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谓艺术?警醒!1995年 | 11月8日
-
-
何谓艺术?
《儆醒!》杂志驻西班牙通讯员报道
在你有生以来所看过的景象当中,哪一个才是绝美之景?是绚烂多彩的日落、白雪盖顶的山脉、繁花似锦的沙漠,还是色彩斑斓的秋日树林?
大地风光如画,实在令人神往,我们当中大部分人都会对某些奇美的景象念念不忘。要是可能,我们大都喜欢在乐园般的环境度假,把最难忘的景象拍摄下来,留为纪念。
你下次凝神欣赏这些未受破坏的壮丽景色时,不妨问问自己以下的问题。假如美术馆的每一幅画都是出自“无名氏”之手,你岂不会觉得美中不足吗?你如果对画展赞赏不已,每一幅都是超凡之作,别有一种华美,你当然想知道画家是谁,对吗?那么,我们只顾欣赏大地的壮丽奇观,却把创作这些结晶的艺术家置之不理,我们应当就此感到满足吗?
诚然,有些人声称自然界并没有艺术这回事,他们认为艺术不但需要人运用创作技巧,同时也需要人具备鉴赏力。不过,这样的定义也许过于狭隘。艺术究竟是什么?
艺术之定义
给艺术下一个人人都满意的定义是没有可能的。不过,《韦氏第九新大学辞典》所下的定义颇为恰当,艺术就是“刻意运用技巧和创作想象力,尤指创作美术品方面而言”。根据这个解释,我们可以说艺术家不但要掌握技巧,同时也要具备创作想象力。他只要善用这些才能,就可以造出令人赏心悦目的作品。
创作技巧和想象力是否仅限于人为的艺术作品才可以表现出来呢?环顾四周的大自然,这样的创作才华岂不是显而易见吗?许多人一眼就看出自然界其实在在都展现出卓绝不凡的创作技巧和想象力。
在世人眼中,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参天红杉、太平洋一望无际的珊瑚礁、雨林瀑布的壮观奇景,以及非洲草原的浩瀚兽群都是独创一格的奇观,价值比“蒙娜·丽莎”肖像画珍贵得多。由于这个缘故,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就把美国的红杉国家公园、在阿根廷和巴西交界的伊瓜苏瀑布、澳洲的大堡礁和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国家公园定为人类“世界产业”的一部分。
这些天然奇珍异宝与人为艺术杰作都一同被归入世界产业之列。为什么呢?目的是要保存任何具有“异常珍贵价值”的文物胜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不管是印度的泰姬陵还是美国的大峡谷,两者的美都别具一格,为了造益后世,这些胜地是值得保护的。
然而,你并不一定要远赴国家公园才可以观赏创作技巧。你的身体就是个无与伦比的例证。古希腊的雕塑家把人的体态美视为优秀艺术的典范,他们力图以尽善尽美的方式把人的体态表现出来。如今我们既然熟悉人体的运作过程,就可以细心欣赏人体设计和创造所需的无上本领。
创作想象力又怎么样?且看看孔雀开屏,尾羽图案精美夺目;娇嫩的玫瑰盛开,绚丽无比;还有耀眼的蜂鸟在空中蹁跹,舞姿优美动人。这些宜人的景象即使还未在画布或照片上出现,本身已显出无比的艺术才华。箭根薯百合花的淡紫色花丝把《全国地理杂志》的一位作家迷住了。他问一位年轻的科学家这些花丝有什么目的。科学家言简意赅地回答说:“花丝展示上帝的想象力。”
自然界不但展现超卓的技巧和丰富的创作想象力,同时也给艺术家带来源源不绝的灵感。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艺术家与大自然心心相印。娇花绽放,色彩层次鲜明,无限妩媚的花朵轻弯小蛮腰,为的是要向艺术家细诉心曲。”
有些艺术家试过刻意模仿大自然的美,但不得不公开承认自己望尘莫及。米开朗基罗公认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他坦言:“跟上帝的完美杰作相比,真正的艺术作品简直相形见绌。”
像艺术家一样,大自然的美也教科学家叹为观止。数学物理学系教授保罗·戴维斯在《上帝的意念》一书里解释说,“提起大自然,甚至讲究实际的无神论者也会肃然起敬,他们怀着景慕之心探索自然界的奥妙,对大自然的壮观心醉神迷。这样的敬慕之情其实跟崇拜并无二致。”我们可以从这点获得什么启发呢?
