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
(Eagle)〔希伯来语neʹsher内谢;阿拉米语nesharʹ内沙;希腊语a·e·tosʹ阿埃托斯〕
大型猛禽。学者有的认为译作“鹰”的希伯来语“内谢”源于一个指“撕裂或割碎”的词根,有的则认为“内谢”是个拟声词(模拟某种声音的词),指“嗖嗖的响声”或“快速的闪光”。当鹰俯冲捕捉猎物时,发出嗖嗖的响声,又像一道光在半空闪过。无论如何,“内谢”这个词很生动地描述了鹰以闪电般的速度从高处向下俯冲时,气流擦过鹰的翼尖(外翼的羽毛),发出嗖嗖的响声。鹰食肉,也嗜血(伯39:27,30),因此摩西律法把鹰列为“不洁净”的鸟类。(利11:13;申14:12)
巴勒斯坦的鹰科鸟类 今天以色列常见的鹰科鸟类,包括白肩雕(学名Aquila heliaca),金雕(学名Aquila chrysaëtos),还有短趾雕(学名Circaëtus gallicus)。金雕体态雄伟,呈乌褐色,身长1米(3英尺)左右,翅展达2米(6.5英尺)。头部和颈背羽毛呈金黄色,因此得名。特征是头较宽,双眼上方隆起,喙短而有力,呈钩形,脚粗大,爪锐利。
“像鹰一样展翅背着你们”——这个比喻有什么根据?
西奈旷野一带又叫“鹰之地”,常有鹰展开宽大有力的翅膀,在空中盘旋。因此,以色列人获得自由以后,在西奈山下听见上帝说自己“像鹰一样展翅”背着他们离开埃及,他们都明白这个比喻多么贴切。(出19:4;参看启12:14)差不多四十年后,摩西说耶和华带领以色列人穿越旷野好比鹰“拨动巢窝,在雏鹰上盘旋,展翅接取雏鹰,背在两翼之上”。(申32:9-12)当雏鹰到了学飞时,母鹰就会拨动雏鹰,同时拍打自己的双翼,要雏鹰照样做,接着把雏鹰推到或引到巢外,让雏鹰试试用自己的翅膀飞翔。
虽然有些人质疑鹰会否背着雏鹰飞翔,W.B.托马斯爵士却记述了一个苏格兰导游曾目睹“雌雄金雕拨动幼雕离开鸟巢,有时还把幼雕推到空中,然后迅速飞到幼雕下面,待幼雕挣扎一番后落到双亲的翅膀或背上休息一下”。(《一个自由民眼中的英国》,伦敦,1934,135页)史密森学会的《公报》(1937,167号,302页)引述美国一位观察家的话,说:“在峭壁上,母鹰把幼鸟从巢里向外猛推,任凭幼鸟坠下,照我观察,差不多90英尺。然后俯冲到幼鸟的下面,展开双翼,让幼鸟落在背上,再飞回崖顶,一再重复……我和爸爸一直观看,不知不觉就过了一个多小时。”G.R.德赖弗论述这些记载,说:“因此[申命记32:11描述的]这个情景并非出于幻想,而是基于事实。”(《巴勒斯坦考察季刊》,伦敦,1958,56,57页)
在高处搭窝并察看远方 约伯记39:27-30记载耶和华向约伯提问,谈到鹰的筑巢习性。鹰巢通常筑在高挺的树上或悬崖顶,或在峡谷的峭壁上。经年累月,鹰巢可能高达2米(6.5英尺),有的重达1吨!鹰巢筑在高处,不易接近,看来安全,先知们就以此打比方,向高踞于亚拉巴一带山区的以东王国发出审判的信息。(耶49:16;俄3,4)
约伯记39:29提到鹰能察看远方,显示鹰的眼睛设计独特,证明造物主智慧超卓。鲁特福德·普拉特在《生命之河》(1956,215,216页)一书中也描述了这一点,说:
“综观整个动物世界……鹰、雕和秃鹫的眼睛是无与伦比的。它们的目光极其敏锐,即使在1000英尺的高空,也能发现藏在草丛中的野兔或松鸡。
