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只说保罗“感情强烈”,其实并没有完全描述出他的性格。他在成为基督徒之前,曾“杀气腾腾,气势汹汹地威吓主的门徒”。(使徒行传9:1)后来保罗谈到自己以往对基督徒的感觉时,说:“我对他们愤怒若狂。”(使徒行传26:11)
保罗受浸后判若两人,但人们还是记得他过去做的坏事。他成为基督徒一段时间后,在耶路撒冷的弟兄还是“怕他,不相信他是门徒”。(使徒行传9:26)
虽然当时的会众排斥保罗,但有一个人向保罗伸出援手,他就是来自塞浦路斯的约瑟。约瑟深受带头的弟兄尊重,人人都知道他很有爱心,弟兄甚至按照约瑟的性格特征为他取了别名叫巴拿巴,意思是“安慰之子”。(使徒行传4:36,37)巴拿巴怎样帮助保罗(原本名叫扫罗)呢?圣经说:“巴拿巴……带他去见使徒,详细告诉他们,扫罗怎样在路上看见主……又怎样在大马士革奉耶稣的名放胆传道。”(使徒行传9:26-28)耶路撒冷的会众听了巴拿巴的话后,就接纳了保罗。不久之后,保罗和巴拿巴一起从事海外传道工作。(使徒行传13:2,3)
巴拿巴一定看出保罗的优点,知道他不但热心又勇于发言。另一方面,保罗一定很感激巴拿巴所表现的仁慈和体恤。
根据圣经记载,有一次巴拿巴和保罗彼此“大发烈怒”。这场冲突会发生并不是因为两人个性不同,而是由于他们对马可是否有资格到海外传道有不同的看法。(使徒行传15:36-40)
尽管保罗和巴拿巴个性截然不同,但他们还是能一起为上帝服务。圣经也记载,保罗后来再次和马可一起工作。(歌罗西书4:10)可见,无论是古代还是今天,即使人与人之间有个性上的差异,仍然能和平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