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在知识上不断长进守望台1993年 | 8月15日
-
-
要在知识上不断长进
“有了信心,……又要加上知识。”——彼得后书1:5。
1,2.(甲)你从眺望天空可以获悉什么?(罗马书1:20)(乙)人在知识方面的增加其实只达到什么程度?
你若在一个清朗的黑夜走到户外,眺望明亮的月球和无数的星星,你能够学得什么呢?关于那创造这一切的伟大主宰,你能够学得一些有益的知识。——诗篇19:1-6;69:34。
2 如果你想增加这种知识,你会仅是站在你家的屋顶上向天眺望吗?很可能不会。艾伯特·爱因斯坦有一次用这个比喻去说明,科学家对宇宙的认识其实增加得并不多,对创造宇宙的主宰的认识就更加少得可怜。a刘易斯·托马斯医生则写道:“在这个从科学说来最富于成果的世纪,科学最大的单一成就便是,我们发现自己所知实在微乎其微;我们对自然界所知甚少,了解甚至更少。”
3.在什么意义上说来,增加知识,忧伤也随之而增?
3 即使你终其余生都一直追求这样的知识,到头来你也许只是更意识到生命的短暂,也更清楚看出,人对知识的运用深受人本身的不完美和这世界的“弯曲”所限制。所罗门指出这件事实说:“因为多有智慧,就多有愁烦;加增知识的,就加增忧伤。”(传道书1:15,18)不错,人若仅是获得知识和智慧,但却对上帝的旨意一无所知,就通常会带来苦恼和愁烦。——传道书1:13,14;12:12;提摩太前书6:20。
4.我们应当渴望获得怎样的知识?
4 圣经是否劝我们不要着意增加自己的知识呢?使徒彼得写道:“你们却要在我们主——救主耶稣基督的恩典和知识上[不断]长进。愿荣耀归给他,从今直到永远。”(彼得后书3:18)我们应当看出,这项劝勉对我们适用,敦促我们要在知识上不断长进。但这是指哪一种知识呢?我们怎样才能在这种知识上长进?我们真的正在这样做吗?
5,6.彼得怎样强调我们需要获得知识?
5 彼得后书的一个中心思想便是:要不断增加对宇宙的造物主和耶稣的准确认识。彼得在信的起头写道:“愿恩惠、平安,因你们[准确地]认识上帝和我们主耶稣,多多地加给你们。上帝的神能已将一切关乎生命和虔敬的事赐给我们,皆因我们[准确地]认识那用自己荣耀和美德召我们的主。”(彼得后书1:2,3)彼得将恩惠、平安跟我们认识上帝和他爱子一事连接起来。这是很合理的,因为创造主耶和华乃是一切真正知识的焦点。人若敬畏上帝,就能够以正确的眼光看各事,从而获致正确的结论。——箴言1:7。
6 彼得接着敦促我们说:“有了信心,又要加上德行;有了德行,又要加上知识;有了知识,又要加上节制;有了节制,又要加上忍耐;有了忍耐,又要加上虔敬;有了虔敬,又要加上爱弟兄的心;有了爱弟兄的心,又要加上爱众人的心。你们若充充足足地有这几样,就必使你们在[准确地]认识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上不至于闲懒不结果子了。”(彼得后书1:5-8)b在下一章,彼得向我们指出,获得知识能够帮助人避免世俗的污秽。(彼得后书2:20)彼得由此表明,正归信基督教的人需要有知识,已经事奉耶和华的人亦然。你是这两类人之一吗?
学习、重复、运用
7.许多人以什么方式对圣经的基本真理获得正确的知识?
7 也许你正在跟耶和华见证人研读圣经,因为你看出他们的信息的确是真理。你每个星期用一小时左右,运用一本辅助读物,例如《你能够永远生活在地上的乐园里》,考虑一个圣经题目。这很好!有许多人曾跟耶和华见证人研读圣经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可是,你能够增加你个人所学得的知识吗?以下是一些提议。c
8.为研读作准备时,学生能够怎样做以求得益更大?
