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加福音
第10章注釋
10:1
這些事以後 路加福音10:1-18:14記述的事件,其他福音書都沒有記載。不過,這些章節中的一些教導也記錄在其他福音書裡,看來這些內容是耶穌在之前的傳道活動中也提到過的。路加在這些章節記述的事件,可能發生在公元32年秋季的住棚節之後。(另見附錄A7)當時,耶穌看來已經把傳道工作的重心向南轉移,也就是轉到耶路撒冷一帶以及猶地亞和比利阿這兩個地區。他在地上執行職務的最後六個月裡,主要在這些地區傳道。
另外……70個人 看來這是指十二使徒以外的70個門徒。先前耶穌曾培訓十二使徒並派他們出去傳道。(路9:1-6)
70 有些早期抄本寫的是「72」,不少聖經譯本就是這樣翻譯的。不過,很多早期的權威抄本寫的是「70」,包括公元4世紀的《西奈抄本》以及5世紀的《亞歷山大抄本》和《以法蓮重疊抄本》。聖經學者對不同抄本的這個細微差異提出了各種解釋,但這個差異其實並沒有影響經文要傳達的主要信息。關於這節經文提到的所有基本事實,大量聖經抄本和譯本都是一致的,也就是說耶穌的確派了一大群門徒「兩個兩個」出去傳道。
10:4
鞋 看來指額外的一雙鞋,因為耶穌的吩咐是不要「帶」鞋。在那個時代,人們出遠門時通常會多帶一雙鞋,因為鞋底可能會磨破,鞋帶可能會斷掉。之前耶穌也曾給出類似的指示,那時他吩咐門徒「只要穿上」本來已經有的鞋。(可6:8,9)馬太福音10:9,10也提到,耶穌吩咐門徒不要為旅途「準備」鞋子,也就是說除了腳上的鞋以外,不要額外多帶一雙。
跟任何人問好 又譯「跟任何人擁抱問好」。譯作「問好」的希臘語詞是a·spaʹzo·mai,這個詞在某些場合不僅牽涉到跟人打招呼,還可能包括碰到朋友時多次擁抱,以及花很長時間聊天。耶穌並不是要門徒待人沒有禮貌,而是要讓門徒明白,他們應該善用時間,避免因為不必要的事而分心。先知以利沙也曾給他的僕人基哈西類似的指示。(王下4:29)無論是門徒還是基哈西,他們要執行的任務都很緊迫,所以絕不該耽誤時間。
10:6
喜愛平安的人 直譯「平安之子」,又譯「喜愛和睦的人」或「和平之友」。原文雖然是希臘語,但看來跟一個希伯來慣用語相對應,後者指喜愛和睦或跟人和睦相處的人。在本節經文裡,這個詞組用來指渴望跟上帝和好的人,這樣的人樂意聽從「一個好消息,就是可以通過耶穌基督與上帝恢復和睦」。(徒10:36)
10:7
不要從一家到另一家搬來搬去 耶穌之前給過十二使徒類似的指示。(太10:11;可6:10;路9:4)現在他告訴70個門徒,他們到了一個城鎮後,哪一家願意款待他們,他們就該「住在」哪一家。如果門徒不追求更舒適的環境或更多的物質享受,不因此而搬來搬去,就能表明跟他們的傳道使命相比,這些東西在他們眼中都是次要的。
10:12
連所多瑪遭受的懲罰,也比……遭受的輕 耶穌的話表明,在所多瑪和蛾摩拉被毀滅的人當中,至少有一部分可能會在「那一日」(指審判日)被復活。(太10:15;11:22,24;路10:14)如果是這樣,將來會被復活的「不正義的人」也會包括他們。(徒24:15)至於在所多瑪和蛾摩拉城裡的每一個人是不是都會被復活,決定權在按照公正「審判全世界的主」耶和華手中,也在他的兒子耶穌手中。(創18:25;約5:22,29;另見約5:29的注釋)
10:13
泰爾和西頓 腓尼基的兩座外族人的城,位於地中海沿岸。(另見附錄B10)
10:15
天上 見太11:23的注釋。
墳墓 見太11:23的注釋。
10:17
70 見路10:1的注釋。
10:18
