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道就是真理」
『因我受逼迫的人有福了』
許多人會批評耶穌在《登山寶訓》中所提出的教訓和原則不合實際。但是這些批評者沒有留意到,耶穌的演講並不是對異教徒或其他不信的人作的,反之他的對象是他自己的門徒,雖然當時有其他猶太人在場。從耶穌在這演講中所提及的最後一「福」我們可以很清楚看出這點:
「人若因我辱罵你們,逼迫你們,捏造各樣壞話毀謗你們,你們就有福了。應當歡喜快樂,因為你們在天上的賞賜是大的;在你們以前的先知,人也是這樣逼迫他們。」——馬太福音5:11,12。
唯有耶穌的真正門徒可說是因他而受逼迫。他們亦的確受到逼迫。由於這緣故,保羅告訴早期的基督徒說:「我們進入上帝的國必須經歷許多艱難。」他也說:「凡立志在基督耶穌裡敬虔度日的,也都要受逼迫。」——使徒行傳14:22;提摩太後書3:12。
基督徒受到世人逼迫絲毫不令他們感覺驚奇。為什麼呢?因為耶穌曾對使徒們說:「你們若屬世界,世界必愛屬自己的;只因你們不屬世界,乃是我從世界中揀選了你們,所以世界就恨你們。」「他們因我的名要向你們行這一切的事,因為他們不認識那差我來的。」——約翰福音15:19,21。
世界為什麼反對耶穌的門徒呢?主要原因之一是耶穌的門徒效法耶穌的榜樣服從他的這個命令:「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這天國的福音要傳遍天下,對萬民作見證。」——馬太福音28:19,20;使徒行傳1:8;馬太福音24:14。
在使徒的日子,奉耶穌的名而作的傳道的確使宗教領袖大感憤怒,正如我們讀到:「[宗教領袖]於是叫了他們來,禁止他們總不可奉耶穌的名講論教訓人。」使徒們拒絕噤口不言,結果他們被帶到猶太公會面前;後者「把他們打了,又吩咐他們不可奉耶穌的名講道。」——使徒行傳4:18;5:40。
使徒們對這一切迫害有什麼反應呢?他們的反應像耶穌所吩咐一樣,因為我們讀到,在他們被打了之後,「他們離開公會,心裡歡喜,因被算是配為這名受辱。」——使徒行傳5:41。
後來保羅和西拉在腓立比傳道,他們將一個鬼靈從一個年輕的算命者的身上逐出。因為這使算命者的主人蒙受金錢上的損失,他們大為不悅,於是遂唆使暴民將保羅和西拉拖到地方官面前。「官長吩咐剝了他們的衣裳用棍打。打了許多棍,便將他們下在監裡。」保羅和西拉在獄裡怎樣行呢?怨嘆自己命苦嗎?絕不然!「約在半夜,保羅和西拉禱告唱詩讚美上帝,眾囚犯也側耳而聽。」——使徒行傳16:22,23,25。
很適切地,彼得聽從耶穌的訓示寫道:「要歡喜,因為你們是與基督一同受苦,使你們在他榮耀顯現的時候也可以歡喜快樂。」——彼得前書4:13。
在現代,真正的基督徒也同樣行。當守望台社的社長盧述福與他的七個同工因為堅守基督徒的立場被判處長期徒刑時,他說:「這是我一生最快樂的日子。」與此類似地,《1971年的耶和華見證人年鑑》報導古巴有些見證人因為舉行基督徒的聚會而被判入獄,但是他們絲毫不感覺灰心沮喪。「反之他們覺得這是來自耶和華的一項權利,並在獄中繼續向人傳道及舉行聚會。事實上,他們因為能夠幫助許多囚犯認識真理而大感喜樂,並在行為上立下良好榜樣以證明他們的確是耶和華的基督徒見證人。」
有一個十餘歲的黑種見證人在學校裡不肯參加種族暴動,結果屢次被同學拳打腳踢。他們甚至將他拖到太平門口推出去。幸好太平門設在樓下所以不致跌傷。他論及這項經歷說:「我很高興耶和華幫助我在這一切虐待逼迫之下緊守忠貞的立場。」
為什麼因耶穌受逼迫的人可以快樂呢?因為「在你們以前的先知,人也是這樣逼迫他們。」與耶和華古代的忠心先知為伍的確是一件值得快樂的事。關於這些先知,聖經告訴我們他們「堵了獅子的口[例如但以理],滅了烈火的猛勢[例如但以理的三個朋友],脫了刀劍的鋒刃[例如以利亞],軟弱變為剛強[例如參孫]……忍受嚴刑。」不錯,能夠與耶和華這些在各種艱辛之下緊保忠貞的僕人為伍,這件事本身便是一項值得歡樂的偉大獎賞了。——希伯來書11:33-37;士師記16:18-30;列王紀上19:1-8;歷代志下36:16;但以理書3:1-26;6:1-27;雅各書5:10,11。
正如耶穌指出,為他的名受逼迫的人可以快樂的另一個原因是他們「在天上的賞賜是大的。」耶穌的這段話向他的受膏門徒提出保證他們會獲得屬天的獎賞;這顯然是快樂的一個理由。但是耶穌的應許並非僅限於向這些人提出。為耶穌而受苦,但卻不懷有屬天希望的人也可說是在天上有大賞賜,因為在天上的耶和華會賞賜他們。他們的獎賞會來自天上,因為他們會享有上帝的王國所帶來的種種幸福。藉著跟從忠心的途徑,他們可說是「積財於天」正如古代的忠心族長所為一般。——馬太福音6:19-21;希伯來書11:10,16。
耶穌應許門徒他們若因他而受逼迫,他們便快樂了;這個應許已證明是真實的,並且使他的門徒有很好的理由歡欣鼓舞。當他們在『有義居於其中的新天新地』裡獲得他們的獎賞時他們會更進一步體驗到這個應許的真實。——彼得後書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