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会我们上帝的救恩
1,2.世上有许多人犯了什么重大错误?这导致什么结果?
上帝欠我们任何东西吗?许多人行事仿佛上帝欠了他们的债似的。他们把生命仅视为用来寻求自私利益和享乐的东西。但他们其实并没有从一生获得真正的满足。这乃是因为他们违反了耶稣基督所宣述的最大两条诫命:“第一要紧的就是说,‘以色列啊,你要听,[耶和华]我们上帝是独一的[耶和华]。你要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耶和华]你的上帝。’其次就是说,‘要爱人如己。’”——马可福音12:29-31。
2 今日世上很少人想服从这两条诫命。大部分世人都好像耶稣在一个比喻里所提及的财主一般。这个财主对自己说:“某人哪,你已经积蓄了许多财物足供多年之用,尽管安心吃喝享福好了。”但是这人当晚便死去了。(路加福音12:16-21,《新世》)今日的情形也一样。在行将临到地上的“大灾难”当中,凡是追求这个事物制度的荣华富贵,但对上帝却不富足的人必定会丧尽所有。他们的兴趣集中于属物质、属肉体的事上而不是在属灵的事上。——马太福音24:21,22;耶利米书25:31-36;雅各书5:1-5。
3.试将“属肉体的人”与“属灵的人”的眼光作一对照。
3 “属肉体的人”多么短视!在他看来,与上帝的灵有关的事是愚蠢的,因此他的目光无法超越七八十岁的一生之外。但“属灵的人”却能够看到永远。即使“属灵的人”拥有若干物质资财,圣经却嘱咐他们要努力“行善,在好事上富足,甘心施舍,乐意供给人,为自己积成美好的根基,预备将来,叫他们持定那真正的生命。”所有追求“真正的生命”的人都必须努力“行善”。上帝完善的律法仿佛一面镜子一般;借着这面“镜子”之助,我们可以看出自己与上帝所订的永生条件符合到什么程度。“唯有详细察看那全备使人自由之律法的,并且时常如此,这人既不是听了就忘,乃是实在行出来,就在他所行的事上必然得福。”——哥林多前书2:14,15;提摩太前书6:18,19;雅各书1:25。
4.我们若想寻得上帝的智慧,什么是必需的?
4 论到首先临到犹太人,然后临到外邦人的救恩,保罗说:“深哉,上帝丰富的智慧和知识!他的判断何其难测!他的踪迹何其难寻!”(罗马书11:33)这是不是说上帝的智慧如此深不可测,以致我们永远无法了解他的行事方式呢?绝不是!但是我们必须怀着正确的内心态度去研读上帝的道。我们不能期望圣经好像一本仅是供人消遣的俗世小说一般。圣经需要人怀着正确的动机去研究。在耶稣的日子有些人怀着错误的动机去见他,他们想获得若干自私的利益或找他的错处。(约翰福音6:26,27;路加福音20:20-26)可是,唯独怀着纯正的动机谦卑地向耶稣求问的人才得以凭借他的帮助了解上帝的道中较深奥的属灵事物。(马太福音13:10-15;路加福音13:23,24)圣经的教训是与俗世的理论截然不同的,我们也急需对这些教训养成衷心的体会。
“罪”与“赎价”
5.(甲)圣经对“罪”的观点如何?(乙)从罪获得释放怎样是人类不配得的一项恩典?
5 且以“罪”这件事为例。我们可能生活在一个放任的社会或其他的社会中,一般人并不体会到“罪”的意思。但其实自从人类的始祖在伊甸园反叛以来,罪已一直存在于世上。罪的意思便是未能达到完美的标准或亏缺了上帝的公义。(罗马书3:23,24)。我们从忤逆不忠的始祖亚当承受到罪,因此我们都是罪人。在古代,即使有几千年的时候罪所促成的死亡一直作王辖制人类,直至上帝通过摩西将律法赐下才清楚表明罪究竟是什么。律法也清楚表明人无法凭着自己的力量摆脱罪的捆绑。今日我们也应该深深意识到罪和罪所造成的后果。(罗马书5:12-14;7:7,21-25)若想摆脱罪和罪的后果,我们本身多么软弱无能!所以上帝根据他爱子所献的完美祭物使人得以摆脱罪的捆绑——这是多么伟大的恩典!——以弗所书2:4-8。
6.(甲)从罪获得释放以什么为根据?(乙)什么人不会觉得赎价的道理难于了解?
