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继续“彼此甘心宽恕”
“要继续彼此包容,彼此甘心宽恕。”——歌罗西书3:13。
1.(甲)彼得提议我们要宽恕别人“到七次”,为什么他很可能以为自己已相当宽宏大量?(乙)耶稣说我们应当宽恕人“到七十七次”,他的话是什么意思?
“主啊,我的弟兄得罪我,我要宽恕他多少次呢?到七次吗?”(马太福音18:21)彼得也许以为,自己提出这个建议,实在非常宽宏大量了。当时犹太律法师的传统声称,人宽恕同一的过犯,不应当超过三次。a可是耶稣回答说:“我告诉你,不是‘到七次’,而是‘到七十七次’。”试想想彼得感到多么意外!(马太福音18:22)“七十七次”就等于说“无限期”了。在耶稣看来,基督徒宽恕别人的次数,差不多可说是无限的。
2,3.(甲)有些什么情况可能令我们觉得很难宽恕别人?(乙)为什么我们可以坚信,我们宽恕别人,其实对自己最为有益?
2 可是,实行耶稣的劝告却不一定总是很容易。我们当中谁没有感受过冤屈的苦楚?也许一个深受你信任的人泄漏了一件密事。(箴言11:13)密友轻率的言谈可能“如刀刺人”,令你伤心不已。(箴言12:18)你所深爱或信任的人也许粗暴待你,令你大感痛心。每逢有这样的事发生,我们的自然反应很可能是感到愤怒。我们也许决定不再理睬得罪我们的人;如果做得到,甚至完全避开他。如果我们宽恕对方,看来犯过者虽然伤害了我们,也完全不用受罚。可是,如果我们怀恨在心,到头来只是伤害自己而已。
3 因此耶稣教我们要宽恕人——“到七十七次”。他的教训无疑绝不会对我们有害。他的教训完全是来自耶和华的,而耶和华“教训”我们,是要使我们“得益处”。(以赛亚书48:17;约翰福音7:16,17)按理说来,我们宽恕别人,必然对我们最为有益。我们讨论何以要宽恕人和怎样宽恕人之前,最好先看清楚宽恕到底是什么,以及不是什么。我们对宽恕这件事的观念,可能影响到我们是否能够在别人得罪我们的时候乐意宽恕对方。
4.宽恕别人并不表示什么?宽恕是什么意思?
4 别人冒犯了我们,宽恕对方并不表示我们纵容他们的过犯,或对他们所做的事一笑置之。这也不表示我们容许别人随便欺负我们。毕竟,耶和华虽然乐意宽恕我们,他无疑没有把我们的罪当做等闲,也永不会让有罪的人把他的慈悲践踏在脚下。(希伯来书10:29)根据《洞察圣经》,宽恕的定义是:“原谅犯过者,不再因这人的过犯对之感觉愤懑,并且放弃一切赔偿的要求。”(第1册,861页)b圣经给我们充分理由要宽恕人。
为什么要宽恕别人?
5.正如以弗所书5:1指出,我们有什么重要理由要宽恕人?
5 以弗所书5:1举出我们要宽恕人的一个重要理由:“所以,你们既然是蒙爱的孩子,就要仿效上帝。”我们应当在什么方面“仿效上帝”呢?经文里的“所以”一词把下文跟前一节经文连接起来;这节经文说:“你们要以仁慈相待,存温柔怜恤,彼此甘心宽恕,就像上帝借着基督甘心宽恕了你们一样。”(以弗所书4:32)不错,在宽恕人这件事上,我们都应当效法上帝,就像小孩子喜欢学父亲的样子。我们既然是耶和华所疼爱的孩子,自应该喜欢像我们慈爱的天父一样乐于宽恕人。耶和华从天上俯视,看见地上的儿女努力效法他,彼此敏于宽恕,这必然会令他的心感到多么欢喜!——路加福音6:35,36;参阅马太福音5:44-48。
6.耶和华的宽恕跟我们的宽恕有什么重大差别?
