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米布的沙漠生還者
《儆醒!》雜誌駐南非通訊員報導
卡奧科蘭與達馬拉蘭是一大片與非洲納米布沙漠北部重疊的廣闊地土。「這些以往人跡罕至、被人遺忘的世界直至最近才向人招手,」這便是克萊夫·沃克在他的著作《巨象的黃昏》裡對這片大地的描述。這裡乃是世上惟一純種的沙漠大象的家園。
在納米布沙漠北部地區中,這些碩果僅存的巨象為數可能還不及一百。這裡每年的雨量低於15厘米,有時甚至數年也不下雨。大象怎樣找到水源來止渴?如何覓食以滿足牠們巨大的胃口呢?
適應沙漠環境
1895年,西納米布首次報導發現大象的蹤跡,證據顯示牠們世世代代在沙漠生活。最近的大旱災有五年未下過雨,大象卻依然在沙漠上存活。事實表明,雖然大群條紋羚羊、大羚羊、高山斑馬和為數不多的小象因缺水死去,卻從沒有大象因為旱災的直接影響而死亡。米切·里爾登在《危機四伏的沙漠》一書中說:「大象是地球上最能夠適應環境的生物之一。」
儘管卡奧科蘭的河床通常都是乾涸的,從東邊陡坡流過來的水卻由於滲入沙土而受到過濾,大象便是利用這些水源來維持生命。牠們掘開河床上的沙土,開拓一些儲水的坑穴。滲進這些坑穴的地下水足夠大象喝個飽,事實上數不勝數的其他動物、雀鳥和昆蟲都靠飲用同一水穴的水而得以生存。
由於大象胃口特大,每天需要進食超過100公斤的植物,有些人恐怕牠們會因此破壞了納米布地區的生態環境。然而,請留意一位著名權威人士安東尼·霍爾-馬丁博士的觀察。在《非洲的大象》一書中,他說:「在熱帶叢林裡生活的大象會為了幾片葉子推倒整株大樹,可是牠們的沙漠同類卻甚少會推倒或毀壞樹木。牠們若這樣行,不久之後便再沒有什麼食物留下來了。但情形剛相反,我們發現沙漠大象絕不浪費食物,牠們吃掉每一片摘下來的綠葉,牠們甚少會把葉子棄下,然後加以踐踏。」
事實證明沙漠大象有助於樹木的生長。牠們喜歡進食的植物之一是金合歡樹。在金合歡當令的季節,大象會吃掉大量金合歡的莢果。這些果子經過大象的消化系統時,堅硬的莢果會被軟化,然後被排出體外,埋在一堆和暖、營養豐富的肥料裡面,等待天降甘霖的時候便萌芽生長。故此,金合歡之得以繼續在生態環境中循環不息,大象確實居功至偉。
生存有賴記憶
你可能曾經聽人說過,「大象永不忘記。」讓我們考慮一下這句話怎樣適用在沙漠大象的生活方式之上。這些大象具有高度發展的家庭觀念和合群意識,一隻小象會留在母親身旁達十載之久。與其他哺乳類動物相比,牠們的悠長童年生活僅次於人類而已。
在青春期階段,小象與不同年紀的大象交往,向牠們學習在嚴峻的環境下生存的祕訣。大象會指示幼象在哪裡找尋及怎樣發掘水源,吃哪些植物以及它們在什麼季節當令。小象也學曉怎樣避免跟人類接觸。這種自幼吸收的豐富知識和教導使年輕的小象畢生難忘。里爾登解釋說:「在旱災時,大象的記憶和經驗可能就是生死存亡的關鍵。」
大象的生活方式是基於母系社會的。年長的雌象無疑在象群的生存方面擔當一個主要的角色。她領導家人和象群不斷找尋水源和食物。在差不多50年的沙漠生涯中,她掌握和積聚了求生的知識。藉著領導和立下榜樣,雌象把這種求生知識傳授給年輕一代。故此,偷獵者若殺戮了一頭經驗豐富的雌象,便意味著摧毀了象群中一個儲滿覓食和求生知識的參考圖書館。
