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录——耶利米的忠心书记
你认识“尼利亚的儿子巴录”吗?(耶利米书36:4)虽然圣经只在四章经文中提到巴录,但圣经的读者都熟知,他是先知耶利米的私人书记和密友。他俩一起度过犹大国亡国前那十八个动荡不安的年头,一起目睹耶路撒冷在公元前607年被巴比伦人毁灭,最后还一同流亡埃及。
近年,考古学家发现了两块公元前7世纪的封泥a,封泥上有以下字样:内里亚胡(尼利亚的希伯来名字)的儿子,抄经士贝雷克亚胡(巴录的希伯来名字)所有。这两块封泥引起了学者对巴录这个圣经人物的兴趣。巴录是谁?他有怎样的家族背景、教育背景和社会地位?他一直忠心耿耿地支持耶利米,这显示了什么?我们又可以从他身上学到什么?我们查考圣经的记载和现有的历史资料,就能找出答案。
家族背景和社会地位
今天,许多学者认为,巴录出自犹大一个显赫的抄经士家族。他们的看法基于几个原因。其中之一是,圣经在提及巴录时用了一个特别的头衔“书记”(有些译本翻做“抄经士”)。另外,圣经也提到,巴录的兄弟西莱雅在西底家王的宫中身居要职。(耶利米书36:32;51:59)
关于耶利米日子的抄经士,考古学家菲利普·金写道:“在公元前7世纪末、6世纪初,抄经士这群专业人士在犹大是一个显赫的阶层。……抄经士这个头衔为王室高官所拥有。”
另外,耶利米书36章的记载(稍后我们会详细讨论)看来显示,巴录能够接触王的策士,并可以使用基玛利雅(一个首领或官员)的膳堂,即议事厅。圣经学者詹姆斯·米伦伯格说:“巴录能进抄经士的议事厅,因为他本来就有权到那里去。他也是王室官员之一,跟那些聚集起来听他宣读书卷的官员是同僚。”
《西部闪族印章大全》提供另一个证据,证明巴录的抄经士身份。这本书说:“由于贝雷克亚胡的封泥是跟许多高官的封泥一起被发现的,我们可以由此推断,巴录(贝雷克亚胡)跟这些高官是同一圈子里的人。”从现有的资料看来,巴录和他兄弟西莱雅身居高位,他们在耶路撒冷被毁灭之前的多事之秋,一直支持耶利米这位忠心的先知。
公开支持耶利米
按时间顺序来说,圣经第一次提到巴录是在耶利米书36章。当时是“约雅敬在位第四年”,即公元前625年。那时耶利米已经做了先知23年。(耶利米书25:1-3;36:1,4)
那一年,耶和华告诉耶利米:“你要拿书卷来,把我对你说过打击以色列、犹大和万国的话,就是……从约西亚在位的日子起,直到今天我说过的话,都写在上面。”接着,“耶利米叫尼利亚的儿子巴录来。耶利米把耶和华对他说的话都口授巴录,巴录就把这些话都写在书卷上”。(耶利米书36:2-4)
为什么要叫巴录来呢?耶利米告诉他:“现在我受到限制,不能到耶和华的殿里去。”(耶利米书36:5)显然,当时人们不准耶利米进入圣殿的范围,他不能亲自到那里宣读耶和华的信息。原因也许是,他先前所传达的信息激怒了当权者。(耶利米书26:1-9)巴录无疑是个诚心崇拜耶和华的人,他也确实“照先知耶利米吩咐的一切去做”。(耶利米书36:8)
要把耶和华在之前23年里发出的警告全都写下来,颇费时间。另外,耶利米也许想等待时机成熟再采取行动。可能是因为这些原因,到了公元前624年11月或12月,巴录才到圣殿去宣读上帝的信息。无论如何,巴录的确到了耶和华的殿去,在基玛利雅的膳堂里,勇敢地“把书上耶利米的话宣读给民众听”。(耶利米书36:8-10)
基玛利雅的儿子米该雅把所听到的告诉父亲和一些首领,他们就请巴录把书卷上的话再宣读一次。圣经说:“他们听见这一切话,就惧怕起来,面面相觑,对巴录说:‘我们一定要把这一切话禀告王。……你和耶利米要去躲藏起来,不要让人知道你们藏身的地方。’”(耶利米书36:11-19)
约雅敬王听到由耶利米口授、通过巴录写下的信息,就恼怒地把书卷割破,扔进火里焚烧,并下令捉拿耶利米和巴录。二人按照耶和华的吩咐,在躲藏期间为烧掉的书卷写了一份副本。(耶利米书36:21-32)
毫无疑问,巴录明白这项任务会带来什么危险。他一定知道,几年之前耶利米险些遇害。他也肯定听说过乌利雅的遭遇,乌利雅说预言“跟耶利米说的完全一样”,结果被约雅敬王杀害。尽管如此,巴录还是乐于用自己的一技之长以及跟政府官员的关系,帮助耶利米完成上帝所交托的任务。(耶利米书26:1-9,20-24)
不要图谋“大事”
在写第一部书卷期间,巴录一度感到苦恼不堪。他叹道:“我有祸了!我痛苦不堪,耶和华还给我加上悲痛。我呻吟叹息,疲乏困顿,无法安歇。”巴录为什么有这样的感觉呢?(耶利米书45:1-3)
圣经没有直接说明原因。不过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巴录的处境。由于要把耶和华在23年间发出的警告全都记录下来,巴录必然清楚看出,以色列和犹大同胞怎样对耶和华叛逆不忠。在巴录写书卷的那一年,耶和华晓谕耶利米,他决定毁灭耶路撒冷和犹大国,并让犹太人被掳到巴比伦做俘虏70年。这个信息可能给记录在同一部书卷中。巴录得知上帝的这个旨意,必定大为震惊。(耶利米书25:1-11)此外,巴录在这个重要关头坚定不移地支持耶利米,可能会失去自己的地位和事业。
不管巴录是为哪个原因而感到灰心,有一点我们是肯定的,就是耶和华亲自帮助了他,提醒他紧记将临的审判。耶和华说:“我建立的,我必推倒;我栽种的,我必拔出。我必这样处置全国。”随后,他劝戒巴录说:“你还为自己图谋大事吗?不要图谋了。”(耶利米书45:4,5)
耶和华没有说明这些“大事”是什么,但巴录必定知道自己所图谋的是满足个人的欲望,是发财致富,还是获得名誉地位。耶和华劝勉他要看清现实,紧记前头将要发生的事:“我要降祸给所有人。可是你无论到哪里去,我必让你捡回性命。”上帝应许巴录,无论他到哪里去都能保全生命,而生命就是他所拥有的最宝贵的东西。(耶利米书45:5)
上述事情记载于耶利米书36章和45章,发生的时间是公元前625年至前624年。至于之后发生的事情,圣经有好些相关的记载都没有提及巴录。公元前607年,巴比伦人毁灭耶路撒冷和犹大国。圣经记载了毁灭临到前那几个月所发生的事情,并再次提到巴录。当时发生了什么事呢?
