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哈米吉多顿的边缘上守望台1984年 | 5月1日
-
-
在哈米吉多顿的边缘上
大约四千五百年来,两大组织久已处于互相冲突的状态。最后冲突将会把世界投入一场有史以来破坏力最大的战争中。圣经称之为‘上帝全能者大日子的战争。’它以一个听来可怕的名称——哈米吉多顿a——为人所知。——启示录16:14,16,《新世》。
这场战争的名称在古时尚未透露,但参战者将会牵涉到创世记3:15所提及的两方面的后裔,我们读到:“我[上帝]又要叫你和女人彼此为仇。你的后裔和女人的后裔也彼此为仇。女人的后裔要伤你的头,你要伤他的脚跟。”
耶和华上帝逐步向人启示在蛇背后的真正势力,上述的话所指的对象显然是个隐形的灵体生物,就是后来被称为“魔鬼撒但”的。(启示录12:9)撒但的“后裔”——属天或属地的后裔——构成了一个势力强大的组织,紧紧把持着整个世界。(约翰福音8:44;以弗所书6:12;希伯来书2:14)耶和华上帝所谈论的“女人”其实是他的妻子一般的忠心属天组织。(加拉太书4:26)她也有她的“后裔”或子孙,她的后裔成为撒但魔鬼组织方面的仇视对象。
战争何以必定来临
借着欺骗我们第一对祖先,使他们认为可以成功自治,撒但破坏了人所居住的和平乐园。(创世记3:1-6)他暗示上帝是个自私和荒谬的统治者,上帝的律法和原则既非必要,更是残忍的束缚。宇宙至高者决不能永远容忍对他的名和声誉作这样的毁谤。他若容忍下去,便会使他看来软弱无能,整个宇宙迟早会被破坏了。
因此,为了自己的缘故,上帝会采取行动,不让自己的名永远受到亵渎以及他的宇宙统治权不获洗雪。(参阅以赛亚书48:11,12。)在哈米吉多顿大战击溃撒但的组织有助于洗雪那无与伦比的上帝之名耶和华。(诗篇83:18)既然与撒但争战的结果会为人类造成大祸,因此上帝的战争将会毁灭撒但的属地组织或事物制度。它便是耶稣在马太福音24:21,22预告的“大灾难”以及有些“有血气的”会获得拯救生还。人类妄图独立自主的结果已使地球受到战争、染污等“败坏。”但哈米吉多顿却会“毁灭那些败坏全地的人。”(启示录11:18,《新译》)借着铲除一切败坏者,上帝为乐园铺路。
可是,上帝的战争将会在何时及如何爆发呢?不少人相信它会在中东地方发生,尤以鉴于1948年5月14日在中东所发生的事为然。以色列在那日宣告立国,这个在数百年来饱受流亡、迫害甚至灭族之苦的民族似乎已获得胜利。这个小国的立足点初时虽然看来微小,但三十多年来在多事的中东却坚持自己的立场。不少人认为现代以色列的诞生乃是上帝插手干预的结果,并且是哈米吉多顿将临的确凿征象。
虽然,并非所有神学家都这样相信。长老会一位牧师说:“试图把今日的象征和事件投入[圣经]预言和试图将之归纳在若干特殊人物之上,我以为是浪费时间的。”可是,不少书籍、电影和电视传教者却大力提倡一项流行见解,认为中东乃是哈米吉多顿的未来战场。
哈米吉多顿真的会在中东爆发吗?事实上,这场‘上帝全能者大日子的战争’是怎样作战的?战争的导火线是什么?人要怎样行才能渡过哈米吉多顿?大战之后又有什么发生?
-
-
哈米吉多顿——乐园的序幕!守望台1984年 | 5月1日
-
-
哈米吉多顿——乐园的序幕!
以色列。这名在宗教圈子里每当讨论到上帝的大战时常常被人提及。因此,难怪许多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中东之上!可是,生来是希伯来人的使徒保罗却写道:“从以色列生的,不都是‘以色列人。’……这就是说,肉身所生的儿女[血统上的犹太人]不是上帝的儿女。”犹太国由于拒绝承认耶稣基督的弥赛亚身分而丧失了作为上帝的“以色列”的权利。(罗马书9:6-8;马太福音21:43)在这件事上,希伯来先知摩西曾警告说倘若血统上的以色列人跟从一条忤逆耶和华上帝的途径,就会遭遇可怕的后果。——申命记28:58-68。
那末,保罗所论及的“以色列”是由什么人构成的呢?保罗自己解释:“惟有里面作的才是真犹太人,真割礼也是心里的,在乎灵不在乎仪文。”(罗马书2:28,29)哈米吉多顿预言的主要应验不是在中东地方,而是在普世的情况上。
导至哈米吉多顿的途径
世界大战、地震、粮荒和不法事件增加——耶稣说明这些情况将会构成他隐形“临在”和“事物制度终结”的“征象”。本刊不断提出圣经证据,证明自从重要的1914年以来,我们已生活在这个制度的末期。关于这点的额外证据乃是耶稣的话的现代应验,他说:“这王国的好消息要传遍为人所居的大地,对万国作一个见证,然后末日便会来到。”(马太福音24:3-14,《新世》)真正“上帝的以色列”的成员已在普世205个国家地区率先从事这项传道工作。因此,“末日”一定非常迫近。
那末,“末日”怎样来临呢?散布在圣经中的预言线索交织成一幅颇为完备的构图。
例如:正如但以理预言,“北方王”共产党与敌对的“南方王”非共产党现时正在世界霸权方面互争雄长。其次是什么?但以理预见共产的“北方王”将会强行控制宝贵的物质资源,这些资源为“金”,“银”和“各样的宝物”所预表。——但以理书11:40-43。a
