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我的邻人?
‘你问我,“谁是我的邻人?”那还用问,当然是住在隔壁的人!那些住在同一条街上,住在邻近的人。他们便是我的邻人。”
在耶稣基督的日子,有些人并不作如是想。那时的人怀有不同的意见。考虑一下耶稣和一位精通犹太律法的人所作的谈话就可以见之,它载于路加福音10:25-37。
“夫子,我该作什么才可以承受永生?”律法师问。
“律法上写的是什么?你念的是怎样呢?”耶稣问。
“‘你要尽心、尽性、尽力、尽意爱主你的上帝,又要爱邻舍如同自己,’”律法师答。
“你回答的是,”耶稣说。“你这样行,就必得永生。”
但律法师对此并不感觉满意。他于是问:“谁是我的邻舍呢?”
原来犹太文士的口头传统与他们的摩西律法正相反,他们说:“你必须爱你的邻舍,恨你的仇敌。”文士和法利赛人认为只有遵守口传律法的犹太人才是邻人。不守口传律法的犹太人和所有外邦人都不被视为邻舍而被看作仇敌。被视为异端的犹太人和外邦人即使遭遇生命危险,他们也不会予以援手。为了显明自己有理由不爱所有的人,律法师问道:“谁是我的邻舍呢?”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耶稣说出善心的撒玛利亚人的比喻(撒玛利亚人被视为外邦人,为犹太人所憎恨)。
耶稣说:“有一个人从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落在强盗手中。他们剥去他的衣裳,把他打个半死,就丢下他走了。”一个祭司来到看见他,就从路的那边过去了。一个利未人看见他,也照样避开。“惟有一个撒玛利亚人行路来到那里,看见他就动了慈心。”他为那人裹伤,照顾那人,扶他到旅店去,自愿负担费用,并且告诉店主如有额外的花费,他会在归途时清还。
耶稣于是问律法师:“你想,这三个人那一个是[或作使自己成为]落在强盗手中的邻舍呢?”律法师回答:“是怜悯他的。”于是耶稣告诉他:“你去照样行吧。”
祭司应该是耶和华的崇拜者。利未人亦然。但两人都从路的对面匆匆走过。没有一个是遇难者的好邻人。但那被祭司、利未人和他们的宗教所蔑视和排斥的撒玛利亚人却急公好义。他看见那人的困境就动了慈心,起而援手。他使自己成为那人的邻舍。他采取了睦邻的行动。
今日谁证明是你的邻人?
今日,我们以为邻人便是住在我们附近的人。译作“邻人”的希腊字比里西安(ple·siʹon)的本意是“接近”。可是,希伯来文和希腊文圣经都对邻人一词具有更加广义的看法。
在耶稣的日子,文士和法利赛人的“邻人”仅限于那些遵守他们的宗教口头传统的人。因此,他们对邻人的爱也仅以宗教信仰与他们相同的人为对象。可是,耶和华与耶稣的爱却普及到所有人。(马太福音5:43-48)今日真正基督徒的爱也必须一样。若要成为不只是名义上的基督徒,他们必须使自己成为所有人的邻人,对所有人表现邻人的爱心。
撒玛利亚人使自己成为遇难者的邻人,这种爱有感动遇难者去爱撒玛利亚人吗?圣经没有说,但应该是如此。同样地,耶稣来到地上为人类舍命,他在实际上等于使自己成为人类的邻人。此举有感动人去爱他和亲近他吗?耶和华差遣儿子来到地上成为赎价,借此表明他对人类所怀的爱心,这样行有促使人亲近上帝吗?许多人的确受到感动而如此行。“我们爱,因为上帝先爱我们。”——约翰一书4:19;约翰福音3:16;雅各书4:8。
这种爱以什么方式表现出来呢?不是借着口里说“主阿,主阿,”而是借着遵行上帝的旨意,为耶和华的王国向别人作见证。(马太福音7:21;约翰一书5:3;以赛亚书43:10-12;使徒行传1:8)这乃是对今日饱受痛苦的人类唯一真正和恒久的帮助。有许多人像好邻舍撒玛利亚人一样对人类可悲和危险的情况动了慈心,因此努力把耶和华王国的好消息带给别人。这样的人正使自己成为所有人的邻舍。绝无例外地,不论男人或女人、年少或年老、富人或穷人、任何国籍、种族、宗教、肤色的人都被他们视作邻人而受到王国好消息的帮助。
由于对邻舍怀有爱心,耶和华见证人多年来一直听从以弗所书4:25的吩咐:“各人与邻舍说[真理]。”有数百万人已对此作出反应,自己也转而向人宣扬这项真理。这乃是关于和平之君基督耶稣治下耶和华的王国的真理。这项真理会在邻舍之间促成和睦。最重要的是,这项真理带来“上帝所赐超过人能了解的平安。”——腓立比书4:7,《新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