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应当谈论宗教
“铁磨铁,磨得锋利;朋友互相切磋,才智也变得敏锐。”——箴言27:17,《圣经新译本》。
刀子不能靠互相碰撞就磨得锋利。磨砺跟碰撞有别,磨砺比碰撞温和得多。照样,人通过交谈在思想上彼此磨砺,用的方法可能恰当,也可能不恰当。特别在宗教这类敏感问题上,情形更是这样。
首先,要学会用正确的方法互相磨砺,我们必须懂得尊重对方,顾及他的尊严。我们所说的话,以及说话时所表现的态度应当把这份尊重反映出来。圣经说:“你们的话要时刻带着恩慈,用盐调味。”(歌罗西书4:6)带着恩慈所说的话是仁慈的、亲切的。即使说话的人深信自己是对的,对方是错的,他的语气也不会咄咄逼人,令人难堪。
我们有没有表现恩慈,可以从我们怎样聆听别人的话看出来。别人说话时,如果我们不时插嘴,打断别人的话,或筹算接着要说的话而心不在焉,我们就没有带着恩慈去聆听了。讲话的人很可能感觉到我们对他的话不感兴趣,于是干脆把谈话终止。此外,我们绝不应强迫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或声色俱厉地威吓别人改变他们的看法。毕竟,惟有“上帝”才能叫真理的种子在有良好反应的听者心里“不断成长”。——哥林多前书3:6。
我们可以效法使徒保罗的优良榜样。保罗执行服事职务时,经常同人“推理”,又用“叫人信服的话”谈论耶稣。(使徒行传17:17;28:23,24)无论在市集还是在别人家里,只要碰到人,保罗都跟他们谈论宗教。(使徒行传17:2,3;20:20)耶和华见证人努力效法保罗的榜样,只要哪里有人,他们就在哪里本着圣经同人推理。
免生误会
以色列人刚进入应许之地,当时他们为了一座祭坛所引起的误会,几乎爆发内战。在约旦河东定居的以色列人筑了一座坛,其余十个部族的同胞立即以为他们要献祭给假神。于是,他们准备采取军事行动,惩戒这些弟兄。幸好以色列还有好些行事审慎的人。那些打算发动攻势的以色列人先派出代表,查明这些弟兄筑坛的真正理由。他们获悉,弟兄仅把这个坛当作标记,或“证据”,用以提醒各部族,他们在上帝面前同属一个国家。这件事使大家都舒了一口气。由于他们开诚布公地商谈,结果得以避免一场杀戮,也挽救了不少性命。——约书亚记22:9-34。
同样地,今天误会往往使人疏远,甚至造成偏见。举个例,有少数人由于听闻耶和华见证人拒绝输血就把他们当作宗教狂。可是,有些人则就这个问题亲自向见证人查询,结果令他们很惊讶的是,见证人的做法是有圣经根据的;即使他们不接受输血,他们仍可以接受其他安全而有效的疗法。(利未记17:13,14;使徒行传15:28,29)事实上,由于血液供应所引起的种种问题,一位专栏作家写道:“感谢上帝,耶和华见证人率先研究,及提倡使用血的代用品。”
同样地,今天有些人拒绝跟见证人谈话,因为有人告诉他们,耶和华见证人不相信耶稣基督。这个说法完全偏离事实!其实见证人经常强调耶稣在拯救人类方面所发挥的重大作用。他们相信耶稣是上帝的儿子;上帝为了救赎人类脱离罪和死亡,才把他差到地上来。因此,只要人肯跟见证人谈论这些问题,他们的误解定会一扫而空。——马太福音16:16;20:28;约翰福音3:16;14:28;约翰一书4:15。
真理——受欢迎还是不受欢迎?
许多人感到惊讶的是,但凡谈到宗教,流行见解通常是错的。耶稣基督教导门徒说:“你们要进窄门;因为通往毁灭的路又宽又阔,进去的人也多;通往生命的门是窄的,路是狭隘的,找着的人也少。”——马太福音7:13,14。
在挪亚的日子,只有八个人向人谈论属灵的真理;就是挪亚、他的妻子、三个儿子、三个媳妇。他们发出的警告信息,连同建造方舟的工作,无疑使他们成为别人讥嘲,甚至诽谤的对象。不过,挪亚和家人没有因此而畏缩不前,他们继续一面向人传道,一面建造方舟。(创世记6:13,14;7:21-24;彼得后书2:5)照样,只有三个人服从上帝的指示,安然渡过所多玛、蛾摩拉的毁灭。——创世记19:12-29;路加福音17:28-30。
我们的日子又怎样?有个住户对一个耶和华见证人说:“假如基督今天以肉身来临,他很可能会再度被人杀死。”这个人认为,今天跟二千年前没有分别,耶稣的教训和崇高道德标准同样不受欢迎。你同意他的话吗?