艺术结晶的原作者
美术学生如果想对艺术家的作品有全面的了解,有多一点赏识,就先要熟悉他的个人背景。学生意识到艺术家的作品就是他本人的写照。同样,大自然的艺术也把原作者——全能上帝的品格反映出来。使徒保罗解释说:“上帝那些看不见的特质,……从他所造的东西就可以明白。”(罗马书1:20)更重要的是,地球的创造主绝不是无姓无名的。正如保罗向当日雅典的哲学家指出,“[上帝]离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远。”——使徒行传17:27。
上帝所创造的艺术品并非是毫无目的之作,也不是仅凭机遇碰巧产生的。这些艺术杰作不但给我们增添人生乐趣,同时也把伟大无伦的艺术家的创作技巧、想象力和高贵品质显露无遗。这位艺术家就是宇宙的设计者耶和华上帝。下篇文章会进一步探讨,我们可以怎样加深对这位伟大无伦的艺术家的认识。
[第3页的图片鸣谢]
Musei Capitolini, Roma
-
-
现今最受冷落的艺术家警醒!1995年 | 11月8日
-
-
现今最受冷落的艺术家
“大自然是上帝的杰作。”——托马斯·布朗爵士,17世纪医生。
达芬奇、伦勃朗、梵高——这些都是人所共知的名字。你也许从未欣赏过他们的原作,却深知他们是举世闻名的大画家。凭借个人的艺术作品,他们得以永垂不朽。
上述的大画家把神秘莫测的微笑、打动人心的肖像、大自然的旖旎风光保存在画布上。他们的名画至今仍不断启发观赏者的想象力。即使跟这些大画家相隔数百年,我们也同样被这些景象迷住了。
我们虽然不是艺术家,也不是艺术评论家,但仍能识别哪些是卓尔不群的艺术结晶。我们所以赞赏某位艺术家的作品,是因为我们像他一样具有审美眼光。我们对颜色、形状、图案和光线都非常敏感;这种敏锐感已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我们也许把其看作理所当然。毫无疑问,大家都喜欢用悦人眼目的图画或装饰品点缀住所。虽然品味因人而异,但大部分人无疑都赋有审美眼光。这种天赋能够帮助我们进一步亲近创造主。
审美天赋
人有许多特性是动物所没有的,其中一种就是审美眼光。《综合艺术论文——艺术通史》这部著作指出,“人可说是具有审美能力的动物。”由于与动物迥然有别,我们会用不同的眼光观赏大自然。狗懂得欣赏瑰丽的日落吗?
是谁把我们造成这样的?圣经解释说,“上帝就照着自己的形像造人,乃是照着他的形像造男造女。”(创世记1:27)这并不是指人类始祖貌似上帝,而是指他们生来就具备像上帝一样的特性,其中一种就是审美能力。
脑子会进行某些高深莫测的过程,使人能够领会事物的美。首先,我们要是深受某种声音、气味、色彩,或物件的形状所吸引,身体的官能就会把这些资料传送到大脑。然而,传递信息的电化脉冲只能让我们知道四周所发生的事,却不能使我们产生美感。即使是同样的花草树木和雀鸟,我们的观感始终跟动物大不相同。这些东西也许未必能提供即时的实际裨益,却至少为我们增添乐趣。与动物脑袋截然不同的是,我们的脑子能够辨识这些东西的艺术价值。
审美能力不但触动我们的心弦,同时也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充实。玛丽是西班牙的居民。多年前11月一个傍晚,她站在僻远的湖边观赏日落;对于当时的情景,她依然记忆犹新。玛丽说:“一群接一群的鹤鸟迎面飞来,互相叫唤。夕阳西下,天空红霞灿灿。成千上万的鸟儿展翅高飞,形成蛛网式图案。这些候鸟每年都从俄罗斯和斯堪的纳维亚移栖西班牙。当时的景象实在瑰丽无比,我禁不住掉下泪来。”
为何会有审美天赋?
