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和华垂听祷告的上帝
1.大卫怎样在年青时即已证明他对耶和华的信心和忠诚?
大卫是个有信心而热切地寻求上帝的人。他的追寻带来了丰盛的奖赏。在他年青时,撒母耳奉上帝之命将他膏立为以色列未来的君王,因为他是个‘合上帝心意’的人。此后不久,大卫在与非利士巨人歌利亚交战时证明他对耶和华具有坚强的信心和深挚的忠诚。甚至在此之前,当大卫是个牧童之际,他已表现同一的精神;他曾击杀一只狮子和一只巨熊而将他父亲的羊从这些猛兽的口中夺回。大卫有一个良好的背境;我们都可以从他学得很多教训。——撒母耳记上13:14;16:11-13;17:34-36,45-47。
2.将宝座设立在锡安之后,大卫采取什么行动?为什么?
2 大卫终于登上王位而将耶路撒冷,特别是“锡安的保障,”从耶布斯人手中夺回;他于是将宝座设立在这个城中。一有机会,大卫便欢欣鼓舞地将神圣的约柜迁到锡安山上。他体会到约柜代表耶和华的临在,知道这“就是坐在二基路伯上万军之耶和华留名的约柜。”——撒母耳记下5:5-7;6:2。
3.大卫接着想采取什么步骤?结果如何?
3 可是大卫对此尚未感觉满足。正如后来他有一次说:“我心里本想建造殿宇、安放耶和华的约柜,作为我上帝的脚凳。”虽然耶和华因为大卫曾在战争中流过很多人的血而不许他建造圣殿,他却让大卫在实现这个愿望方面获得相当大的满足。为了筹备建殿的工程,大卫搜集了巨量的建筑材料,其中有些需要他个人作很大的牺牲。正如他说:“我为我上帝的殿已经尽力,……在预备建造圣殿的材料之外,又将我自己积蓄的金银献上,建造我上帝的殿。”——历代志上28:2,3;29:2,3。
4.大卫的祷告与主祷文比较,有什么相似之处?
4 最后,大卫在全会众之前以最尊严敬虔的措辞向耶和华祷告和祝颂他。令人深感兴趣的一点是,大卫的思想与主祷文所含的主要之点多么相似。(马太福音6:9-13)大卫所最关心的乃是尊崇和荣耀上帝的圣名;他对上帝说:“尊大、能力、荣耀、强胜、威严都是你的。……我们称谢你,赞美你荣耀之名。”他也强调上帝的王国和上帝的旨意在天上及地上成就是多么重要;他祷告说:“凡天上地下的都是你的,国度也是你的,并且你为至高,为万有之首。……你也治理万物。”正如主祷文接着祈求上帝供给我们个人的需要及赦免我们的罪,同样地大卫也接着承认他和所有人民均全然倚赖耶和华的维持,同时也承认自己的藐小不足道。最后大卫将献身和尽心竭力爱戴事奉上帝的精神表露无遗,说:“耶和华我们的上帝阿,我们预备这许多材料,要为你的圣名建造殿宇,都是从你而来,都是属你的。”——历代志上29:10-16。
5.诗篇第122篇怎样对上帝的殿和城表示深切的体会?
5 上帝的殿和上帝的城——显然还是大卫所最关心和最爱慕的两件东西。当他祷告时,他对此的专注使他得到很大的帮助和指引。我们可以在诗篇第122篇见到一个很好的例证;我们提议你将这篇诗读一次。诗中的每一行均透露他渴望与别人一起在耶和华的圣殿,在‘连络整齐的耶路撒冷门内,’敬拜和“称赞耶和华的名。”他特别吁请百姓“为耶路撒冷求平安。”为什么呢?正如他指出部份的原因是:“因我弟兄和同伴的缘故,我要说,‘愿平安在你中间。’”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因耶和华我们上帝殿的缘故,我要为你求福。”
6.关于在祷告中与上帝交通,诗篇65篇表示什么?
6 与我们的主题一致地,请也留意大卫在诗篇第65篇所说的话。他表现崇拜可以借着对比的方式表达出来,说:‘上帝阿,[在锡安有对你的赞美和沉寂];所许的愿也要向你偿还。”他接着说:“听祷告的主阿,凡有血气的都要来就你。”这是否意味到我们可以无条件地亲近他,像有些人所相信一般在任何地方均可以寻见上帝呢?绝不然。请留意大卫在感示之下接着说:“你所拣选,使他亲近你,住在你院中的,这人便为有福。[他]必因你居所,你圣殿的美福知足。”——诗篇65:1-4。
7.上帝的道吁请人亲近上帝的呼召广泛到什么程度?