6 诚然,我们永远无法像耶和华一样,在完美的意义上宽恕人。但就是为了这缘故,我们更应当彼此宽恕。请想想,耶和华的宽恕跟我们的有很大差别。(以赛亚书55:7-9)每逢我们宽恕那些得罪了我们的人,我们时常意识到,迟早我们都需要他们投桃报李,宽恕我们。对凡人来说,宽恕的双方都是罪人。可是对耶和华来说,宽恕却总是单方面的。他宽恕我们,我们却从不需要宽恕他。耶和华自己从不犯罪,尚且这么仁爱地彻底宽恕我们,我们有罪的凡人岂不应当尽力彼此宽恕吗?——马太福音6:12。
7.如果别人的过犯情有可原,我们却不肯宽恕对方,这可以对我们跟耶和华的关系有什么不利影响?
7 更重要的是,如果犯过者情有可原,我们却不肯宽恕对方,我们自己跟上帝的关系就可能蒙受不利影响了。耶和华不是仅劝我们彼此宽恕,而是期望我们要这样做。圣经指出,促使我们宽恕别人的部分理由是,为要获得耶和华的宽恕,或者因为他宽恕了我们。(马太福音6:14;马可福音11:25;以弗所书4:32;约翰一书4:11)所以,如果我们有充分理由要宽恕别人,却蓄意不肯这样做,我们又能够期望耶和华会宽恕我们吗?——马太福音18:21-35。
8.为什么我们敏于宽恕,对自己最为有益?
8 耶和华教导他的子民,“将当行的善道指教他们”。(列王纪上8:36)既然他吩咐我们要彼此宽恕,我们可以深信他的确为了我们的最大福利着想。圣经有充分理由劝我们要“听凭上帝的烈怒”。(罗马书12:19)恨意是个沉重难担的担子。如果我们心里怀着恨意,这种情绪就会支配我们的思想,夺去我们的安宁,扼杀我们的喜乐。长久的愤怒,像嫉妒一样,可以对我们的身体健康产生极有害的影响。(箴言14:30)虽然我们自己痛心疾首,得罪我们的人却可能毫不知情、一仍旧贯!仁爱的造物主深知,我们需要甘心宽恕别人,不但为了别人的益处,同时也为了我们自己 的益处。圣经劝我们要乐于宽恕人,这的确是“当行的善道”。
“要继续彼此包容”
9,10.(甲)怎样的情形并不一定有正式道歉的必要?(乙)“要继续彼此包容”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9 身体的损伤有不同的深浅程度,从稍微擦伤至深深割伤不等;不是所有损伤都需要同一程度的治疗。感情的损伤也一样——有些伤害比其他的更深。在我们跟别人的关系上,我们真的有必要为所受的每个细小伤害,都大兴问罪之师吗?有时别人可能不经意地触怒或冷落了我们,令我们不高兴。这些都是生活上的常事,实在不需要正式的宽恕。但是,如果人人都知道,每逢别人令我们有小小失望,我们就蓄意对人不理不睬,并且坚持对方一定要正式道歉,我们才肯理会对方,别人就可能觉得一定要对我们步步为营才行,或甚至敬而远之了!
10 其实,如果我们“以通情达理著称”,就无疑好得多。(腓立比书4:5,《菲利普斯译本》)既然我们都是不完美的人,大家并肩工作,有时弟兄令我们不高兴,我们也令他们不高兴,实在是意料中的事。歌罗西书3:13劝我们:“要继续彼此包容。”这句话暗示我们要对别人有耐心;他们有些事是我们不喜欢的,或者有些我们觉得恼人的特征,我们都愿意宽容。我们有这样的耐心和宽容,即使我们有时跟别人发生细小的冲突、不和,也不致破坏会众的和平。——哥林多前书16:14。
如果伤痕较深
11.别人得罪了我们,什么可以帮助我们宽恕对方?
