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造益万民的书
“上帝是不偏心的,无论哪个国族的人,只要畏惧他,行正义,都蒙他悦纳。”——使徒行传10:34,35。
1.有人问一位教授他对圣经有什么想法,他怎样回答?他决定怎样做?
一个星期天下午,教授在家里;他并不期待什么人来找他。当天下午,我们的一位基督徒姊妹上门探访他,向他谈及污染和地球前途的问题。这些都是教授感兴趣的题目,所以他留心听姊妹的评论。可是,后来姊妹在讨论中提及圣经,教授就表示怀疑了。于是姊妹问他对圣经有什么看法。
他回答说:“圣经是一本好书,是由一些有识之士写成的,但圣经不是我们可以认真相信的。”
姊妹问他:“你有读过圣经吗?”
教授感到有点意外,不得不承认自己没有读过这本书。
姊妹于是问他:“既然你从来没有读过这本书,又怎么能够这么肯定呢?”
姊妹的话很有道理。于是教授决定先读读圣经,然后才表示意见。
2,3.为什么对许多人来说,圣经是一本封闭了的书?这为我们带来什么考验?
2 这位教授的态度其实相当常见。许多人虽然从没有读过圣经,却对圣经怀有很主观的意见。他们也许有一本圣经,甚或承认圣经具有文学或历史价值。但是对许多人来说,圣经是一本封闭了的书。有些人说,“我没有时间读圣经。”有些人则纳罕,“圣经这么古老,又怎可能对我的生活适用呢?”这样的观点对我们的工作形成一项考验。耶和华见证人坚信圣经“是上帝所灵示的,对于教导……是有益的”。(提摩太后书3:16,17)但是我们怎样才能使别人相信,不论他们出自什么种族、国籍或族群,他们都应当查考一下圣经呢?
3 现在让我们考虑一下几个理由,为什么圣经是值得我们查考的。这样的讨论能够帮助我们跟传道时遇到的人推理,也许说服他们考虑一下圣经的内容。与此同时,这样做也可以加强我们自己的信心,使我们更深信圣经的确是“上帝的话语”。——希伯来书4:12。
世上销流最广的书
4.为什么圣经可说是世上销流最广的书?
4 首先,圣经值得我们考虑,是因为这本书是有史以来销流最广、被译成最多种语言的书。五百多年前,古腾堡用活字印刷术印成了第一本圣经。自那时以来,估计有40亿本圣经(全书或部分)印行。到1996年,圣经全书或部分已译成2167种语言和方言。a世上有超过百分之90的人,至少可以读到译成本国语言的部分圣经。在这方面,世上没有其他的书——不论是宗教书籍或其他性质的书——能望其项背!
5.为什么我们理应期望普世的人都能够读到圣经?
5 单凭统计数字并不足以证明圣经是上帝的话语。可是,圣经如果是上帝灵示人写下的记录,我们自然期望普世各地的人都能够读到这本书。毕竟,圣经本身告诉我们,“上帝是不偏心的,无论哪个国族的人,只要畏惧他,行正义,都蒙他悦纳”。(使徒行传10:34,35)圣经销流广远,超越了国家和种族的疆界,的确可说是允推独步。圣经真正是一本造益万民 的书!
排除万难,留存至今
6,7.圣经原作现已失传,为什么我们不应对此感到意外?这引起了什么问题?
6 圣经值得我们考虑,还有另一个理由。圣经克服了许多天然和人为的障碍,一直留存到今天。圣经得以排除万难,留存至今,的确是没有任何古籍足以比拟的。
7 圣经执笔者看来用墨水把资料记录在纸莎草纸(用埃及的纸莎草制成)和皮卷(用牲畜的皮制成)上。b(约伯记8:11)可是,这些书写材料有一些天然的仇敌。学者奥斯卡·帕雷特解释说:“这些书写媒介同样受潮湿、发霉和各种蛆虫所威胁。我们从日常经验知道,纸张,甚至坚韧的皮革,放在露天地方或潮湿的房间里,很快就会腐坏。”所以,圣经的原作没有留存下来,并不令人感到意外;这些原作很可能早已消失了。但是,既然圣经原作已经被天然仇敌毁去,这本书又怎样留存到今天呢?
8.在过去多个世纪,圣经的著作怎样得以保存下来?
8 原作写下之后不久,手抄本就开始出现了。事实上,在古代的以色列,抄写律法和圣经其他部分成了一种专业。例如,圣经说祭司以斯拉是个“敏捷的文士,……[擅于抄写]摩西的律法书”。(以斯拉记7:6,11;参阅诗篇45:1。)但所制的抄本也是可以腐坏的,最后必须由其他手抄本取代。抄写圣经的工作一直延续了多个世纪之久。既然人都是不完美的,抄经士所犯的手民之误有没有使圣经文本经历重大改变呢?有压倒性的证据显示没有!
9.马所拉学士的工作怎样足以说明抄写圣经的人极度小心精确?
