致耶和华上帝嘉许的人“发了誓,虽然自己吃亏,也不更改。”(诗篇15:1,2,4)不错,他也许严肃地承诺某些事,但后来发觉这件事有亏他个人的利益。但他仍然依言而行。
耶和华上帝本身是最伟大的守信者,他为渴望蒙他嘉许的人立下崇高榜样。因此,敬畏上帝的约书亚得以写道:“耶和华应许赐福给以色列家的话,一句也没有落空,都应验了。”——约书亚记21:45。
那末,耶稣的话、诗篇执笔者的话和约书亚的言辞是以什么原则为根据呢?那便是:一个人应该努力遵守诺言。不错,他所说的“是”要意味到“是”,否则便是食言爽约了。——箴言6:1-5。
有力的理由
上述的原则固然适用在重要的诺言上,但我们可以再次考虑较简单的事,例如应允和别人一起进餐。通常,一个人应邀去别人家里进餐是为了友谊之故。那末,男主人或女主人当然会乐意付出时间和金钱去备办食物,正如上述的穷寡妇一般。真正的朋友会对人轻诺寡信吗?的确,仅是友谊本身便已成为要赴约的有力理由。此外,想到主人所费的时间和金钱也是令人要赴约的另一理由。
诚实也是使人言出必行,避免轻诺寡信以致令主人或女主人失望的另一有力理由。诗篇执笔者大卫很适切地论及上帝说:“你所喜爱的是内里诚实。”——诗篇51:6。
倘若一个人已接受邀请前往简陋的家庭进餐,后来又受到豪门大宅在同一晚上招宴又如何?他若前去和富人进餐而为穷朋友所知,这位穷朋友会作何感想呢?无疑会伤心失望。那末,渴望避免令人痛苦也是接受首先的邀请,说“是”就“是”的另一有力理由。
颇有趣地,当耶稣差遣门徒出去在灵性上帮助别人时,他说:“无论进哪 一家,先要说,‘愿这一家平安’。那里若有当得平安的人,你们所求的平安就必临到那家。不然,就归与你们了。你们要住在那家,吃喝他们所供给的,因为工人得工价是应当的。不要从这家搬到那家。”——路加福音10:1,2,5-7。
耶稣的门徒要住在一家直至他们在镇里或城里的任务完成为止。他的门徒不会因为某个屋主比别人富有或招待得更殷勤周到 而从一家搬到另一家。
当一个人应允去穷朋友家里进餐,后来又有更富于吸引力的邀请,在同一时候去赴大宴时,细味耶稣对门徙的训话可以影响人作良好的决定。不自私和忠实无疑会促使这个人着重原来的邀约。
这样行,那位客人无疑会在简陋的家庭里享有最欢乐的时光。原来,温暖而随便的气氛比盛筵更有造就!我们从圣经听说:“吃素菜彼此相爱,强如吃肥牛彼此相恨。”——箴言15:17。
的确,对别人公平和体贴会感动一个有良心的人遵守诺言。这乃是诚实的途径,是敬虔的人所应该具有的品质。(以弗所书4:25)遵守诺言应该伸展到看重应邀与良朋欢叙友谊之上。不错,这也是证明你说“是”就意味到“是”的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