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世人
(World)
《希腊语经卷》里,希腊语词koʹsmos(科斯莫斯)主要译做“世界”“世人”,只有彼得前书3:3比较特别,译做“装饰”。“科斯莫斯”可指(1)全人类,不论忠奸善恶;(2)社会的架构,就是一个人生活及所处的环境(用于这个词义的话,跟译做“制度”希腊语词ai·onʹ“艾翁”意思相近);(3)不蒙耶和华悦纳的世人。
在《英王钦定本》里,除了“科斯莫斯”之外,译做“世界”的还有三个希腊语词(ge格;ai·onʹ艾翁;oi·kou·meʹne伊库梅内)和五个希伯来语词(ʼeʹrets埃雷茨;cheʹdhel赫德;cheʹledh赫莱德;ʽoh·lamʹ奥兰;te·velʹ特贝)。正因为这个缘故,这些词语之间的差异变得模糊,甚至混淆不清,令人难以正确了解相关经文的含义,幸好这些问题在后来的一些译本得以澄清。
希伯来语词ʼeʹrets(埃雷茨)和希腊语词ge(格)(英语词geography[地理学]和geology[地质学]源自“格”这个词)都指“大地;土地;土壤”(创6:4;民1:1;太2:6;5:5;10:29;13:5),有时也用于比喻义,例如在诗篇66:4和启示录13:3是指地上的人。希伯来语词ʽoh·lamʹ(奥兰)和希腊语词ai·onʹ(艾翁)的基本意思是一段没有期限的时间。(创6:3;17:13;路1:70)“艾翁”也可以指标志某个时期或时代的“制度”。(加1:4)希伯来语词cheʹledh(赫莱德)的意思相近,可译做“一生”和“制度”。(伯11:17;诗17:14)希腊语词oi·kou·meʹne(伊库梅内)的意思是人所居住的大地或“世上”(路21:26),希伯来语词te·velʹ(特贝)可译做肥沃的大地或“寰宇”(撒下22:16)。希伯来语词cheʹdhel(赫德)只见于以赛亚书38:11,《英王钦定本》译做“世界”,即“世上的人”。《圣经考释辞典》(G.巴特里克编,1962,第4卷,874页)建议译做“休止[的世界]的居民”,并指出大部分学者都采纳一些希伯来语抄本的做法,以cheʹledh“赫莱德”取代cheʹdhel“赫德”。《新世界译本》把经文译做“休止之地的居民”。(见万世;地球;制度)
“科斯莫斯”一词多义 希腊语词“科斯莫斯”的基本意思是“秩序”或“安排”。如果说美的概念跟秩序和对称有关,那么“科斯莫斯”就确实涵盖了这层意思,难怪希腊人常用这个词去指“装饰”,比如彼得前书3:3用来指妇女的装饰打扮;英语cosmetic(化装品)一词也是由这个词衍生的。一个相关的动词ko·smeʹo(科斯梅奥)在马太福音25:7译做“整理”,在别的经文指“装饰”。(太12:44;23:29;路11:25;21:5;提前2:9;多2:10;彼前3:5;启21:2,19)在提摩太前书2:9和3:2,一个相关的形容词koʹsmi·os(科斯米奥斯)译做“整齐”“有条理”。
由于宇宙井然有序,因此希腊哲学家有时也用“科斯莫斯”去指所有可见的受造物,但对于这个词的应用范围则意见不一,有的认为专指日月星辰,有的认为泛指整个宇宙。举例说,有些次经用“科斯莫斯”来指宇宙万物(参看智慧篇9:9;11:17),而这些著作都是在犹太文化广受希腊哲学影响的时期写的。反观上帝启示人写的《希腊语经卷》,则几乎没有一处把“科斯莫斯”用于这个意义。有人认为某些经文看来是取了这个词义,比如使徒保罗在亚略巴古对雅典人说:“[上帝]创造了世界[‘科斯莫斯’的一个词形]和其中的万物,既是真神,就是天地的主,自然不住人手所造的殿”。(徒17:22-24)在这段经文里,保罗说不定跟随了希腊人当时普遍的做法,以“科斯莫斯”泛指宇宙,但他绝对有可能也取了这个词在本文提到的其他词义。