6 这引至圣经的“赎价”道理。人必须根据耶稣所献的赎价祭物才能摆脱罪的捆绑。“赎价”的道理是否艰深到令我们无法明白,以致我们不能向人解释清楚呢?绝不然!事实上,我们若适当地了解圣经的赎价道理,我们会发觉这个道理不但引人入胜,而且可以强化我们的信心。我们若相信基督教国一般教士的理论,认为耶稣是“上帝化为肉身”而是半神半人,或者我们接受东方的哲学,以为人的目标应该是归于涅槃而化为无有,我们很可能会发现赎价的道理难于了解。但是我们若“同那清心祷告主的人追求公义、信德、仁爱、和平”我们就不会觉得这件事太难明白;反之我们会为耶和华作了赎价这项奇妙安排而欢欣鼓舞。——提摩太后书2:22。
7.“赎价”的定义如何?
7 借着成为一个完美的人——不多也不少——而与一度完美的亚当完全相等,耶稣可以“交出自己作为所有人的一项相称的赎价,”意即作为罪人亚当所有不完美的后代的赎价。(提摩太前书2:5,6,《新世》)这里所用的希腊字是安提利特隆(antiʹly·tron);这字在圣经里只出现过一次,定义是:“一个赎价,赎取的代价,或更指一个相称的赎价。‘它很适当地表示一个用来将俘虏从敌人手中赎回的代价;以及用一个人的生命赎回另一个人的生命的那种交换。’因此亚里斯多德用安提利特卢(antilytróo )这个动词来指以命赎命。”a不错,甚至自命不凡的亚里斯多德也了解“赎价”的意思。但是他若生活在四个世纪之后,他的哲学——包括三位一体的神、进化和灵魂不死——无疑会阻止他体会耶稣的赎价的意义。b
8.众人怎样及按着什么次序“复活”?
8 有罪之人的“魂”绝不是不死的!人的“魂”并不拥有生命权。“犯罪的[‘魂’],他必死亡。”(以西结书18:4,20;马太福音10:28)不错,有罪之人的“魂”的确会死,但是圣经却提出一个奇妙的希望:“在亚当里众人都死了,照样,在基督里众人也都要复活。但各人是按着自己的次序复活:初熟的果子是基督,以后在他来的时候是那些属基督的。”犹之乎基督从死里复活,在基督业已隐形临在的今日,他的小群受膏门徒也与他一同复活。(哥林多前书15:20-23)按照适当的次序,其他有信心的人也可以期望“脱离败坏的辖制,得享上帝儿女自由的荣耀。”——罗马书8:21。
两个家庭
9.耶稣的门徒在什么方面与亚当的家庭不同?
9 赎价的道理将我们的注意力引到两个家庭之上——亚当的家庭和耶稣基督的家庭。圣经将两个家庭均描述为“众人”。(罗马书5:15)成为亚当有罪的家庭的一分子并不需要符合任何特别的条件。所有人都由于自然的繁殖过程生于亚当的家庭中。但是论到耶稣所做的事,圣经说:“因为人子来并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马可福音10:45;马太福音20:28)多少人呢?正如我们刚才读到,他“交出自己作为所有人的一项相称的赎价。”他“为人人尝了死味”。(提摩太前书2:5,6;希伯来书2:9)在过去六千年来,亚当的家庭增至拥有亿万成员。基督将他们完全购赎过来。但是他们若想在上帝面前享有一个蒙嘉许的地位,他们就必须对耶稣基督具有信心,相信上帝通过他向人类提出永生的希望。(约翰福音3:16,36)圣经论及耶稣的门徒说:“凡接待他的,就是信他[耶稣]名的人,他就赐他们权柄作上帝的儿女。这等人不是从血气生的,不是从情欲生的,也不是从人意生的,乃是从上帝生的。”——约翰福音1:12,13。
10.为什么耶稣没有成家立室,生儿育女?
