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马面面观警醒!2001年 | 7月8日
-
-
罗马面面观
《儆醒!》意大利撰稿员来稿
“我想,罗慕路斯[传说在公元前753年建立罗马的人]一定是在起初就得到神谕,知道终有一天,这个城市会成为一个强大帝国的首府和发源地。”——西塞罗,公元前1世纪的罗马演说家兼政治家。
就像其他拥有数千年文化的城市一样,罗马有过很多不同的面貌,一个又一个世纪过去后,这些面貌也留下了各自的印记。你想看看这些不同的面貌吗?现在是时候了。耶和华见证人将于2001年8月10-12日,分别在罗马、巴里、都灵和米兰举行大会。假如你应邀参加这些大会,那就更是参观罗马的大好时机了。
你想看罗马的哪一面呢?是远古的罗马,共和国时期的罗马,还是帝国时期的罗马?较近期一点,还有中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的、巴罗克时期的,以及现代的罗马。想看真一点吗,你还可以看看罗马的教宗、平民和贵族的生活面貌。不论你身处这个大都会的哪一个角落,都能找到惊喜。
罗马古城
最初的罗马人居于铁器时代的茅屋村落。这些村落看来远早于公元前8世纪已出现,坐落在一个洼地周围的山冈上,附近是当时台伯河的一个浅滩。由于昔日那一带周围的高地都易于辨认,所以相传罗马是在七个山冈上建起来的。那七座山冈的名字是:奎里纳莱山、维米纳莱山、埃斯奎利诺山、卡埃利安山、阿文蒂诺山、帕拉蒂诺山和卡皮托利诺山。今天,罗马城中有一些地区,也是以其中几个名字来命名的。
如果你决定到罗马一游,记得要带一本准确的旅游指南和一张罗马市的地图。大约二千年前的古罗马人所见到的,说不定你也能略窥一二呢。
到古罗马广场参观
一本旅游指南说:“在古代的罗马,古罗马广场是政治、商业和司法活动的中心。”你可以在帝国论坛路找到广场的主要入口。只要乘地下列车或公共汽车,就可以到达。
广场一带最著名的历史遗迹,就是罗马帝国时代的代表建筑物——大斗兽场,也叫做弗拉维竞技场。大斗兽场高48米,相等于一幢16层高的现代楼房。它约莫有190米长,155米宽,并有80个入口,足可容纳5万5000名观众!大斗兽场是罗马皇帝韦斯巴芗在公元72年下令兴建的。当你站在这座建筑物的旁边时,可以想想这些有关资料。假如大斗兽场的墙壁懂得说话,它们定会告诉我们更多关于大斗兽场的历史!
一些最近的发现显示,大斗兽场所以能够竣工,实在有赖于罗马军团掠夺回来的战利品。这些战利品是罗马军队在犹地亚的战役中获胜后夺得的,而这场战役的高潮,就是耶路撒冷在公元70年被毁灭。(马太福音24:1,2;路加福音21:5,6)有数百年之久,人们在这竞技场里进行残酷的格斗。很多人以为曾有基督徒在这里殉道,但事实看来并非这样。a
大斗兽场旁边的提图斯凯旋门,就是为了庆祝这场胜利而建的。你可以在凯旋门的内壁,看到游行队伍凯旋而归的情景,队伍中还有被迫示众的犹太俘虏,以及圣殿的神圣陈设品。那些犹太俘虏很可能经过凯旋门现时所处的位置!
