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明智地量入为出
他们是一对快乐的夫妇,未有儿女,且住在纽约市的高尚住宅区。他们买了一间屋,认为分期付款买屋比租屋更合化算。家私自然是必需的,他们又买了一辆汽车;这都是以分期付款方式购买的。后来他们又被宣传所惑,赊购一套巨型的身历声唱片机、收音机和彩色电视机。这对夫妇虽然都有职业,丈夫还身兼两职,还是无法应付支销。
于是他们就商于一位可靠的朋友,请求指示如何节约才可以过着量入为出的生活。他们决定将朋友的劝告付诸实行,因为他们发现不仅要应付经济难题,而且作为基督徒,弄到自己太忙和太倦便无法照料基督徒的义务了。
有愈来愈多的家庭像这对夫妇一般入不敷出。例如在以往十年,美国国内的个人破产案件增加了两倍,从每年97,750宗增至差不多183,000宗。其中有些虽由于“不测之祸”(如疾病、意外或失业)所促成,据报大多数的破产是由于“赊购太多”所致。(传道书9:11)正如一位破产审查员说:“消费者赊购的增加是促成破产的幕后原因。商人和贷款者大力鼓吹,在赊购业务上作剧烈竞争。”——《美国新闻与世界报导》,1971年七月十九日。
使许多人入不敷出的一个口号是:“现在享受——以后付钱。”但更佳的口号是,“现在储蓄——以后享受。”不错,这是一项良好忠告。以现金购物最符合经济之道,因为你不须付出高昂的利息;这种利息常常高达年息百分之18。
什么因素促使这么多的家庭向高压的推销员屈服呢?因素之一是“人有我有”的欲望。倘若一个人的邻舍购置一辆新车或建造一个户外游泳池,他是否也必须添置这些东西呢?他也许会有这样的想法。但这种行径是愚蠢的,因为邻人或者有力量购置这些东西,而他却没有。再者,倘若邻人不智地过着入不敷出的生活,他自然没有理由去蹈其覆辙,对吗?
充面子也许是难题之一。许多时一个家庭辛苦地负担高昂的分期付款去买名贵汽车,因为它可以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可是一个人若力有不逮,则充面子岂不是虚伪吗?彩色电视机也是如此。据报一位学校教师曾听到一名孩子对同学说,“我不和你们玩了,因为你们家里没有彩色电视机”请想想!这位孩子从那里学到这种观念呢?无疑是从父母而来。
当然,享乐主义也是原因之一。拥有美好的东西无疑是令人愉快的,除了令别人艳羡之外也足以自豪。享受精美的食物也是一件乐事,这种享乐主义使不少人过着入不敷出的生活。
这种种因素及其他原因使人想起智慧的所罗门王的话:“一切都是虚空,都是捕风。”(传道书1:14)虚空吗?不错,因为增添的享乐并不能补偿增添的忧虑、担心、和不安。耶稣说,“不要为明天忧虑”可是过若入不敷支的生活的人无疑有理由为明天忧虑!——马太福音6:34。
因此要学习养成客观的态度,受理智而非受潮流、情感或情绪所支配。要认识必需的东西和你所想要而其实可有可无的奢侈品之间的分别。不要燃起和培养对奢侈品冀求的欲望,因为不用很多时候,奢侈品便在心理上成为“必需品”了。这一切都源于人类与生俱来的弱点,我们从小即有自私的趋向,因此我们都需要重新的引导。——创世记8:21。
在这件事及其他种种生活难题上,圣经均提供良好的劝谕。圣经警告我们贪求物质是万恶之根。它并且劝人知足,说,“我们没有带什么到世上来,也不能带什么去。只要有衣有食,就当知足。”(提摩太前书6:7,8)使徒保罗不但对他的朋友提摩太传讲知足之心,而且身体力行。他以身作则立下良好榜样,因此他能够写道:“我无论在什么景况,都可以知足,这是我已经学会了。我知道怎样处卑贱,也知道怎样处丰富。”——腓立比书4:11,12。
何以使徒保罗无论在贫穷或富足的境况下都可以知足呢?因为他在生活上有些东西比物质更重要,比精美的饮食、名贵的服饰或美好的财物更重要。那是什么呢?他拥有敬虔的美德;他在写给朋友提摩太的信论及这件事说:“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了。”(提摩太前书6:6)不错,属灵的财宝可以帮助人过朴素的生活,有了生活的必需品便感觉知足。
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或物质的东西。(马太福音4:4)反之人需要属灵的粮食,属灵的财宝。因此要拨出时间去培养和获得这些东西。要听从耶稣的吩咐“先求[上帝]的国和他的义。”这意味到要拨出时间阅读和研究上帝的道;拨出时间在祷告中与上帝谈话;拨出时间与对属灵事物具有相同兴趣的人交往。凡事均应采取平衡的看法,这样你便不致受到诱惑去过入不敷出的生活。——马太福音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