跟人类密切相关 在《新约同义词》(伦敦,1961,201-202页)中,理查德·特伦奇提及哲学家用“科斯莫斯”去指宇宙后,说:“起初,κόσμος[科斯莫斯]用来指物质的宇宙……之后用来指支配人类活动的系统与架构,这种架构既为人而设,也以人作为道德核心(约16:21;林前14:10;约一3:17);……进而又用来指人本身,即活在世界上的所有人(约1:29;4:42;林后5:19);再引申到道德伦理方面,用来指所有不属于ek·kle·siʹa埃克莱西阿[意即教会或会众]的人,这些人跟上帝所赐的生命疏远,因作恶犯罪而与上帝为敌(林前1:20,21;林后7:10;雅4:4)。”
K.S.维斯特也在《希腊语新约词汇研究》(1946,57页)中引述希腊学者克雷默的话,说:“鉴于‘科斯莫斯’所指的这个系统或制度是以人为中心的,因此焦点就是人;‘科斯莫斯’是指处身于这个制度的人,人就是根据和通过这么一个制度去体现自己的(太18:7)。”
全人类 由此可见,“科斯莫斯”或“世界”跟人类 密切相关,两者是分不开的。这一点在希腊文学作品中清楚可见,在圣经里尤其明显。耶稣说,谁在白昼行走,必“看见这个世界[‘科斯莫斯’的一个词形]的光”(约11:9);表面看,这里说的“世界”纯粹指地球,因为地球在白昼有阳光照耀。可是耶稣接着说,人在黑夜行走时绊倒,是“因为他[字面意思是‘他里面’]没有光”。(约11:10)上帝创造太阳和天体,主要是为了人。(参看创1:14;诗8:3-8;太5:45)耶稣曾把“光”用于属灵的意义,说他的门徒是“世界的光”。(太5:14)耶稣的意思显然不是说,门徒能发光照亮地球,而是鼓励门徒要让自己的光在“人”前照耀。(太5:16;另见约3:19;8:12;9:5;12:46;腓2:15)同样,好消息要“传到全世界”(太26:13),是指要把好消息传给世上的人;在一些语言中,“全世界”的意思就是“所有人”。(参看法语tout le monde指大家,人人;西班牙语todo el mundo指全国,世界;另见约8:26;18:20;罗1:8;西1:5,6)
由此可见,“科斯莫斯”的一个基本意思是全人类。难怪圣经说,“科斯莫斯”是有罪的(约1:29;罗3:19;5:12,13),需要救主赐予生命(约4:42;6:33,51;12:47;约一4:14);这些话只能用来形容人的处境,跟动物和没有生命的物质毫不相干。另外圣经说,上帝深爱“科斯莫斯”,“甚至赐下自己的独生子,好叫凡信从他的人都不致灭亡,反得永生”,所说的“科斯莫斯”就是人类。(约3:16,17;另见林后5:19;提前1:15;约一2:2)同样,耶稣基督在田里撒下好种子或“王国之子”,田地所指的也是人类世界。(太13:24,37,38)
保罗说:“自从创世以来,上帝那些看不见的特质……都已清楚可见,从他所造的东西就能看出来”。经文说的“创世”以来必定是指人类受造以后,因为在地上的生物中,只有人能凭着观察上帝所造的一切,“看出”上帝那些看不见的特质。(罗1:20)
谈到耶稣,约翰福音1:10说:“世人[科斯莫斯]是通过他而有的”。尽管天地万物,包括宇宙和其中的一切,确实都是耶稣跟上帝一起造的,但经文所说的“科斯莫斯”却主要是指耶稣跟上帝一起创造的人类。(参看约1:3;西1:15-17;创1:26)经文的下半句说:“世人[即人类世界]却不认识他”,也正好证实了这一点。