10 在耶稣的家庭里,借着耶稣所献的祭物的赎罪价值而在地上赢得永生的人情形也与此类似。他们也必须对耶稣的血怀具信心,因为凭着这血他们才得以从罪与死的势力下救赎出来。(希伯来书9:12,28;罗马书5:8-11)作为一个完美的人,耶稣本可以成家立室,生儿育女;他本可以产生一个多么才能出众的家庭!但这是耶稣的愿望吗?耶和华将耶稣差到地上来是为了这个目的吗?耶稣来是要遵行天父的旨意;这牵涉到比生儿育女重要得多的事?(约翰福音5:30;6:37-40)最重要的是,耶稣切望见到耶和华的圣名和旨意在上帝原本所造的人类家庭方面获得洗雪。当上帝停止他的创造工作而开始“安息”时,他确信在他那长达七千年的“安息日”的末了,他对地球所定的伟大旨意必定会彻底完成,在普世的地上乐园里必定会布满亚当的公义后代。——创世记2:1-3;1:27,28。
11.(甲)耶稣怎样成为“永在之父”?(乙)上帝首先将谁收纳为属灵的儿子?
11 人在受造的时候本是完美的,而且有方法可以恢复完美。因此上帝何需另造一族新的人类呢?反之,所需的是由完美的耶稣牺牲自己的生命作为祭物,使亚当的后代中一切爱戴顺服上帝的人能够借着耶稣的赎价转移到他的家庭里,以他为“永在的父”而仿佛被他所收养一般。(以赛亚书9:6)但是按照上帝的旨意,亚当的家庭里先会有少数“初熟的果子”由于对耶稣的赎价怀具信心而被上帝收纳为属灵的儿子;这些人会像耶稣一样复活成为灵体而在他的属天王国里与他一同管理人类。——罗马书8:23;雅各书1:18。
12.(甲)赎价使什么对人类成为可能?(乙)我们对赎价的恩典应该有什么反应?
12 赎价为全人类打开了一条导致无限幸福的通道——乐园在普世恢复,许多爱好公义的人得以活着进入这个乐园里,亿万的死者从坟墓里复活,疾病、罪孽和死亡均被永远消除。这使耶和华所造的众生均得享和平满足而协调一致。(诗篇37:10,11;72:7,8;约翰福音5:28,29;以赛亚书33:24)想念到将来这一切奇妙的幸福使我们对耶和华通过他爱子所显示的恩典怀有多么深挚的感激!这的确是“恩上加恩”!(约翰福音1:14,16,17)难怪耶稣的门徒在论及赎价时表现如此深刻的体会!(罗马书3:21-26;彼得前书1:18,19;约翰一书1:7;犹大书20,21)想到上帝所表现的伟大的爱,他怎样为人预备赎价和这件事所带来的一切裨益,你的内心岂不充满了无限的感激吗?——罗马书8:38,39;以赛亚书65:17,18。
表现我们的感激
13,14.(甲)对赎价的体会应该使我们充满什么?(乙)什么应该防止我们习以为常地犯罪?
13 使徒保罗对他的信徒同工写道:“这便是我所不断祈求的,要你们的爱随着正确的知识和完全的悟性更加增多,使你们能够辨明更重要的事物,以便能够保持清白无瑕而不绊倒别人,直到基督的日子,并且能够借着耶稣基督充满公义的果子,使荣耀和赞美归于上帝。”(腓立比书1:9-11,《新世》)对赎价的体会若使我们的爱心更加增多,这也应该使我们对一切罪恶深恶痛绝。
14 上帝根据耶稣所献的祭物作了赦罪的安排,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随意犯罪。诚然,正如约翰一书2:1指出,若有人因为遗传的不完美而“犯罪,在父那里我们有一位中保,就是那义者耶稣基督。”但是我们若毫无忌惮地故意犯罪,我们能够获得这种帮助吗?我们若怙恶不悛地犯罪,我们能够期望耶稣将他的祭物的赎罪价值应用在我们身上吗?约翰一书3:2,6,8告诉我们:“亲爱的弟兄啊,我们现在是上帝的儿女。……凡住在他里面的就不[习以为常地]犯罪;凡[习以为常地]犯罪的,是未曾看见他,也未曾认识他。[习以为常地]犯罪的是属魔鬼,因为魔鬼从起初就犯罪。上帝的儿子显现出来为要除灭魔鬼的作为。”他借着赎价的仁爱安排而这样行。真正体会基督这项奇妙安排的人无疑不想习以为常地犯罪!
