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平靜而難馴的巨人
你曾試過在海岸佇立,欣賞那驚濤拍岸的浪花四濺或細看海潮沖上沙灘而又退去嗎?你曾為海洋的廣大、威力和神祕而驚嘆嗎?
很少人會不喜歡觀賞海洋。海洋的確有其迷人之處,它那不絕的濤聲永不會令人煩躁,反而有助於安眠。
海洋的威力是無法控制的。它的大部份祕密尚未為人所知。人在利用海洋的能量方面雖然稍有成就,但它若暴怒起來,一切人為的東西都不能使之息怒。
一個海洋,但與陸地一般變化多端
海洋遮蓋了地球表面百分之71左右。我們雖說「多個海洋」,其實只有一個世界海洋。地理學家們通常將之劃分為三個: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但它們卻匯合一起,尤以在南冰洋合流為然。可是,在不同地域的海洋均有其本身的特色,正如各處地域的特色不同一般。事實上,有些陸地的特色其實是由海洋的特色所形成的。
例如,海洋的若干部分有些表面的水流,稱為暖流或寒流,影響著當地四周的氣候。海洋的各層深處也有巨大的「河流」沿著固定的「河道」奔流著,密西西比河或剛果河與這些河流比較起來顯得僅像小溪一般。其中也有千萬變化多到難以想像的動、植物存在。海洋的某些部份較其他部份稍鹹,有些地方的水由於鹽分或溫度的關係而較重。但一切的水都是流動的。
海洋含有三億二千九百萬立方哩(十三億七千萬立方公里)的水。若要對海洋的體積獲得一個概念,可以考慮一下它所含的鹽量(普通的鹽)。鹽的重量僅佔水重百分之3.5。可是,若將所有鹽分提出來弄乾,便可以在各大洲蓋上一層500呎厚的鹽!若將海洋的所有海水抽空,將水平線上所有陸地「鏟平」填入其中,則十倍的陸地還填之不滿。若將最高的山放在最深的洋底,便會沉在水面一哩之下。
海洋的水壓每方吋若加深三十三呎便加重14.7磅。你若在關島西南,太平洋馬利安納海溝中查倫格深淵潛水進入最深處(35,597呎)那裡的水壓在你全身每方吋約有八噸重。習慣於每方吋僅能承受十五磅氣壓的人體在到達洋底之前許久便會被壓成粉碎了。可是,某些魚類和海中生物卻被設計成在這種環境裡活得很優悠自在。顯然他們之所以能生存是因為身體結構能使體內和體外的水壓保持平衡。
地上生物的生存所繫
不錯,當我們觀察海洋時,我們會震驚於它的深廣。人可以在其上航行數日,甚至數星期,還看不見陸地。可是海水的總體積僅佔整個地球總體積的千分之一多一點。這樣看來,海洋僅像一盤淺水而已。(以賽亞書40:12)可是,這對我們是有利的,因為這些在比較上僅屬小量的水是在地球表面上,不然,我們就不能生存了。考慮這件事可以幫助我們體會到造物主的大能、智慧和遠見,他將海洋放在適當的位置上。請考慮一下:
氣溫和雨量都是受海洋所調節的。因為海洋有吸收熱力的特性,散發熱力則比地面稍慢,它對地球氣候遂有極大影響。同時,海流會散播寒氣和暖氣。海水被熱帶陽光曬熱之後會流向別處。較冷的水取而代之。海潮有助於海水作有規則的移動。「哥利奧里斯」作用也十分重要。這是一種由地球自轉所生的趨勢,使北半球的所有移動水流都依照順時針方向轉右,南半球則從反時針方向轉左。因此北大西洋的墨西哥灣暖流經由北美海岸線而轉入歐洲海岸線。風向對海洋移動也有很大作用。例如,從東向西吹的貿易風造成南、北赤道的海流。其中一部分的水歸回『赤道反流』,經過赤道無風帶而從西流向東。深層的海水則受其他因素影響而不跟從接近海面的水流模式。
因此,海洋絕不是一灣靜止的水,而是這顆行星上一個不斷活動而能夠發揮作用的部份,是造物主特別設計來維持地上眾生的。雖然它有時很狂暴,其實大多數時候均安靜和穩定。除了養生之外,它對於形成海岸線、沙灘甚至火山島和珊瑚島等陸地也有很大貢獻。
海洋的不住活動使其可以「生生不息」地供應食物。死去的有機物沉下海底為各種水生動物所食。吃不完的則被細菌所分解而沉澱成為無機物。由海底向上湧的水流將這些養分送上水面作為植物性浮游生物的糧食,這些細小的浮游植物形成了海洋的「牧場」。細小的海中生物將這些浮游生物食去之後,又轉而被較大的所食。因此,正如在陸地一樣,植物也是食物循環的起點。
