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行为堪作模范的客旅和寄居者
1,2.外国人时常受到怎样的看待?为什么?
一个人若与社区中其他的人截然不同,便时常会受人不信任和思疑。他的行为可能受别人仔细观察,过于当地人士所受的。很可悲地,有些人可能仅因为当地一个外国人的行为不检,便对整个民族、国家或部落的人均怀有偏见。甚至政府也订出一些仅对外国人适用的法律和规条。一个外国人的行为若被视为不妥,他便可能被递解出境。
2 为什么这一切应当引起基督徒的关注呢?这应当对基督徒的生活方式有什么影响呢?
3.(甲)为什么真正的基督徒在这个世界里是“外国人”?(乙)不信者对他们怀有什么看法?为什么?
3 真正的基督徒在这个世界里是‘客旅和寄居的’,因为他们仰望未来一个永久的居所,成为上帝所创建的“新天新地”的一部分。(彼得前书2:11;彼得后书3:13)由于耶稣基督的真正门徒力求在思想和行为上与圣经一致,不信者或一些只是假装信奉基督教的人可能藐视他们,仿佛他们是不受欢迎的“外国人”一般。但是世人对基督徒的看法不应当使他感觉羞耻。从上帝的观点看来,他那“客旅”的身份是尊严的。因此,基督徒要竭力在行事为人方面不让任何人有理由要责备他。
4,5.(甲)在第一世纪,为什么使徒彼得可以将基督徒称为‘散布各处的寄居者’?(乙)耶和华上帝对他们怀有什么看法?
4 使徒彼得在写给信徒同工的信中向他们指出他们作为‘客旅和寄居者’所持有的光荣地位。他在第一封信的起头写道:
“耶稣基督的使徒彼得写信给那分散在本都、加拉太、加帕多家、亚西亚、庇推尼寄居的,就是照父上帝的先见被拣选,借着圣灵得成圣洁,以致顺服耶稣基督,又蒙他血所洒的人。”——彼得前书1:1,2。
5 在公元第一世纪,信徒分散在不同的地区,生活在许多并非信奉基督教的人当中。他们时常受到邻人不公平的鄙视。因此他们读到或听到彼得在信中提及耶和华对他们的看法,无疑对他们大有鼓励。他们其实是上帝的‘选民’。至高者将他们立为他的百姓而属于他。在包括犹太人和非犹太人的基督教会产生之前很久,全能的上帝已预知最后他会有这样一群仆人散布在世界各地。借着上帝的灵对他们所生的作用,他们得以成圣,与俗世分离而供圣洁的用途。耶和华与他们交往的目的是要使他们成为他手下顺服的儿女以遵行他的旨意。既知道宇宙的主宰对他们如此重用,这无疑应当深深激励他们,促使他们渴望不辜负上帝对他们所定的伟大旨意。
6.(甲)基督徒怎样在上帝面前获得一个洁净的地位?(乙)他们‘蒙耶稣基督的血所洒’可能包括什么意思?
6 当然,这些信徒得以成为上帝圣洁的选民并非由于他们有过人之长的缘故。以个别而言,他们是罪人而必须受到洁净,因此使徒彼得说他们‘蒙耶稣基督的血所洒’。这使我们想起,一个以色列人若在礼仪上成为不洁,例如曾触摸死尸,便需要采取洁净的步骤。这人必须被洁净的水所洒才能恢复清洁。(民数记19:1-22)类似地,上帝必须将基督的祭物所具有的赎罪裨益应用在基督徒身上,使他们能够在他面前持有一个清白的良心,并且能够放胆在祷告中亲近他。(希伯来书9:13,14;10:19-22)此外,当以色列人被带进与耶和华立约的关系中时,摩西以祭牲的血洒在人民身上。(出埃及记24:3-8)因此,‘蒙基督耶稣的血所洒’这句话也可能向我们显示一件事实,即这些信徒已被带进以耶稣基督为中保所订立的新约中;这约是借着基督流出的血而生效的,现在他们已能够分享这约的裨益了。
7.我们的“客旅”身份需要我们怎样行?
7 像第一世纪的信徒一样,今日耶稣基督的忠心门徒在耶和华上帝面前持有一个荣誉的地位。他们在世上行事为人的方式必须表明他们是堪作模范 的“客旅”和‘寄居者’。不然,他们便会为耶和华上帝和他百姓的组织带来羞辱了。因此,人人都需要将使徒彼得的劝告紧记在心:“亲爱的啊,我劝你们这寄居异乡的人,要禁戒肉体的私欲,这私欲是与生魂争战的。”——彼得前书2:11,《新旧》。
8.我们不应当容许自己对什么事物过度专注或爱好?为什么?