11 可是,如果别人得罪我们,留下了较明显的伤痕,那又怎样呢?如果别人的过犯不是太严重,我们也许发觉,听从圣经的劝告“彼此甘心宽恕”并不怎样困难。(以弗所书4:32)敏于宽恕别人,是跟彼得在上帝灵示之下提出的训示一致的:“无论怎样,总要极力彼此相爱,因为爱会遮盖许多的罪。”(彼得前书4:8)我们记住自己也是罪人,就较易于宽容别人的过犯。宽恕了别人之后,我们不再继续怀恨在心,而是把恨意排出心外。这样,我们跟冒犯者的关系就不致长期受损,也可以帮助会众保持可贵的和平。(罗马书14:19)过了相当时间之后,对方所做的事很可能从我们脑海中淡忘了。
12.(甲)如果有人对我们伤害很深,我们也许要主动地采取什么步骤,才能宽恕对方?(乙)以弗所书4:26的劝告怎样表示,我们应当尽快解决事端?
12 可是,如果别人的过犯较为严重,使我们受到很大伤害,那又怎样呢?例如,你把一些极为私人性质的事向一个深受你信任的密友透露,但他竟然转告别人。你感到非常伤心、难堪,觉得对方出卖了你。你试图把事情置诸脑后,却总是耿耿于怀。如果有这种情形,你就可能要采取主动了;也许你需要跟冒犯者商讨一下这件事。明智之举是,要在事情进一步恶化之前,就加以解决。保罗劝戒我们说:“你们发烈怒,却不要犯罪[意思就是,不要怀恨在心或在怒中鲁莽行事];不要到日落还在动怒。”(以弗所书4:26)使保罗的话更具意义的是,在犹太人当中,日落标志着一日的结束和新一天的开始。因此,圣经的劝告是:要尽快解决事端!——马太福音5:23,24。
13.我们跟得罪了我们的人商讨,应当以什么为目标?什么提议可以帮助我们达到这个目标?
13 你应当怎样对待冒犯者呢?彼得前书3:11说:“[要]寻求和平,一心追求。”(彼得前书3:11)因此,你的目的不是要发泄怒气,而是要跟弟兄恢复和好。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最好避免使用暴烈的言词和手势;粗暴的言行很可能引发对方也有类似的反应。(箴言15:18;29:11)除此之外,要避免夸大其词,说“你总是……!”或“你从来不……!”一类的话。这些夸大的话只会使对方为自己辩护。相反,你的语气和面部表情应当向对方表明,你想把一件令你十分难过的事彻底解决。要具体地解释你对所发生的事有什么感觉,也让对方有机会解释他所做的事。要听听他有什么话要说。(雅各书1:19)这样做会有什么好处呢?箴言19:11说:“人有见识就不轻易发怒;宽恕人的过失便是自己的荣耀。”你一旦明白对方的感觉和做事的原因,对他所怀的负面思想和感觉就可能随之消解了。我们处理问题,如果目标是要促成和达致和解,就很可能有办法澄清彼此间的任何误解,使冒犯者作出适当的道歉,受害者则衷心宽恕对方。
14.我们宽恕别人之后,就应当在什么意义上忘记了这件事?
14 我们宽恕别人,是不是说我们必须实际忘记曾有什么事发生呢?上一篇文章讨论过耶和华自己在这方面所立的榜样,你可以回想一下。圣经说耶和华不再记念我们的罪孽,意思并不是说他记不起这些事。(以赛亚书43:25)这话的意思只是,他一旦宽恕我们,就不会在将来某个时候再次指控我们犯了这些罪。(以西结书33:14-16)同样,我们宽恕别人,并不一定是说我们记不起他们所做的事。可是,我们却可以 不再记念这件事,不再用这件事去指责犯过者,或在后来旧事重提。争端一旦解决了,我们就不应当就所发生的事说长道短。如果我们完全避开犯过者,仿佛他被开除了一般,那也不是有爱心的做法。(箴言17:9)诚然,我们跟犯过者的关系,可能要过一段时间才能恢复过来;也许彼此之间的感情不像以往那么亲密了。但是,我们仍然把对方视为基督徒弟兄而爱他,并且设法和好如初。——参阅路加福音17:3。
如果看来无法宽恕对方
15,16.(甲)基督徒有义务要宽恕不愿悔改的犯过者吗?(乙)我们可以怎样把圣经在诗篇37:8提出的劝告应用出来?