8 当你为研读作准备时,要先将打算读的资料概览一下。这意味到看看该章的标题、次标题和任何用来说明内容的插图。然后,当你阅读书的一段或一节时,要找出文章的主要思想和支持的经文,将它们划下来或加以显明。为了测验自己是否已学会了文章所论及的真理,试试回答各段的问题。要试试用自己的话去表达。最后,将课文温习一下,看看你是否记得课文的主要论点和支持的论据。
9.将有关研读的建议实行出来可以怎样帮助人学习?
9 你若采用这些建议,就可以期望知识会增加。为什么呢?原因之一是,你会怀着热切的学习愿望去研读资料,仿佛把泥土先准备好一般。你对文章有了一个整体的印象后,继而找出要点和论据;这样你便能够看出各项细节怎样跟文章的主题或结论有密切关系。最后的温习可以帮助你记得所读的资料。后来当你参加圣经研读的时候又如何?
10.(甲)为什么仅是将事实或新的资料加以复述,价值颇有限?(乙)“间距渐长记忆法”牵涉到什么事?(丙)以色列的众子很可能怎样从复述得益?
10 教育界的专家知道,适时和有目的的重复是深具价值的。这并不是说要仅像鹦鹉一样,机械性地复述某些字词;你在学校里也许曾用这个方法把某些名字、事实或资料背下来。可是,你发觉你不久就把所背的资料忘个干净,它已经从你的记忆里完全消失了吗?为什么呢?只是机械性地复述一个新的字词或事实可能是一件沉闷的事,所得的结果也不会维持得很久。什么能够改变这种情形呢?你若怀有真正要学习的愿望,这会有颇大的帮助。另一个要诀是作有目的的重复。你获知一个要点之后,要趁资料还没有从记忆中消退之前,尽快把自己所学得的事回想一下。有人将这件事称为“间距渐长记忆法”。凭着在记忆还未消退的时候加以重温,你能够加长记忆的时间。在以色列国,父亲要以上帝的命令“殷勤教训”儿女。(申命记6:6,7)“殷勤教训”意味到反复教导。很可能,许多父亲首先将律法向孩子陈明;稍后他们将资料加以重复;然后他们向孩子提出问题,探询孩子学得了什么。
11.在举行圣经研究期间,我们可以怎样行以增加学习的效能?
11 若有见证人正跟你主持一个圣经研究,在研读期间,他可能不时停下来作逐步的摘要以帮助你学习。这并不是幼稚的做法。相反,这是一种改良学习能力的技巧;所以,要乐于参与这些不时的温习。然后,在研读的末了,要参与最后的复习,凭记忆回答提出的问题。你可以用自己的话解释你所学到的要点,就像你教导另一个人一般。(彼得前书3:15)这样行能够帮助你将你所学得的知识长期深印在你的记忆中。——可参阅诗篇119:1,2,125;彼得后书3:1。
12.学生本身能够怎样行以改善自己的记忆力?
12 另一个颇有帮助的步骤是,设法在一两天之内把所学得的知识告诉别人,也许你的同学、同事或邻人。你可以提及你想说的题目,告诉对方你想看看自己是否记得主要的论据或支持论点的经文。这也许能够引起对方的兴趣。即使未能这样行,由于你在隔了一两天之后将学得的新知识加以复述,你能够把资料深印在记忆里。这样,你便好像彼得后书3:18所吩咐一样,真正学得这些知识了。
积极学习
13,14.为什么我们不应当仅以获知和记得资料为足?
13 学习的意思不是仅限于汲取事实或能够记得某些资料。耶稣日子的宗教人士喜欢作重复的祷告,表明他们有不少知识。(马太福音6:5-7)但是这些知识对他们有什么影响呢?他们有产生公义的果子吗?绝没有。(马太福音7:15-17;路加福音3:7,8)部分的难题是,这些知识并没有渗进他们的心里而带来有益的结果。
14 彼得指出,基督徒的情形应当截然不同,在当时和现在都一样。他敦促我们,有了信心还要加上知识;这可以帮助我们避免变成不活跃或不结出果子来。(彼得后书1:5,8)如果我们不想变成不活跃,就必须渴望在知识上不断长进,并且让这种知识打动我们内心的深处,影响到我们内在的为人。但这种情形并不是必然会发生的。
15.有些希伯来裔的基督徒遭遇什么难题?