8 由于在这个行将消逝的事物制度里是‘客旅和寄居者’,我们不能容许自己对目前这个属人的制度中的任何事物过度关注。没有任何属地的关系、忧伤、喜乐或财物是永久的。临到所有人的机遇和不可料及的意外可以突然使人的环境大为改变。(传道书9:11)因此,听从使徒保罗的劝告的确是明智之举:“从今以后,有妻子的,要像没有妻子的一样;哭泣的,好像并不悲伤;欢笑的,好像并不快乐;购置的,好像并未拥有什么;享受世上财富的,好像不能够尽情享受。因为现有的这个世界快要过去了。”(哥林多前书7:29-31,《现译》)我们若完全专注于这些可以随时改变的环境和关系所产生的忧伤或欢乐之中,这便可以妨碍我们亲近至高者和他的爱子,结果使我们自己受到严重的损失。
9,10.(甲)俗世的人对财物的看法是什么所促成的?(乙)为什么我们对财物的看法应当与不信者的看法不同?
9 大部分人类的处境清楚表明我们何以不应当‘尽情享受世上的财物’。普通一般人若非对上帝所应许的“新天新地”一无所知,便是对这个未来的公义新规制毫无信心。因此他们的注意力仅集中于目前的生活之上。他们缺乏未来的稳确希望。由于这缘故,他们一心只想到日常生活的需要而殚精竭虑想从世上获得最大的利益。(马太福音6:31,32)他们一想到有希望获得漂亮的衣服、灿烂的珠宝、名贵的装饰品、美观的家具或豪华的住宅便心花怒放。他们希望借着物质的资财赢得别人的钦羡。——约翰一书2:15-17。
10 在另一方面,基督徒却意识到自己享有一个永久的将来。基督徒若对生活的事务变成如此专注,以致差不多没有时间用来事奉他的未来所赖的造物主,那就十分不智了。这并不是说上帝的真正仆人不能享受金钱所能买得的许多美物。但是我们若真正意识到自己在目前这个制度里是‘寄居者’,我们就甚至不能容许健全的娱乐和有益的物质资财成为我们生活上的首务。虽然我们不会浪费自己的资产,我们对这些东西的看法却应当好像可靠的人对租来的寓所、工具、设备或其他需用的物品所怀的看法一样。这些人会好好照料租来的物品,但却永不会对其如此钟爱,以致仿佛它们是自己所有的东西一般。我们的生活应当表明我们体会到目前制度中没有任何东西予人永久的保证,反之我们意识到自己只是“客旅”和‘寄居者’;我们正在向上帝所应许和创建的新规制迈进。
“禁戒肉体的私欲”
11.我们必须禁戒的肉体私欲包括些什么事?
11 可是,我们若想在基督徒的生活方式上获得成功,所需的并非仅是意识到当我们现今生活在世上之际,我们的环境随时会经历不可料及的改变而已。我们也需要认真留意圣经的劝勉,要我们“禁戒肉体的私欲”。这些便是人的身体中所怀的错误欲望。使徒保罗写给加拉太人的信透露这些错误的欲望可以导致什么罪行。使徒表明,受上帝的灵指引的人不会只求“满足肉体的私欲”,然后他将属肉体的行为列举出来——“就如淫乱、污秽、邪荡、拜偶像、行邪术、仇恨、争竞、忌恨、忿怒、自私、分党、结派、嫉妒、醉酒、荒宴和类似的事。”——加拉太书5:16,19-21,《新译》。
12,13.(甲)肉体的私欲怎样‘与生魂争战’?(乙)我们必须怎样行才能在上帝面前保持清白的地位?