在大部分人看来,与生俱来的审美能力清楚表明,仁爱的创造主确实存在。他希望聪慧的受造物能够欣赏自己的艺术杰作。我们把审美天赋归功于仁爱的创造主是多么合情合理,这样做也令我们深感满足。圣经阐明“上帝就是爱”,爱的精髓在于分享。(约翰一书4:8;使徒行传20:35)耶和华乐意跟我们分享他的艺术创作。即使是最优秀的音乐作品,如果从没有人欣赏,乐曲的妙处就会尽失,从未展出过的绘画佳作也一样。艺术创作是供人分享、欣赏的;如果没有观赏者,艺术品就会变得索然无味了。
照样,耶和华创造美丽无伦的杰作,目的也是让世人分享、欣赏的。事实上,人类始祖的家就是一个广阔的乐园称为伊甸,意思是“愉快”。上帝不但使地球遍满他的艺术杰作,同时也赐给我们观赏的能力。绝妙之作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正如保罗·戴维斯所评论,“有时大自然看来像要‘特意’制造一个趣味盎然、丰富多采的宇宙。”我们觉得宇宙趣味盎然、丰富多采,正是因为耶和华“特意”把我们造成具有学习和欣赏的能力。
难怪古今文化都不约而同表扬大自然的美,不论是石窟画家还是印象派画家,大家都争相模仿自然界的美景。数千年前,在坎塔夫里亚省阿尔塔米拉的岩洞壁上,西班牙北部的居民刻了轮廓鲜明的动物图像。百多年前,印象派画家走出画室,奔向大自然;他们力图捕捉原野花卉的鲜艳色彩,又尝试把水波所反射的颜色变化表现出来。甚至年幼的孩童也深受漂亮的事物所吸引。事实上,只要有颜色粉笔和画纸,大部分孩童都喜欢运用想象力,把自己最欣赏的景象描绘出来。
现今许多成人都喜欢把名山胜迹拍摄下来,留为纪念。即使没有照相机,我们也可以在脑海里重温数十年前所看过的美丽景象。上帝创造我们,显然是要我们在地上的家园里享受生活乐趣;他把我们的家点缀得五彩缤纷。(诗篇115:16)然而,上帝还有另一个理由要赋予我们审美的能力。
‘他的特质清楚可见’
随着我们不断提高自己对天然艺术的欣赏力,我们就能够对创造主有更深刻的认识。他的伟大创作随处可见。有一次,耶稣叫门徒仔细看看加利利境内的野花。他说:“向野地里的百合花学个教训,看看它们怎样成长吧;它们不劳碌,不纺纱;可是我告诉你们,就是所罗门享尽荣耀的时候,他所披戴的还不如这花一朵呢。”(马太福音6:28,29)娇小的野花足以提醒我们,上帝对人类的需要并非漠不关心。
此外,耶稣也指出,你可以凭某人的“果实”,也就是作为,判断他的为人。(马太福音7:16-20)同样,我们也可以期望,只要细心观赏上帝的艺术创作,我们就可以深入了解他的品格。因此,“自从创造世界以来”,上帝有什么‘特质是清楚可见的’呢?——罗马书1:20。
诗篇的执笔者赞叹说:“耶和华啊,你所造的何其多!都是你用智慧造成的。”(诗篇104:24)上帝给地球“绘制”的动植物美不胜收,甚至在调配颜料方面,他的智慧都是显露无遗的。法布里希和赫尔马尼在《颜色——平面造型艺术设计与美学》一书里指出,“颜色既能振奋人心,又能悦人眼目。”调和的色彩、鲜明的对比触目皆是,这样的颜色搭配不但赏心悦目,也令人精神焕发。最引人注目的也许是彩虹光所产生的颜色效果:变幻斑斓的彩虹色。这是巧妙设计的有力明证!
蜂鸟披着一身虹彩,这个斑斓景象尤为常见。a它们的羽毛这么绚丽耀目,究竟是由什么促成的?蜂鸟的羽毛非常独特,上端(头三分之一)能够把阳光折射成彩虹色,有点像棱柱射出七色光彩一样。蜂鸟有不少俗称,例如红宝石、蓝宝石、绿宝石等,这正好表明它们就像闪烁耀目的宝石一样,发出红色、蓝色和绿色的光辉。莎拉·戈德温在《蜂鸟》一书里问道:“这些纤美的动物极其可爱动人,它们到底达成什么目的?”她回答说:“就科学家所知,除了令人一饱眼福之外,蜂鸟在地上并无什么目的可言。”毫无疑问,在调配颜料方面,世上从来没有画家能够这么挥洒自如!