“掠食者视力敏锐,是因为光线被折射到眼球的后方形成物像,而那里有成千上万密集的锥形感光细胞。锥形细胞接收来自物体的光线,然后以特别的方式令脑海出现清晰的影像。绝大多数掠食者,如臭鼬、美洲狮、人类,眼睛里只需要有一个由锥状细胞密集而成的点就够了;我们通常望着前方,直接靠近目标。鹰却不同,它们靠敏锐的锥状细胞看清草丛中的兔子之后,可能要斜向俯冲一段距离靠近兔子。这其间兔子的物像会在鹰眼球的后方移动。幸亏鹰的锥状细胞不是聚集成一团,而是以曲线分布的。这个特点使鹰在俯冲时一直能看清草丛中的兔子。”(参看耶49:22)
飞行能力 圣经在多处提到鹰的动作迅猛。(撒下1:23;耶4:13;哀4:19;哈1:8)据报,鹰的飞行速度可达每小时130公里(80英里)。所罗门警诫人,说财富必“长出翅膀,如鹰向天飞走”。(箴23:4,5)约伯慨叹人的日子飞逝,像捕食的鹰迅速飞走。(伯9:25,26)信赖耶和华的人必重新得力,勇往直前,就像看来不知疲累的鹰展翅高飞。(赛40:31)
箴言30:19提到的“鹰在天上的飞行之道”,让现代科学家感到惊讶。小克拉伦斯·科恩说,科学家观察到鹰、雕和秃鹫在空中翱翔几乎毫不费力,“从而发现了一个气象学基本物理规律”。他解释说,太阳的热力使接近地面的空气受热上升,鹰这些大鸟飞翔时充分利用了空气中大量的热“气泡”的上升力。它们的翅膀尖端有狭缝,这个结构是根据空气动力学原理设计的,可减少飞行时空气的阻力。(《科学美国人》,1962年4月,131,138页)
用做比喻 先知们多次用鹰来比喻突袭的敌军。(申28:49-51;耶48:40;49:22;何8:1)巴比伦和埃及的统治者也被比作鹰。(结17:3,7)值得留意的是,许多古代国家,包括亚述、波斯和罗马,常在王杖、王旗和王柱上用鹰像。到了现代,德国、美国等国家也用鹰像作为标志。
有些人认为马太福音24:28和路加福音17:37该指“秃鹫”围着尸体,而不该是“鹰”围着尸体。不过,鹰虽不像秃鹫主要以腐肉为食物,但有时确实会吃尸体。(《巴勒斯坦考察季刊》,1955,9页)另外,鹰虽常独自觅食,而不像秃鹫成群出动,但有时也会合伙猎食。《动物王国》(第2卷,965页)记述“一大群鹰向一只叉角羚发动攻击”。(F.德里梅编,1954)公元70年,罗马军队高举着有鹰的图案的旗帜,屠杀犹太人,应验了上文耶稣所说的预言。可是,耶稣的预言既然跟他应许的“临在”有关,就还会有另一次应验。
启示录用鹰象征在上帝宝座周围侍立的四个活物之一,这个活物有份向世人宣告上帝的判决。经文用鹰做象征,无疑是要表示活物迅捷和有远见。(启4:7;8:13;另见结1:10;10:14)
另外,弥迦书1:16说以色列人要让自己的“头秃得像鹰的头”。可是,很多学者认为这节经文说的该是秃鹫而不是鹰,理由是鹰的头布满羽毛,就算是见于北美的白头海雕,之所以称为“秃头海雕”也只是因为头上的羽毛呈白色,远看好像秃头那样。至今还见于以色列的兀鹫(学名Gyps fulvus)头上只有一些白色柔软的绒毛,颈部的羽毛十分稀疏。如果弥迦书1:16是指这种飞禽,这就表明希伯来语“内谢”有较广泛的用法,不仅指鹰。值得留意的是,虽然鸟类学家没有把兀鹫和鹰视为同“种”或同“属”,却说它们同“科”。有些学者则认为弥迦书1:16所描述的是正在换羽的鹰。鹰换羽是相当缓慢和不易察觉的,其间鹰会减少活动,体力也会稍减,换完羽后才回复正常。诗篇执笔者说年轻人的“青春不断更新,如鹰重得活力”,可能就是想到换羽的鹰。(诗103:5)有些学者则认为这节经文说的是鹰有比较长的寿命。据知有些鹰可以活到80岁。
亚居拉这个名字(徒18:2)的拉丁语指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