12 由于遗传的罪,我们都受到强大的压力;这些压力想迫使我们耽于属肉体的行为以“满足肉体的私欲”。不正当的欲望像进侵的大军一般想控制人的整个身体,整个人,使人对欲望屈膝而放纵有罪的情欲。基督的使徒保罗很体会到基督徒在内心所经历的交战。他论及自己说:“我知道在我里面,就是在我肉体之中,没有良善;因为立志行善由得我,行出来却由不得我。所以我愿意行的善,我没有去行;我不愿意作的恶,我倒去作了。”(罗马书7:18,19,《新译》)这种斗争使保罗不得不‘克制自己的身体,叫身体服他,免得他传了福音给别人,自己反而落选了。’——哥林多前书9:27,《新译》。
13 类似地,由于我们渴望在上帝面前保持清白的地位而赢得他的祝福,这会促使我们竭力压制任何错误的欲望。在这方面我们都必须作一场艰苦的奋斗。我们何必让一些助长犯罪倾向的娱乐、读物、交往和环境使这场奋斗成为更艰难呢?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采取积极步骤去保护自己。我们最好紧记在心,我们无法凭着自己的力量得胜,反之我们需要获得忠心弟兄的鼓励和上帝圣灵的帮助。使徒保罗劝勉提摩太“要和那些以清洁的心求告主的人,一同追求公义、信心、爱心、和平。”(提摩太后书2:22,《新译》)我们若如此行,便能够凭着圣灵的帮助防止错误的欲望胜过我们。这样,借着抗拒肉体的私欲而将心意集中在一些真实、公义、纯洁、可爱、高尚和可赞的事上,我们便不致招惹上帝的不悦。(腓立比书4:8,9)在努力帮助别人成功之后,我们不会自己反而失败。
好行为可以帮助别人接受纯真的崇拜
14.别人看见我们‘禁戒肉体的欲望’可以怎样使他们得益?
14 “禁戒肉体的私欲”还会带来一项十分可喜的裨益。使徒彼得写道:“你们在教外人中,应当品行端正,使那些人,虽然毁谤你们是作恶的,但因为看见你们的好行为,就要在鉴察的日子颂赞上帝。”——彼得前书2:12,《新译》。
15.基督徒在第一世纪怎样受到误传?
15 在第一世纪,基督徒时常受人误传而被视为“作恶的”。以下是一些典型的指控:“这些人……扰乱我们的城市,传我们罗马人不准接受,不准实行的规例。”(使徒行传16:20,21,《新译》)‘这些人扰乱天下。’‘他们违背该撒的命令,说另有一个王耶稣。’(使徒行传17:6,7)使徒保罗被人诬告为“如同瘟疫一般,是鼓动普天下众犹太人生乱的。”(使徒行传24:5)罗马的犹太人领袖告诉保罗说:“这教门,我们晓得是到处被毁谤的。”——使徒行传28:22。
16.(甲)在受人误传时,真正基督徒最好的防御方法是什么?(乙)这怎样可以对反对者有所帮助?
16 对于这些误传,最好的防御方法是表现良好的行为。基督徒若证明自己奉公守法,忠实地纳税,甘愿从事任何“善工”,并且在个人的职业方面作勤恳的工人,待人忠实及对同胞的福利表现真正的关怀——别人便能看出他们所受的指控是没有根据的了。(提多书2:2-3:2)这甚至可以帮助一些曾说基督徒坏话的人看出自己的不是,从而感动他们接纳纯真的崇拜。这样,当上帝施行审判的鉴察日子来到时,这些以前误传基督徒的人便可以厕身于一些荣耀赞美至高者的人之列。
17.鉴于良好行为对旁观者的有益影响,我们应当严肃地考虑一下什么事?
17 基督徒所过的正直生活可以成为导人向善的一股巨大力量;这应当促使我们认真考虑一下我们怎样对待别人以及我们对邻人表现关怀到什么程度。我们无疑不想对邻人的需要视若无睹。当然,我们待人仁慈有礼和乐于助人并非仅是“好政策”而已。反之这是我们作基督徒的基本条件。耶稣基督在“登山宝训”中劝勉人说:“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马太福音7:12)圣经吩咐我们:“有了机会,就当向众人行善,向信徒一家的人更当这样。”(加拉太书6:10)“若是能行,总要尽力与众人和睦。”(罗马书12:18)“要常常彼此关心,为别人的好处着想。”——帖撒罗尼迦前书5:15,《现译》。
18,19.按照彼得前书3:8的训示,我们身为基督徒在态度和行为上应当怎样?