瀑布雷鸣、潮汐涨退、波涛澎湃、森林的参天古木随着阵风婆娑舞动——我们只要欣赏一下这些大自然的壮观,就可以觉察出上帝的能力。像幽静宜人的景象一样,充满活力的艺术杰作也同样动人心弦。美国著名博物学家缪尔有一次描述,加利福尼亚州内华达山脉的花旗松遭风暴吹袭的情景:
“花旗松虽然比较幼嫩,也高达100尺左右。毛茸茸的树梢在风中轻快摇曳,婆娑起舞,恍似欣喜若狂。……暴雨倾泻而下,袅娜的树梢全然飘动,飒飒作响;树枝来回晃悠,上下蹁跹,左旋右转,勾画出各种横直曲线,变化多端实在难以形容。”正如诗篇的执笔者在数千年前写道,‘狂风……要赞美耶和华’;上帝具有超绝的能力,这只是其中一例而已。——诗篇148:7,8,《新译》。
很久以来,日本人都一直认为娇美的日本鹤是爱的象征。鹤鸟的求偶式舞蹈既复杂又娇媚,像芭蕾舞那么婀娜多姿。这些富有表演天分的雀鸟极其珍贵,日本政府已把它们归入“天然奇珍异宝”之列。鹤鸟终身配对,长相厮守约逾50年,日本人因此认为它们是忠于配偶的典范。
上帝的爱又怎么样?饶有趣味的是,圣经把耶和华对手下忠仆所提供的仁爱保护,比作母雀把幼雏隐藏在翅膀荫下,以免遭受风吹雨打。申命记32:11谈及母鹰“搅动巢窝,飞翔在雏鹰之上,扇展翅膀,接取雏鹰,背在自己的两翼之上。”(《新译》)母鹰这样做,目的是要鼓励雏鹰振翅学飞。虽然鲜为人见,但据报有人曾目睹母鹰把幼雏背在翅上,帮助它们在天际飞翔。——诗篇17:8。
我们只要细心观察四周的自然界,就会留意到若干正在发挥作用的大自然法则,这一切正好把上帝的各种品格特性显露无遗。
丰富多采令生活充满情趣
上帝的创造杰作触目皆是,明显的特色就是种类繁多。植物、雀鸟、动物和昆虫的种类何其丰富多采,实在叫人大感惊讶。在热带森林里,仅是一公顷的面积就可能藏有300种树木和4万1000种昆虫;三平方公里的地区足以成为1500种蝴蝶的栖息地;一棵树也可以是150种甲虫的家园!正如没有两个人是完全相同的,橡树或老虎的情形也一样。世上的艺术家无不重视原创能力,然而这种能力却是大自然的天赋特色。
当然,我们仅是简略提及天然艺术的几方面。我们只要细心观察其中的艺术结晶,就可以辨识上帝的不同品格特征。如果要了解上帝的品格,我们就需要运用他所赋予的审美能力。我们可以怎样学会对伟大无伦的艺术家表现进一步的赏识呢?
[脚注]
a 不少蝴蝶都有彩虹色翅瓣,且以美洲热带闪蝶为例,有些类型的翅面附有鲜蓝色金属光泽。
[第7页的附栏]
我们需要知道谁把我们造在世上
有一次,圣经翻译家罗纳德·诺克斯跟科学家约翰·斯科特·霍尔丹讨论神学。霍尔丹推论说:“既然宇宙有数以亿万计的行星,至少一个行星有生物存在岂不是必然的结论吗?”
诺克斯回答说:“先生,如果苏格兰场的侦缉人员在你的行李箱内发现一具尸体,你会告诉他们:‘世上有无数的行李箱,谅必有一个会载着尸体吧?’我认为警方仍想知道谁把尸体放在行李箱内。”——《利特尔与布朗共同搜集的趣闻轶事》。
除了满足好奇心之外,我们还有另一个理由要知道谁把我们造在世上,那就是要把荣耀归给应得的一位。傲慢的评论家要是把天才画家的作品评为油画店碰巧产生的作品,你认为这位画家会有怎样的反应?同样,我们如果把宇宙创造主的艺术结晶归功于盲目机遇,这岂不是大大侮辱他吗?
