慷慨
(Generosity)
不吝嗇,樂意施與以求造福別人,是一種高尚情操。在以賽亞書32:8譯作「慷慨」的希伯來語na·dhivʹ(納迪卜),在其他地方也譯作「樂意」和「尊貴」。(詩51:12;民21:18,Rbi8 腳注)希臘語名詞ha·ploʹtes(哈普洛泰斯:「慷慨」[林後8:2;9:11];「慷慨大方」[羅12:8];「誠心」[弗6:5])基本的意義是「單純」。(林後11:3,Int)耶和華是慷慨的化身。他按照自己的旨意,把順服他的眾生所需要的一切充足地供給他們。(約一5:14;腓4:19)各樣美善的恩賜、各樣完美的賞賜,包括智慧這種無形的恩賜,都是從上帝那裡來的。(雅1:5,17)
摩西勸勉以色列同胞要效法上帝,培養慷慨的特質,甚至按照抵押借錢給人時也要慷慨。「不可硬著心,也不可吝嗇不接濟貧窮的弟兄,反要慷慨幫助他。……你一定要給他,給他的時候,心裡不要吝嗇……所以我吩咐你說:『要慷慨幫助你境內困苦貧窮的弟兄。』」(申15:7-11)
箴言說:「慷慨[字面意思是:送祝福禮]的人,必得豐盈[富餘];大方滋潤人的,必蒙大方滋潤。」(箴11:25)耶穌基督說:「施與比接受更快樂。」(徒20:35)他還說:「要常向人施與,你們就必蒙施與。人必把十足的分量,連搖帶按,倒進你們的衣袋裡,直到滿溢。你們用什麼量器量給人,人就必用什麼量器量給你們。」(路6:38)
基督徒會眾 使徒保羅用別的措辭道出上述箴言所蘊含的真理:「吝惜撒種的,收穫必少;慷慨撒種的,收穫必多。」使徒以這條通則去說明一點:「各人要照心裡所決定的去做,不要勉強,不要作難,因為上帝喜愛捐得快樂的人。」(林後9:6,7)接著,保羅指出耶和華在慷慨方面的偉大榜樣:上帝不但厚賜種子給撒種的人,又厚賜食物給人吃,而且使哥林多的弟兄富足,可以「在各方面慷慨施與」,向別人表現慷慨的精神。保羅說,這些慷慨的善舉「激發人感謝上帝」。(林後9:8-13)
保羅寫羅馬書(12:8)的時候,也勸人表現慷慨這種敬虔的特質,說:「分配的,就該慷慨大方」。他所寫的希伯來書(13:16)說:「另外,不要忘記行善和施與,因為這樣的祭,上帝是十分喜歡的。」在慷慨施與方面,馬其頓各地會眾的表現特別突出。他們雖然十分貧困,卻滿心喜樂地捐輸,「甚至超過了他們的能力」,所以「格外顯得慷慨」。(林後8:1-4)
應當指出的一點是,以上關於慷慨大方的經文,跟其他譴責人忘恩負義、閒懶怠惰的經文並沒有矛盾。例如,懶惰的人因怕冷而不肯犁地,到了收割的時候就只好討飯,這樣的人根本不配得施捨。不肯工作的人不配接受別人的慷慨施與。(箴20:4;帖後3:10)除非寡婦符合資格,不然就不該把她們列在會眾接濟的名單上。(提前5:9,10)加拉太、馬其頓、亞該亞各地會眾的捐款,並不是用來救濟一般信奉異教的窮人,而是用來賙濟有需要的「聖民」的。(林前16:1;林後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