“世界奠基” 一旦知道“科斯莫斯”跟人类世界密切相关,要明白一些经文说“世界奠基”是什么意思就容易多了。这些经文提到“从世界奠基以来”发生的一些事,包括由亚伯的日子起众先知被杀害,为基督徒“预备好”的一个王国,以及有些人的“名字写在……生命册上”。(路11:50,51;太25:34;启13:8;17:8;另见太13:35;来9:26)既然这些事都涉及人类的生活与活动,“世界奠基”显然指人类出现之时,而非指动物或没有生命的物质受造之时。希伯来书4:3显示,上帝的创造工作“从世界奠基以来就完成 ”了,而非刚刚开始。既然耶和华在地上最后创造的是夏娃,可见世界奠基不可能早于夏娃的出现。
正如条目亚伯1以及预知,预定条下的“预定跟弥赛亚有关的事”的资料指出,译做“奠基”的希腊语词ka·ta·bo·leʹ(卡塔博莱)可指人类怀胎生育下一代的过程。“卡塔博莱的”字面意思是“撒下[种子]”,因此在希伯来书11:11译做“孕育,怀孕”(新世,和合)。在这段经文里,“卡塔博莱”显然是指亚伯拉罕“撒下”种子,使妻子撒拉怀孕。
由此可见,“世界奠基”不一定指宇宙万物受造的开始,“世界奠基以前”也不一定指宇宙万物受造以前的某个时候。(约17:5,24;弗1:4;彼前1:20)“世界奠基”显然是指人类的祖先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外生下有望获得救赎的后代,为人类家庭“奠基”的时候,这些后代有希望受惠于上帝的拯救安排,能摆脱与生俱来的罪。(创3:20-24;4:1,2)
“一台戏,让天使和人类观看” 有一本圣经译本把哥林多前书4:9译做:“我们成了一台戏给世界观看,就是给天使和世人观看。”(AS)有人因此认为“世界”(科斯莫斯)包括了看得见的世人以及看不见的天使。可是,这个译本的脚注也提到另一种译法:“给天使看,也给世人看 ”;另一些译本采用的是后一种译法(KJ;La;Mo;Vg;CC;Murdock)。《扬格译本》译做:“我们成了一台戏给世界观看,给天使看,给世人看。”值得注意的是,既然哥林多前书的执笔者在1:20,21,27,28;2:12;3:19,22一直用“科斯莫斯”来指人类世界,他大概不会突然在哥林多前书4:9,13用这个词来表达不同的意思。因此,假如“让天使和人类观看”这个译法是可以接受的,那么保罗采用这种句式的用意显然只在于加强语气,而不在于扩大“科斯莫斯”的词义;换言之,是要扩大观众的范围,说明这台戏不仅给世人观看,也给“天使”观看。(参看Ro)
人类生活的领域与架构 当然,这不是说“科斯莫斯”已完全失去其本义,即“秩序”或“安排”,单纯成了“人类”的同义词。事实上,人类社会的架构本身就反映出一定的秩序,先有家庭和部落,继而发展为国家和语言族群(林前14:10;启7:9;14:6),有贫富之分,有贵贱之别。(雅2:5,6)随着人口多了,时日久了,跟人类生活有关的种种体制就建立起来了。耶稣说人若“赚得全世界,却赔上自己的生命”并没有益处;“全世界”显然是指人类生活的范畴以及人类社会所能提供的一切。(太16:26;另见6:25-32)保罗和约翰所说的“世上”,意思也一样;保罗提到人“享用世上东西”,说已婚的人是“为世上的事挂虑”(林前7:31-34),约翰则提到“世上的财物”(约一3:17;另见林前3:22)。