15 在保罗的日子,希伯来裔的基督徒便在这方面遭遇难题。由于是犹太人,他们对圣经有若干认识。他们认识耶和华和他的若干要求。后来他们更得以认识弥赛亚,表现信心而受浸成为基督徒。(使徒行传2:22,37-41;8:26-36)积年累月,他们参加基督徒的聚会,当其时他们必然阅读经文和参与评论。虽然如此,有些人却没有在知识上继续长进。保罗写道:“看你们学习的工夫,本该作师傅,谁知还得有人将上帝圣言小学的开端另教导你们,并且成了那必须吃奶、不能吃干粮的人。”(希伯来书5:12)这怎么可能呢?这种情形也可能发生在我们身上吗?
16.永久冻土是什么?它对植物有什么影响?
16 为了举例说明这件事,请想想永久冻土。在北极和平均温度低于冰点的地区,土地永久留在结冰状态。泥土、岩石和地下水都完全结成坚冰,有时达900米之深。在夏季,可能只有表面的泥土(称为活跃层)才解冻。可是,这层解冻了的泥土很薄,通常都是一片泥泞,因为水分无法渗透到其下的永久冻土里。在这表层的薄土里生长的植物时常相当细小或发育不全,因为它们的根不能伸展到永久冻土里。你也许纳罕,‘永久冻土究竟跟我在圣经知识方面是否继续长进有什么关系呢?’
17,18.我们可以怎样以永久冻土及其活跃层为喻,去说明有些希伯来裔基督徒所处于的情况?
17 如果人没有积极以自己的智能去汲取、记忆和运用正确的知识,他的情形就与永久冻土无异了。(可参阅马太福音13:5,20,21。)这人很可能有足够的智能去学习各种科目,包括圣经的真理在内。他研读过“上帝道理的初步”,也许具备资格而受了浸,正如古代希伯来裔的基督徒所为一般。可是,他却没有“进到成熟的地步”,越过“基督初步的道理”。——希伯来书5:12;6:1;《新译》。
18 试想想当时有些这样的基督徒在聚会里。他们的身体在场,但他们的头脑专注于学习吗?他们积极、热切地要增加自己的知识吗?也许没有。对不成熟的人来说,他们在聚会里的参与仿佛只发生于很薄的活跃层里,下面则是一片冰封的冻土。在这片心智上的永久冻土里,较深入或复杂的真理是无法生根的。——可参阅以赛亚书40:24。
19.今日一个有经验的基督徒可以怎样变成像古代希伯来裔的基督徒一样?
19 今日一个基督徒也可以处于类似的情形。他虽然参加聚会,却没有利用这些机会增加自己的知识。在聚会里积极参与又如何?对一个新人或年轻人来说,自告奋勇诵读一节经文或读出课文里的一段话作为评论,可能需要他们作出很大的努力,然而这却反映出他们在运用智能方面有可嘉的表现。但是保罗表示,其他的人既然作基督徒已有相当时日,他们若要在知识上不断长进,就必须在参与评论方面超越初步的阶段了。——希伯来书5:14。
20.我们每个人都应当怎样作一番自我检讨?
20 一个有相当经验的基督徒在聚会里的参与若从未越过仅是诵读一节经文或从课文读出一段话来的地步,他的参与就很可能来自他头脑表面的“活跃层”而已。若继续借用永久冻土的比喻,一个又一个的聚会过去了,他心智的潜能却仍然留在冰封的状态中。我们应当问问自己:‘我的情形便是这样吗?我有容许一种心智上的永久冻土在我脑中形成吗?我对于学习究竟有多大的关注?’即使我们的忠实答复使我们感觉不安,我们仍然可以现在就采取行动增加自己的知识。
21.在为聚会作准备及参加聚会方面,你能够将以上提及的什么步骤实行出来?
