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兰
(Elam)
1.闪的五个儿子之一,闪的子孙各有自己的“家族、语言、土地、国家”。(创10:22,31;代上1:17)圣经没有明确提到埃兰众子的名字。埃兰这个名字既指美索不达米亚东南边界的一个民族,也指当地的一个区域。
埃兰这个历史名称所指的地区,位于现今伊朗西南部的胡齐斯坦省。这个地区包括底格里斯河下游河谷东边的肥沃平原,由卡伦河和卡尔黑河灌溉,看来还延伸到毗邻平原北面和东面边界的山区,不过这两个边界的位置很不明确。人们认为,山区里曾有一个叫做安申的地区。据古代铭文记载,安申很早以前就是埃兰的一部分。埃兰位于肥沃新月地带东部尽头,可说处于边缘地带,是其中一个主要由闪族人统治的地区,居民多半是闪族人,也是闪族人跟其他种族相遇或融合的地区之一。这些种族是挪亚另外两个儿子的后代,主要来自雅弗家族。
亚述人和巴比伦人把埃兰称为“埃兰图”,古典希腊语作家则把这个地方称为“埃利迈斯”,有时也称为“书西阿纳”,这个称呼源自一度是埃兰首都的书珊城。在波斯帝国治下,书珊城是一座王城。(尼1:1;斯1:2)通往东南方及上到伊朗高原的贸易路线都经过这城。亚述和巴比伦的统治者为了控制这些贸易路线,经常侵犯埃兰。
语言 一般参考书提到埃兰时都声称,创世记的执笔者把埃兰列为闪的后代,只是基于政治或地理因素,因为埃兰人并不是闪族人。这个观点的根据是,埃兰人的语言不属于闪语族。然而研究显示,最早在称为埃兰的地区发现的铭文,“仅是一连串草草记在泥板上的图像,每个图像旁边标示数字。这些数字是一套由笔画、圆形和半圆形组成的简单符号……铭文的内容纯粹是关于经济或行政的。”(《闪族文字》,G.R.德赖弗著,伦敦,1976,2-3页)这些铭文被称为“埃兰语”的理由只有一个:铭文是在埃兰境内 发现的。
因此,主张埃兰人不属于闪族的论据,主要来自较后期的楔形文字铭文(人们认为这些铭文是公元前第二个千年的文物),以及比索通纪念碑上几篇内容相同,但分别以古波斯语、阿卡德语和“埃兰语”写成的铭文(公元前6世纪的文物)。人们认为,其中一些楔形文字铭文由埃兰人写成,用的是一种黏着型语言(把不同词根组合起来形成复合词的语言,有别于屈折语)。语文学家至今仍无法确定这种“埃兰语”跟任何已知语言的关系。
考虑上述资料时,我们不该忘记埃兰的后代最终聚居的地区,很可能早就有其他民族住在那里,甚至跟埃兰人同时住在一起,就像早期非闪族的苏美尔人住在巴比伦地区那样。英语《不列颠百科全书》(1959,第8卷,118页)说:“[称为埃兰的]整个地区住着许多不同的部落族群,当中大多数人说黏着型语言,但住在西部地区的是闪族人。”(楷体本书所排;见上册329页地图和附表)
单凭在埃兰地区发现的楔形文字铭文并不能证明,真正的埃兰人本来不是闪族人。从很多古代民族的事例可以看出这一点。由于受外族人统治或影响,这些民族采纳了母语之外的语言。另外,古代有些民族在商业活动和国际往还方面同时使用母语和另一种语言,比如阿拉米语成为很多民族的通用语。卡拉泰佩的“赫梯人”所写的铭文(看来写于公元前8世纪)用了两种语言,一种是“赫梯语”象形文字,另一种是古腓尼基语。在波斯的王城波斯波利斯,人们发现约三万块于大流士一世在位期间写成的泥板。虽然泥板上的铭文主要是用称为“埃兰语”的语言写的,但没有人把波斯波利斯称为埃兰人的城。
还有其他证据表明,说创世记第10章列出的国族完全按地理位置而不按家系划分,是不明智的。这些证据来自为埃兰王制作的雕像。考古学家鉴定,这些雕像的年代可追溯至萨尔贡一世的日子(据估计他在位的时间是公元前第三个千年末叶)。雕像不仅反映出典型的阿卡德人(闪族 的亚述-巴比伦人)形象,而且还刻了阿卡德语的铭文。(《图解圣经辞典》,J.D.道格拉斯编,1980,第1卷,433页)