如果“科斯莫斯”用来指架构、秩序或人类的生活范畴,就跟希腊语词ai·onʹ(艾翁)的意思十分相近了。在某些经文里,这两个词几乎可以互换。比如底马因“贪恋这个制度[ai·oʹna艾奥纳]”而撇弃保罗;使徒约翰提醒基督徒不要“爱世界[koʹsmon科斯蒙]”,意即不要爱世人那种只顾满足有罪欲望的生活方式。(提后4:10;约一2:15-17)另外,约翰福音12:31描述的“世界[koʹsmou科斯穆]的王”其实就是哥林多后书4:4形容的“现行制度[ai·oʹnos艾奥诺斯]的神”。
在约翰福音的结尾,使徒约翰说如果要把耶稣所做的事一一写下来,恐怕“世界[‘科斯莫斯’的一个词形]也容不下了”。(约21:25)在这里,约翰用的不是ge格(地球),也不是oi·kou·meʹne伊库梅内(人所居住的大地),因此并不是说地球 容不下这些书卷。约翰用的是“科斯莫斯”一词,要说明这么多的书卷(古时的书大多是书卷),就连整个人类社会(包括当时世上所有图书馆的空间)也容纳不了。可参看约翰福音7:4;12:19,经文中“科斯莫斯”的用法也类似。
“到世上来” 因此,人出生来到“世上”,不仅意味着他诞生成为一个人,也意味着他置身于人类的社会体制和生活环境中。(约16:21;提前6:7)不过,“到世上来”除了指出生及置身于人类的活动范围,还可以指其他情况。例如,耶稣向上帝祷告,说:“你差我到世人当中,我也差他们[耶稣的门徒]到世人当中。”(约17:18)耶稣差门徒到世人当中时,他们都不是初生婴儿,而是成年人。另外,约翰也说假先知和骗子“已经到世人当中去”了。(约一4:1;约二7)
事实上,圣经多次提到耶稣“来到世人当中”,几乎都不是指他降生为人一事,而是指他从受浸受膏那一刻开始执行神圣的职务,指他向世人传道,在人类世界中发出亮光。(参看约1:9;3:17,19;6:14;9:39;10:36;11:27;12:46;约一4:9)耶稣降生为人只是一个必经的阶段,好让他能达成到地上来的目的。(约18:37)希伯来书的执笔者受圣灵启示,指出“基督来到世人当中的时候”说了一些引自诗篇40:6-8的话,而这些话根本不可能是耶稣诞生时说的,由此证明上述的理解完全正确。(来10:5-10)
耶稣快要完成他在世上传道的使命时,“知道自己的时候到了,要离开这个世界,到父亲那里去”。耶稣知道自己在地上的生命行将结束,他必复活成为灵体,返回天上。(约13:1;16:28;17:11;另见约8:23)
“世间的肤浅观念” 保罗在加拉太书4:1-3说,孩子长大成人以前受制于管家,在这个意义上跟奴隶没有分别。然后他说:“同样,我们还是婴孩的时候,也一直受世间的肤浅[stoi·kheiʹa斯蒂基阿]观念所奴役。”可是“期限一到”,上帝的儿子就会来到世间,把律法之下的基督徒救赎出来,让他们蒙收纳为儿子。(加4:4-7)同样,他在歌罗西书2:8,9,20劝歌罗西的基督徒要当心,“免得有人根据人的传统,根据世人的肤浅[stoi·kheiʹa斯蒂基阿]想法,不以基督为依归,用哲学和空虚骗人的话把你们掳去。因为上帝的本质在基督身上完全体现出来”,并郑重指出他们已“跟基督同‘死’,不再受世间肤浅的事约束”。
关于保罗所用的希腊语词stoi·kheiʹa斯蒂基阿(stoi·kheiʹon“斯蒂基翁”的复数),《讲坛圣经评注》(加拉太书,181页)说:“[stoi·kheiʹa斯蒂基阿]本指成排的木桩;后指成排的字母,即句子中的基本成分;引申指宇宙万物的基本成分,比如四大‘元素’(见彼后3:10,12);再引申指任何学科的‘最初阶段’或‘入门知识’。希伯来书5:12所用的正是最后这个词义。”(C.斯彭斯编,伦敦,1885)相关的动词stoi·kheʹo(斯蒂凯奥)的意思是“规规矩矩而行”。(加6:16)
