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的看法如何?
为死者举哀
印度的一位男子在马路的交叉点将一些米放在一头雄鸡面前。赖比利亚的一名妇人将头发薙尽,穿着黑衣几个月。台湾的一位男子站在小桌之前,桌上放着两个神像和一个妇人的照片,他在像前焚烧纸钱。对于为死者举哀,普世人士都奉行以上或其他许多习俗。
圣经对这些行为的看法如何呢?它们真的能帮助死去的亲属吗?不守这种传统会对我们有害吗?它们是否为上帝所嘉许?对于为死者举哀,基督徒应该采取什么态度?既然为死者举哀的信仰和习俗牵涉到我们对上帝的崇拜以及和他的关系,获知这些问题的答案对我们十分重要。
为死者举哀的许多习俗都是以一种信仰为根据,即一个人死后他的魂会继续生活于“另一个世界”中。不少人相信这件事,遂希望死去的亲人在“来世”活得舒适和快乐。他们于是用饮食祭祀死者(食物在祭后为生人享受),或者像台湾那位男子一般,焚烧纸钱给死去的亲属使用。在以往,仆人甚至要为主人殉葬以期继续在死后服事主人。
这些行为也许出于好意,但真的能为死者所赏识吗?生人能够帮助死者吗?古代以色列的大卫认为不然。他在儿子病重时哭泣禁食;但儿子死后,他起来换了衣裳开始进食。他的仆人感觉大惑不解,大卫遂解释说,“孩子死了,我何必禁食?我岂能使他返回呢?”他意识到孩子一旦死去,他便无法予以帮助了。——撒母耳记下12:23。
某些习俗之所以被人遵行是因为生人害怕死者。为了安抚死者,西非洲有许多人要为死尸守夜。亲戚、朋友们会守尸数日夜。守尸的人通常高声歌唱,打鼓和饮酒。他们希望嘈吵的声音和注意能取悦死者,使他不致骚扰生者。为了保护自己不为死者所害,世上许多地方的人举行各种仪式,寻求征兆和运用符咒。
可是,恐惧死者和花费时间、金钱去安抚死者是没有理由的。何以没有呢?圣经说:“活着的人知道必死;死了的人毫无所知,也不再得赏赐,他们的名无人纪念。他们的爱、他们的恨、他们的嫉妒,早都消灭了。在日光之下所行的一切事上,他们永不再有分了。”——传道书9:5,6。
人的“魂”又如何呢?它是隐形和不死的吗?不是,据圣经所说,“魂”就是人本身。在创世记2:7我们读到:“耶和华上帝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鼻孔里,他就成了[一个活的‘魂’]。人既是一个魂,当人死时亦即魂死去。“犯罪嘅灵魂定必要死”。——以西结书18:4,20,《粤经》。
既然一切志在协助或安抚死者的习俗都基于对“魂”的一种错误观念,耶和华上帝的忠心仆人自然应该与这些事无干。那末,在亲人死去时他应该表示悲哀吗?许多人认为他应该穿丧服或戴孝一段时期。但圣经原则对这种习俗有什么表示呢?
