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是」真的意味到「是」嗎?
紐約長島的兩位成熟而家境淡泊的寡婦正在期望與一小群友人共進愉快的晚餐,其中包括一位相識已久的朋友在內。事實上,這位朋友是她們的特別賓客。他對這項邀請說過「是,必來」,於是她們快樂而忙碌地預備營養豐富的食物,特別期望他的來臨,可是這位男子爽約不來。多年之後,她們對這位男士並不懷恨。但她們依然記得那次失望的痛苦。
這項真實生活經驗也許使你回憶到曾經為友人對你的邀請爽約時的失望。另一方面,像我們大多數人一樣,你會記得有一次你曾為了意料不到的事而無法赴約。在這個時候,別人也許有理由懷疑,你所說的「是」真的意味到「是」嗎?
重要的原則
自然,有些承諾比依約作客更有意義。可是無論事情大小,重要的原則是一樣的。這項原則是什麼呢?
原來,耶穌基督在他的登山寶訓中,說:「你們的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耶穌的教訓是警戒當時的人慣於輕易和不分皂白地起誓。(馬太福音5:33-37)的確,一個人是不必對每一言論均以起誓來支持的。他應該言而有信就行了。那便是,他的「是」應該真的意味到「是」。
當然,言出必行許多時並非易事。有時環境的改變會使人無法做得到。可是,聖經卻說一個行義而獲致耶和華上帝嘉許的人「發了誓,雖然自己吃虧,也不更改。」(詩篇15:1,2,4)不錯,他也許嚴肅地承諾某些事,但後來發覺這件事有虧他個人的利益。但他仍然依言而行。
耶和華上帝本身是最偉大的守信者,他為渴望蒙他嘉許的人立下崇高榜樣。因此,敬畏上帝的約書亞得以寫道:「耶和華應許賜福給以色列家的話,一句也沒有落空,都應驗了。」——約書亞記21:45。
那末,耶穌的話、詩篇執筆者的話和約書亞的言詞是以什麼原則為根據呢?那便是:一個人應該努力遵守諾言。不錯,他所說的「是」要意味到「是」,否則便是食言爽約了。——箴言6:1-5。
有力的理由
上述的原則固然適用在重要的諾言上,但我們可以再次考慮較簡單的事,例如應允和別人一起進餐。通常,一個人應邀去別人家裡進餐是為了友誼之故。那末,男主人或女主人當然會樂意付出時間和金錢去備辦食物,正如上述的窮寡婦一般。真正的朋友會對人輕諾寡信嗎?的確,僅是友誼本身便已成為要赴約的有力理由。此外,想到主人所費的時間和金錢也是令人要赴約的另一理由。
誠實也是使人言出必行,避免輕諾寡信以致令主人或女主人失望的另一有力理由。詩篇執筆者大衛很適切地論及上帝說:「你所喜愛的是內裡誠實。」——詩篇51:6。
倘若一個人已接受邀請前往簡陋的家庭進餐,後來又受到豪門大宅在同一晚上招宴又如何?他若前去和富人進餐而為窮朋友所知,這位窮朋友會作何感想呢?無疑會傷心失望。那末,渴望避免令人痛苦也是接受首先的邀請,說「是」就「是」的另一有力理由。
頗有趣地,當耶穌差遣門徒出去在靈性上幫助別人時,他說:「無論進哪 一家,先要說,『願這一家平安』。那裡若有當得平安的人,你們所求的平安就必臨到那家。不然,就歸與你們了。你們要住在那家,吃喝他們所供給的,因為工人得工價是應當的。不要從這家搬到那家。」——路加福音10:1,2,5-7。
耶穌的門徒要住在一家直至他們在鎮裡或城裡的任務完成為止。他的門徒不會因為某個屋主比別人富有或招待得更殷勤周到 而從一家搬到另一家。
當一個人應允去窮朋友家裡進餐,後來又有更富於吸引力的邀請,在同一時候去赴大宴時,細味耶穌對門徙的訓話可以影響人作良好的決定。不自私和忠實無疑會促使這個人著重原來的邀約。
這樣行,那位客人無疑會在簡陋的家庭裡享有最歡樂的時光。原來,溫暖而隨便的氣氛比盛筵更有造就!我們從聖經聽說:「吃素菜彼此相愛,強如吃肥牛彼此相恨。」——箴言15:17。
的確,對別人公平和體貼會感動一個有良心的人遵守諾言。這乃是誠實的途徑,是敬虔的人所應該具有的品質。(以弗所書4:25)遵守諾言應該伸展到看重應邀與良朋歡敘友誼之上。不錯,這也是證明你說「是」就意味到「是」的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