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死亡怎样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
大多数人对于在现今影响到他们和他们家人生活的事都十分关心。但是很少人愿意花很多时间谈及或想及死亡。
诚然,死亡并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但是死亡却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具有确定的影响。我们当中有谁未经历过一位密友或亲者的去世所带来的忧伤和痛失良伴之感呢?一位家人的死亡可能使家庭的整个生活模式均发生改变;这可能使家庭失去固定收入,并使生者深感寂寞或沮丧。
无论死亡多么不愉快,它却是你必须正视的一件每日发生的事。有些行动是你无法永远延搁的。明天可能已太迟了。
这对你有什么影响呢?你有时感觉人生苦短,所以想趁有生之日尽情享受人生吗?抑或你怀着宿命论的看法,认为最好一切都听天由命呢?
宿命论的看法
今日有许多人相信生死均受命运所支配。这是四亿七千七百万印度教徒的基本信仰。事实上,宿命论的见解差不多是一种普遍的信仰。你岂不听过别人说,‘这是命中注定,’‘他的气数已尽,’或‘他能够死里逃生,因为他命不该绝’?你时常在有意外发生时听见这一类的话。这些话对吗?请想想一个例子:
1973年在巴黎举行的航空展览中,苏联一架TU–144型的超音速飞机在空中爆炸,机上人员全部丧生。飞机的残骸跌落在法国的歌珊维尔村上。村里一个妇人刚将寝室的门关上,一片飞机残骸随即自天而降,击穿外墙而将寝室完全摧毁。她本人却安然无恙。
另一些人则未能逃生。丧生者包括一位老妇人的三个孙儿,但她本人却没有受伤。
这些孩童和其他死者之所以丧生是由于他们“气数”已尽吗?别人之得以逃生是因为他们命不该绝吗?
对这些问题回答“是”的人相信一个人若‘气数已尽’,便没有人可以救他一命。他们觉得人无论作什么防范均无法逃过命运的支配。这种见解与古代希腊人的信仰颇相似。希腊人认为人的命运受三位女神——克奥杜、丽琪西斯和亚特奥普斯——所操纵。克奥杜据云抽出生命之线,丽琪西斯决定其长度,然后一待时候来到亚特奥普斯便将其剪断。
这种宿命论的看法合理吗?请问问你自己:为什么人们服从安全规则,意外的死亡便随之减少,不理会这些规则,死亡便大为增加呢?为什么事实证明大部分交通失事的死亡都是由于人的疏忽大意、醉酒、犯错误或不守法所造成的呢?为什么在环境卫生、营养优良的国家里,人们的平均寿命远高过缺乏这些条件的国家里的人呢?为什么在死于肺癌的人当中,吸烟者的数目远超过不吸烟者呢?这一切怎可能由于人所无法控制的盲目命运所致呢?反之,人的遭遇岂不是有成因的吗?
以许多意外的死亡而言,成因岂不是由于一个人碰巧处于一种危险的情况中吗?试举个例说明:一个男子在每个工作日某个时候离家。一天早上他经过一个邻人的房子时听见喊叫的声音。他加速脚步,但是当他转过街角时,他被一颗流弹击中。他的死亡是由于那一当儿他碰巧在那街角上而造成的。致死的环境是完全无法预见的。
观察过日常生活所发生的各事之后,圣经中传道书的睿智执笔者说:“我又转念,见日光之下,快跑的未必能赢,力战的未必得胜,智慧的未必得粮食,明哲的未必得资财,灵巧的未必得喜悦;所临到众人的是在乎当时的机会。”——传道书9:11。
明白这点的人不会忽视安全规则而冒不必要的危险,以为只要自己的“气数”未尽,他便死不了。反之他看出宿命论的观点可以为他自己和别人都带来危险。明智地应用这项知识却能够益寿延年。
在另一方面,怀有宿命论的想法可以导致各种愚行,也可以使人疏忽大意,以致忽视了一些对他自己和他家人均有重大影响的要事。
仅为目前而生活
除了宿命论的看法之外,二十世纪的事件也对人们的行动深具影响。
请想想有些什么事发生。有千百万人沦为战争、犯罪、暴动、饥荒的牺牲者而死于非命。维持生命所需的空气和水源正以惊人的速度被染污。看来人的生命从每一方面均受到威胁。人类毫无把握能在不久的将来解决各种恼人的难题。生命看来朝不保夕。这造成了什么结果呢?