历史 圣经第一次提到埃兰这个国家,是在关于亚伯拉罕(公元前2018-前1843)时代的记载里。当时,在死海地区,“埃兰王”基度劳玛跟同盟的王攻打几个迦南王的联军。(创14:1-3)圣经的记载表明,基度劳玛是同盟列王的领袖,对迦南列王有宗主权,出兵是要惩罚他们。(创14:4-17)这次出征的来回路程可能长达3200公里(2000英里)。即使对那时美索不达米亚的列王来说,这么长的行军也不是什么罕见的事。世俗历史证实,在公元前第二个千年初叶,埃兰人一度在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占统治地位。一个名叫库杜·马布克的埃兰官员成功占领重要城邑拉尔萨(位于吾珥北面,幼发拉底河岸边),并任命儿子瓦拉德·西恩做当地的王。值得留意的是,瓦拉德·西恩和里姆·西恩(瓦拉德·西恩的兄弟,后来接续他作王)都是闪族名字,这进一步证实埃兰跟闪族有关。
埃兰人在这段时期拥有的巴比伦地区霸主地位,被汉穆拉比推翻和中断了。直到公元前第二个千年初叶,埃兰才征服巴比伦,再次控制这个地区达几个世纪。人们认为,刻着著名的《汉穆拉比法典》的石柱就是在这段时期给人从巴比伦地区带到书珊,也就是现代考古学家发现石柱的地方。
后来,尼布甲尼撒一世(不是几个世纪后毁灭耶路撒冷的尼布甲尼撒)使埃兰再次沦为附庸,但此后埃兰仍然经常参与亚述和巴比伦的权力斗争,直到亚述皇帝西拿基立和亚述巴尼拔(亚斯那巴)最终击败埃兰军队,把一些埃兰人迁到撒马利亚各城。(拉4:8-10)另外,有些被掳的以色列人给带到埃兰。(赛11:11)亚述皇帝的铭文生动地描述了征服埃兰的那场战事。
亚述帝国没落以后,埃兰看来受雅弗人(雅利安人)统治。人们认为,几个世纪之前,米底亚人和波斯人就已经扩张到伊朗高原一带。米底亚人在基亚克萨里斯率领下,跟巴比伦人联手攻下了亚述首都尼尼微。但以理书8:2看来显示,从此埃兰就成为巴比伦的一个省。无论亚述帝国的瓦解对埃兰有什么直接影响,有一点是明显的:波斯人成功得到埃兰一个名叫安申的地区,因为波斯王泰斯佩斯、居鲁士一世、冈比西斯、居鲁士二世都被称为“安申王”。有些人认为,波斯人征服安申一事,应验了耶利米论到埃兰的预言(耶49:34-39),但多数学者认为,早在耶利米于公元前617年左右发出预言之前很多年,泰斯佩斯就已经征服安申了。
以赛亚书22:4-6预告,攻击犹大和耶路撒冷的人会包括埃兰的弓箭手。以赛亚还预告,埃兰人会跟米底亚人联手抢夺巴比伦(公元前539)。那时米底亚人受“安申王”波斯人居鲁士二世统治。(赛21:2)因此,在以色列人获释的事上,埃兰人也出过一分力。但由于埃兰曾在不同时期跟上帝子民的仇敌结盟,所以到了指定的时候,上帝就迫使埃兰跟其他国族一起喝他的烈怒之酒,下到坟墓里去。(耶25:17,25-29;结32:24)
公元33年五旬节,有几千人听见耶稣的门徒传讲信息,当中有些是埃兰人。他们听见门徒用当时埃兰地区所用的语言说话。(徒2:8,9)不过,正如耶利米书49:34-39预告,埃兰已不成一国一族,从此不复存在了。
2.可拉人米施利米雅的儿子,属利未部族,于大卫在位期间做守门人。(代上25:1;26:1-3)
3.沙沙克的一个儿子,便雅悯部族的一个族长。(代上8:24,25,28)
4.以色列一个家族的祖先,他的子孙中有1254人跟随所罗巴伯从巴比伦返回故土。(拉2:1,2,7;尼7:12)后来又有71个男丁随同以斯拉回乡。(拉8:7)在同意遣走外邦妻子的人中,有些是埃兰的子孙。(拉10:19,26)在尼希米的日子,埃兰家族的一个代表在契约上盖印。(尼10:1,14)
5.圣经称这人为“另一个埃兰”,也是一个家族首领。他的子孙中同样有1254人跟随所罗巴伯返回犹大。(拉2:31;尼7:34)
6.一个利未人,尼希米为耶路撒冷的城墙举行落成礼时他也在场。(尼12:2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