9 抄经士不但技艺精良,而且也对自己所抄的资料极为尊重。译作“抄经士”的希伯来词语含有计数和记录的意思。为了说明抄经士的精确程度,请想想马所拉学士的工作。这些人是抄写《希伯来语圣经》的抄经士,生活在公元6世纪到10世纪之间。据学者托马斯·哈特韦尔·霍恩说,他们算出“在整本《希伯来语圣经》中,每个字母出现过多少次”。请想想他们精确到什么程度!为了不想遗漏甚至一个字母,这些一丝不苟的抄经士不但把手抄的词语数目数算过,甚至连字母的数目也计算过。据一位学者说,抄经士计算过《希伯来语圣经》总共有81万5140个字母!由于这么精细,他们制成的抄本非常准确。
10.现代的译本是基于希伯来语和希腊语文本的,有什么充分证据表明这些文本正确地传达原作的内容?
10 现代各种译本是根据希伯来语和希腊语的文本译成的;我们有充分理由相信,这些文本把圣经执笔者的原作准确地保存下来。证据包括数以千计的圣经手抄本。据估计,《希伯来语圣经》全书或部分有6000份手抄本,《基督教希腊语圣经》则有5000多份手抄本,留存到今天。既然有这么多现存的手抄本可以给专家们比较和分析,研究文本的学者就能够找出抄写员的错漏,鉴定原作究竟是怎样的,然后作出所需的纠正。论到《希伯来语圣经》的文本,学者威廉·格林能够说:“我们可以放心断言,在传抄的准确方面,没有任何古籍及得上圣经。”我们也能够对《基督教希腊语圣经》的文本怀有同样的信心。
11.据彼得前书1:24,25透露,圣经为什么能够留存到今天?
11 要不是有许多手抄本取代原作,把其中的宝贵信息保存下来,圣经就很可能早已失传了!这本书能够留存到今天,只有一个原因:因为耶和华保护他的话语,把这本书保存下来。正如圣经本身在彼得前书1:24,25说:“凡肉体尽都如草,肉体的荣耀尽如草上的花;草会枯萎,花要凋谢,耶和华的话却永远长存。”
译成许多活的语言
12.除了在多个世纪期间要辗转传抄之外,圣经还面对什么障碍?
12 圣经在多个世纪被人辗转传抄,得以准确地保存到今天,的确绝不容易。但是,圣经还面对另一个巨大障碍——要译成许多当代语言。圣经一定要“说”人们明白的语言,才能够打动人心。可是,圣经含有1100多章和3万1000多节经文,翻译这样的一本巨著绝不简单。可是,在过去多个世纪,艰苦卓绝的译者却毅然接受这项挑战。有时他们面对的障碍,看来几乎是无法克服的。
13,14.(甲)19世纪初期,圣经译者罗伯特·莫法特在非洲面对什么艰难的情势?(乙)说茨瓦纳语的人有机会读到译成他们母语的路加福音时,他们的反应如何?
13 例如,请想想圣经怎样被译成非洲的语言。1800年,全非洲只有大约十多种写下来的语言。其他数以百计的语言只有口语,还没有文字系统。这就是当时圣经译者罗伯特·莫法特所面对的情势。1821年,莫法特25岁,他在非洲南部说茨瓦纳语的部落当中设立了一个布道会。为了学会部落那没有文字的语言,莫法特跟当地的居民来往。莫法特坚持不懈;虽然没有课本, 也没有词典, 他却终于精通当地的语言,并且制定出一套书写的文字来。他也教导一些茨瓦纳人学会读这种文字。1829年,莫法特在茨瓦纳人当中工作了八年之后,译完了路加福音。他后来说:“据我所知,有些人不惜步行数百里路,为要取得路加福音的译本。……他们获得路加福音之后不禁喜极而泣;他们把书紧抱在胸前,感激到痛哭流泪。我不得不对他们说,‘你再哭下去,就会把书弄湿了。’”莫法特也告诉人,一个非洲男子看见好些人在阅读路加福音,于是问他们所读的是什么。他们回答说:“我们读的是上帝的话语。”男子问道:“这本书会说话吗?”他们说:“会的。这本书对人的心坎说话。”
14 由于有莫法特这样勤恳热心的译者,许多非洲人才首次有机会用文字与别人沟通。可是,译者给了非洲人一份甚至更珍贵的礼物——翻成他们本地语言的圣经。除此之外,莫法特还首次把上帝的名字译成茨瓦纳语,而且他在译本里从头到尾都使用这个名字。c结果茨瓦纳人把圣经称为“耶和华的口”。——诗篇83:18。
15.为什么今天圣经仍然生气勃勃?
