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的典范
他从他的主那里学会宽恕
彼得永远不会忘记耶稣望过来的那一刻。他有没有从耶稣的眼中,看到丝毫的失望或谴责的意思?我们不能肯定,因为圣经只是简单地说:“主转过身来,看了彼得一眼”。(路加福音22:61)但在那一瞬间,彼得一定看到了自己深重的罪过。他意识到,他刚刚做了一件耶稣已经预言,而他却坚称自己绝对不会做的事——他竟然不认他所深爱的主。那一刻是彼得生命中的低潮。在他一辈子中,也许再没有比这更糟糕的一天、更惨痛的时刻。
可是,他的人生并非什么都完了。彼得一向对上帝很有信心,现在他仍有机会洗心革面,并从耶稣那里学会一个很重要的特质——宽恕。既然我们人人都需要学习宽恕,因此让我们回到过去,看看彼得是怎样从痛苦中学会这个特质的。
一个须要学习宽恕的使徒
大约六个月之前,在彼得的家乡迦百农,彼得来到耶稣跟前,问道:“主啊,我的弟兄得罪我,我要宽恕他多少次呢?到七次够吗?”彼得也许觉得自己已经够宽宏大量的了,因为当日的宗教领袖说,人只需宽恕冒犯自己的人三次就足够。可是,耶稣回答说:“不是到七次,而是到七十七次。”(马太福音18:21,22)
耶稣是不是说,彼得应该仔细记录别人冒犯自己的次数呢?不是的。恰恰相反,耶稣把彼得说的七次改成七十七次,意思其实是我们应该无限量地宽恕别人。此外,耶稣也想让彼得看出,他正受到当日一种不肯轻易宽恕人的精神影响,所以才会像人们记账那样,数算自己宽恕了别人多少次。然而,上帝希望我们宽大为怀,乐于宽恕。
当时彼得没有跟耶稣争辩,但这是不是说他已经学会了宽恕这种特质?有时候,我们惟有在意识到自己很需要别人的宽恕时,才会最深切地领会到什么是宽恕。现在,让我们继续看看在耶稣死亡前的那个晚上发生了什么事。在那短短的几个小时里,彼得确实做了很多需要耶稣宽恕的事。
一错再错
那是个重要的晚上,因为耶稣将要度过他在地上的最后一夜。可是,耶稣还有很多东西要教导他的使徒,其中之一就是谦卑。耶稣以身作则,谦卑地为门徒洗脚,而这本来是最卑微的仆人所做的工作。起初,彼得认为耶稣不该为他洗脚,所以拒绝了耶稣,但接着他又叫耶稣不要只洗他的脚,连他的手和头也要洗。耶稣没有不耐烦,反而心平气和地解释自己这样做有什么重要的意义。(约翰福音13:1-17)
过了不久,使徒们再次表现出骄傲的态度,不顾羞耻地争论他们哪一个算最大,彼得无疑也参与了这场争论。虽然这样,耶稣还是仁慈地纠正他们,更称赞他们做得好的地方,特别是赞赏他们一直忠贞地跟随他。可是,耶稣也预言他们全都会舍他而去。彼得马上说,他就算死也不会背弃耶稣。耶稣于是又预言,就在当天晚上,彼得会在鸡叫两次以前三次不认他的主。彼得坚称自己不会这样做,还信心十足地说,自己一定会比其他使徒都要忠心!(马太福音26:31-35;马可福音14:27-31;路加福音22:24-28)
这时,耶稣对彼得的耐性是不是已经到了极限呢?尽管使徒们的表现令人失望,耶稣仍然把注意力放在他们的优点之上。他知道彼得会不认他,但还是说:“我已经为你恳切祈求,免得你信心尽失。你回头以后,要强化你的弟兄。”(路加福音22:32)这番话显示,耶稣相信彼得必定会改过自新,再次忠贞地事奉上帝。他是多么的仁慈,多么的宽厚啊!
