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洞悉上》 伯善
  • 伯善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伯善
  • 洞悉聖經(上冊)
  • 相似資料
  • 撒拉但
    洞悉聖經(下冊)
  • 亞伯米何拉
    洞悉聖經(下冊)
  • 基利波山
    洞悉聖經(上冊)
  • 古埃及浮雕證實聖經的記載準確無誤
    更多熱門話題
查看更多
洞悉聖經(上冊)
《洞悉上》 伯善

伯善

(Beth-shean),伯珊(Beth-shan)

最初是迦南人的一座堅固城,是戰略要地,守護著約旦河谷通往耶斯列谷的入口。貝桑(Bet Sheʼan貝特謝安)源於伯善這個名稱,古城的遺址位於附近的泰勒候森(泰勒貝特謝安)。伯善附近一帶在海平面以下約120米(390英尺),東面5公里(3英里)外的約旦河河岸則驟降到海平面以下約275米(900英尺)。伯善就建於這個斜坡旁的一個大土崗上,具有戰略優勢。伯善西面是平坦的谷地,土壤肥沃,賈盧德河(哈羅德河)流經這一帶,灌溉樹木,地勢漸漸升高,伸展到西北偏西約17公里(11英里)的耶斯列。

[第179頁的圖片]

伯善建在這個土崗上,聳立於耶斯列谷東面的入口

伯善也是個道路交會點,位於從地中海海岸往約旦河谷的路線之上,又可通往大馬士革和阿拉伯。

在伯善發掘出許多層古城遺跡,年代最早的一層可追溯到亞伯拉罕的日子以前。(見上冊959頁圖表)看來在公元前第二個千年中葉,埃及法老圖特摩斯三世在米吉多打了勝仗,然後把伯善納入埃及的版圖。發掘出來的遺跡顯示,有幾任法老都在伯善部署過哨兵。

以色列人攻佔迦南後(公元前1473-前1467左右),伯善位於以薩迦境內,卻撥給瑪拿西部族做產業。(書17:11;代上7:29)瑪拿西人沒有徹底趕走住在伯善和山谷內其他鄉鎮的迦南人,卻推說迦南人有裝了鐵刀的戰車,在軍事上佔優勢,但他們的元帥約書亞則不以為然。雖然迦南人沒有被趕走,後來卻屈服投降,為以色列人服勞役。(書17:12,13,16-18;士1:27,28)

掃羅王在位期間,伯善被非利士人佔據了。掃羅在鄰近的基利波山戰敗後,得勝的非利士人把掃羅的盔甲放在「亞斯他祿像的殿裡」,把他的頭掛在大袞殿中,又把他和他三個兒子的屍體掛在伯珊(伯善)的城牆上,看來掛在城牆朝向城中廣場的那邊。住在約旦河對岸約20公里(12英里)外的基列雅比的以色列人,勇敢無畏地到伯珊取回屍體,也許乘夜潛入城中。(撒上31:8-13;撒下21:12;代上10:8-12)

考古發現支持上述記載。在泰勒候森發掘出兩座殿宇的遺跡,學者認為其中一座是亞斯他祿殿,至於南面的另一座殿宇,有些學者認為是大袞殿。根據推測,直到公元前10世紀左右,亞斯他祿殿仍然供人舉行崇拜。一根石柱上刻有「伯珊的主神[巴力]梅卡爾」,顯示以前這座殿宇曾用來供奉巴力。

無疑在大衛統治期間,以色列人最終攻佔了伯善。在所羅門統治期間,王家的食物由十二個長官負責供應,其中一個長官管轄伯善。(王上4:12)以色列國分裂以後,到了羅波安在位第五年(公元前993),法老示撒(示撒一世)入侵巴勒斯坦。(王上14:25)埃及的凱爾奈克一道牆上的浮雕,描繪了示撒打勝仗的情形,他們攻下許多城鎮,包括伯善。

到了馬加比家族統治的時期,伯善改名為西徐波利斯,猶太歷史家約瑟夫斯說這城是德卡波利斯最大的一座城。在十座大城之中,只有伯善位於約旦河西面。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