15.为什么以为耶稣的祭物必然会使我们的罪得赦就肆意犯罪是非常不智的?
15 也许有人以为只要不沉湎于声色之中,偶然寻欢作乐一下也不算太坏。另一个人也许会想,“我再做一次就洗手不干了,耶稣的祭物一定会为我带来赦罪的恩典。”但这是合理的想法吗?这样行的人其实开始培养对属肉体的行为的喜好而不是培养圣灵的果子。圣经清楚地提出警告说:“行这样事的人必不能承受上帝的国。”(加拉太书5:19-24)行差踏错是很容易的事。要怀着纯洁的心竭力抵抗引诱。(马太福音5:8)在面对行恶的试探时,我们应该毅然说:“不,我绝不愿这样行。上帝和基督对我们表现这么大的恩惠,为我们预备了赎价的恩典,我怎能做出如此忘恩负义的事来呢?”当我们想到赎价的恩典时,我们应该衷心地说:“我们不是退缩以致遭受毁灭的那种人,反之乃是具有信心而得保存生命的那种人。”——希伯来书10:39,《新世》,请也参看29节。
16.我们可以怎样避免“退缩”落入罪里?
16 我们绝不应该退缩以致“犯罪”及缺乏信心,反之我们与上帝的关系应该愈来愈亲密。我们与弟兄的关系也应该更亲密。我们应该衷心爱我们的弟兄。“凡不行义的就不属上帝,不爱弟兄的也是如此。我们应当彼此相爱,这就是你们从起初所听见的命令。”(约翰一书3:10,11)我们怎样在彼此之间表现这种爱心呢?我们可以用更多时间彼此相处——在聚会之前,聚会之后和其他场合。(诗篇133:1;罗马书12:9,10)不错,我们也应该彼此关怀,怀着爱心互相造就,并且乐于将耶和华通过主耶稣基督所赐的属灵祝福与别人分享。——帖撒罗尼迦前书5:11-13。
积极的体会
17.(甲)我们可以怎样积极表现我们的信心?(乙)这时常牵涉到什么事?
17 赎价的恩典应该促使我们采取积极的行动;我们应该有表现信心的行为,将我们对耶和华和基督的恩惠所怀的衷心感激反映出来。这样我们便可以厕身于诗篇11:7所提及的人之列:“耶和华是公义的,他喜爱公义,正直人必得见他的面。”今日全球各地有超过一百五十万个耶和华见证人正努力对其他心地忠实的人行义。他们的传道工作包括上门探访别人及免费教导人明白圣经,借此向人指出获致永生的途径。人必须对上帝、基督和赎价的恩典获得正确的认识才能赢得永生。(约翰福音17:3;14:6)这种传道工作完全是他们志愿从事的;他们绝不想由此获得任何物质酬报。在从事这件工作之际,他们时常须要忍受不仁慈的待遇和甚至暴烈的反对。——马太福音10:28-39。
18.一个五岁的小孩怎样表示她对耶和华的恩典深怀感激?
18 一个五岁女孩的经历便足以为例;由于她母亲的忠心教导,她对耶和华和上帝的儿子养成了深挚的爱心。但她那不信的父亲却送她到一间佛教的幼稚园读书。在学校里她的基督徒信仰受到严厉的考验。她进校门时不肯向佛像敬礼。在班上她拒绝向佛像鞠躬。她的教师时常责骂她。但是甚至在幼稚园里,她也可以作正当的崇拜。在每天吃中饭之前,她低头通过基督对耶和华默祷。教师对此大起反感而企图制止她,但却徒劳无功。后来教师想迫使女孩参加一个佛教节期的庆祝,女孩却坚决拒绝;教师问她说,“是不是你母亲吩咐你不要参加呢?”女孩回答说,“不是的。因为耶和华上帝不会喜欢我这样做。”这的确是根据赎价而作的一项感人的信心表现!