稍后,他们去了客西马尼园,在那里彼得又犯了好些错误,须要接受耶稣的纠正。耶稣吩咐彼得、雅各和约翰在他祷告的时候警醒守望。当时耶稣十分忧伤,很需要得到支持,但彼得他们却一次又一次地睡着了。耶稣很体恤他们,也宽恕了他们,并说:“心灵固然是热切的,肉体却软弱了。”(马可福音14:32-38)
没多久,有一帮拿着火把和刀剑棍棒的人来到。情势看来相当危险,需要小心应付,可这时彼得却鲁莽地冲上前,挥剑就向大祭司的奴隶马勒古砍去,削掉了那人的一只耳朵。耶稣用平和的语气纠正了彼得,并医好马勒古的耳朵。然后,他指出为什么不该使用暴力,当中的原则到今天仍对他的门徒起着指导作用。(马太福音26:47-55;路加福音22:47-51;约翰福音18:10,11)彼得确实做了很多需要他的主宽恕的事,这让我们看出,“我们人人都难免多次犯错”。(雅各书3:2)试问我们有谁不是每天都需要上帝的宽恕呢?对彼得来说,那天晚上的事情还没有告一段落,更糟糕的事仍在后头。
做了人生中最错的事
耶稣跟那帮人说,如果他们要的是他,就应该让他的使徒离开。彼得无奈地看着耶稣被人绑起来,接着他就像其他使徒那样,撇下耶稣逃跑了。
耶稣首先被押到前任大祭司亚那的府第接受审问,彼得和约翰或许也到了那儿附近。之后,人们把耶稣押到另一个地方,彼得和约翰尾随在后,但只是远远地跟着。(马太福音26:58;约翰福音18:12,13)彼得其实一点不懦弱。他肯定要有若干勇气,才能跟在那些人后面。毕竟那些人是有武器的,而且彼得还刚刚伤了他们其中一个人。可是,彼得并没有表现出他声称自己拥有的那种爱,就是在必要时甘愿与主同死的忠贞之爱。(马可福音14:31)
今天,很多人都像彼得那样,没有让其他人看出自己是基督徒,仿佛只是“远远跟着”基督一般。然而,正如彼得自己后来所说,我们要真正跟随基督,就必须尽力紧紧跟随他的脚踪,在一切事上都仿效他,而不会瞻前顾后,畏首畏尾。(彼得前书2:21)
彼得小心翼翼地跟着那帮人,最后来到耶路撒冷一座最有气派的大宅门外。那座房子,就是有财有势的大祭司该亚法的家。这类大宅的中央通常有一个院子,院子前面有一道门。彼得到了院子的门前,但守门人不让他进去。那时约翰已经在里面,他走上来,请守门人让彼得进去。之后,彼得看来没有跟约翰待在一起,也没有尝试进入房子到他的主身边,他只是留在院子里。夜里十分寒冷,有些奴隶和仆人在院子里烤火。他们一边在火光前取暖,一边看着那些来作假见证指控耶稣的人,一个接一个地进出房子。那时房子里正在进行审讯。(马可福音14:54-57;约翰福音18:15,16,18)
在火光中,那个守门的女孩看清楚彼得的样子。她认得彼得,就说:“你也是跟那个加利利人耶稣一伙的!”彼得没想到会被人认出,就马上否认自己认识耶稣,甚至假装不知道那女孩在说什么。然后,他走到门口附近,以为在那里就没有人会留意到他,可是另一个女仆发现了他,并说:“这个人是跟拿撒勒人耶稣一伙的。”彼得起誓说:“我不认识那个人!”(马太福音26:69-72)也许,彼得在第二次不认耶稣之后听见了第一次鸡啼,但那时他可能只顾躲开别人的注意,所以没想起耶稣在几个小时前才说过的预言。
一会儿后,彼得仍在想方设法要避开人们的注意,这时院子里有一些人走上来,其中一人是被彼得弄伤的马勒古的亲戚。那人对彼得说:“我不是看见你跟他一起在园子里吗?”为了令这些人相信他不认识耶稣,彼得就再次发誓,很可能说什么如果自己撒谎的话就要受咒诅。他一说完,立刻鸡又叫了。这是他那天晚上第二次听见鸡叫。(约翰福音18:26,27;马可福音14:71,72)
此时,耶稣刚刚来到露台上,望向院子。就在那一刻,正如文章开头所说,耶稣和彼得的目光相遇了。彼得这才猛然醒觉,自己做了一件多么对不起主的事。罪咎感沉沉地压下来,使他几乎崩溃。他离开院子,走到大街上。夜空中,一轮明月冉冉西沉,月色洒落在面前的路上。刚才发生的事,一幕幕地浮现眼前,泪水不由自主地涌了上来。最后他按捺不住,痛哭起来。(马可福音14:72;路加福音22:61,62)
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犯了这么严重的过错时,很容易会认为自己罪无可恕,彼得可能也有这种感觉。那么,他是否真的罪无可恕呢?
彼得是否罪无可恕?