如果你同意,你的想法可没有错。因为耶稣曾警告门徒:“你们会为了我的名被所有国族憎恨。”这个预言证实真确无误。(马太福音24:9)在罗马,犹太宗教领袖对保罗谈及基督教说:“我们知道这个教派是到处受人抨击的。”(使徒行传28:22)纵使基督教不受大众欢迎,基督跟从者却没有因而停止跟人谈论自己的信仰;在另一方面,诚心正意的人也没有为了这个理由而不敢跟基督徒谈论圣经。——使徒行传13:43-49。
跟人类历史的其他时候比较起来,耶稣的信息对今天的人格外重要。为什么?因为世界情况充分表明,我们正生活在这制度“最后的日子”;这段日子发展到高潮时,上帝会铲除地上一切恶行。耶稣把我们的日子跟挪亚的日子相提并论。(提摩太后书3:1-5;马太福音24:37-39)因此,我们不能把自己的信仰视作理所当然,因为上帝只会把永生赐给那些认识他,并“用灵和真理来崇拜他”的人。——约翰福音4:24;帖撒罗尼迦后书1:6-9。
怎样找着正确的途径
培根是17世纪英国哲学家、散文家、法学家和政治家。他劝谕搜寻真理的人“要认真考虑,权衡轻重”。早年美国总统杰斐逊说:“提防犯错的惟一有效方法就是要懂得推理,以及无拘无束地提出质询。……两者都是错误的大敌。”因此如果我们真的想寻求真理,我们就要“认真考虑,权衡轻重”,也要设法“推理,以及无拘无束地提出质询”。
英国科学家邦迪爵士指出何以这个步骤至为重要,他说:“因为世上最多只有一个信仰是真的,由此断定,人极有可能采纳谬误的信仰,并对这样的宗教确信不疑。这个明显的事实也许会使好些人感到汗颜,因为无论一个人的信仰多么根深蒂固,他仍有可能是看错了。”
既是这样,一个人怎样才能肯定自己的确已走上导至永生的窄路呢?耶稣指出,我们必须用真理崇拜上帝。因此推理帮助我们看出,如果两个主张互相冲突,两个主张就不可能同时是对的。例如,人要就有个不死的魂在人死后仍然活着,要就没有。上帝要就干预人类的事务,要就不干预。上帝要就是三位一体的神,要就不是。寻求真理的人渴望找出这些重要问题的答案。耶和华见证人相信,上帝在他的话语圣经里提供了这些问题的答案。a
既然“经书全部都是上帝所灵示的”,我们大可以运用圣经,作为辨别各种不同主张的主要方法。(提摩太后书3:16)如果你这样行,你就是“察验 上帝那良善、蒙他悦纳而又完美的旨意”。(罗马书12:2)你是否能够察验自己的信仰,证实它是以圣经为根据的呢?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上帝绝不想你跟住在“全地”的人一样,受撒但所蒙蔽。——启示录12:9。
导师是必须的吗?
耶稣并没有交几卷书给门徒,然后说:“你要的答案全在里面。回家自己看好了。”他表现耐心,仁慈地教导他们认识上帝的话语。那些接受他教导的人也采纳他的教导方式,去教导别人。我们且以门徒腓力为例。腓力向诚心正意的埃塞俄比亚宦官传道,这个宦官由于跟犹太人来往,得以熟识圣经。可是这个人需要别人的帮助。因此上帝指引腓力去帮助他,腓力是当日基督徒会众的代表。假如这个宦官拒绝跟人讨论宗教,他就没有机会认识耶稣在上帝旨意里所担任的角色了。在寻求真理方面,这个埃塞俄比亚宦官为所有人立下多么优良的榜样!——使徒行传8:26-39。
你是否愿意像这个埃塞俄比亚宦官一样,跟人谈论自己的信仰,并提出相关的问题吗?这样做必定使你得益不浅。耶和华见证人很乐意跟所有衷诚渴望认识圣经观点的人讨论圣经。见证人不会提出个人的主张,相反,他们努力向人表明圣经本身的看法。
埃塞俄比亚宦官学到一些跟耶稣基督有关的重要道理,例如,上帝怎样运用他来拯救人类。今天上帝的旨意比公元1世纪更接近完成的阶段;令人懔然生畏的奇事行将在地上发生。正如接着的文章表明,未来发生的奇事会影响到地上每个人。当然,我们到时会有怎样的结局,完全视乎我们现在表现怎样的态度,采取什么行动而定。
[脚注]
a 要找到证明圣经是上帝话语的证据,请看纽约守望台圣经书社出版《圣经——上帝的话语抑或人的话语?》。
[第7页的图片]
埃塞俄比亚宦官乐意跟别人谈论圣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