7 可是,我们留意到大卫并没有说仅是他自己的同胞以色列人才能够亲近上帝。反之他对耶和华说:“听祷告的主阿,凡有血气的都要来就你。”这句话含有一个多么仁慈的邀请!与此完全一致地,以赛亚所写的话提出一个多么感人和明确的希望:“那些与耶和华联合的外邦人要事奉他,要爱耶和华的名,要作他的仆人。……我必领他们到我的圣山[锡安],使他们在祷告我的殿中喜乐。……因我的殿必称为万民祷告的殿。”——以赛亚书56:6,7;请也参看历代志下6:32,33。
8.耶和华怎样首先对属灵的以色列人施恩,然后也对许多“外邦人”施恩?
8 你看出自己是这些“外邦人”之一,虽不属于怀有属天希望的属灵以色列人之列,却仍然乐于认识、爱戴和事奉耶和华吗?你已接受邀请与其他诚恳的敬拜者一起来到耶和华的殿中向他祷告吗?甚至属灵的以色列人也须要以这种方式聚集起来,因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们触怒了耶和华而陷于一种有病和流离四散的情形中。但是耶和华却仁慈地,宽恕他们而恢复他对他们的看顾,同时还向一大群像绵羊般驯良的人打开机会,使他们得以和属灵的以色列人的余民紧密地团结起来。以赛亚的预言很清楚地证实了这点,说:“主耶和华,就是招聚以色列被赶散的,说:‘在这被招聚的人以外,我还要招聚别人归并他们。’”——以赛亚书56:8;请也参看以赛亚书12:1;启示录7:13-15。
9.谁首先教导大卫认识上帝?结果如何?
9 从大卫所写的许多诗篇看来,他显然知道怎样祷告。但这是谁教他的呢?他无疑会留心接受父母的教导和训练。他们遵从上帝通过摩西所订的诫命,“尽心、尽性、尽力爱耶和华你的上帝,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话都要记在心上,也要[随时随地]殷勤教训你的儿女。”(申命记6:4-7)由此大卫获悉他必须首先从一个可靠的来源,上帝命人写下的道,吸收正确的知识;他亦的确履行了这个首要的条件。由于他谦虚可教和具有良好的内心情况,这种知识和了解使他的信心大为加强。正如我们在以上所见,他自幼便很敏于将这种信心表现出来。除了信心之外,他还对耶和华养成一种强烈的爱心和忠诚;虽然他曾犯过一两次严重的过错,他对上帝的挚爱和忠贞却丝毫未减。
10.在今日采取一条与大卫相似的途径是可能和必需的吗?这引起了什么问题?
10 你可能不像大卫一样自幼即享有这么好的机会,但除此之外便无别法了。我们没有任何捷径可行。你可以借着吸收正确的知识而开始,借此对上帝在他的道中所显示的旨意获得适当的了解。你必须继续如此行。你必须继续寻求和发掘知识,有如搜寻隐藏的珍宝一般,借此使基础更为深广稳固。(箴言2:1-9)你必须对所得的知识和了解发生响应而付诸实行,借此对耶和华养成坚强的信心和深挚的爱心,最后将你带到献身的地步。这是我们做得到的一件事。从亚伯开始,自古以来一直有人如此行。今日也有许多气质不同和来自生活每一阶层的男女老幼如此行,虽然他们当中有些人来自恶劣的不利环境。诚然,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很大的帮助和鼓励,包括学习怎样祷告在内。可是,像大卫一样,只要我们与上帝的城和上帝的殿保持密切的连系,我们便可以获得很大的帮助。但是今日上帝的城和上帝的殿在那里呢?它们是一个实际的城和一间实际的屋宇吗?
上帝在现代的城和殿
11.(甲)律法怎样是“将来美事的影儿”?(乙)保罗怎样论及和说明上帝属灵的圣殿?