白昼来临了。我们无法想象,当时彼得的内心有多么痛苦。随着事情继续发展,彼得目睹耶稣接下来的遭遇,想必他会更加伤痛。那天下午,他看见耶稣在苦刑柱上好几个小时,受尽折磨而死,肯定自责不已。而当他想到,于主在世的最后一天,自己怎样加添了主的痛苦,必定也会心如刀割。然而我们知道,彼得没有因此一蹶不振,因为圣经说他很快就跟他的弟兄聚在一起。(路加福音24:33)使徒们共聚时,大家无疑会懊悔地说起自己在那个可怕的晚上所做的事,并且彼此安慰。
在这点上,彼得的确做得很好。一个事奉上帝的人如果失足了,他能不能再次站起来,关键并不在于他跌得有多重,而是他有多大的决心要在属灵方面复原过来和改过自新。(箴言24:16)彼得虽然十分灰心,但仍跟他的弟兄聚在一起,这显示他有真正的信心。当一个人十分悲伤,或为自己的过错感到非常内疚的时候,自然会很想孤立自己,但这样做很危险。(箴言18:1)我们感到灰心时,其实更应该跟其他信徒保持紧密的联系,因为这样才能帮助自己振作起来。(希伯来书10:24,25)
由于跟弟兄们在一起,彼得才得以听到这个令人震惊的消息:耶稣的遗体不见了!遗体本来葬在坟墓里,墓门也封住了,但当彼得和约翰跑到坟墓那里时,墓门已经移开。约翰看来比较年轻,所以第一个到达,但他看见墓门移开了,就有点犹豫,没有进去。彼得一点没有迟疑,虽然到达时气喘吁吁,还是立刻走进坟墓。他发觉墓里空空如也。(约翰福音20:3-9)
彼得相信耶稣已经复活了吗?起初他是不信的,虽然有些忠心跟随耶稣的妇女告诉使徒,天使向她们显现,说耶稣已经复活,彼得却不肯相信。(路加福音23:55-24:11)然而,当天稍后发生了另一件事,让彼得心中所有的疑虑和悲伤都烟消云散。耶稣向全体使徒显现了,他已经活过来,现在是个大能的灵体!但在此之前,他首先向一个人显现,那是谁呢?圣经记载使徒们说:“主真的已经复生,显现给西门看了!”(路加福音24:34)后来,使徒保罗说在耶稣复活那天,耶稣“向矶法显现,然后向那十二人显现”。(哥林多前书15:5)矶法和西门是彼得的另外两个名字。那天,耶稣曾经向彼得显现,当时明显没有其他人在场。
圣经没有记载耶稣跟彼得重聚时的实际情况,但当时的场面一定很感人。彼得看见自己深爱的主活过来,想必非常激动,他也应该会抓紧机会向耶稣尽诉痛悔之情。那时候,他最希望得到的,就是主的宽恕,而耶稣也肯定十分乐意宽恕彼得。今天,曾经失足犯罪的基督徒都应该记住彼得的这个经历。我们绝不该认为自己不配获得上帝的宽恕。既然耶稣完美地反映天父,我们可以放心,天父耶和华必定也会“宽大赦免”我们的罪。(以赛亚书55:7)
获得彻底的宽恕
耶稣吩咐使徒们去加利利跟他见面。他们到了后,彼得决定先到加利利海打鱼,有几个使徒也跟了他去。彼得再次来到这个熟悉的大湖,以前他曾在这里度过大部分的光阴。船儿吱吱嘎嘎的声音,海浪拍打船边的响声,还有粗糙的鱼网握在掌心的感觉,这一切都来得那么亲切,那么熟悉。那个晚上,他有没有想过,既然耶稣在地上的职务已经结束,他自己以后的日子应该怎么过呢?他想回复以前做渔夫时那种平静简单的生活吗?不管怎样,他们整夜都没打着什么。(马太福音26:32;约翰福音21:1-3)
天亮的时候,有一个人在岸上喊过来,叫他们把鱼网撒在船的另一边。他们照着做,一拉上来,里面竟然有153条鱼!彼得认出那人是谁,就马上跳进海里游回岸上。就在海边,耶稣用木炭烤了一些鱼给他们做早餐,然后他把注意力放在彼得身上。
耶稣问彼得,他是不是爱他的主“胜过爱这些”,当时耶稣很可能是指着那一大堆渔获来问。在彼得心中,他对捕鱼事业的喜爱是否胜过对耶稣的爱呢?彼得曾三次不认主,而耶稣现在也给他三次机会,在其他使徒面前重申对主的爱。彼得申明对耶稣的爱之后,耶稣告诉他该怎样把这种爱显露出来。耶稣吩咐他要将事奉上帝放在生活的首位,努力喂养和牧养基督的羊群,即耶稣的忠心门徒。(约翰福音21:4-17)
耶稣说这番话,等于告诉彼得,他和他的天父仍然很器重彼得。在基督所领导的会众中,彼得将会负起重要的职责。这有力地证明,耶稣真的完完全全宽恕了彼得。耶稣的慈悲必定令彼得大受感动,刻骨难忘。
在此后的许多年,彼得都忠心地履行职务。他听从耶稣在死前的晚上给他的吩咐,努力强化他的弟兄,并且仁慈而耐心地牧养和喂养基督的门徒。这个本来叫西门的人,终于没有辜负耶稣对他的期望。耶稣为他起名彼得,意思是石头,后来他果真成为会众中一个坚定可靠的成员,一直发挥着稳定会众的作用,这从他亲笔写的两封温情洋溢的书信,就能看出来。那两封信后来成了圣经中两卷重要的书卷,信的内容显示,彼得始终没有忘记他从耶稣那里学到宽恕这种特质。(彼得前书3:8,9;4:8)
但愿我们也能学会跟宽恕有关的真理。我们有没有每天都请求上帝宽恕我们的许多过犯呢?祷告之后,我们是否相信上帝必定宽恕我们,并会除净我们的罪呢?我们乐意宽恕身边的人吗?如果我们的答案都是肯定的,那么,我们就是效法彼得的信心和耶稣的慈悲了。
[第22页的精选语句]
彼得做了很多需要他的主宽恕的事,但试问我们有谁不是每天都需要上帝的宽恕呢?
[第23页的图片]
“主转过身来,看了彼得一眼”
[第24页的图片]
“主……显现给西门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