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好一个生来瞎眼的男子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人物
-
-
医好一个生来瞎眼的男子
犹太人在圣殿里要用石头打耶稣,可是他却没有离开耶路撒冷。后来他在安息日和门徒在城里经过,遇见一个生来瞎眼的男子。门徒问耶稣:“拉比,这人生来是瞎眼的,是谁犯了罪?是这人呢?是他父母呢?”
正如有些律法师所相信一般,也许门徒也相信人可以在母腹里犯罪。但耶稣回答说:“也不是这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是要在他身上显出上帝的作为来。”这人并不是由于自己或父母犯了某种过错而遭受瞎眼的报应。由于第一个人亚当犯了罪,使全人类陷入不完美之中,从而导致种种缺陷,如生来就瞎眼等。这人的缺陷如今使耶稣有机会彰显上帝的作为。
耶稣强调他行这些事乃是当务之急,他说:“趁着白日,我们必须做那差我来者的工;黑夜将到,就没有人能做工了。我在世上的时候,是世上的光。”不久,耶稣的死亡会使他陷入坟墓的黑暗中而不能再有所作为。但在目前,他仍是世上的光的来源。
耶稣说完这番话之后,便吐唾沫在地上,把唾沫与泥混和,抹在瞎子的眼上,对他说:“你往西罗亚池子里去洗。”男子遵嘱而行,他的视力果然恢复过来!这是他有生之日首次看见四周的景物,因此他从池子回来时多么欢欣雀跃!
那些认识他的邻舍和其他人都大感诧异。他们问道:“这不是那从前坐着讨饭的人吗?”有人说:“是他。”又有人说:“不是,却是像他。”然而,那人说:“是我。”
“你的眼睛是怎么开的呢?”众人都想知道。
“有一个人,名叫耶稣,他和泥抹我的眼睛,对我说:‘你往西罗亚池子去洗。’我去一洗,就看见了。”
“那个人在哪里?”他们问道。
“我不知道,”他回答说。
众人于是将这个从前瞎眼的人带到他们的宗教领袖法利赛人那里,法利赛人照样追问这人他的视力是怎样恢复过来的。这人解释说:“他把泥抹在我的眼睛上,我去一洗,就看见了。”
无疑,法利赛人理应为这个乞丐得以痊愈表示欢喜才对,可是他们非但没有欢喜雀跃,反而指责耶稣。他们声称:“这个人不是从上帝来的。”他们何以这么说呢?“因为他不守安息日。”然而,另一些法利赛人却纳罕说:“一个罪人怎能行这样的神迹呢?”他们当中遂起了纷争。
因此,他们问这人说:“他既然开了你的眼睛,你说他是怎样的人呢?”
“是个先知,”他回答说。
法利赛人拒绝相信这件事。他们认为耶稣一定和这人串通去欺骗众人。因此,为了解决争端,他们便召了乞丐的父母来查问一番。约翰福音8:59;9:1-18。
-
-
法利赛人蓄意不信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人物
-
-
从前瞎眼的乞丐复明之后,他的父母被召到法利赛人面前。他们战战兢兢,因为他们知道法利赛人早已商议好,若有人表示相信耶稣,便会被逐出会堂。这会使当事人在社区里与其余的人隔绝,从而陷入极度的困境中,贫穷的家庭所受的打击尤其大。因此,那人的父母很谨慎小心,步步为营。
法利赛人问道:“这是你们的儿子吗?你们说他生来是瞎眼的,如今怎么能看见了呢?”
那人的父母回答说:“他是我们的儿子,生来就瞎眼,这是我们知道的。至于他如今怎么能看见,我们却不知道;是谁开了他的眼睛,我们也不知道。”他们的儿子必然已经将事情的始末告诉他们,但他们却谨慎地说:“他已经成了人,你们问他吧,他自己必能说。”
法利赛人于是再次将那人召来。这次他们向他声称他们已有确凿的证据控告耶稣,想借此迫他就范。他们命令他说:“你该将荣耀归给上帝,我们知道这人是个罪人。”
那从前瞎眼的人并没有否认他们的指控,只是评论说:“他是个罪人不是,我不知道。”但他补充说:“有一件事我知道,从前我是瞎眼的,如今能看见了。”
法利赛人想从他的证词中找着把柄,于是再次问道:“他向你做什么?是怎么开了你的眼睛呢?”
那人埋怨说:“我方才告诉你们,你们不听,为什么又要听呢?”他讽刺地问道:“莫非你们也要作他的门徒吗?”
他的回答触怒了法利赛人。他们指责他说:“你是他的门徒;我们是摩西的门徒。上帝对摩西说话是我们知道的;只是这个人,我们不知道他从哪里来!”
卑微的乞丐对此表示诧异,他回答说:“他开了我的眼睛,你们竟不知道他从哪里来,这真是奇怪!”他们应当从这件事获得什么结论呢?乞丐提出一个大家都公认的前提:“我们知道上帝不听罪人,惟有敬奉上帝、遵行他旨意的,上帝才听他。从创世以来,未曾听见有人把生来是瞎子的眼睛开了。”因此结论应当是显而易见的:“这人若不是从上帝来的,什么也不能做。”
法利赛人对这么明确中肯的逻辑哑口无言。可是,他们仍然不愿面对事实,便对那人破口大骂说:“你全然生在罪孽中,还要教训我们吗?”于是他们将乞丐赶出去,看来是把他逐出会堂。
耶稣知道了法利赛人所行的事,便找着那人,对他说:“你信上帝的儿子吗?”
从前瞎眼的乞丐答道:“主啊,谁是上帝的儿子,叫我信他呢?”
耶稣回答说:“你已经看见他,现在和你说话的就是他。”
那人立刻跪在耶稣跟前说:“主啊,我信!”
耶稣接着解释说:“我为审判到这世上来,叫不能看见的,可以看见;能看见的,反瞎了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