21 我们可以个别地将第8段的提议付诸实行。无论我们跟会众联络交往已有多久,我们都可以决心进至成熟的地步而有更多知识。对有些人来说,这意味到要更勤于为聚会作准备,也许将一些他们起先跟从、但后来逐渐疏忽了的好习惯恢复过来。当你准备课文时,要留意确定什么是主要的论点;如果课文采用一些不常用的经文去发展其中的论据,要弄清楚这些经文的意思。研读的文章若有任何新的角度或观点,要加以留意。类似地,在聚会里要把第10段和11段的提议应用在自己身上。要尽力在精神上保持醒觉,仿佛提高你头脑的温度一般。这样行能够抵消任何容许“永久冻土”在你脑中形成的倾向。这种自觉的努力也能够将任何在以前形成的“冰封”情况逐渐融解过来。——箴言8:12,32-34。
知识助人结出果子
22.努力增加知识可以怎样使我们得益?
22 我们若努力‘在我们的主兼救主耶稣基督的恩典和知识上不断长进’,这会对我们个人有什么造益呢?只要我们作出自觉的努力,在心智上保持醒觉,勤于汲取知识,新的和较复杂的圣经真理种子就会长出深长的根来;我们的了解会随之而增,并且变得根深蒂固。情形会好像耶稣在另一个关于心的比喻里所说的一样。(路加福音8:5-12)落在好土上的种子能够长出强壮的根去支持植物,使之结出果实来。——马太福音13:8,23。
23.我们将彼得后书3:18的劝勉紧记在心可以导致什么结果?(歌罗西书1:9-12)
23 耶稣的比喻虽然稍为不同,所提及的好结果却与彼得所应许的颇相似:“正因这缘故,你们要分外地殷勤;有了信心,又要加上德行;有了德行,又要加上知识。……你们若充充足足地有这几样,就必使你们在[准确地]认识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上不至于闲懒不结果子了。”(彼得后书1:5-8)不错,在知识上不断长进可以帮助我们多结果子。我们会发觉,吸收更多知识甚至带来更大的乐趣。(箴言2:2-5)你会更容易记得你所学会的知识;当你努力教导别人成为基督的门徒之际,这种知识会对你十分有用。这样,你便会结出更多果子为上帝和他的爱子增光。彼得结束他的第二封信说:“你们却要在我们主——救主耶稣基督的恩典和知识上[不断]长进。愿荣耀归给他,从今直到永远。”——彼得后书3:18。
[脚注]
a “[这]好比一个人,为了增加对月球的认识,就爬上房子的屋顶,好将月亮看得清楚一点。”
b 1993年7月15日的《守望台》对这段经文提及的最先两种特质——信心和德行——有详细讨论。
c 这些提议也能够帮助作基督徒已有多年的人,从他们所作的个人研读和为聚会所作的准备得益更多。
你能够记得吗?
◻ 为什么你应当渴望增加自己的知识?
◻ 新的圣经学生能够怎样从研读获得更大裨益?
◻ 正如关于永久冻土的比喻表明,你应当留意避免什么危险?
◻ 为什么你应当决心改善自己在增加知识方面的能力?
[第15页的图片]
我在心智的永久冻土方面有难题吗?
-
-
要表现自制,精益求精守望台1993年 | 8月15日
-
-
要表现自制,精益求精
“有了信心,……又要加上[自]制。”——彼得后书1:5,6。
1.基督徒可能在什么异乎寻常的环境下向人作见证?
耶稣说:“你们要为我的缘故被送到诸侯君王面前,对他们……作见证。”(马太福音10:18)你若被人带到总督、法官或总统面前,你会说些什么呢?也许你会首先谈及你被带到他们面前的原因,你所受到的指控。上帝的灵会帮助你这样行。(路加福音12:11,12)但是你能够想象自己谈及自制的问题吗?你认为这是基督徒的信息的一个重要部分吗?
2,3.(甲)保罗是怎会有机会向腓力斯和土西拉作见证的?(乙)为什么在当时的情况下,保罗谈及自制是适当的?
2 请想想一个实际的事例。耶和华的一位见证人被人逮捕,带到掌权者面前受审。当有机会发言时,他想解释自己身为基督徒和见证人的信仰。你可以查考一下记录,读到他在掌权者面前作证,谈及“公义、自制和将来的审判”。我们所指的是使徒保罗在凯撒利亚的经历。他在那里受过初次的盘问之后,“过了几天,腓力斯和他夫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