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可望而不可即
忿怒、忧虑、抑郁等情绪向来是科学研究的课题。可是近年来,有些杰出的科学家转而研究人类积极、可取的一面——快乐。
什么可以叫人更快乐呢?人更年轻、更富有、更健康、更高、更瘦,就会更快乐吗?获致真正快乐的要诀是什么?大多数人觉得这个问题要不是很难回答,就是不可能找到答案。既然大多数人都无法寻得快乐,有些人也许认为,比较起来,举出不 快乐的因由倒还容易一点。
长久以来,杰出的心理学家提倡一种转向自我的哲学,认为这是获致快乐的要诀。他们鼓励不快乐的人专注于满足自己的需要。他们在心理疗法方面采用一些动听的口号,例如:“突出自己”、“接触自己”、“认识自己”等。可是,有些以前大力提倡这个观念的专家现在同意,这种利己心态并不能带来恒久的快乐。刚相反,自我中心只会带来痛苦和不快乐。自私的精神绝不是获致快乐的要诀。
不快乐的因由
有些人追求享乐,期望从中获得快乐,但他们根本弄错了。请想想古代以色列的睿智国王所罗门。他在圣经的传道书说:“凡我眼所求的,我没有留下不给它的;我心所乐的,我没有禁止不享受的;因我的心为我一切所劳碌的快乐,这就是我从劳碌中所得的分。”(传道书2:10)所罗门为自己建筑宫室,栽种葡萄园,修造花园,修建园囿,开挖水池。(传道书2:4-6)所罗门有一次问:“论到吃用、享福,谁能胜过我呢?”(传道书2:25)他有最佳的歌手乐师为他演奏,有当地最美的女子与他作伴。——传道书2:8。
所罗门王确实极尽寻欢作乐的能事。他享尽人生的欢娱以后,得到什么结论呢?所罗门说:“后来,我察看我手所经营的一切事和我劳碌所成的功。谁知都是虚空,都是捕风;在日光之下毫无益处。”——传道书2:11。
这个睿智的国王所领悟到的事实,直到今天还是同样真确。请看看美国这个富裕的国家。在过去30年间,美国人所拥有的物质东西,例如汽车、电视,差不多增加了一倍。可是据心理卫生专家说,美国人并没有因此就更快乐。一份报告说,“在这段时期,患抑郁病的人大幅增加。少年自杀的案件上升了两倍,离婚率增加了一倍”。近年,研究家就金钱和快乐之间的关系,在大约五十个国家的人当中作了一项调查,所得的结论也是一样。简单来说,快乐是不能用钱去买的。
刚相反,追求财富可说是造成不快乐的因由。使徒保罗提出警告说:“一心要富有的人,就落入引诱,跌进网罗,陷于许多不智而有害的欲望里,叫人沉没在毁灭和败坏中。因为贪爱钱财的心是一切有害事物的根;有些人尽力追求这种爱,就误入迷途,离开信仰,用许多痛苦把自己戳得遍体鳞伤。”——提摩太前书6:9,10。
财富、健康、青春、美貌、权力——没有一样能为人带来恒久的快乐;即使人拥有这一切,也不能保证人能够享有恒久的快乐。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没有能力阻止坏事发生。所罗门王说得不错:“原来人也不知道自己的定期。鱼被恶网圈住,鸟被网罗捉住,祸患忽然临到的时候,世人陷在其中也是如此。”——传道书9:12。
可望而不可即的目标
人不管作过怎样深入的科学研究,也找不到获致快乐的人为公式或必胜策略。所罗门也说:“我又转念:见日光之下,快跑的未必能赢;力战的未必得胜;智慧的未必得粮食;明哲的未必得资财;灵巧的未必得喜悦。所临到众人的是在乎当时的机会。”——传道书9:11。
很多人都对以上的话有同感;他们认定,期望过真正快乐的生活是不切现实的。一个显赫的教育家说:“快乐是个虚幻的梦境。”另一些人相信,获致快乐的要诀是高深莫测的,也许只有少数才智卓越的人才能知晓。
即使这样,为了寻求快乐,人继续试验各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可是,虽然有不少前车之鉴,今天许多人依旧营营役役去追求财富、权力、健康、享乐,以为这些东西可以消除他们的不快乐。大多数人继续追寻下去,因为他们在心底仍然相信,恒久的快乐是可以获致的。他们希望快乐并不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梦想。你也许会问:“我怎样才能获得快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