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的一生与传道工作
善待邻人的撒玛利亚人
耶稣可能是在离耶路撒冷约两哩(3公里)的村庄伯大尼附近。一个精通摩西律法的人前来问他说:“夫子,我该作什么什么以承受永生?”
耶稣看穿这个律法师的用意。这人并非仅是想知道事实而已,反之他想试探耶稣,目的是要使耶稣回答他的问题时说话干犯犹太人的信仰和感情。因此,耶稣让他自己承担责任,他反问这人说:“律法上写的是什么?你念的是怎样呢?”
律法师回答耶稣时表现异乎寻常的洞察力。他引用上帝在申命记6:5及利未记19:18的律法说:“你要尽心、尽性、尽力、尽意爱主你的上帝;又要爱邻舍如同自己。”
“你回答的是;”耶稣答道。“你这样行,就必得永生。”
可是,耶稣提出的答复并未能使律法师感到满意。他认为耶稣的回答不够明确具体。他希望耶稣证实他的看法是对的,从而表明他待人的方式是正义的。因此他问耶稣说:“谁是我的邻舍呢?”
犹太人认为“邻舍”一词仅是指自己的犹太同胞而已,因为利未记19:18的上下文看来含有这个意思。事实上,后来甚至使徒彼得也说:“犹太人和别国的人亲近来往,本是不合例的。”因此律法师——也许耶稣的门徒也一样——认为,既然非犹太人其实并不是他们真正的邻人,他们只要善待犹太同胞,就可以算是义人了。
耶稣怎样纠正他的听众的观点而又不致触怒他们呢?他讲了一个故事,内容很可能是基于一件实事的。“有一个[犹太]人,”耶稣解释说,“从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落在强盗手中。他们剥去他的衣裳,把他打个半死,就丢下他走了。”
“偶然,”耶稣接着说,“有一个祭司从这条路下来,看见他就从那边过去了。又有一个利未人来到这地方,看见他,也照样从那边过去了。惟有一个撒玛利亚人行路来到那里,看见他就动了慈心。”
有许多祭司和他们的利未族圣殿助手均住在耶利哥城。这城离他们在其中供职的耶路撒冷圣殿有14哩(23公里)之遥,来往两地之间需要经过一条下降约3000尺(900米)的险峻山道。人们自然期望祭司和利未人会对遇难的犹太同胞伸出援助之手。可是他们竟扬长而去。反之,一个撒玛利亚人却仗义相助。犹太人非常憎恨撒玛利亚人。不久之前,他们便曾以最激烈的口吻侮辱耶稣,将他称为‘撒玛利亚人’。
撒玛利亚人怎样帮助这个犹太人呢?耶稣说:“[他]上前用油和酒倒在他的伤处,包裹好了,扶他骑上自己的牲口,带到店里去照应他。第二天拿出二钱银子来,交给店主,说:‘你且照应他;此外所费用的,我回来必还你。’”
耶稣讲完故事之后,便问律法师说:“这三个人那一个是落在强盗手中的邻舍呢?”
律法师对于要将功劳归给撒玛利亚人感觉心有不甘,因此他只是简略地答道:“是怜悯他的。”
“你去照样行罢。”耶稣最后对他说。
耶稣若直接告诉律法师,非犹太人也是他的邻舍,就不但律法师无法接受,甚至在场聆听他与耶稣讨论的听众也会支持他的一方。可是,借着运用这个真实的故事,耶稣以无可置辩的方式向我们清楚表明,我们的邻舍除了包括那些与我们同种族同国籍的人之外,也包括其他所有人在内。他的教导方式多么出类拔萃!路加福音10:25-37;使徒行传10:28;约翰福音4:9;8:48。
◆ 律法师向耶稣提出什么问题?他提出这些问题显然是为了什么目的?
◆ 犹太人认为谁是他们的邻舍?我们有什么理由相信甚至耶稣的门徒也怀有这样的看法?
◆ 耶稣以什么方式纠正律法师的观点而令他无法反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