11 关于这些问题,上帝的道给予我们一个令人大感振奋的清楚答案。圣经表明上帝在与古代以色列人交往时所用的各项事物其实是影射一些远较美好的东西的先模;这些美事始于更大的大卫——耶稣基督。保罗说上帝通过摩西赐下的全套律法均是“将来美事的影儿。”基督耶稣来到后,他使这个含有预表性的安排终止,有如将其“钉在受苦柱上”一般。上帝借着他设立了一个更好的安排,并将他立为“新约的中保”以产生一个新的民族——属灵的以色列人及基督的教会。今日这个群体还有一小群余民在地上;他们形成了耶和华见证人的核心。这群受了上帝的圣灵所膏而怀有属天希望的人便是上帝的城和上帝的殿所预表的实体。保罗在写给以弗所的基督徒的信中曾引用这两件东西为喻,说:你们……是与圣徒同国,是上帝家里的人。”在提及使徒和“房角石”基督耶稣之后,他接着说:“全房靠他联络得合式,渐渐成为主[耶和华]的圣殿;你们也靠他被建造,成为上帝借着圣灵居住的所在。”关于耶和华与整个基督教会[圣殿阶级]之间的密切关系,这是一个多么崇高但却精密的观念。——希伯来书9:15;10:1;歌罗西书2:14;以弗所书2:19-22。
12.据诗篇第132篇说,耶和华乐于在什么地方居住?这对我们有什么鼓励?
12 可是,保罗并不是第一个表达这种思想的人。当保罗写这段话时,他很可能想到诗篇的执笔者在上帝感示之下所写的诗篇第132篇(称为“上行之诗”)。在这篇诗里,执笔者首先表示他决心废寝忘餐,“直等我为耶和华寻得所在,为雅各的大能者寻得居所。”他描述他们怎样以胜利的游行将约柜带到锡安,并说:“耶和华阿,求你兴起,和你有能力的约柜同入安息之所。”他接着告诉我们耶和华自己对他所拣选的这间圣殿和这个城市感觉如何:“因为耶和华拣选了锡安,愿意当作自己的居所,说:‘这是我永远安息之所;我要住在这里,因为是我所愿意的。’”(诗篇132:1-5,8,13,14),既然耶和华对这城如此眷爱,任何真心归附这居所的人在对上帝祷告及与他交往方面岂不是不应感觉困难吗?
13.保罗怎样将基督的教会比作一个长大成熟的人?
13 在保罗的日子,我们可以很清楚地在各地的基督徒小组里见到圣殿的阶级。在我们的日子,特别自1919年以来,我们可以更清楚地见到这种情形,因为圣经所说的许多含有预言性的比喻例如关于‘将麦子收进仓里’及将好鱼收在器皿里,的比喻,均正在应验中。(马太福音13:30,48;24:31)保罗曾仰望这个日子来临;他渴望见到基督的教会长至成熟的地步,“长大成人,备有基督长成的身量。”他解释这种生长和良好的关系是怎样维持的,首先“百节各按各职,”并且“照着各体的功用彼此相助,”借此“叫身体渐渐增长,在爱中建立自己。”——以弗所书4:13-16。
14.今日的耶和华见证人在什么方面符合保罗所提及的必需条件?
14 今日我们可以在耶和华见证人的大家庭里见到这种快乐、健康的情形。所有的分子都献了身给耶和华;他们所受的浸礼和受浸之后的行径可以证明这点。借着不断研读圣经以造就自己的信心和加强对耶和华的爱戴,他们符合了吸收正确知识的首要条件。虽然只有一小群余民怀有属天的希望,他们在普世的分子却借着“百节”——被任命为监督的人——“联络得合式”而分工合作。可是,正如保罗说,这种生长也借着“各体的功用”而维持;不论男女老幼,每一分子均各尽其职,有些在开始时仅负有较轻的责任,另一些则负有较大的责任。像保罗在同一封信中较早的部份指出,上帝的美意是要“在日期满足的时候使天上地上一切所有的都在基督里面同归于一。”这件将基督徒召集起来成为一个精诚团结的群体的工作是按照上帝的旨意而执行的,因此一切功劳均归于他。“唯有上帝叫它生长。”——以弗所书4:16;1:9,10;哥林多前书3:7。
教我们祷告
15.(甲)我们应该寻求怎样的交往?为什么?(乙)当门徒求耶稣教他们祷告时,他怎样答复他们?
15 有鉴于此,我们岂不是可以合理地认为,我们若与这群献了身给耶和华的基督徒(他就住在他们当中)保持密切的联络,我们自己便会在与耶和华保持良好关系及借着祷告与他交通方面得到很大的帮助吗?他们会很乐于在基督徒生活的这个宝贵、重要的方面鼓励和帮助你,并且将此视为一项真正的权利。有一次耶稣的一个门徒对他说:“求主教导我们祷告。”耶稣随即为他们作了一个模范的祷告。他接着说了一个比喻以强调我们在祷告方面须要有恒心。这并非暗示天父不敏于垂听或应允我们的祷告,因为耶稣在结论中说,既然不完美而有罪的父母“尚且知道拿好东西给儿女,何况天父,岂不更将圣灵给求他的人么?”——路加福音11:1-13。
16.在这方面,耶和华见证人怎样跟从耶稣的榜样?他的的团结以什么为基础?
