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與糧食短缺
普世大多數勞動者——實際達四之三——都以務農為生,他們往往十分貧苦。這些窮人大部分在非洲、亞洲和拉丁美洲。在豐收年度,他們的生產僅足維持本身、家人或者其他數人的生活。在歉收年份,便有不少人餓死。
在世界高度工業化的國家中,往往是較少數的人為大多數人口生產糧食。美國是出產最富饒的國家之一,那裡雖然也有小農場存在,但卻以大規模農場佔多數。
豐富的生產
自1930年代世界大蕭條以後的四十多年間,美國玉米的每畝收成差不多增加到四倍,從平均22蒲式耳增至84蒲式耳。小麥從13增至31蒲式耳;米則從每畝平均2,100磅增至4,600磅。
在1974年,由於開墾了更多耕地,美國農民生產了將近18億蒲式耳的小麥,僅次於蘇聯。1974年美國玉米收成達46億蒲式耳,成為世界最大的生產額。該年宰殺了三千六百萬頭牲畜作為食物,比1973年增加了百分之七。
在該國的二億八百萬人口中,如此豐富的糧食生產僅靠二千八百萬農民從事。這意味到每個美國農民要供應74人的糧食。
美國的糧食生產雖然比起許多國家來價格還不算高,但固定收入和低薪的人士在糧食支出方面卻日益增加。農民們也許同情別人的艱難,但他們本身也面臨經濟難題。
農民認為勢所必行的事
美國農民希望以糧食幫助普世窮人,他們也曾供應了不少糧食給外地數以百萬計的饑民。在1965和1972年之間,美國聲稱對世界所謂「糧援」供應佔了百分之84。可是美國僅撥出百分之20的「糧援」給饑饉國家;其餘的則售給肯出錢購買的人。
利潤也被認為相當重要,因為美國農業制度的經營是要農民在生產上獲利才能繼續經營下去。為了達到獲利的目的,有些農民曾採取過激的手段。在若干個州中,他們宰殺了千百頭牲畜,丟在溝壑中任其自腐。
當然,農民們也許承認這樣的宰殺是可恥地浪費糧食,但是明尼蘇達州馬特利的一位家畜飼育場主人補充說:「一個農民在終年工作之後發現他要損失20,000或30,000美元也是可恥的……我以為這比將肉食丟在溝壑裡更可恥得多。」
環境各異
近年來的經濟發展使許多農民大受打擊。例如,將牛犢飼育至能夠當肉牛出售的地步,許多時飼料成本更高於在市場售出所得的代價。同樣地,生產一百磅牛奶的飼料成本可能比牛奶本身的價值更高。結果,威斯康辛州據報在一日之間有十家左右的牛奶場關閉。
在另一方面,有些農民卻有利可圖。在愛奧華州經營一所佔地百畝的農場主人承認說:「我的確同意農業部長所說,我從未有過如此好景。因此我的結論是,環境好壞視乎我們住在那裡。有些地方很好,其他地方則糟透了。」
可是甚至曾經拿過極好一年的人也知道環境是可以在一夜之間改變的。例如,在1974年,一般耕農由於穀物漲價而大有所獲。但許多經營牧場的人卻因穀物飼料漲價而破產。
為什麼情形會如此不穩定和不平衡呢?
農業的基本難題
不少農民認為天氣是第一號難題。一位氣象專家證實近年來的怪誕天氣使農民大受打擊。他舉例說:愛奧華州前年的豪雨沖毀了許多農田,妨礙了較早時候的種植。後來在氣溫高達華氏100度(攝氏37°)
的酷熱七月又枯萎了大部分農作物,隨之而來的九月二日提早霜降又打破紀錄。
一項新的重大難題便是油價飛漲,而石油正是現代農業所不可少的。據估計僅是在一畝土地生產玉米,便要相等於八十加侖的汽油。耕作工具的開動和商業肥料的生產也需要石油。以石油為原料的肥料在1972年每噸售價65.50美元;但農民在1974年卻要付出175.00美元才買到一噸。
同時,農業機器的價格也告飛漲。在兩年前價值7,800美元的拖拉機現時已漲價一倍。即使這樣,有時工廠出品也供不應求,以致農民們要等待三至六個月才獲得新機器。掉換機件有時比購買一副新拖拉機還麻煩,因此有些農民甚至在漲價時候也購入兩副拖拉機或將兩副合而為一,準備萬一在急需的時候發生故障。他們認為,在長遠方面,這樣行比損失收穫還合化算。
種籽的價格也高昂得驚人。從1974年至1975年,玉米種籽漲價百分之30以上。同時,捆扎乾草的鐵線在三年內漲價百分之400以上。
農場工人的難題也與農民有關。當農民不得不僱用技術欠佳的工人來操作他的機器時,往往需要很多修理。美國中西部的一位農民列舉他結束農業的許多理由,為首的一項便是:「難以僱得忠實可靠的工人。」
還有許多——可能數以百計——看來對農民不利的「小事」,結果使農民受到積少成多的打擊。但在同時,由於糧食短缺,農民受到壓力要增加生產。可是漲價卻使他們難於擴展。
另一個例子是,耕地逐漸漲價。在新澤西州,現時每畝耕地平均值2,000美元以上!丹尼遜(愛奧華州)的《檢察報》說:「全州各種等級的耕地在1973年漲價百分之31之後,隨著在1974年又漲價百分之32。」
為了這種種理由,農民們聲稱他們的產品非要加價不可。
規定農產品價格
可是,農民們說他們被困在一項經濟制度中,不許他們為自己的產品定出價格。農民們聲稱他們必須以規定價錢出售產品,這個價錢也許低於生產成本。那末,假設農民們可以自行定出價格,整個世界情況會因此而改善嗎?
坦白地,請考慮一下:有多少個在昨年獲利甚豐的耕農肯將利益與不甚獲利的畜牧農民分享呢?西雅圖(華盛頓州)《時報》報導該州的小麥種植者協會在斯波堪召開的會議,說:「農民們顯然因所享的繁榮而沾沾自喜。……小麥農民若看來已穩操勝券,他們是不會客氣的。」
事實上,農民僅是經濟制度的一部分,而這個制度在實際上要每個人都為自己打算。這種打算是以所謂唯利是視為根據。請考慮一下這種動機在世界急需更多糧食之際所生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