我看見撒但像閃電一樣從天上墜下來了 耶穌說的顯然是未來的事。他說他看到撒但被逐出天上,彷彿這件事已經發生了。啟示錄12:7-9談到天上的一場戰爭,上下文表明撒但「墜下來」跟彌賽亞王國的誕生有關。在耶穌說這句話之前,上帝剛剛賜給70個門徒力量去驅逐邪靈,而他們只不過是不完美的人,所以耶穌在這裡是要強調,撒但和他的邪靈在未來那場戰爭中必定會被打敗。(路10:17)
10:19
蛇類和蠍子 在這裡,耶穌用這些生物來象徵對人有害的事物。(參看結2:6)
10:21
小孩 見太11:25的注釋。
10:27
全心,全意,全力,用全部生命 在這裡,一個精通摩西法典的人引用了申命記6:5,經文的希伯來語原文用的是「心」「力」「生命」這三個詞。不過,根據路加用希臘語寫成的記載,那個人提到了「心」「意」「力」「生命」四個概念。那個人的回答表明,耶穌時代的人看來普遍認同,希臘語裡的這四個概念都包含在希伯來語原文用的「心」「力」「生命」這三個詞裡。(詳見可12:30的注釋)
全部生命 直譯「整個普緒克」。(另見詞語解釋「尼發希;普緒克」)
耶和華 這裡引用的是申命記6:5,在希伯來語原文裡,經文出現了代表上帝名字的四個希伯來輔音字母(相當於英語的YHWH)。(另見附錄C)
愛人如己 見太22:39的注釋。
10:33
一個撒馬利亞人 當時的猶太人一般都看不起撒馬利亞人,也不願跟他們有任何來往。(約4:9)有些猶太人甚至用「撒馬利亞人」一詞來指他們蔑視和厭惡的人。(約8:48)《密西拿》記載了一個拉比說過的話:「吃了撒馬利亞人的餅,就像吃了豬肉一樣。」很多猶太人不相信撒馬利亞人的證詞,也拒絕接受他們的服務。耶穌知道猶太人普遍有這種偏見,所以講了這個發人深省的故事,也就是後來人們常常提到的「好撒馬利亞人」(又稱「有愛心的撒馬利亞人」)的故事」。
10:34
拿油和酒倒在他的傷口上,然後為他包紮 路加醫生在這裡仔細記錄了耶穌講的故事,其中提到的傷口處理方式跟當時常用的方法是一致的。在那個時代,人們在家裡處理傷口時常常使用油和酒。油有時用來滋潤傷口(參看賽1:6),酒則具有一定的醫療價值,有殺菌作用,是溫和的消毒劑。路加的記載也提到包紮傷口,這種做法可以防止傷勢惡化。
客店 希臘語原文的字面意思是「接待所有人的地方」。旅客可以帶著牲口在這樣的地方住宿。客店老闆會向旅客提供基本生活用品,也許還會照看旅客留下來讓他照顧的人,並為此收取費用。
10:35
銀元 見詞語解釋「第納流斯」以及附錄B14。
10:37
是憐憫他的那個人 那個精通摩西法典的人也許不想直接說是「撒馬利亞人」,但他的回答以及耶穌最後說的話都點明了故事的寓意:誰真正有愛心,就會憐憫人。
10:38
一個村莊 顯然指伯大尼,這個村莊位於橄欖山東南偏東的山坡上,距離耶路撒冷大約3公里。(另見約11:18的注釋)馬大、馬利亞和拉撒路的家就在這個村莊裡。正如迦百農是耶穌在加利利的家(可2:1),伯大尼可說是他在猶地亞的家。
馬大 這裡只提到馬大請耶穌到家裡作客。既然帶頭做事的通常是馬大(路10:40;約11:20),她很可能是馬利亞的姐姐。(路10:39)
10:42
其實需要的不多,甚至一樣就夠了 這句話在一些古抄本裡較為簡短,可以翻譯為:「其實只有一樣是必需的。」有些譯本就是根據這些古抄本翻譯的,但正文裡較長的譯法同樣有抄本支持。無論是哪個抄本的寫法,耶穌的勸告基本意思都一樣:要把崇拜的事放在首位。耶穌接著稱讚馬利亞選了「最好的一份」,因為她把崇拜的事看得比什麼都重要。
最好的一份 又譯「美好的一份」。譯作「一份」的希臘語詞是me·risʹ。在《七十子譯本》裡,這個詞既用來指一份實際的食物(創43:34;申18:8),也用來指一份比喻意義上的產業(詩16:5;119:57)。對馬利亞來說,「最好的一份」包括從上帝的兒子那裡得到滋養信心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