在写给加拉太和歌罗西基督徒的信中,保罗所说的显然不是宇宙万物的基本成分或元素。相反,正如德国学者海因里希·迈尔在《评释手册》(1884,加拉太书,168页)指出,保罗指的是“基督徒以外的人类社会的元素”,意即支配人类社会的基本或主要原则。保罗在书信里表明,这包括人间的哲学和骗人的道理,就是纯粹以人的标准、想法、推论以及神话(比如希腊人和其他异教徒津津乐道的神话)为依归的主张。(西2:8)此外,保罗显然也用“斯蒂基阿”去指源于犹太人的想法,除了怂恿人苦行禁欲和崇拜天使这些有违圣经的犹太传统之外,还包括坚称基督徒必须遵守摩西律法等谬论。(西2:16-18;加4:4,5,21)
摩西律法固然是上帝所赐的,但这些都不过是影子,基督才是“实体”。因此,耶稣一旦应验了律法,这套律法就被废掉了。(西2:13-17)再说,圣幕(及后来的圣殿)由人手所建,所以是“属于世界”和“属物质的”(希腊语ko·smi·konʹ科斯米孔;来9:1,吕译),也就是说,是属于人类的领域而不属于天上或属灵的范畴,跟圣幕和圣殿有关的条例都不过是“关乎身体的事,到拨乱反正的时候就不再有效”。基督耶稣来到以后,“穿过更大、更完备的圣幕”进了天上,“这个圣幕不是人手所造的,也就是说,不是属于这个受造世界的”。(来9:8-14,23,24)耶稣曾亲口告诉一个撒马利亚妇人,时候要到,耶路撒冷的圣殿再不是正确崇拜的中心;崇拜上帝的,都必须按灵和真理来崇拜。(约4:21-24)因此,随着基督耶稣死去、复活和升天,就再没有必要用人间的事物去“象征”(来9:23)天上更伟大的事物了。
加拉太和歌罗西的基督徒从此可以按照建基于耶稣基督而且优越得多的安排去崇拜上帝。他们必须承认,基督的教诲才是衡量信仰和生活方式的准绳和标准;人间的理论和主张,包括摩西律法中“关乎身体”的种种条例,都不足以作为依据。(西2:9)基督徒不该像小孩那样自甘受制于监护老师,即摩西律法(加3:23-26),倒该像成年儿子那样跟上帝有亲密的父子关系。跟基督的教诲相比,摩西律法只是初步的道理,是“信仰的入门知识”而已。(H.迈尔编著的《评释手册》,1885,歌罗西书,292页)受膏基督徒既蒙收纳做儿子到天上去,自然不用再受割礼一类的条例约束;对“科斯莫斯”(即人类生活领域的一切)来说,他们仿佛已挂在柱上死去了;他们已成为“新的受造物”。(林后5:17;西2:11,12,20-23;另见加6:12-15;约8:23)基督徒清楚知道,耶稣的王国不是源于人类世界的。(约18:36)他们不应该走回头路,自甘受制于人间这些“软弱贫乏的肤浅观念”(加4:9),也不应该上当受骗,以致放弃“属灵财富,就是因理解而有确信不疑的心,又能确切认识上帝的神圣秘密,就是基督。智慧和知识的一切珍宝,都蕴藏在基督里面”。(西2:1-4)
跟上帝疏远的世界 用“科斯莫斯”去指上帝忠仆以外的世人,是圣经独有的做法。彼得说,上帝降下洪水淹没了“不敬虔的人类世界”,并保护了挪亚一家,这样“当时的世界被洪水淹没,就毁灭了”。(彼后2:5;3:6)值得注意的是,当时被毁灭的“世界”不是地球也不是天体,而是不义的人,被毁灭的事物只跟人类社会有关。挪亚凭信心定了“科斯莫斯”的罪,是指他定了不义的“世人”的罪。(来11:7)