[鸣谢]
Courtesy of ROE/Anglo-Australian Observatory, photograph by David Malin
[第8页的图片]
鹤群振翅飞翔
西班牙阿尔塔米拉的石窟画
[第9页的图片]
海豚、蜂鸟和瀑布显露伟大艺术家的不同品格
[鸣谢]
Godo-Foto
Godo-Foto
G. C. Kelley, Tucson, AZ
-
-
怎样观赏四周的美景警醒!1995年 | 11月8日
-
-
怎样观赏四周的美景
“不论用什么语言,我们最初表达的言词之一就是‘让我看看!’”——小威廉·怀特。
小孩睁大眼睛看蝴蝶拍翅而飞,老年夫妇凝视绚烂的日落,家庭主妇欣赏自己所插的玫瑰花,——这刻他们都不约而同把注意集中在美丽的景物之上。
既然上帝所创造的美物随处可见,我们就不一定要出外旅游才可以细意观赏。令人生畏的景象也许远在他方,不过近在咫尺也可观赏到动人的杰作。更重要的是,你需要知道怎样着手。
一句谚语说得不错,“情人眼里出西施。”虽然四处都有美景,但不是人人都会敏于留意。美丽的景物可能要借助画家的笔触或摄影技术,才能唤起大众的注意。事实上,许多艺术家都相信,成名与否得视乎个人的洞察力,眼光甚至比笔法更为重要。莫里斯·格罗泽在《画家的鉴赏力》一书里解释,“画家凭眼光绘画,而不是靠双手的。他无论看见什么,只要眼光锐利,就可以将其描绘出来。……眼光锐利就是关键所在。”
不管我们是不是艺术家,我们都可以学会用清晰的目光注意四周的美景。换句话说,我们要用新的角度外出观看事物。
关于这点,博物学作家约翰·巴雷特强调亲身体验的价值。他说:“要亲自看看和接触动植物,也要多嗅闻、多聆听大自然的气息,没有什么能替代这样的亲身经历。要把美景铭记在心坎里。……无论在哪里,我们都要首先纵目四顾,享受其中的美景,然后再仔细看看。”
我们究竟应该注意些什么呢?我们起初可以学习注意构成美感的四个基本要素。耶和华的创作丰富多采,我们一般都可以在各种创造物身上看到这些要素。我们越经常停下来观察上帝的伟大创作,就越发对他的艺术才华赞叹不已。
辨识美的要素
形状和图案。世界四周的事物都充满各种不同的形态、形状。有些是线条图案,例如一丛丛细长的竹柱;另一些是几何图形,一个例子就是蜘蛛网。其他则是不定形的,比如变幻无常的云雾。不论是珍奇的兰花、螺旋形贝壳,还是光秃秃的树枝,许多不同形态都是妩媚动人的。
同一的形状即使重复多次,也可以构成悦人眼目的图案。且举例说明。试想象一下森林的丛丛树干。树干形状虽然各有不同,但也有相似之处,其构成的图案又异常悦目。如果要辨认这些树干的形状及图案结构,就一定要有光线才行。
光线。光线强弱有致使美丽的形状倍添新趣。光线不但使细节显得突出,同时也给质感添上色彩,别有一种神韵。光线会随着时分、季节、气候,甚至居住环境而变化。云霞漫天,光线柔和,最适宜就是欣赏野花或秋叶的明暗层次;在朝日晚霞的衬托下,峻岭奇峰也显得分外迷人。在北半球,融融的冬日给田园风景添上浪漫色彩。另一方面,灿烂的热带阳光把清澈的大洋浅岸变为潜水人士的乐土。
虽然这样,还有一个要素是不可少的。
颜色。颜色使四周的景物显得生气勃勃。景物虽然可以凭形状区别,颜色却把不同景物的独特之处显露无遗。此外,颜色如果搭配恰当,就会使精美的图案和谐一致、别具一格。令我们触目的可能是炽热绚烂的红与橙,也可能是柔和恬静的蓝与绿。
