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天才
「我們若趁著嬰孩未長成為兒童時就加以教導,世界便可能充滿知識上的巨人,如愛因斯坦、莎士比亞、貝多芬和達文西等。」——多曼(Glenn Doman)博士,人類潛能開發研究所所長。
「沒有嬰孩生來就是天才,也沒有嬰孩生來就是蠢人。這一切視乎在關鍵時期中腦細胞所受到的刺激而定。關鍵時期是從出生到三歲之間。幼兒園入學時已太遲了。」——井深大,《幼稚園已經太遲!》一書的作者。
嬰兒頭腦的驚人潛能使父母面對一個決定。你從什麼時候開始施以特別訓練?你以什麼教導嬰兒?教多少?多快?有些結果相當驚人:2至5歲的小孩能夠讀書、寫字、講兩種以上的語言、以小提琴或鋼琴彈奏古典音樂、騎馬、游泳、作體操表演等。
在大多數例子上,訓練的目標在乎智能方面多於身體方面。一個兩歲幼兒能夠正確地從1數算至100,認識2,000個字、讀出簡單的句子,並且記得正確的發音。一個3歲小孩能從圖表讀出別人所指的細胞各部分的名稱,如:線粒體、內質網、高爾基體、中心粒、液泡、染色體等。另一個3歲小孩能彈奏小提琴。一個4歲小孩能把日文和法文譯成英文。一位教導幼兒數學的教師聲稱:「我若把59枚硬幣逐枚丟在地上,孩子們可以立刻告訴你那是59枚而非58枚。」
雖然有些人熱心於這樣的加強訓練,其他的人卻對此有所保留。在這方面,專家們的意見如下:
「以整體而言,在嬰孩早期即開始教以學術上的技能,證據看來並不十分有利。雖然有充分證據表明此舉是可行的。然而,問題不在乎是否可行而在乎受教者在現今和長期所受的影響。」
「這個學說要把孩子變成小電腦,使他們沒有喘息的餘地。」
「孩子的學習是要自己採取主動去探索四週的事物。我們[若勉強催逼孩子的心智發育]也許會妨礙其他正在進行的發育[例如感情發育和社會技能等]。」
「我的忠告是,要留意與頭腦發育同樣重要的東西。許多時,獲致超卓的智力表現需要犧牲其他同等重要——甚至更加重要——方面的進步。」
「這不是一種健全的親子關係。這等於對孩子說,『我愛你,因為你聰明伶俐。』」
無疑有些父母正在驅迫自己兒女成為神童或天才兒童。在這樣的事例上,父母的自豪或自驕心強於一切。兒女於是成為展覽品,父母享受著兒女所反映的光榮。可是,有些提倡早期學習的專家看來並不懷有這種動機。
本文開頭所引述的多曼博士是反對製造超級嬰兒的。他的宗旨是:「使所有父母獲得知識去訓練自己的幼兒成為有高度智力、極其能幹和愉快可愛的兒童。」兒童應該在精神、身體和感情方面達到發育完滿的程度。多曼反對測驗。「測驗是學習的反面。它充滿緊張。對孩子的教導等於給他一份可喜的禮物。對他施行測驗則是要求預先支付代價。」
有人問本文開頭同時引述過的井深大早期訓練是否志在製造天才,他說:「早期教育的惟一目的是使孩子的頭腦靈活、體格強健,並且具有聰慧、溫柔的性格。」
以成功訓練幼兒彈奏小提琴知名的鈴木鎮一說:「『英才教育』一詞不僅適用於知識或技能方面,而且適用於道德、人格修養和美感方面。我們知道這些人性的特質可從教育和環境獲致。因此我們的運動並非著重於培養所謂的神童,也不單是強調『初期啟發』。我們所強調的是『全人教育』。」
鈴木看出強制練習是既缺效果,也不可取的。他在被人問及兒童的練習時間應該多長時,他永不設立嚴格的時間規定。他說:「作好準備和集中精神每天練習五次,每次兩分鐘,勝於要他們勉強練習半小時。」他的方法是:「喜樂地練習兩分鐘,一日五次。」
那麼,在對幼兒實施早期學習法方面,怎樣才能保持平衡呢?下一篇文章提出若干指導方針可供參考。
[第5頁的圖片]
別驅迫。鈴木氏的方法:「喜樂地練習兩分鐘,一日五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