納米比亞野生動物基金會的加斯·歐文-史密斯論及這些納米布沙漠大象說:「請記著……我們並非僅是談及別的野生動物。這些是沙漠大象。……這種沙漠和大象的配合並沒有在世上其他地方出現。……假若任由牠們自生自滅,對科學和世界將會是何等的浪費,多大的損失。」可是,這些巨象絕不會輕易從牠們所選擇的家園消聲匿跡。原因是牠們不但具備上佳的適應能力,並且天賦優良的求生裝備。
其他生存祕訣
倘若你從象群的下風靠近牠們,便可以直接觀察到一些沙漠大象的生存祕訣。你會留意到,牠們在一塊由幼細沙粒形成的淺窪地聚集起來,用前腿把沙粒踩得粉碎,然後用象鼻將柔軟的沙塵噴在自己身上,直至牠們看來活像灰色怪物一樣。你是否以為牠們喜歡骯髒?絕不然。這層有如幼細的爽身粉般的塵埃有助於冷卻皮膚,並且隔開猛烈的驕陽。
你若保持肅靜,便可以看到象群抹粉後休息的情景。憩息期間,大象的兩扇大耳朵並沒有閒下來。請留意它們怎樣像搖扇般不斷柔和地擺動。除了產生沁人心脾的陣陣涼風之外,搖扇作用促使流經耳內隆起的血脈網絡的血液得以降溫達攝氏6度之多。受到冷卻的血液循環不息地流過大象龐大的軀體,再回流到耳朵。你可曾渴望也擁有一部體內的空氣調節機嗎?
現在,你可能由於雙腿蹲下過久而感到疲倦了。請留意那頭獠牙大象怎樣紓緩牠的四肢。牠屈起前膝的姿態是何等優美高雅,用趾甲支撐著使腿保持平衡,讓腳的肉趾休息。有時大象會以一種滑稽有趣的模樣交錯著後腿,好像人斜靠著一根手杖似的。
對頁的圖片說明了大象的另一項古怪的習慣。請看看那塊在大象腳下滾動的圓石。據說滾動圓石能夠使大象疲倦的腳部肉趾得到鬆弛,就像足部治療師為病人按摩疼痛過勞的腳板一般。你應當記得象群也許已經走過迢迢長路,這些習慣看來便是牠們用來減輕肉趾壓力的一些方法。
牠們還會存活多久?
即使沙漠大象能夠克服險峻的天然環境,牠們又能否在惟一的大敵——人類——的侵害手下掙扎求存呢?看來答案是肯確的。當地的土人現已積極參與捍衛他們所擁有的天然資源了。
根據《非洲野生生物》季刊透露,納米比亞野生動物基金會發起的保護天然資源教育運動「已經取得達馬拉和赫雷羅兩族的權威合作,下令禁止區內的狩獵活動」。野生動物基金會也贏得了卡奧科蘭的欣巴族各酋長的支持,他們委派部落的男丁擔任守衛,保護野生動物。
傳統部族首領的積極支持,使族人對他們的天然野生動物產生了引以為榮之感。《非洲野生生物》季刊報導說:「十五年來,在這片令人神往而又嘆為觀止的土地上,大象和黑犀牛的數目首次有所增加。」但願他們對野生動物界的興趣會持續不退。
這樣,這些選擇在乾旱無水,不毛之地棲身的漫游者會繼續浪跡於綿綿不絕的岩石戈壁之中。誠然,憑著天賦的本能和生存裝備,牠們乃是納米布沙漠了不起的生還者。
[第17頁的圖片]
大象掘開河床上的沙土,藉此維持儲水的坑穴
[第18頁的圖片]
大象將一塊圓石在腳下滾動,看來是要鬆弛一下腳上的肉趾
[鳴謝]
Courtesy of Clive Kihn