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线上书库
守望台
线上书库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圣经
  • 出版物
  • 聚会
  • 《登山宝训》——怒气不息可以致命
    守望台1978年 | 10月15日
    • 《登山宝训》——怒气不息可以致命

      在说明他来到,并非要废掉,反之要成全上帝的律法之后,耶稣将延续不息的愤怒与杀人相提并论。他开始这样说:“你们听见有吩咐古人的话,说,‘不可杀人’,又说,‘凡杀人的,难免受审判。’”——马太福音5:21。

      “你们听见有吩咐……的话”这句片语可以指在受感示的希伯来文圣经及犹太传统教训中所说的事。(马太福音5:21,27,33,38,43;约翰福音12:34)描述杀人为死罪的律法的确是“古人”,即是,耶稣日子之前世代的人,所熟识的。事实上,这样的一条律法可以追溯到挪亚的时代。——创世记9:5,6;出埃及记20:13;21:12,利未记24:17。

      “难免受审判”意即受设于巴勒斯坦境内各地的其中一个公会(希腊文,辛尼迪亚,“次要最高法院”)所判决。(马太福音10:17;申命记16:18)犹太传统说在拥有120名或以上成年男子的城市这些公会中的审判官人数为23名。a罪名成立的杀人者遭受死刑处分。但是,在耶稣的日子,犹太的公会则要从罗马官方授权施行死刑。——约翰福音18:31。

      耶稣指出上帝可以视某人应受死刑的惩罚,即使这人没有实际杀人。正如身为上帝所直接差来的一位,耶稣权威性地发言说:“凡向弟兄[不停]动怒的,难免受审判。”——马太福音5:22上半部。

      “凡向弟兄动怒的”,据耶稣说,在上帝面前有如一个犯杀人罪的人那样有罪。这是因为一个人容许怒气抑压在自己的心怀其实是对自己同胞的憎恨,而“凡恨他弟兄的,就是杀人的。”(约翰一书3:15)即使个别的人也许间中会有理由变得愤怒或愤慨不平,对自己弟兄或同胞所怀怒气不息对两者说来均可以是致命的。——马可福音3:5;以弗所书4:26;雅各书1:19,20。

      “无论谁以极恶的轻蔑说话骂弟兄的”,耶稣继续说,“必该当受最高法院的审判。”(马太福音5:22中部,《新世》)“极恶的轻蔑说话”译自希腊字拉加,而这源自希伯来文,意即“无头脑”,“蠢才”,“傻瓜”。对于一个不仅在他内心培育致命的憎恨与愤怒,更还借可鄙的言语将其发泄的人,上帝有何想法呢?

      据耶稣说,这样的人的罪责可与一个被犹太“最高法院”判罪处死的人所犯的相比。那是在耶路撒冷主要的最高法院,由“祭司长[那些监督圣殿中祭司职务的]和长老文士”所构成。(马可福音15:1)这个立法机构,根据拥有七十一名审判官,唯独处理不寻常的重大案件或复杂案件,并聆听来自较低公会的上诉。b

      然后耶稣再进一步,说:“无论谁说,‘你这卑鄙蠢人!’的必会去到充满烈火的矶汉那。”(马太福音5:22下半部,《新世》)被译作“你这卑鄙蠢人”的希腊字是魔利。一个发音相似的希伯来名词(魔勒)意思是“反叛的”,“背叛的”。既然拉加表示智力上愚笨的意思,魔利则指一个人在道德上卑劣,背弃上帝的变节者和叛徒。在他所著的《希伯来人与犹太法典之运用》一书中,约翰礼福特指出:“‘拉加’表示确实‘低能,及态度与生活的轻浮。’但‘蠢人’则对灵性和永生的情况的严厉评判,并将一个人判决遭受某种毁灭。”

      那些会将自己同胞如此公开指摘的人“必会去到充满烈火的矶汉那”。耶稣在这里是指邻近耶路撒冷的欣嫩子谷(希伯来文,基欣嫩),它成为一个垃圾堆,那里不断烧着火以焚化被投入其中的废物和尸体。根据由力道尔和史葛合编的《希腊文大辞典》说,在那山谷中“将罪大恶极的犯人之尸体焚烧”。假若矶汉那的火没有将那些尸体彻底焚化,则在那里繁殖的蛆虫便会完成这件工作。——以赛亚书66:24;马可福音9:47,48。

      耶稣运用矶汉那作为对永远毁灭的一个适当象征。由于一个人若会论断自己同胞为该到矶汉那的“卑鄙蠢人”,他便会希望那人受到永久的毁灭,从上帝的观点看来,这个口说如此论断话语的人为自己带来那严厉的判决。——参阅申命记19:17-19。

      [脚注]

      a 约西佛斯说公会仅得七名审判官,然而,每名审判官则有两名利未人作助手。——《犹太古史》,第四册,第八章,第十四段。

      b 《新约神学辞典》论及在耶路撒冷的主要最高法院说:“机构的主要人物,该机构在会议厅举行审判的……由大祭司担任。他是犹太人民的领袖;只有他可以在最高法院主持。在他的周围是众祭司长,祭司的特殊阶级,信奉撒都该教派的人凭借他们的职位,圣殿的祭司长在最高法院有一席地位和参与决定之权并组成一个有力的派系。诚然长老团的全部成员原本均被称为长老。可是,逐渐地,这名称要在一个更严格的意义上才可获致,以致唯独耶路撒冷城中有权势的平民家庭之领导人物才被称为长老。无例外地,这些贵族身份的人也是撒都该教派信徒。在雅丽珊杜拉女王的时代(公元前76-67年)法利赛人设法加入了最高法院。自那时起文士在最高法院越来越有权势。在罗马统治期间祭司长仍然居高位,但事实上若无法利赛文士的同意则无法作决定或执行决定。”

  • 圣经历史获得支持
    守望台1978年 | 10月15日
    • 圣经历史获得支持

      从叙利亚北部古艾巴拉城考古地点发掘出来的20,000块泥版继续提供更多支持圣经历史的资料。耶路撒冷艾伯礼考古学研究学院的大卫·诺尔·费德曼博士说,泥版基本上是商业文件,其中有一块提及所多玛、蛾摩拉、押玛、洗扁、琐珥各城及其诸王。这些城市的排名与圣经创世记14:2所载的次序相同。费德曼也声称:“艾巴拉的泥版提及该五个城市中一城之王的名字。这些并非普通人家的名字。反之这些是很特殊罕见的名字。因此这若非意味到两者是相同的人物便是相隔一两个世代的人。”

中文简体(普通话)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录
  • 中文简体(普通话)
  • 分享
  • 设置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隐私设置
  • JW.ORG
  • 登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