18 显然,作基督徒的意思并非仅限于履行例如参加信徒同工的聚会及将圣经真理与别人分享这样的重要条件。(马太福音28:19,20;希伯来书10:24,25)圣经也吩咐我们要在态度、行动和为人方面效法上帝的儿子。使徒彼得写道:“总而言之,你们都要同心,彼此体恤,相爱如弟兄,存慈怜谦卑的心。”(彼得前书3:8)我们若要“同一”,就必须“一心一意彼此相合。”(哥林多前书1:10)我们的思想应当特别与耶稣基督的思想一致;他为我们牺牲生命而将他的爱表露无遗。(约翰福音13:34,35;15:12,13)从耶稣基督的真正门徒在普世表现的爱心和团结看来,他们的确“彼此同心”,但我们必须个别地回答的问题是:‘我对于这种一心一意,相亲相爱的精神真正有所贡献吗!我正怎样作出贡献,以及至什么程度!’
19 我们若真正爱我们的属灵弟兄,就会对他们仁慈体贴,敏于宽恕。在讨论过难题及获致解决方法之后,我们就不会继续怀恨于心而蓄意避免与基督徒小组中某些有份造成困难的分子交往。与彼得的劝告一致地,我们需要提防变成像世上许多人一样苛刻不仁,心高气傲。别人应当能够看出我们对受苦的人怀有“体恤”之心或同情心,而且我们对属灵的弟兄怀有亲切的爱心和感情。他们也应当能够看出我们怀有“慈怜”之心而敏于对人表现怜悯,而且我们怀有“谦卑的心”,乐于为别人服务而非妄自尊大,自命不凡。——可参阅马太福音18:21-35;帖撒罗尼迦前书2:7-12;5:14。
20.听从彼得前书3:9的劝告需要我们怎样行?
20 不但如此,我们不应当仅对信徒同工表现同情、怜悯和仁慈。(路加福音6:27-36)使徒彼得接着劝勉基督徒不要‘以恶报恶,以辱骂还辱骂,反之,倒要祝福。’(彼得前书3:9)这并不是说我们应当称赞一些伤害和辱骂我们的人,或对他们表示亲热。反之我们会继续以仁慈、体贴的态度对待他们,希望他们能够改弦易辙而赢得上帝的祝福;我们这样行会对人有最大的益处,而且自己亦可以享有最大的内心安宁和快乐。
不报复的理由
21.耶和华所立的榜样可以怎样帮助我们不妄自报复?
21 既然耶和华上帝仁慈地根据基督所献的祭物宽恕我们的罪,这应当促使我们甚至在对待仇敌方面也表现仁慈、怜悯的态度。耶稣基督说:“你们不饶恕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必不饶恕你们的过犯。”(马太福音6:15)因此,我们是否愿意祝福别人可以影响到我们自己是否会从上帝赢得永久的祝福。耶和华上帝容许我们经历不仁慈的待遇。他这样行的原因之一是要让我们有机会表明我们对同胞怀有敏于宽恕、仁慈宽大的态度。使徒彼得接着所说的话将这个思想表达出来:“你们是为此[为要祝福那些试图伤害你们的人]蒙召,好叫你们承受福气。”(彼得前书3:9)这并不是说我们的天父想别人伤害我们。反之,他只是没有挺身阻止我们受到有罪的人生活在一个有罪的世界里的种种难题所影响而已。这使我们有机会表明我们是否真正 想效法他——仁慈宽大和乐于饶恕人。
22.诗篇34:12-16提出什么鼓励帮助我们避免怀有报复的精神?
22 彼得继续鼓励我们不要在言论或行为上试图报复,他引用诗篇34:12-16的话写道:
“因为‘凡希望享受人生,要看见好日子的,就要禁止舌头不出恶言,嘴唇不说诡诈的话;也要离恶行善,竭力寻求和平。因为主[耶和华]的眼睛看顾义人,他的耳朵垂听他们的祈求;但主[耶和华]的脸敌对作恶的人。’”——彼得前书3:10-12,《新译》。
23,24.(甲)我们‘爱好生命’和渴望“看见好日子”意味到什么?(乙)表现对生命的爱好可以怎样使我们得益?
23 彼得的话强调以仁慈对待所有人其实是生活的唯一正确方式;这乃是最佳的生活方式。人若“爱好生命”,体会到这是来自上帝的恩赐,并且想看见“好日子”——使他能够在生活上有真正目的和意义的日子,就会努力促进同胞的快乐以表明他怀有这种体会。他会控制自己的舌头,不将其用来诋毁、辱骂或欺骗别人。他会渴望避免一切恶事,努力做从上帝观点看来的善事。他会竭力寻求和平,因此他不会好勇斗狠或喜欢与人争吵;反之他会尽力与人和睦,并且在别人当中促进良好的关系。——罗马书14:19。
24 人若帮助别人获致快乐和平以表明自己爱好生命,便会使自己成为一个受人欢迎的人物。别人会以言论和行为表明他们对他的需要和赏识。这样他的生活便永不会成为空虚或没有意义。——箴言11:17,25。
25.为什么我们可以确信上帝会给予我们仁爱的照顾和帮助?
