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革拉比列色(三世)
(Tiglath-pileser [III])
一个雄才伟略的亚述王(其名字又译作提勒加比尼色),也是圣经指名提到的第一个亚述王。有些人认为提革拉比列色三世具有王族血统,另一些人则认为他篡夺了王位。事实上,关于他的身世,他怎样得到王权,都已无从稽考。无论如何,在他统治期间,亚述的政治架构经历重组,帝国版图不断扩张,国势如日中天。学者认为,提革拉比列色是第一个推行移民政策的亚述王,他放逐被征服地区的居民,从其他地方迁移人来。据说,在一年之内,就有多达15万4000人从被征服的地区被迫迁徙到各处。这个苛暴的政策目的很明显,就是要破坏民族意识,削弱当地人的凝聚力,使他们无法联合起来摆脱亚述人的轭。
圣经第一次提到这个王时,用的是“普勒”这个名字。(王下15:19)历代志上5:26也说,上帝“激动亚述王普勒的心,就是亚述王提勒加比尼色的心,他就把”以色列一些部族掳去。古代世俗文献也用这两个名字去指同一个人:《巴比伦帝系表甲》列出“普卢”这个名字,而《史表》中列出“图库特彼莱沙拉”(提革拉比列色)这个名字。(《古代近东文献》,J.普里查德编,1974,272-273页)值得留意的是,上面所引经文的希伯来语动词“掳”,是单数词形而不是复数词形。一般认为,“普勒”是提革拉比列色的本名,他登上王位后采用了“提革拉比列色”这个名字(前朝一个著名亚述王的名字)。
提革拉比列色三世统治的初期,看来主要致力于巩固帝国南面、东面和北面的边界。不久,亚述逐渐向西扩张,对叙利亚和巴勒斯坦一带构成很大的威胁。
亚述铭文记载了提革拉比列色三世在叙利亚发动的一场战争,当中特别提到“犹大王亚兹里奥”。(《古代近东文献》,282-283页)这个犹大王看来是指亚撒利雅,更常称为乌西雅(公元前829-前778)。但学者对这个看法仍有争议,因为有些人认为叙利亚的小国萨马尔有时也叫犹大。不过,认为一个信奉异教的王,名字中竟包含耶和华这名字的简称,并跟同名的犹大王生活在同一时代,可能性看来不大。事实上,圣经从没有说提革拉比列色三世跟亚撒利雅(乌西雅)有任何关系,而相关的亚述文献又大多被毁去。
以色列王米拿现在位期间(约公元前790-前781),提革拉比列色三世(普勒)入侵巴勒斯坦,米拿现为了讨好他,向他进贡“三万四千公斤银子”(一千他连得;现今约值660万6000美元)。这笔贡银总算暂时满足了提革拉比列色的要求,他就撤兵了。(王下15:19,20)亚述文献列举了向提革拉比列色进贡的人的名字,当中有米拿现、大马士革王利逊(利迅)、泰尔王希兰。
后来,在犹大王亚哈斯的日子(公元前761-前746),以色列王比加跟大马士革王利迅联合攻打犹大。(王下16:5,6;赛7:1,2)尽管以赛亚先知向亚哈斯保证,这两个合谋对付犹大的国家很快就会被消灭,但亚哈斯王还是向提革拉比列色求助,用金银买通他。(王下16:7,8;赛7:7-16;8:9-13)亚述一篇铭文记述,犹大王耶何亚哈斯(或亚哈斯)和那一带的王献上的贡物如下:“金、银、锡、铁、锑、彩边亚麻衣服、用当地深紫色羊毛(造)的衣服……各种贵重物品,包括海里和陆上的出产、(上等)土产、(他们的)君王的宝物、马匹、(受训)用来负轭的骡子。”(《古代近东文献》,282页)好战的亚述王答应了亚哈斯的请求,率兵入侵以色列,攻取了北部几座城,并侵占基列、加利利、拿弗他利等地区,掳走很多以色列人。(王下15:29;代上5:6,26)亚述军队也攻打大马士革,占领这座城,杀了利迅王。犹大王亚哈斯到大马士革会见提革拉比列色三世,可能是要表达谢意或表示臣服。(王下16:9-12)
以赛亚曾在受启示的预言指出,耶和华必用亚述王这把“租来的剃刀”,“剃光”犹大国。(赛7:17,20)不论这“租来的剃刀”是否指亚哈斯所贿赂的提革拉比列色三世,圣经确实表明这个王使亚哈斯非常苦恼,就算亚哈斯贿赂他也“无济于事”。(代下28:20,21)这件事可能成为亚述入侵犹大的序曲,亚述像“大河的水”一般攻击犹大,最终必“淹到人的颈项”,希西家日子发生的战事证实了这点。(赛8:5-8;王下18:13,14)
提革拉比列色三世在铭文中提到北方的以色列国,说:“他们推翻比加王,我立何细亚作王统治他们。我从他们收取了金子十他连得[385万3500美元],银子一千(?)他连得[660万6000美元],把这些贡物带回亚述。”(《古代近东文献》,284页)亚述王声称,是他帮助谋害前任君王比加(约公元前758)的何细亚夺取以色列王位的。(王下15:30)
根据古亚述文献,提革拉比列色三世一共统治了18年。不过,从米拿现的日子到何细亚的日子,圣经都提到提革拉比列色,这显示他在位的日子可能不止18年。《希伯来语经卷》并没有提供全部细节,让人用来证实亚述的相关文献是错误的。原因可能有几个:关于编年表怎样顺序排列历任以色列王在位的时间,还有不能确定的因素。此外,值得留意的是,关于提革拉比列色开始统治(学者通常选定的时期)之前的那段时期,古代文献的记载比较模糊,一般认为那个时期的亚述,国势大大衰落。因此,法国学者乔治·鲁在《古代的伊拉克》一书中说,“有三十六年的时间……亚述简直是委靡不振”。论到亚述尼拉里五世(据认为是提革拉比列色三世的前任君王),这个学者说:“他几乎足不出户,只躲在王宫里,很可能在卡尔乌爆发的一场暴乱中被杀。之后,他弟弟[?]提革拉比列色三世登上王位。”(1964,251页)有鉴于此,提革拉比列色行使王权的日子极可能比通常所认为的要长,他甚至有可能跟别人共同执政。
历代志下28:16说,亚哈斯派人“去向亚述众王 求助”。虽然希伯来语马所拉文本用“众王”(复数),但《七十子译本》和其他古抄本却用“王”(单数)。不过,现代有些译本也使用“众王”,即这个词的希伯来语复数形态。(JP,新世)有些学者认为,这里用复数词只是表示亚述王(提革拉比列色三世)尊贵伟大,是“王中之王”。不过,以赛亚书10:8记载的亚述王大言不惭的话也值得注意,经文说:“我手下的领袖不都是王吗?”可见,“亚述王普勒”(王下15:19)这个称呼也可能是指他在统治整个亚述帝国之前,是亚述一个行省的“王”。
提革拉比列色三世死后,撒缦以色五世继位。后来,另一个亚述王以撒哈顿毁去提革拉比列色铭文的许多内容,他这种蔑视先王的行为在亚述历史中很罕见。如果铭文没有受到破坏,后世的人就可以知道更多提革拉比列色的生平事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