此外,海洋也是二氧化碳的巨大貯藏庫——達130兆噸之多。巨量的這種化學物質使海洋能為陸上的動、植物使大氣保持均衡。據估計海每年將1,000億噸二氧化碳放出在大氣層中,並且週而復始地收回同等數量的二氧化碳。同時陸上植物的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和人類及陸上動物呼吸(產生二氧化碳)也作出差不多同等數量(600億噸)的二氧化碳交換。這樣大氣層遂得以保持完全平衡,而海中和陸上的生物也能繼續生存。這種平衡唯獨燃燒化石燃料的人類才能加以擾亂。但值得慶幸的是,海洋能貯藏或放出二氧化碳以適應均衡狀態。造物主的這項奇妙作為與我們的健康和天氣情況有極大關係。
當「巨人」發威時
從海洋的起伏波濤我們可以見到它的威力。狂風暴雨的海濤型式雖然看來複雜紛亂,但其實卻受一定不變的定律所支配。在一個波浪中,力雖向前推進,水卻不然。放一塊軟木在浪裡便可以見之。浪裡的軟木僅是向前向後和上下移動而已。在大海的波浪中,水的分子僅是兜著圈子而移動,直徑與波浪的高度相等。
波浪接近岸邊時,由於水的深度漸減,以致終於破碎(水和軟木在這裡的確會向前移動)。一件有趣的事實是,波浪在陸地的突出處有集中力量於一點的傾向,以致造成大力的沖激。在直線的海灘上,由於力量分散,水勢也較為平穩。但其中也有例外,因為海底狀態對海面的波濤特徵有極大影響。藉著對波浪起伏時間作仔細計算和高空攝影,海洋學家能夠測出沿岸海底的深度和地形。此法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被盟軍用來計劃以海陸空三軍在敵方灘頭登陸。
巨浪是由風所造成的——風的力量和持久性決定浪的大小,有些浪頭高至百呎。巨浪的威力幾乎使人難以置信。據說巨浪曾將多塊共重達7,000磅的石頭拋越二十呎高的堤壩!在美國俄勒岡州海岸對開的提林慕克岩燈塔,塔樓的訊號燈在低潮時本在水平線139呎之上,但要裝上粗鋼條的圍欄作為保護,因為常受石頭所沖擊。
在蘇格蘭的威克,巨浪將一條防波堤重達2,600噸的堤頂整條拋起而沉下海中。
但破壞力最大的巨浪乃是所謂的「潮浪」或「海嘯」(日文稱為「津波」,意即『猛力的浪』)。「潮浪」一詞是錯誤的,因為這些巨浪並非由潮水所造成。為了明白它們的起源,我們必需首先了解一點關於海床的知識。
在海床之上有數以百計的火山性的海山。有些海山向水面伸出形成島嶼,例如夏威夷群島。同時,沿著海床「斷層」還有許多巨大的岩石。在斷層的壓力之下,岩石破裂傾軋而造成海底的地震。此種地震若適逢暴風、颱風或火山爆發,便會造成海嘯。由活火山爆發所導致的最大海嘯之一是在1883年,印度洋上加拉加多亞島的火山爆發。火焰燒毀了該島八方哩的地方。在爪哇和蘇門答臘一帶海岸,由於這次火山爆發或大量石頭和泥土墜下海中所造成的海嘯殺害了36,000人。較早時候的一場海嘯發生於1876年,巨浪橫掃孟加拉灣,使200,000人喪生。在1970年,蹂躪東巴基斯坦的海嘯也殺害了200,000人。
海嘯以每小時450哩的速度進行。它們在外洋中是難於察覺的,只在淺水的海岸線上才造成破壞力極大的巨浪。在夏威夷的希魯島海岸對開處,一位船長站在船上看著巨浪毀壞海港和半個城市。但他甚至沒有察覺海浪在他的船底經過。
為人類的永久益處發揮作用
論及海洋與其迷人之處的書籍多如汗牛充棟,以致許多人將一生時間加以研究、欣賞,為其神祕多端而驚嘆。有些人曾深入海底;有些人在特建的海底實驗室逗留一段時期。但對於海洋許多方面的所知並不比對外太空所知為多。而海洋的變幻無窮更非人力所能控制。
可是,海洋的創造主耶和華上帝卻充分了解和能夠控制海洋的威力,因此在他那將臨的新規制中,海洋不會為害愛戴上帝的人。身為地球的創造主.他在數千年前寫下的創造記錄正是現代地質學家研究所得的結果。論到第三個創造「日」(長達數千年之久),記錄說:「上帝說:『天下的水要聚在一處[實際上只有一個大洋],使旱地露出來。』事就這樣成了。上帝稱旱地為地,稱水的聚處為海。」——創世記1:9,10。
再者,詩篇執筆者在上帝感示之下寫道:
「他將地立在根基上;
使地永不動搖。
你用深水遮蓋地面,猶如衣裳。
諸水高過山嶺。
你的斥責一發,水便奔逃;
你的雷聲一發,水便奔流——
諸山升上,
諸谷沉下——
歸你為它所安定之地。
你定了界限,使水不能過去,
不再轉回遮蓋地面。」——詩篇104:5-9;可參閱詩篇107:23-30。
耶穌基督在地上時曾平靜風和海。(馬太福音8:23-27;約翰福音6:16-21)這位屬天君王在統治地球千年之際會完全控制海洋的威力和資源,使其平靜地永遠為人類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