25 即使别人对这样一个人的仁慈并非时常都表示感激,这样的人却必定可以受到耶和华上帝的仁爱眷顾。既然至高者的眼看顾义人,他的耳随时垂听他们的恳求,他深知他们的需要而敏于使其获得满足。他的确会使他们得以“看见好日子”,因为他们所表现的敬虔“有今生和来生的应许”。(提摩太前书4:8)在另一方面,惯行恶事而非促进别人的和平与快乐的人则不能期望赢得上帝的嘉许。上帝的“脸”与他们敌对;他会对他们作出不利的判决,因为没有什么事能够逃过他的注意。
有利的途径
26.据彼得说,谁可能想看见我们再次与俗世同流合污?
26 将好行为所带来的裨益紧记在心可以帮助我们抗拒俗世的压力而不致与其同流合污;使徒彼得有力地鼓励我们如此行,说:
“[你们]往日随从外邦人的心意行邪淫、恶欲、醉酒、荒宴、群饮,并可恶拜偶像的事,时候已经够了。他们在这些事上,见你们不与他们同奔那放荡无度的路,就以为怪,毁谤你们。他们必在那将要审判活人死人的主面前交账。为此就是死人也曾有福音传给他们,要叫他们的肉体按着人[的观点]受审判,他们的灵却[按照上帝的观点]活着。”——彼得前书4:3-6。
27.为什么我们永不想再次与俗世同流合污?
27 基督徒在未认识上帝的旨意之前可能将时间花在满足自己有罪的情欲和私欲之上;这样行的时间无疑已经够了。这应当使他永不想再过一种放荡不羁的生活。我们永不想忘记醉生梦死的生活是多么空虚和没有意义,同时也多么可耻。(罗马书6:21)在世上大行其道的下流、猥亵的娱乐,淫荡的舞蹈和狂野及刺激情欲的音乐应当使我们生厌而非吸引我们。由于我们不再做这些事,我们以前与之为伍的人可能毁谤我们。虽然受人毁谤不是容易忍受的事,我们参与他们狂野的宴会和放荡无度的生活方式却绝不会对我们有任何好处。反之,我们若采纳俗世的行事方式,就必然会蒙受很大的损失。一切惯行恶事的人均必须为自己的行为对审判活人与死人的耶稣基督交账,因为他乃是耶和华上帝所任命的法官。(提摩太后书4:1)由于这项审判是必然的,“福音”被传给“死人”,意即在灵性上死去的人;这些人需要改过自新,将基督的祭物的赎罪裨益应用在自己身上,然后才能从上帝的观点活过来。
28.(甲)为什么基督徒可能‘在肉体上从人的观点受到判断’?(乙)为什么这样的判断不应当使我们感觉不安?
28 衷心悔改的人的确在耶和华上帝眼中十分可贵;他想他们永远享有幸福的生活。可是这个世界的人却不体会到真正基督徒在造物主面前所享有的良好地位。俗世的人按照他们看其他人的观点去看基督的门徒,凭着基督徒的“肉体”或外表去判断他们。可是,即使他们对我们作出不利的判断,这却不应当使我们感觉不安。真正重要的是耶和华将我们视为‘在灵性上活着,’意即享有属灵的生命。我们的生活若继续与至高者的命令一致,我们便在他眼中活着。
29.我们有什么良好理由要保持良好的行为?
29 我们的确有很好理由要在目前的制度中以‘客旅和寄居者’的身份保持良好的行为。这乃是至高者的命令。他在对待我们方面立下了仁爱、慈悲的榜样,这需要我们在对待别人方面也体贴、仁慈和敏于宽恕。我们那可称赞的行为会为我们的上帝增光,并且可以帮助别人成为他的仆人。唯独借着保持良好的行为,我们才能够继续享有耶和华的祝福而最后在一个永久的居所获得永生。没有任何其他的生活方式在现今如此有益,并且提出如此光明的未来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