巴录再次支持耶利米
圣经记述巴比伦人围困耶路撒冷期间发生的事,并再一次提到巴录。耶利米被“囚禁在犹大王宫的卫兵院”时,耶和华吩咐他买下他堂兄弟在亚拿突的田地,以这事象征日后的复兴。耶利米请巴录前来协助办理法律手续。(耶利米书32:1,2,6,7)
耶利米说:“我签订契据,盖印加封,请证人作证,用天平称了银子。然后我拿了……地契,一份有盖印加封,一份没有封上。”接着,耶利米把地契交给巴录,吩咐他把地契封在瓦器里妥善保存。关于耶利米说他“签订”契据这点,有些学者认为,他其实是向巴录口授地契的内容,并让这个专业的书记代他把文件写出来。(耶利米书32:10-14;36:4,17,18;45:1)
巴录和耶利米的做法符合当时的法律程序。就以他们签订双份契据为例,《西部闪族印章大全》解释说:“第一份契据要卷起来用封泥封住,所以叫‘密封契据’。这份契据是契约的正本……第二份契据不用封上,是‘密封契据’的副本,供人作一般的查阅。换句话说,人们会签订两份契据,一份正本,一份副本,分别写在两张纸莎草纸上。”考古发现证实,当时的人确实有把双份契据存放在瓦器里的习惯。
巴比伦人攻下耶路撒冷,并放火焚城。除了少数穷人外,所有居民都被掳走。尼布甲尼撒任命基大利治理犹大全境。两个月后,基大利被人杀害。剩余的犹太人不听上帝通过耶利米所作的劝告,计划前往埃及。这时,圣经再次提到巴录。(耶利米书39:2,8;40:5;41:1,2;42:13-17)
犹太人的首领对耶利米说:“你在说谎。我们的上帝耶和华根本没有差你来说:‘不要到埃及去侨居。’这不过是尼利亚的儿子巴录怂恿你来害我们,要把我们交在迦勒底人的手里,使我们不是被他们杀死,就是被他们掳到巴比伦去。”(耶利米书43:2,3)看来犹太人的首领认为,巴录对耶利米操有颇大的影响力。他们是不是由于巴录身居高位,或由于巴录跟耶利米有多年交情,所以觉得他已不仅是先知的书记那么简单呢?也许他们真的这么想。但不管他们有怎样的想法,耶利米的信息的确 来自耶和华。
剩余的犹太人不理会上帝的警告,起程离开犹大地。根据耶利米的记述,他们还把“先知耶利米和尼利亚的儿子巴录,都带到埃及地,到[位于东尼罗河三角洲的边境,毗邻西奈的城市]答比匿去。他们没有听从耶和华的话”。之后,圣经就再没有提起巴录。(耶利米书43:5-7)
我们从巴录学到什么?
巴录有很多难能可贵的地方值得我们效法。他的一个显著优点是:乐于善用自己的技能和社会关系为耶和华服务,不管这会带来什么后果。今天,许多耶和华见证人也表现同样的精神。他们不论男女,都乐于献出自己的才干到伯特利服务,参与建筑工程或其他种类的工作。你可以怎样表现同样的精神呢?
上帝提醒巴录,犹大制度已到了最后的日子,他实在没有时间为自己图谋“大事”。巴录显然听从了上帝的劝告,因为他最终捡回性命。我们既然生活在现行制度的最后日子,这个劝告理应也对我们适用。耶和华给我们的应许跟给巴录的一样:我们的性命会得到保全。我们会像巴录一样听从上帝的规劝吗?
此外,在上述记载中,有一个实用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即使 耶利米跟他的堂兄弟彼此是亲戚,巴录仍然帮助他们办理商业交易所涉及的法律手续。今天,基督徒跟属灵的弟兄姊妹进行商业交易时,应该借鉴圣经的这个事例。签订书面的商业协议,不但符合圣经的原则、切合实际,也是爱心的表现。
尽管圣经中关于巴录的记载并不多,他的经历和榜样却值得今天所有基督徒留意。你会效法耶利米这位忠心的书记所树立的好榜样吗?
[脚注]
a 古人习惯在捆绑重要文件的绳上封上一小块粘土,叫做封泥。他们会在封泥上盖印章,标明谁是拥有或送出文件的人。
[第16页的图片]
巴录的封泥
[鸣谢]
封泥:Courtesy of Israel Museum, Jerusal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