可是,世界领袖们终于会达成协议。他们会大声疾呼,“和平安全了!”(帖撒罗尼迦前书5:1-3)但这种不正常的幸福感很快就会破碎无遗。政治领袖们厌倦了俗世宗教的干政,他们会联合起来——迅速而坚决地——将之消灭。但这却是耶和华上帝本身对撒但组织罪大恶极的部分,即伪宗教,所执行的惩处。——启示录17:1-18。
然而,真正的“以色列”却会历劫生还,但却不是从世上被提往天上,正如有些传教士所声称的一般。以西结先知说明将有什么事发生,他首先引述撒但(这里称之为歌革)的话说:“我要上那无城墙的乡村,我要到那安静的民[耶和华的百姓]那里。”由于受着对上帝的“女人”的敌意所推动,撒但将会攻击真正的基督徒。(以西结书38:2,11,12)千百年前所预言的最后决战将会达到高潮。
在应付歌革攻击方面,耶和华将会采取行动保卫他的百姓。他们的生命将获保全,使上帝的名显扬成圣。这件事行将发生,因为哈米吉多顿是耶和华自己所发动的。——以西结书38:18-23。
‘聚集在一处称为哈米吉多顿的地方’
圣经的启示录一书预言有‘受污秽感示的灵([宣传],《新世》)’会“去到普天下众王那里,叫他们在上帝全能者的大日聚集争战。”由于受着撒但感示的宣传所驱使,“众王”将会聚集在一处“希伯来话称为哈米吉多顿[“米吉多山”]”的地方。——启示录16:13-16。
世上并没有一个以此为名的山实际存在。诚然,在圣经时代,一个名为米吉多城的附近曾发生过多次战争。但那里在从前和现在都没有高山——只有土墩。世上所有军队也无法挤在米吉多之下的一处称为厄斯垂伊伦的平原之上,正如有些人所想象的一般。“哈米吉多顿”一词虽是显然从米吉多演变而来,但它的真正意义却是在字义之上,那便是“大军云集之山。”它表明哈米吉多顿不是一处地方而是一种情况:世界聚集或联手对抗耶和华上帝和他的百姓。
在这场会战中,耶和华会亲临战阵。各政治组织将会“活活的”或在从事活动之际被毁灭。(启示录19:20)政府权威崩溃时将会造成极大的恐慌!当耶和华发挥他的超自然武器的威力时,地上居民将会经历到难以形容的恐怖。(以西结书38:18-23;撒迦利亚书14:12,13)“到那日,从地这边直到地那边,都有耶和华所杀戮的。”——耶利米书25:33。
上帝的“女人”或属天组织的主要“后裔”耶稣基督,会率领公义的天军取得胜利。撒但将被击败和投入“无底坑”中关禁一千年。(启示录20:1-3)耶和华的百姓会受到上帝保护,渡过上帝的大日战争。——马太福音24:21,22,37-39。
战后——和平的乐园!
在哈米吉多顿战后,这颗行星无疑将会饱受战火蹂躏。把地球恢复成为乐园的工作看来相当艰巨。但在上帝属天政府统治之下,这项工作将会完成。结果整个地球会变成与人类起初的家园,伊甸园,一般美丽,公义的人类会“以丰盛的平安为乐”而永享天下太平之福。——诗篇37:11。
结果,地球会变成乐园,其上的人将享有许多属灵和物质上的祝福。因为,“上帝的帐幕在人间!”当人类遵行属天政府的指示时,上帝会“擦去他们一切的眼泪,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号、疼痛。”(启示录21:1-4)光荣完美的情况将会取代疾病、忧伤甚至死亡。
一处安全的地方?
因此,活着渡过哈米吉多顿和进入和平的乐园应该是你所极度关怀的事。但在世上许多宗教当中,包括基督教国各教派在内,都无法找到安全。他们并没有遵从耶稣吩咐门徒要“不属世界”的话。(约翰福音17:16)他们也没有宣扬“这王国的好消息。”(马太福音24:14)所谓的基督教已分裂成数以百计的派系,彼此从不表现爱心,而爱心正是耶稣所说,他的真正跟从者所应具有的标志。——约翰福音13:35。
那末,在何处才可以获得安全呢?与真正的“上帝的以色列”一起就可以寻得。(加拉太书6:16)那些受膏的基督徒并非散布在基督教国各派系之中而是一个团结组织的一部分。现时与耶稣受膏门徒交往的人数已超过2,000,000,他们希望活着渡过“大灾难。”(启示录7:9,14)这些有组织的上帝赞美者‘求告耶和华的名’而希望‘安全逃脱。’(约珥书2:32)不错,真正的“以色列民”不但求告上帝的名,而且持有耶和华见证人之名。他们乐意协助你学习更多关于渡过上帝大日子的战争而保全生命的知识,以及怀持在和平的乐园里享永生的希望。
[脚注]
[第6页的图片]
高叫“和平安全!”将是对宗教作总攻击的先兆!
[第7页的图片]
哈米吉多顿不是在米吉多地方,而是象征世界情况
-
-
希腊削减教会势力守望台1984年 | 5月1日
-
-
希腊削减教会势力
据希腊总理柏潘治奥的政府声称,受希腊宪法认可为国教,受政府资助并获准参与政治事务的希腊正教,所享的特权不久便会终止。据称政府的最终目标是要使教会所扮演的角色只囿限于属灵方面,并使教会所拥有的三十万亩耕地部分归还农民及受农业合作社管理。政府也计划修订宪法,使各宗教在国家法律上平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