试想象一下,林中空地上点缀着簇簇黄花。晨曦照耀,清风徐来,盛开的黄花看起来格外鲜艳夺目;纵目远望,阴沉的树干拥着朝阳。前后景物相映成趣。我们已构想出一幅美丽的图画来,现在要做的只不过是给画“装上框架”,这就是构图的作用所在。
构图。构图是由形状、光线和颜色这三个基本要素共同组成的。就这方面来说,我们所担任的观赏者角色确实举足轻重。我们只要前跨、后退、侧移两三步,又或者攀上高处、走往低处,看起来景物的位置就有所不同,光线也有所差别。这样,我们就可以按个人的喜好把景物细意剪裁,把自己所欣赏的部分保存下来。
每当我们遇见壮丽的景物,脑海就自然会构想出一幅以附近的花草树木作为衬托的风景画。然而,我们如果仔细留意,脚下还有许多精细美妙的景物可供欣赏哩。
巨细无遗
上帝的一切创作都瑰丽绝伦、巨细无遗。我们一旦学会留意细节,生活就不愁缺乏乐趣。把细节合并起来,也别有一种和谐悦目的效果。细节仿佛微型画一样,点缀着大自然的巨大画布。我们只需弯腰细察,就可以欣赏到这些微型画了。
摄影家萧约翰在《大自然特写》一书里描述这些画中画说:“每次就近观看大自然的细节,我总是不由自主地想仔细一看再看,每次都叫我惊奇不已。……首先,我们看见广阔的远景,接着是画角的一片色彩。仔细再看之下,原来是娇媚的鲜花,还有一只蝴蝶在花间飞舞。蝴蝶的翅膀显出清晰的图案,每个翅瓣都完美无缺,排列得十分精致。我们如果真的明白,连蝴蝶的翅瓣也设计得美轮美奂,就不难叹服大自然的设计真是多么十全十美了。”
无论大小,大自然的艺术总是赏心悦目的,并且能够帮助我们进一步亲近创造主。耶和华劝勉说:“你们向天举目吧!”不管是天空的星宿还是上帝的其他创作,我们只要停下来观看、凝视、甚或遐想,我们就会受到提醒“创造了这些万象”的那位是谁。——以赛亚书40:26,《新译》。
观察入微之辈
在圣经时代,上帝的仆人对受造众生特别感兴趣。据列王纪上4:30,33所载,“所罗门的智慧超过东方人……的一切智慧。他讲论草木,自黎巴嫩的香柏树直到墙上长的牛膝草,又讲论飞禽走兽、昆虫水族。”
所罗门对创造奇观深感兴趣,部分原因可能在于父亲所立的榜样。大卫在少年时期是个牧人,经常沉思上帝的伟大创作。壮丽雄伟的天空尤其令他叹为观止。他在诗篇19:1(《新译》)写道:“诸天述说上帝的荣耀,穹苍传扬他的作为。”(可参阅诗篇139:14。)很明显,大卫由于经常与受造众生接触,所以能够进一步亲近他的上帝。同样,我们也可以效法大卫的榜样。a
借着认识和体会上帝的艺术创作,我们就能像这些敬虔男子一样振奋精神,这样做也为我们的一生平添不少乐趣。今日的娱乐往往流于低级趣味,现今的世界既然充斥着这样的娱乐,对我们自己及家人来说,观赏耶和华的创造物无疑是对身心有益得多的活动。人如果向往在上帝所应许的新世界里生活,就可以永远享受这样的消遣。——以赛亚书35:1,2。
除了观赏四周的艺术创作之外,我们还要认识这位艺术大师的各种特质;我们一旦这样做,就无疑会受到感动要响应大卫的赞美:“[耶和华]啊!在众神之中,没有能和你相比的,你的作为也是无可比拟的。”——诗篇86:8,《新译》。
[脚注]
a 其他圣经执笔者,例如亚古珥和耶利米等,也是善于观察的博物学家。——箴言30:24-28;耶利米书8:7。
[第10页的图片]
图案和形状、光线、颜色和构图的例子
[鸣谢]
Godo-Fot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