15 世界其他地方的译者也面对类似的障碍。为了翻译圣经,有些译者甚至不惜冒生命危险。请想想这点:如果圣经一直只有古希伯来语和古希腊语的版本,这本书很可能早已“死去”了,因为这两种语言后来差不多完全被大众遗忘了;世上许多地方,根本没有人通晓这些语言。可是,圣经却仍然生气勃勃,因为这本书不像世上的其他任何书,它能够用普世各地的人的语言对他们“说话”。结果,圣经的信息继续“在[它的]信徒里面发挥作用”。(帖撒罗尼迦前书2:13)《耶路撒冷圣经》把这句话译成:“它在你们相信的人当中仍然是一股活的力量。”
值得信赖
16,17.(甲)圣经如果真实可靠,就应当有什么证据?(乙)请举出一个例证,说明圣经执笔者摩西的坦诚。
16 有些人可能纳罕,“我们真的可以信赖圣经吗?书里提及的人物真有其人吗?提到的地点确曾存在吗?报道的事件确曾发生吗?”如果我们要信赖圣经,就得有证据表明这本书是由谨慎、忠实的执笔者写成的。这把我们带到圣经值得我们查考的另一个理由:有充分证据表明圣经是准确可靠的。
17 忠实的历史家会把成功与失败、长处和弱点,都不偏不倚地记录下来。圣经的执笔者就表现出这种令人耳目一新的坦诚。例如,请想想摩西的坦白。他把各事的真相忠实地报道出来,包括:他自己口才不佳,以致觉得自己没有资格作以色列人的领袖(出埃及记4:10);他犯了严重过失,以致上帝不让他进入应许之地(民数记20:9-12;27:12-14);他的长兄亚伦失职,竟然跟叛逆的以色列人合作,为他们铸造一只金牛犊(出埃及记32:1-6);他的姊姊米利暗反抗上帝的安排,以致受到屈辱的惩罚(民数记12:1-3,10);他的侄儿拿答和亚比户疏忽职守(利未记10:1,2);上帝的子民屡次不满现状,大发怨言。(出埃及记14:11,12;民数记14:1-10)这些坦诚的报道岂不显示,圣经执笔者决心要从实报道事情的真相吗?即使资料对圣经执笔者的亲人、同胞和甚至他们本身不利,他们也甘愿透露出来。我们岂不是有充分理由相信他们的报道吗?
18.什么足以表明圣经执笔者所写的记载是真实可靠的?
18 圣经执笔者所写的话彼此一致、首尾一贯;这件事实也表明他们的作品是可靠的。请想想:四十个人在1600年间从事写作,但所写的话竟然完全一致,甚至连微小的细节也彼此吻合。这实在令人惊讶。可是, 这种吻合绝不是精心安排的,以致令人怀疑各执笔者是否串通作伪。刚相反,我们可以清楚看出,各细节的吻合并不是刻意安排的;这些吻合时常显然是无意的。
19.关于耶稣被捕的福音记载,有些什么彼此吻合的地方显然不是刻意安排的?
19 为了说明这件事,请想想在耶稣被人逮捕那天晚上发生的一件事。福音书的四位执笔者都提及, 当时有一个门徒拔剑将大祭司一个奴隶的耳朵砍下来。但只有路加告诉我们,耶稣“摸摸那个人的耳朵,医好了他”。(路加福音22:51)既然圣经把路加称为“亲爱的医师”,他提及这个细节岂不是很自然的吗?(歌罗西书4:14)约翰的记载透露,当时挥剑伤人的门徒是彼得;鉴于彼得性格冲动,有行事鲁莽的倾向,他这样做并不令人感到意外。(约翰福音18:10;参阅马太福音16:22,23和约翰福音21:7,8。)约翰的报道也包括另一个看来非属必需的细节:“奴隶的名字叫做马勒古。”为什么只有约翰提及这个人的名字呢?解释见于惟独约翰的记载才顺带提及的一个细节:约翰“是大祭司认识的”。大祭司的家人认识他,家里的仆人也和他彼此相识。d(约翰福音18:10,15,16)所以,约翰提及伤者的名字是很自然的事;其他福音书执笔者既然不认识这个男子,就没有提及他的名字了。这些细节的吻合的确令人惊讶,却显然不是刻意安排的。圣经里这样的例子实在不胜枚举。
20.关于圣经,诚心正意的人需要知道什么?
20 那么,我们能够信赖圣经吗?绝对能够!圣经执笔者的坦诚,以及圣经内容的和谐一致,充分表明圣经是真实无伪的。诚心正意的人需要知道他们能够信赖圣经,因为这本受灵示的书是“耶和华诚实的上帝”的话语。(诗篇31:5)正如下一篇文章清楚表明,我们还有其他理由深信圣经的确是一本造益万民的书。
[脚注]
a 根据联合圣经公会发表的数字。
b 保罗第二次在罗马被囚期间,吩咐提摩太把“那些书卷,特别是皮卷”带给他。(提摩太后书4:13)保罗所要的也许是《希伯来语圣经》的部分经书,好让他在监里研读。他说“特别是皮卷”,这些经书很可能包括纸莎草纸书卷和皮卷在内。
c 1838年,莫法特译完了《基督教希腊语圣经》。在一个同工协助之下,他在1857年译完了《希伯来语圣经》。
你会怎样回答?
◻ 为什么我们理应期望圣经是世上销流最广的书?
◻ 有什么证据表明,圣经很准确地保存下来?
◻ 翻译圣经的人曾遭遇什么障碍?
◻ 什么表明圣经的著作是准确可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