一个人在丧失密友或亲属时,感觉悲哀和忧愁是很自然的。往昔的上帝仆人也表示过这样的伤感。亚伯拉罕为撒拉之死而哀恸哭号。以色列全国的人为摩西居丧哀哭三十天。可是,借着赐给以色列人的律法,耶和华将他们从四周的异教国家及其举哀习俗分别出来。异教民族在亲属死去时薙发和割伤身体(非洲有些部落今日仍然奉行此种习俗)。但耶和华却禁止以色列人行这些事。(利未记19:28;申命记14:1)这可以保护他们不致被谬误的崇拜所腐化。基督徒虽不在摩西律法之下,但耶稣吩咐他们要“不属这世界”。——约翰福音15:19。
穿丧服或戴孝一段时期是悲哀的外表象征。耶稣在拉撒路死后虽然哭泣和‘心里悲叹’,圣经却没有表示他曾采用当时在犹太人当中流行的任何表示悲哀的象征。(约翰福音11:35,38)耶稣预言他的门徒在他死后会悲哀禁食,但他却吩咐他们禁食仅是要让上帝鉴察而非让人看见。(马可福音2:20;马太福音6:16-18)因此圣经表示并不赞成人穿丧服一段时期或用其他外表象征去显示居丧的伤感。因此真正基督徒的悲哀是‘在心中而不是在衣服上。’——约珥书2:12,13。
在另一方面,基督徒无疑不想在‘哀恸时期’穿着太鲜艳或太随便的衣服以致触怒别人。(传道书3:1,4)有一次当亲友去到一个丧父之家吊唁时,他们大吃一惊,有些甚至发怒,因为他们看见死者的女儿仅穿着陈旧的便服和拖鞋,以致别人认为她把亲人去世不当一回事。
再者,一个家庭在遭丧时也不是宴乐或欢笑的时候。智慧的所罗门王解释说,“名誉强如美好的膏油,人死的日子胜过人生的日子。往遭丧的家去,强如往宴乐的家去,因为死是众人的结局;活人也必将这事放在心上。忧愁强如喜笑,因为面带愁容,终必使心喜乐。”——传道书7:1-3。
当一个熟人死去时,前往居丧之家安慰忧伤的家属是一项仁爱之举。在这时候为他们预备膳食或做一点差事无疑会受他们感激。探访居丧之家不但为了安慰遗属,而且也可以使我们记得人生的短促。我们意识到临到这家人的死亡可能在不久也临到我们,这会促使我们现在就努力在耶和华面前赢得美名。倘若我们已将太多时间花在追求宴乐和欢笑方面,则反省一下会使我们冷静地作出所需的改善。
可是,我们应当记得,过度悲哀是能够伤人的。虽然我们对于逝世的亲人会深深怀念,但却应该避免过度伤心。由于获悉耶稣行将死去,门徒大感忧愁,结果他们在耶稣临死的晚上睡去而非遵嘱保持儆醒,恒切祷告。(路加福音22:45,46)最后他们在耶稣被捕时都舍他而去。直至耶稣多次向门徒显现以证明他确已复活之后,他们才恢复喜乐和热心。
复活的奇妙希望使我们不致为忧愁所胜。使徒保罗劝谕说:“论到[在死里]睡了的人,我们不愿意弟兄们不知道,恐怕你们忧伤,像那些没有指望的人一样。我们若信耶稣死而复活了,那已经在耶稣里睡了的人,上帝也必将他与耶稣一同带来。”他补充说,“所以你们当用这些话彼此劝慰。”——帖撒罗尼迦前书4:13,14,18。
我们并非‘在关于死者方面无知’,像大多数的世人一样,他们相信灵魂不死的谬误道理。他们其实并没有真正的希望,这往往从他们继续为死者举哀一事可以见之。有一对以前是循道会教友的夫妇清是看出耶和华见证人对复活所表现的信心,他们也曾意到基督教国的丧礼并没有向人提出真正的指望。在两者之间形成了强烈的对照。他们有一个亲戚的女儿逝世,而这亲戚是耶和华见证人。这对见证人夫妇所表现的信心和勇气,以及他们在丧礼中听到关于人何以会死和复活希望的圣经解释使他们深受感动。借着与见证人研究圣经,他们现在已获得同样的信心和希望。
借着吸收圣经论及死者复活的真理,你也能享有这个希望。耶稣“将命倾倒,以至于死”之后,上帝在第三日将他复活成为不朽的灵体。(以赛亚书53:12;哥林多前书15:3,4)这件事对我们提出保证,上帝会将人从坟墓里复活。基督教会的成员会获得属天的复活,成为灵体与耶稣一同在他的王国政府中掌权。当这个王国将现今垂死的事物制度从地上铲除之后,“无论善恶”都会复活。(使徒行传24:15)那时耶和华上帝会通过耶稣基督和他的新妇教会将基督所献的赎罪祭的裨益施于人类身上,使人类得以恢复身心的完美。那时我们从亚当所承受的死亡便会归于无有。(哥林多前书15:21-26)于是“上帝要擦去他们一切的眼泪,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启示录21:2-4。
因此,既知道圣经说人必须怎样才能取悦上帝,渴望赢得上帝嘉许的人无疑想避免一切基于灵魂不死的谬误教义或以引人注意的方式表现忧伤的举哀习俗;我们也不应过度悲哀,好像没有复活的希望做的。能予人真正安慰的不是迷信的习俗而是上帝所赐的正确知识,正如耶稣所预言:“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马太福音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