19.(甲)耶和华怎样祝福一切怀着纯洁的心寻求他的人?(乙)一个老妇人怎样表现她对这种祝福的体会?
19 耶和华所作的赎价安排使所有种类的人均有永生的希望。他正派出天使将渴望认识真理和遵行他旨意的人召集起来。(启示录14:6,7)守望台社的一个分社办事处收到以下的来信:“我今年六十八岁,双目完全失明。我曾留院多年,没有亲人可以倚靠。最后,在1970年十一月,我失去了生存的意志而决定了此残生。一天早上,我站在走廊上的神道教神龛旁边作了一个祷告:‘但顾在我去世之前容我得见真神一面;我深知真神并不是神龛所供奉的那种神。’当我仍在祷告之际,我突然听见有人在门口说话。令我颇惊奇的是,那人说,‘我是真神耶和华的一个见证人,我有好消息要告诉你。’我立即请那人进来,并且热切地倾听他所说的一切。从那天起,我从没有错过当地见证人的一个聚会。我在1971年五月成为一个逐户的传道员;同年十二月四日,我在耶和华见证人的一个环务大会中以水浸礼象征我的献身。同月的廿五日,我参加暂时先驱传道工作。在我一生的六十八年中,包括我尚未失明的二十八年在内,我的日子从未试过像现在一样充满希望和喜乐。”为了表达她的喜乐,这位亲爱的基督徒姐妹同时对本国的神治扩展建筑工程作了一项慷慨的捐献。
20.耶和华怎样“来拯救”他的百姓?
20 耶和华的确实现了他的应许“来拯救”他的百姓。她已把他们从宗教性的大巴比伦拯救出来,将他们带进与他的和好关系中,不错,带进一个属灵的乐园中。在这个属灵的乐园里,得赎的信徒享有难以胜数的幸福。“那时[灵性上的]瞎子的眼必睁开,[灵性上的]聋子的耳必开通。那时[灵性上的]聋子必跳跃像鹿,[灵性上的]哑巴的舌头必能歌唱。”甚至在我们的日子这个预言已获得应验了:“在那里必有一条大道[通往大巴比伦之外],称为圣路。污秽人不得经过,必专为赎民行走,[愚人必不得在其上闲荡]。”所有表现真正的智慧,谦卑地学习耶和华所规定的条件及接受他通过基督所提出的永生恩赐的人都可以行走这条大道。“耶和华[从大巴比伦的奴役]救赎的民必归回,歌唱来到锡安[上帝的弥赛亚王国];永乐必归到他们的头上。他们必得着欢喜快乐,忧愁叹息尽都逃避。”——以赛亚书35:4-6,8,10。
21.我们怀有什么希望?这应该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21 这些属灵的奇迹不久便会再次施行了!在什么时候呢?在上帝的儿子耶稣基督所统治的千年王国治下。一千九百年前当耶稣基督在地上时,他曾实际施行过这些奇迹。在将来重建的普世乐园里,他会以君王的身份再次施行这些奇迹。(路加福音23:43)这是个多么喜乐的希望!现今正在应验的预言表明我们已站在这个喜乐日子的边缘上了。无疑今日乃是我们最应该努力不懈的时候。我们决心要与拯救人类的上帝为友而与他同行——一直度过“大灾难”而进入前头的永远福乐之中。——路加福音13:24。
[脚注]
a 柏克赫斯所编的〈新约希英字典〉,47页。
b “在公元前第四世纪,亚里斯多德写道:‘万物皆由三合一;在敬拜诸神方面我们亦可以运用这个数目;正如毕达哥拉斯派说,凡物都限于三,因为凡物均有首、中、尾三部,三者共同构成了三位一体之数。’”——亚瑟·伟哥所着之〈基督教所含的异教思想〉,198页。
[第80页的图片]
上帝根据基督所作的牺牲使人得以摆脱罪的捆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