15 可是,如果别人的过犯对我们伤害极深,而犯过者又丝毫没有认错,既没有表示悔意,也没有向我们道歉,那又怎样呢?(箴言28:13)圣经清楚表示,耶和华不会宽恕怙恶不悛、不愿悔改的罪人。(希伯来书6:4-6;10:26,27)我们又怎样呢?《洞察圣经》说:“基督徒并没有义务要宽恕那些毫无悔意、蓄意惯常犯罪的人。这些人是上帝的仇敌。”(第1册,862页)如果有人对基督徒行了极不公平、可憎可恶、令人发指的恶事,却毫无悔意,基督徒无须觉得自己非宽恕这样的人不可。——诗篇139:21,22。
16 我们可以了解,人受到残忍的虐待,难免会感觉痛苦、愤怒。可是要记住,继续含怒、怀恨在心可以对我们造成很大的伤害。如果我们坚要等别人认错或道歉,对方却没有这样做,我们只会变得越来越气恼而已。我们对所受的不平待遇耿耿于怀,只会令我们继续怀怒在心,结果对我们的灵性、感情和身体健康都产生极不利的影响。这样,我们等于让曾经伤害我们的人继续伤害我们。圣经明智地规劝我们:“当止住怒气,离弃忿怒。”(诗篇37:8)因此,有些基督徒发觉,过了相当时间之后,他们能够作出决定“宽恕”对方,意思是不再对往事感到愤愤不平。他们这样做并不表示宽容犯过者对他们的侵害,而是表明他们不容自己被怒火所吞噬。他们把事情完全交托在公平的上帝手里;这为他们带来莫大的舒解,使他们的生活能够恢复正常。——诗篇37:28。
17.耶和华在启示录21:4提出的应许给我们什么安慰和保证?
17 如果我们所受的创伤很深,我们也许无法把事情从脑中完全抹去,至少在这个事物制度里还不行。但是耶和华应许要带来一个新世界,“上帝会擦去他们眼睛里的一切眼泪,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哀恸、呼号、痛苦。从前的事已经过去了”。(启示录21:4)即使现在我们的心受着痛苦煎熬,届时我们所记得的事却不会令我们伤心难过。——以赛亚书65:17,18。
18.(甲)我们跟弟兄姊妹相处,为什么必须敏于宽恕?(乙)别人得罪了我们,我们可以在什么意义上宽恕对方,把事情淡然忘怀?(丙)这样做会怎样造益我们?
18 在这个日子来到之前,我们必须跟我们的弟兄姊妹一起相处,一同工作。这些弟兄姊妹都是不完美的罪人。我们人人都会犯错。我们不时会令彼此失望,甚至令别人伤心。耶稣深知我们需要宽恕别人,“不是‘到七次’,而是‘到七十七次’”。(马太福音18:22)诚然,我们无法宽恕别人,彻底到耶和华宽恕人的地步。可是,以大部分情形而言,每逢弟兄得罪我们,我们可以克服愤懑之心,从而在这个意义上宽恕他们;我们也可以不再旧事重提,从而在这个意义上不再记念他们的过犯。我们以这种方式宽恕别人,把对方的过犯淡然忘怀,不但有助会众保持和睦,同时自己也得享内心安宁。最重要的是,我们能够享有惟独仁爱上帝耶和华所赐的和平。——腓立比书4:7。
[脚注]
a 据《巴比伦塔木德》说,犹太律法师的一个传统规定:“人犯了罪,第一、第二、第三次都可以赦免,第四次就不可以赦免了。”(约马篇86下)所以有这个规定,部分原因是由于人误解了阿摩司书1:3;2:6和约伯记33:29的经文的缘故。
b 纽约守望台圣经书社出版。
温习的问题
◻ 为什么我们应当乐于宽恕别人?
◻ 在怎样的情形之下,我们需要“继续彼此包容”?
◻ 如果别人的罪对我们伤害甚深,我们可以采取什么步骤将事端和平解决?
◻ 我们宽恕别人之后,就应当在什么意义上把事情忘记了?
[第16页的图片]
我们怀恨在心,冒犯者却可能对我们的愤懑毫不知情
[第17页的图片]
你采取主动跟别人修好,可能很容易就把误解澄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