另外一座闻名遐迩的古建筑就是万神庙。这座建筑物不但外形宏伟,而且也保存得相当好。万神庙本来是一座献给众神的异教殿宇,但现在已成了天主教圣堂。罗马皇帝哈德良(公元76-138年)曾在英格兰北部兴建长城用来御敌,并因此声名远播,而万神庙这项罗马工程学上的杰作,也是他设计出来的。这幢圆形建筑物的高度和直径完全相等,都是43.4米。
不论是大竞技场,是帕拉蒂诺山,还是其他许多不同的遗址和古迹,都叫我们禁不住幻想自己穿越时空,回到过去游览一番。图拉真和奥勒利乌斯等皇帝所建的古方尖塔,还有雕刻的圆柱,现在仍然矗立在市内各处。它们进一步叫我们想起圣经历史中的第六个世界霸权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和强盛的国势。
使徒时代的罗马
虽然使徒时代的基督教很快就被有名无实的基督教所取代,可是我们还是可以在这个城市瞥见早期基督徒的一些生活片段。例如,当我们到阿庇亚大道参观时,很自然会想到那段关于保罗的记载。当日,使徒保罗的基督徒弟兄陪他一起上路,直至到达罗马为止。(使徒行传28:14-16)然而,我们要小心,不要随便相信所有流传下来的故事。例如,在古罗马广场附近,有一座马麦丁监狱,据称使徒彼得曾被囚在那里。可是,圣经并没有说过彼得曾经踏足罗马。
当你身处阿庇亚大道一带时,或许你会喜欢顺道参观一下有名的地下墓窟。地下墓窟是一条绵延几百公里的通道,用来埋葬死人。一些考古学的证据显示,使用这个墓窟的人崇拜死人和殉教者,也相信灵魂不死,这表示他们已经不再跟从耶稣本来的教训。b
文艺复兴使罗马大为改观
由于教宗的权力日增,威望也日隆,再加上其他因素,所以自文艺复兴时代(公元14-16世纪)开始,罗马的外观起了巨大的变化。不少艺术家、建筑师和工匠都被召到教廷工作,当中最有名气的可算是米开朗琪罗了。你可以在梵蒂冈找到他的名作,例如西斯廷圣堂的壁画《最后的审判》,和天花板上的壁画。你从梵蒂冈博物馆进入圣堂,就可以看见这些画作。值得留意的是,《最后的审判》并没有描绘炼狱的情景。
你可以在罗马的圣彼得镣铐教堂,找到米开朗琪罗的另一件艺术品:摩西像。圣彼得大教堂的很多部分,都是米开朗琪罗设计的,而教堂也保存着一些艺术杰作,例如米开朗琪罗的《圣母怜子像》,他所雕刻的是死去的基督躺在母亲的怀里。
圣彼得大教堂有很多地方,都写着上帝名字的四个希伯来字母,代表上帝的圣名耶和华。如果你是耶和华见证人,这个特色可能令你感兴趣。你可以在克雷芒十三世的墓碑上和献主小堂里,找到这几个字母。
宏伟壮观的巴罗克风格
罗马最宏伟的一面,相信就是城中巴罗克式的建筑和艺术了。一部百科全书说,巴罗克风格“规模宏大,而且非常注重雕琢”。这种艺术风格在16世纪末出现,到了18世纪,它已经演变为比较轻松亲切的洛可可风格。在圣彼得大教堂里,有一座贝尔尼尼为教宗亚历山大七世建造的纪念碑,它就是一件巴罗克风格的代表作。贝尔尼尼是个最受教宗重用的艺术家,他使罗马的教堂、宫殿、雕塑和喷泉改头换面。你可以到圣彼得大教堂前的广场看看,围绕这个广场四周的壮观柱廊,就是贝尔尼尼设计的。你也可以参观一下“罗马中心地带那既堂皇又对称的前厅”——人民广场。在罗马,巴罗克风格和贝尔尼尼的作品,可谓无处不在!当你参观特雷维喷泉、诺沃那广场的四河喷泉和摩尔人喷泉等喷泉的时候,记得留意一下它们的特色。
现代的罗马
今天,罗马城的设计已没有多大改动。最近的一次大型工程,是在20世纪30年代进行的,就是兴建罗马世界博览村。这项工程在墨索里尼统治期间进行,目的是为了歌颂法西斯主义。
现时,罗马的市政官员正致力保存城中无价的艺术遗产,并给予适当的重视,好让人们在街道、广场和市内一百多家博物馆里欣赏到这些遗产。但是,在你出发参观博物馆、纪念碑和古迹前,最好先浏览互联网的相关网页,或参看一本好的旅游指南,以搜集这些地方开放时间的资料。
人所共知,罗马是梵蒂冈的所在地,但这里也有很多不同的宗教。耶和华见证人在这里设有分社办事处和一座大会堂。大罗马区差不多有一万名耶和华见证人,分属于130群会众和小组。除了意大利语外,他们也以其他12种语言举行聚会。他们欢迎你到任何一所王国聚会所参加聚会。
因此,不论你想看看哪一面的罗马,我们都请你亲自前来,因为正如德国作家歌德说:“惟有身在罗马,才能认识罗马。”
[脚注]
-
-
罗马面面观警醒!2001年 | 7月8日
-
-
[第14页的图片]
提图斯凯旋门,上有抢掠耶路撒冷圣殿的雕刻
[第14页的图片]
大斗兽场
[第15页的图片]
奥勒利乌斯圆柱
[第15页的图片]
阿庇亚大道
[第15页的图片]
万神庙:曾是献给众神的异教殿宇,现已成为天主教圣堂
[第16页的图片]
西斯廷圣堂内的《最后的审判》(细部),米开朗琪罗作品
[第16,17页 的图片]
贝尔尼尼的四河喷泉
[第17页的图片]
耶和华见证人的分社办事处
[第17页的图片]
特雷维喷泉
[第17页的图片]
神话中建立罗马的罗慕路斯和雷穆斯,传说一只母狼给他们哺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