16 同样地,身为耶稣的门徒,耶和华见证人也很乐意在这件事上尽力帮助别人,一方面凭着以上帝的道为根据的直接指导,同时也凭着以身作则的示范。在找到一个表现兴趣的人之后,他们会设法与这人建立一个经常的家庭圣经研究i只要是可能,这研究会以一个简短的祷告开始和结束。他们所有的聚会,除了公众聚会之外,均包括祷告在内;所有在场的人都诚恳地参加。借着参加这些聚会并分享其精神,你可以寻得一种有助于祷告的气氛。我们的意思不是指一种诉诸感情或令人激动的气氛,反之这乃是因为所有聚集起来的人均齐心合一地,从耶和华的桌上领食来自上帝的道的灵粮。他们也在对耶和华的爱戴方面,在为王国权益所作的服务方面以及在彼此的相亲相爱方面团结一致。在这种场合中你的感情可能很自然地深受感动,可是感情本身却不是真正的标准或主要的目标。——马太福音18:20。
17.我们怎样获得帮助去应付个人的难题?
17 除此之外,你也会在祷告比较属于个人性质的方面获得帮助,例如在恳求中应该包括些什么以及说些什么称谢赞美的话等。难题可能在你的生活上发生,正如在所有努力作真基督徒的人的生活上发生一般;在这一切事上,无论难题多么复杂,你均会发现获悉上帝对问题的见解对你大有帮助。借此你可以学会怎样将使徒的良好训示付诸实行:“应当一无挂虑,只要凡事借着祷告、祈求和感谢,将你们所要的告诉上帝。上帝所赐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稣里保守你们的心怀意念。”——腓立比书4:6,7。
18.真心寻求上帝的人可以怎样获得帮助去亲近他?有什么经文支持这点?
18 当然,我们可以进一步论及许多细节,但在我们对祷告问题所作的这项讨论中,我们的主要目的是要根据圣经向一次诚恳地寻求上帝的人指出他们可以在什么地方找着他,以及他们可以怎样通过独一的途径——基督耶稣——与他交通。关于耶稣,保罗说:“因我们的大祭司并非不能体恤我们的软弱;他也曾凡事受过试探,与我们一样,只是他没有犯罪。所以我们只管坦然无惧的来到施恩的宝座前,为要得怜恤,蒙恩惠作随时的帮助。”——希伯来书4:15,16;约翰福音14:13,14。
强调紧密联络的两幅图画
19,20.(甲)在集体方面,现在我们享有什么良好的交往?这引起什么问题?(乙)约翰在异象里见到什么令人惊奇的事?这产生了什么影响?(丙)圣经怎样强调这种亲密的关系?
19 圣经以一种不寻常的方式强调保持紧密联络的重要性。为了鼓励你起见,我们打算从集体和个人两个观点将这件事的两幅图画考虑一下。
20 正如上述,今日受膏的圣殿阶级仍有一小群余民在地上;他们形成了“上帝借着圣灵居住的所在”使“大群”“另外的羊”可以和圣殿阶级享有密切的交谊。(以弗所书2:22;启示录7:9,15;约翰福音10:16)有人也许会问,在哈米吉多顿之后,当圣殿阶级所有的分子最后都与基督耶稣在天上会合时,这种祝福是否会随之而逝呢?据约翰所见的异象透露,并不会。他见到和描述“圣城新耶路撒冷由上帝那里从天而降,预备好了,就如新妇妆饰整齐,等候丈夫。”这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不但城的大小(长、阔、高各达375哩)远超越我们所见过的任何城市,同时约翰见到整个城自天而降。不,这不是说属天的政府会实际自天而降,反之意思是它会将注意力和活动转移到地上。可是,这对地上的人有什么影响呢?约翰所听见的宣布说:“看哪!上帝的帐幕在人间;他要与人同住,他们要作他的子民,上帝要亲自与他们同在。”(启示录21:2,3,16)这里所描述的可说是最密切的一种联系。你若与一个人同住,你便和他住在同一间屋里,对吗?这便是约翰所描述的情形。这为一切与属天的政府协调一致的人带来多大的喜乐和安慰,使他们感觉到这政府与他们多么接近!请也留意约翰每次谈及这个城,他同时也在感示下提及这城的降临。为了强调这件事,他一共提及了三次。第一次是在他将基督对非拉铁非小组中“得胜的”人所作的应许记录下来时:“我又要将……我上帝城的名(这城就是从天上从我上帝那里降下来的新耶路撒冷)……写在他上面。”(启示录3:12;21:2,10)在此之后基督接着对老底嘉小组发出他的信息,在其中我们可以见到他所用的另一个比喻。这是个属于个人性质的比喻,所指的不是上帝的居所而是你自己的居所。
21.(甲)耶稣在启示录3:19,20提出什么忠告和作了一个什么比喻?(乙)我们可以怎样借着响应耶稣所提及的敲门而得益?