地上许多居民都仅为目前而生活;他们想尽情享受今天。他们觉得这是无可奈何的,因为他们认为现在所享的生命便是他们所能希望获得的唯一生命。圣经很适切地描述他们的态度说:“我们就吃吃喝喝吧,因为明天要死了。”——哥林多前书15:32。
为了逃避冷酷的现实生活,他们可能求助于酒精或麻醉品。另一些人则以其他方法发泄他们对于人生短促所感的挫折和苦闷,借着放浪形骸地尝试各种各式的性不道德——淫乱、通奸、男同性恋、女同性恋。《死亡及其奥秘》一书说:
“看来今日比较正常的人也受到对集体死亡的恐惧所影响,至少不自觉地。这最低限度可以对我们这时代的混乱提出部分的解释。无缘无故的罪行、肆意毁坏财物、色情的泛滥和生活步调的加速将这种混乱充分表现出来。甚至现代的音乐和舞蹈似乎也将不再相信自己有前途的人类所感的绝望反映出来。”
这种“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人生观产生了什么影响呢?
借酒消愁、流连醉乡的人可能暂时忘记他们的烦恼,可是他们却牺牲了自己的尊严,而且在喝醉酒时可能伤害自己或他人。次日他们发现除了已有的烦恼之外还加上剧烈的头痛。
吸毒者也为逃避现实付出高昂的代价。他们时常在身体和精神上均遭受永久损害。再者,为了维持他们那昂贵的恶习,他们可能自甘堕落从事偷窃或卖淫。
放浪形骸的性杂交又如何呢?这可以帮助人改善自己的生活吗?刚相反,性杂交所结的果子时常是可憎的性病、非意愿的怀孕、私生子、堕胎、破裂的家庭、强烈的嫉妒、纷争、甚至闹出人命来。
当然,有许多人并没有醉生梦死地过着糜烂的生活。可是他们仍然无法避免生活的压力,因为他们自觉地或不自觉地意识到他们都不免一死。既知道自己的时间很有限,他们可能力求在世上尽快飞黄腾达。结果如何呢?由于一心想发财,他们可能不惜牺牲个人的忠实。正如圣经的箴言说得不错:“想要急急发财的人必不会保持清白。”(箴言28:20,《新世》)但并非至此为止。
由于花这么多时间追求物质财富,这些人很少时间享受天伦之乐。诚然,儿女可能在物质享受方面应有尽有。但他们是否获得所需的指导和纠正,使他们能够长成为有责任感的青年男女呢?有许多父母虽然知道自己与儿女共处的时间颇有限,却认为无需特别关心——直至太迟才悔恨不已。不错,获悉自己的儿子犯法被捕或女儿行将成为未婚母亲无疑是一项痛苦的经验。
从今日所发生的事看来,即使人生十分短促,有许多人岂不是显然需要学习一种较令人满意的生活方式吗?
即使死亡看来无可避免,这并没有使每个人都将道德原则撇弃一旁,也没有使所有人都怀着听天由命的消极态度。反之,今日有盈千累万的人正享有一种健全的生活方式,因为他们并没有从死亡的阴影受到不利的影响。
一种较好的方式
若以正确的眼光去看,死亡其实可以给我们一些宝贵的教训。当有人被死亡所攫去时,我们可以沉思反省一下我们自己的生活方式而得益不浅。三千多年前,一位曾仔细观察人生的智者指出这点说:“名誉强如美好的膏油,人死的日子胜过人生的日子。往遭丧的家去强如往宴乐的家去,因为死是众人的结局;活人也必将这事放在心上。……智慧人的心在遭丧之家,愚昧人的心在[喜庆]之家。”——传道书7:1-4。
圣经这段话的意思绝不是说忧伤胜于喜乐。反之这里所指的是某个特别的时候,当一个家庭为其中一个成员的去世而哀伤时。在这个时候我们不应忘记痛失亲者的人而照旧欢宴作乐。因为,正如死亡使死者的计划和活动完全终止,死亡亦可以对我们有同样影响。我们最好问问自己:我正怎样运用自己的生命呢?我正为自己赢得一个良好的名声吗?我对别人的快乐和福利有什么贡献呢?
我们的“名字”在我们出生时并没有多大意义;但在我们的一生中,我们的“名字”获得真正的意义而标明我们是怎样的人。心仿佛在“遭丧之家”的人会对自己的生活方式作衷诚的检讨,不论他的生命多么短促。他将生命视作一件宝贵的东西。他并不反映出饮宴的场所那种肤浅、轻浮的精神。反之他尽力过一种有目的、有意义的生活,借此对同胞的快乐和福利有所贡献。
一个人怎样才能决定他现在正享有他所能获致的最好生活方式,他正在真的过着一种有目的有意义的生活呢?我们无疑需要有一个评判的标准。在普世各地,数目日增的忠实人士正看出圣经便是这个可靠的标准。他们对圣经所作的查考使他们能够在现今寻得真正的人生目标,同时享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希望。他们有希望在地球上生活于公义的情况之下。他们获悉上帝对人类所定的旨意是要人活着而非死去。
[第11页的图片]
你的一生受命运所支配,像古代希腊人所信一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