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方百計找尋能源
「牽連之廣是我們所無法想像的。……差不多可以肯定它會帶來社會的混亂,在先進國家中會更甚於其他地方。」海洋學家郝士特在「1980年代災禍性的能源危機」講題中說出以上這句話。
另一方面,其他許多人都可以用圖表和統計數字證明我們的地球仍然蘊藏著足夠的石油、煤和其他資源可以對能源作出豐富的供應。顯然地,在獲悉關於「能源危機」時,一個人不禁意識到在這方面的意見分歧和混亂。
混亂的原因何在?
危機是否有確實根據?倘若能源枯竭,我們豈不是會察覺到嗎?一個家庭主婦知道食櫥空無一物。關於能源蘊藏問題,為什麼會無法找出簡單答案呢?
原因是這個難題並不是單獨,而是所有難題的綜合起來的難題。正如一位能源專家所說,危機的因素是「部分物質、部分政治和部分經濟的。」
此外,不少解決方法有賴於許多個「倘若」。倘若各國加強合作,倘若人能從這方面或那方面有辦法取得廉價能源,倘若它能運輸和分配到需要能源的地方——我們便獲得解決方法了。在理論上是大有可能的;但在實際上,可供選擇的方法卻甚少。
在今日世界中,一個國家若擁有廉價能源,便會使國民有較大的經濟安全性。不少科學家相信億萬人的整個生活方式正在千鈞一髮的危機中。正如美國一位能源官員指出:「當石油枯竭時便沒有時間作實驗了。」
此外,一個擁有能源的國家便對其他國家操有政治和經濟的力量。拼命找尋能源的動機是多端的。
為了明白其中的複雜性,我們可以僅是考慮一種能源——原油。又濃又黑的原油看來是人對能源需求的永久解決方法。但在今日卻不是。為什麼不是呢?因為地下雖有大量石油,但蘊藏的地方卻不是平均分配的。大部分石油出產於阿拉伯半島和蘇聯境內。因此,少數國家調整油價可能對世界經濟平衡發生劇烈的影響。大國和強國由於要依靠石油而害怕在經濟上受人操縱。
解決方法之一是在該等國境內發展其他能源。可是,在技術學上必須發展到能測出能源的所在和有效地使用。當我們讀到對新能源分歧意見的「計劃書」時,我們便領會到,在許多種例子上,能源潛在性是有的,但人在現時還未知道怎樣汲取能源和符合經濟地加以「使用」。誰都不願以高於現時多倍的價格購買電力。
他們在何處找尋?
現時正有幾項實驗進行或發展少數的能源系統:
● 若干國家正在研究利用地熱,即地底內的熱力。(參看1979年一月八日《儆醒!》)
● 核子融合——與現時的核子發電不同(現時的是原子分裂)。這是兩種元素的核子融合,造成強力的能爆。難題是:技術學上極端複雜;現時成本甚高。「商業實用」的計劃日期定在2000年。
● 對煤作重新研究,特別是將煤轉變成氣體或液體燃料。
● 以風車和其他設計去「控制」海潮表明『大有可能』,但需要進一步的發展才能成為實際能源。
除了上述方法之外,若干國家正在研究其他兩種著名能源。它們是:核子(分裂)發電和太陽能。
《儆醒!》雜誌駐德國和日本的通訊員發表的下列文章會討論它們的難題和可能性。這些報導雖是反映當地的情勢,但卻使我們對世界拼命找尋能源有進一步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