21 老底嘉小组陷于一种多么恶劣的情况!它不冷不热而行将被主吐出口外。可是基督却对这小组中凡是乐意聆听的人提出一个友善的警告和劝勉:“凡我所疼爱的,我就责备管教他。”现在请留意耶稣接着所说的话:“看哪!我站在门外叩门。若有听见我声音就开门的,我要进到他那里去,我与他、他与我一同坐席。”(启示录3:19,20)不,他并非吩咐你敲他家的门,而你无法知道他的邀请含有什么意思。反之,他将自己形容为站在你的门外敲你的门。这是一幅多么令人惊奇的图画!请想象一下你独自在家正打算进晚餐。忽然你听见敲门的声音,并听见访者宣布自己是谁。原来是主耶稣自己!当然,你会立即请他进来。你不用担心家里有没有足够的食物,因为你知道他来的目的并不是要将你家里的存粮吃得一干二净。反之,你知道他来访的真正目的是要带来一桌丰盛的属灵筵席去造就你,并且让你有机会在亲切友好的家庭气氛中享受与他的宝贵交谊。耶稣在地上时有时接受邀请到别人家里进晚膳,例如在拉撒路和后者的姐妹家里;当时他岂不是也以这种方式造益别人吗?——路加福音10:38-42。
22.献身怎样牵涉到一项双边的邀请?这会带来什么祝福?
22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这个比喻表明我们的献身牵涉到一项双边的邀请。首先耶和华通过基督耶稣邀请你将自己毫无保留地完全呈献给他。然后基督耶稣为他的天父和他自己向你发言,鼓励你邀请他进入你的屋里、你的脑中,心里和整个生活中。为了什么目的呢?他要你让他在你脑中和心里静寂的深处对你说话。他以什么方式如此行呢?借着他天父的道和组织,那便是说,在聚会中及与上帝的百姓交往时。这也意味到,当你热切地聆听之际,耶和华的灵会运行在你身上。在这样的气氛之下,祷告无疑不会是一件难事或受到阻碍,正如你在聚会中与弟兄姐妹交往绝不是难事一般。
23.关于牧养的工作,我们在这里见到谦卑的一个什么好教训?
23 不但如此,在这方面含有关于真正谦虚的一个多么杰出的教训。甚至复活了的主耶稣也没有要求我们快点将门打开让他进来。反之他将自己形容为站在门外耐心地敲门等待,看看你是否乐意聆听和响应。当耶稣在地上时,他说自己“心里柔和谦卑。”他仍然是如此。在这方面他为我们立下了一个好榜样。近几年来,主要由耶和华见证人小组里的仆人和监督们所担任的牧养工作受到很大的强调。这些人有责任探访耶和华手下所有的小羊,特别留意任何有病或迷途的羊。在作这些探访时,仆人们须要多么小心怀有耶稣在比喻中所论及的那种纯正动机,并且表现同一的友善、谦卑的精神。——马太福音11:29;18:12-14;希伯来书13:8。
24.这同一的教训怎样对所有的耶和华见证人均适用?
24 可是,所有的耶和华见证人都可以将同一的教训谨记在心。我们所做的探访别人的工作,从第一次探访开始,均带有牧养的性质。我们正寻找像绵羊般驯良的人。我们实际“站在门外叩门。”不错,我们觉得有义务要继续作这种探访;但是,虽然有许多人对此漠不关心或未能表现绵羊般的态度,我们却永不应该,不论实际地或比喻性地,将脚放进别人门里,坚要把我们的信息告诉他们。我们不能要求别人聆听或让我们进去。反之我们应该让别人知道我们在那里,并且以诚恳、友善的态度及“温柔敬畏的心”表明我们的动机是纯正的。——启示录3:20;彼得前书3:15。
25.真正的谦卑可以怎样进一步帮助我们?
25 最后,在我们对“听祷告的主”祈求时,这个谦卑的教训也会对我们大有帮助。一个真正谦卑的头脑和心灵使我们能够随时“坦然无惧的来到施恩的宝座前,”确信我们必定会蒙垂听和恩待并在适当的时间获得所需的帮助。——希伯来书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