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尼色弗——见义勇为、雪中送炭
“你们要记住带着系索被囚的人,好像跟他们同囚一样;又要记住受虐待的人。”(希伯来书13:3)使徒保罗写这番话的时候大概是公元61年。当时他已经屡次入狱,饱尝铁窗之苦。后来,他再次被囚,以身殉道。(使徒行传16:23,24;22:24;23:35;24:27;哥林多后书6:5;提摩太后书2:9;腓利门书1)今天有些基督徒同工也面对类似的考验,他们急需会众的鼓励和安慰。
奥尼色弗是公元1世纪的基督徒,他特别留意安慰狱中的同工。保罗第二次在罗马被囚的时候,奥尼色弗特地前去探望他。提到奥尼色弗,保罗写道:“愿主对奥尼色弗一家发慈悲,因为他常常使我感到安舒,不以我的锁链为耻。当时他适逢在罗马,就用心找我,而且找到了。”(提摩太后书1:16,17)你曾停下来想想保罗的话是什么意思吗?想想这番话可以增加你对奥尼色弗的赏识。你会看出他的确见义勇为、雪中送炭。
保罗第二次入狱
保罗第一次获释后,又再给关进罗马的监牢里,但这次处境跟上一次大不相同。保罗第一次被囚的时候,看来知道自己不久就会获释,那时他的朋友也可以到他所租的房子探望他。可是这回情势不同了。大部分人都不敢跟保罗联络,看来这次他的性命危在旦夕了。——使徒行传28:30;提摩太后书4:6-8,16;腓利门书22。
保罗这次下狱是在公元65年左右。约莫一年前,在公元64年7月,罗马城发生了一场大火,市内14区中有10个严重焚毁。据罗马历史家塔西佗报道,尼禄王无法“禁绝人民传说他下令放火,于是把心一横,将罪名推到一群称为基督徒的人身上,对他们施以各种酷刑。当时人民都憎恶基督徒。……尼禄用尽各种残忍手段,把基督徒虐待至死。他们被迫披上兽皮,惨遭恶犬撕裂,被钉在木架上,或在晚间给绑在柱上,活活烧死当作照明灯”。
当时迫害基督徒的浪潮席卷全国,保罗在这个时候再次下狱,前景自然十分黯淡。难怪保罗很感激奥尼色弗去探望他!可是,现在让我们从奥尼色弗的观点去看看当时的情势。
到狱中探望保罗
看来奥尼色弗和家人住在以弗所。(提摩太后书1:18;4:19)圣经没有说奥尼色弗来罗马是为了办私事,还是专诚探望保罗。但使徒保罗说,奥尼色弗来罗马,“常常使我感到安舒”。(提摩太后书1:16,17)奥尼色弗怎样叫保罗感到安舒呢?虽然保罗很可能从奥尼色弗手上得到接济,但奥尼色弗的探访无疑像补剂一样叫保罗大受鼓励、重新得力。难怪有些圣经译本把这节经文译做:“他常常使我精神振奋”,或“他常常安慰我”。
在那些日子,要在罗马探望一个在狱中服刑的基督徒谈何容易。跟保罗第一次被囚时不同,当时罗马的基督徒显然跟保罗失去联络。像罗马这样的大城市,要在芸芸的囚犯当中找一个普通犯人,简直就像大海捞针。所以奥尼色弗要找着保罗,就得费很多气力去寻找才行。学者乔瓦尼·罗斯塔尼奥形容这种情况说:“[他]可能遇到形形色色的困难。最重要的是,查探保罗的下落时必须十分审慎。要是到处打听消息,别人看出你急于找寻一个跟多宗案件有关的激进宗教罪犯,就可能引起别人的怀疑了。”
作家哈里松生动地描述奥尼色弗当时的处境:“我们仿佛在人群中看见一张陌生的面孔,是从爱琴海远道而来的。我们兴致勃勃地跟着他走。他走过一条条迂回曲折的陌生街道,敲了无数道门,追查每一个线索。他步步为营,但决不半途而废。终于,在某个昏暗的牢房里,他听见一把熟悉的声音呼唤他,接着看见保罗和一个罗马士兵锁在一起。”要是那儿像罗马一般的监牢一样,就大概是个寒冷、阴暗、肮脏的地方了。囚犯都给铁链锁上,受尽各种各色的折磨。
既然保罗是个囚犯,给人看出是他的朋友已够危险了,时常到狱中探视他,风险无疑更大。当时的人如果公开表明自己是基督徒,就有可能被逮捕和处死。但奥尼色弗不愿只探望保罗一两次就了事。他绝没有以“常常”到监狱探望保罗为耻,也毫不害怕这样做。奥尼色弗这个名字的意思是“带来好处的人”;他不顾危险,勇敢地向狱中的同工施与援手,确实人如其名。
为什么奥尼色弗甘愿冒这么大的危险呢?布雷恩·拉普斯克指出:“在监狱里,囚犯不但在身体上受到虐待,精神上也饱受煎熬。探访和口头鼓励 对处身于这种环境的人有莫大的激励作用。”奥尼色弗显然看出这点,难怪他不惜冒险给朋友所需的支持。保罗必然十分感激他的帮助!
奥尼色弗的遭遇
保罗在写给提摩太的第二封信中问候奥尼色弗一家。提起奥尼色弗,保罗说:“愿主在那日使他寻得耶和华的慈悲。”(提摩太后书1:18;4:19)许多人认为,“在那日”是指上帝的审判日,因此推断奥尼色弗那时已不在人世了。要是奥尼色弗当时真的已死去,原因也许像哈里松所说,“奥尼色弗在一次探望保罗时被捕,结果赔上了……自己的性命”。当然,保罗没有指名问候奥尼色弗,可能只是因为当时奥尼色弗不在家,或者保罗向奥尼色弗全家问好,把奥尼色弗也包括在内。
有些人认为,“愿主在那日使他寻得耶和华的慈悲”这句话含有特别意义。他们认为这句话表明我们可以为死者的魂代祷,后者也许在灵界受苦。可是,这样的观点并不符合圣经的主张,因为圣经透露死者是毫无知觉的。(传道书9:5,10)即使奥尼色弗当时真的已死去,保罗的话也可能纯粹是对朋友的祝愿,希望他得到上帝的慈悲。正如霍顿说:“我们人人都可以这样祝福别人。可是[使徒保罗]绝没有意思为死者代求,或为他们举行弥撒。”
要忠于同工,援之以手
不管奥尼色弗是否在协助保罗期间付出生命,他确曾冒着危险寻找保罗;为了到狱中探望保罗,他把生死置之度外。我们可以肯定的是,保罗必定衷心感激奥尼色弗对他的支持和鼓励。
要是基督徒同工经历考验,遭受迫害,或无辜下狱,我们也许有能力予以安慰和鼓励。要为他们代祷,尽力向他们提出仁爱的帮助。(约翰福音13:35;帖撒罗尼迦前书5:25)要像奥尼色弗一样见义勇为、雪中送炭。
[第31页的图片]
奥尼色弗勇敢地安慰囚在狱中的使徒保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