洪水以前的不义世界或人类社会就此结束,但人类却因挪亚一家而得以延续下来。洪水过后,地上的人大都偏离正道,一个邪恶的人类社会再次出现。不过,世上还是有人愿意坚守正义,敢于逆水行舟。后来上帝选召以色列人做子民,跟他们立约。由于上帝把他们从世人当中分别出来,因此保罗在罗马书11:12-15用“科斯莫斯(世界)”去指以色列以外的其他国族,即“外邦人”或“外族人”。(新世;新译)保罗指出,以色列人悖逆不忠,令上帝不得不取消跟他们所立的约,结果外邦人也有机会跟上帝和好,因为跟他缔结特殊的关系而得享厚福。(参看弗2:11-13)从全球大洪水直到基督教时代的开始,“科斯莫斯”(世界)一词都是指上帝忠仆以外的所有人,特别是指上帝跟以色列立约以后的那段时期,以色列人以外的异邦国族。(另见来11:38)
类似地,“科斯莫斯”也经常用来指基督徒以外的人类社会,由各国各族组成。圣经说,耶稣和他的门徒不属于世界,并指证世人行事不义,所以世人就恨他们,也因此等于恨耶和华,不肯认识他;在这些经文里,世界和世人就是译自“科斯莫斯”一词。(约7:7;15:17-25;16:19,20;17:14,25;约一3:1,13)上帝的大对头魔鬼撒但不但统治这个不义的人类社会和地上各国,还成了这个“世界”的神。(太4:8,9;约12:31;14:30;16:11;另见林后4:4)这个不义的世界不是源于上帝,而是由上帝的大对头建立的,“全世界”都受这恶者控制。(约一4:4,5;5:18,19)真正管辖跟上帝疏远的世人,“统治……世界的[或宇宙间的统治势力;希腊语词ko·smo·kraʹto·ras科斯莫克拉托拉斯]”是撒但和“天上的邪灵”。(弗6:11,12)
上述经文所说的世界不单单指人类(耶稣的门徒也是人类的一分子),而且指真基督徒会众以外的整个有组织的人类社会;不然的话,基督徒要是想“不属于世界”就非得死去,离开人间不可了。(约17:6;15:19)尽管基督徒难免要跟世人一起生活,这些人也许是淫乱的、拜偶像的、敲诈的或者行各种恶事的(林前5:9-13),但基督徒必须保持洁净,不让世上污秽的败行沾染自己,不跟世俗亲密友好,免得跟世人一同被定罪。(林前11:32;雅1:27;4:4;彼后1:4;2:20;另见彼前4:3-6)他们不会推崇世界的智慧,这种智慧在上帝看来是愚蠢的;他们不会吸取“世界的灵”或精神,即自私有罪的欲望背后的精神态度。(林前1:21;2:12;3:19;林后1:12;多2:12;另见约14:16,17;弗2:1,2;约一2:15-17;见灵体,圣灵,生命力,精神条下的“具有推动力的思想倾向”)像上帝的儿子一样,他们凭信心战胜不义的人类“世界”。(约16:33;约一4:4;5:4,5)目前这个不义的人类社会必被上帝毁灭(约一2:17),像洪水以前那个不敬虔的世界那样一去不复返(彼后3:6)。
不敬虔的世界告终,人类延续下去 因此,耶稣牺牲生命所拯救的“科斯莫斯”,必然是指人类世界或人类大家庭,即所有血肉之躯。(约3:16,17)圣经说,耶稣不为“科斯莫斯”祈求,是指他不为那些跟上帝为敌、跟上帝疏远的人类社会 祈求;耶稣只为那些跟世界分离,对他显出信心的人祈求。(约17:8,9)正如大洪水毁灭古代不敬虔的人类社会(或世界)时有人劫后余生,耶稣把未来的大患难比作这场洪水时,也指出到时必有人得救,逃过灾劫。(太24:21,22,36-39;另见启7:9-17)圣经应许,“统治世界[世界显然指人类]的王权”必成为“我们的主和他所立的基督的王权”,跟基督一起在天上的王国掌权的人必作王“统治大地”,意即统治大地上的人,这批人并不属于受撒但控制的人类社会,到时这个人类社会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启11:15;5: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